桑給巴爾豹

桑給巴爾豹

桑給巴爾豹(學名:Panthera pardus adersi),是一種可能已經滅絕的豹的一個種群,僅分布在坦尚尼亞桑給巴爾群島的主島溫古賈島上,是該島的特有種群。

20世紀開始,人類與桑給巴爾豹之間的衝突日益增長,導致人類將這一種群妖魔化,並決心將其消滅。1990年代末,野生動物研究人員斷定桑給巴爾豹的長期生存前景已十分渺茫,對其進行保護的工作也因此擱淺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桑給巴爾
  • 拉丁學名:Panthera pardus aders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食肉目
  • 亞目:裂腳亞目
  • :貓科
  • 亞科:豹亞科
  • :豹族
  • :豹屬
  • 亞屬:豹亞屬
  • :豹
  • 亞種:非洲豹
  • 分布區域:坦尚尼亞桑給巴爾群島
  • 現存數量:已滅絕
基本資料,進化史,生態及習性,與人類的關係,保護,

基本資料

桑給巴爾豹(學名:Panthera pardus adersi),是一個可能已經滅絕的非洲豹的一個種群,過去曾被當作在該島的特有亞種。直到1996年以後,分子遺傳學的分析顯示,桑給巴爾豹的DNA與非洲大陸其它豹種群的DNA並無顯著差異,因而其亞種地位無效,被歸類為非洲豹(Panthera pardus pardus)。

進化史

桑給巴爾豹的進化史與溫古賈島上的其它特有物種是一致的,如桑給巴爾紅疣猴(Piliocolobus kirkii)和桑給巴爾香貓(Genetta servalina archeri)。人們普遍認為,至少從最後一次冰河時期末期開始,桑給巴爾豹便與非洲大陸上的豹隔絕開來,當時由於海平面上升,溫古賈島與非洲大陸之間的陸地被海水淹沒。受奠基者效應影響,以及對當地環境的適應,使得這一種群與它在大陸上的近親相比體型更小,而身上的薔薇形(rosettes)花紋也變成碎裂的細點。

生態及習性

人類對桑給巴爾豹的生態及習性了解非常有限。博物館裡僅藏有五張皮毛,模式標本位於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中,桑給巴爾博物館也收藏有桑給巴爾豹標本。人們從未對桑給巴爾豹進行過野外研究,上一次有研究人員在野外看到桑給巴爾豹是在1980年代初,所以大部份動物學家認為桑給巴爾豹已經滅絕或接近滅絕。然而,桑給巴爾政府的數據顯示,1990年代中期仍有桑給巴爾豹被獵人捕殺,島民也仍有目擊桑給巴爾豹,並且有家畜被桑給巴爾豹捕食的記錄報告。

與人類的關係

桑給巴爾農村地區對於豹的描述十分奇異,在當地廣泛流傳的傳說中,巫婆們撫養大量諸如豹這樣的食肉動物,並讓它們去擾亂或傷害村民和家畜。此外,當地還有關於許多桑給巴爾豹如何被撫養、訓練、交易,並被主人派去做壞事的傳說。
桑給巴爾豹棲息地溫古賈島桑給巴爾豹棲息地溫古賈島
桑給巴爾豹是一個分布在坦尚尼亞桑給巴爾群島主島溫古賈島上、可能已經滅絕的古非洲豹的一個種群,過去曾被當作古非洲豹在該島的特有亞種。直到1996年以後,分子遺傳學的分析顯示,桑給巴爾豹的與非洲大陸其它豹種群的DNA並無顯著差異,因而其亞種地位無效,被歸類為非洲豹.
20世紀中期,隨著人類農業的發展、人口的劇增、環境的破壞,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桑給巴爾豹今日的局面。人類侵占了桑給巴爾豹的棲息地,還捕殺了作為桑給巴爾豹食物來源的其它動物。與桑給巴爾豹之間不斷升級的衝突,以及由此帶來的恐慌,使人類採取了一系列行動,來消滅桑給巴爾豹。這些行動最初僅在小範圍內進行,但1964年桑給巴爾革命後便蔓延到全島。溫古賈島著名的巫術揭露者Kitanzi領導了一場反巫術與滅豹相結合的行動。這一行動,使後來當地居民把豹標籤為“害獸”,將桑給巴爾豹推向滅絕的的邊緣。

保護

直到1990年代中期,桑給巴爾豹的困境才真正受到重視,當時一些機構已經將其列為瀕臨滅絕生物。由CARE資助的“喬扎尼-楚瓦卡灣保護項目”(Jozani-Chwaka Bay Conservation Project)曾經提出一項保護桑給巴爾豹的計畫。但由於野生動物研究人員未能在喬扎尼森林一帶發現桑給巴爾豹的任何蹤跡,這項保護計畫於1997年被迫取消。
當地官員對桑給巴爾豹的存在則比較樂觀。當地村民有時聲稱可以帶遊客或研究人員去看馴養的桑給巴爾豹,以此獲得金錢上的回報,但直到21世紀仍然沒有人真正通過這種途徑看到真正的桑給巴爾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