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科植物

桑科植物

桑科(學名Moraceae)植物是蕁麻目的一個大科。桑科包含物種很多,為喬木或灌木,藤本,稀為草本。

通常具乳液,有刺或無刺。葉互生稀對生,全緣或 具鋸齒有乳汁和鈣質鐘乳體,單葉互生,托葉明顯;花小,單性。全世界大多地區都有分布。

基本介紹

特徵描述,種屬信息,主要用途,種屬分布,種屬特徵,

特徵描述

喬木或灌木,藤本,稀為草本,通常具乳液,有刺或無刺。葉互生稀對生,全緣或 具鋸齒,分裂或不分裂,葉脈掌狀或為羽狀,有或無鐘乳體;托葉2枚,通常早落。花 小,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無花瓣;花序腋生,典型成對,總狀,圓錐狀,頭狀,穗 狀或壺狀,稀為聚傘狀,花序托有時為肉質,增厚或封閉而為隱頭花序或開張而為頭狀 或圓柱狀。雄花:花被片2-4枚,有時僅為1或更多至8枚,分離或合生,覆瓦狀或鑷 合狀排列,宿存;雄蕊通常與花被片同數而對生,花絲在芽時內折或直立,花葯具尖頭, 或小而二淺裂無尖頭,從新月形至陀螺形(具橫的赤道裂口),退化雌蕊有或無。雌花: 花被片4,稀更多或更少,宿存;子房1,稀為2室,上位,下位或半下位,或埋藏於花 序軸上的陷穴中,每室有倒生或彎生胚珠1枚,著生於子房室的頂部或近頂部;花柱2裂 或單一,具2或1個柱頭臂,柱頭非頭狀或盾形。果為瘦果或核果狀,圍以肉質變厚的 花被,或藏於其內形成聚花果,或隱藏於壺形花序托內壁,形成隱花果,或陷入發達的花序軸內,形成大型的聚花果種子大或小,包於內果皮中;種皮膜質或不存;胚懸垂,彎或直;幼根長或短,背倚子葉緊貼;子葉褶皺,對摺或扁平,葉狀或增厚,相等或極

種屬信息

約53屬,1400種。多產熱帶,亞熱帶。少數分布在溫帶地區。其中榕屬Ficus Linn. 約1000種,一般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許多種類為附生植物,圍繞著寄主的莖幹,形成緊密的根網,最終將寄主絞死。桑屬Morus Linn.多為喬木,分布於北半球溫帶至熱帶山區;中國原產的桑樹Morus alba在很早時期就有栽培,到12世紀以後引入歐洲,在地中海地區生長良好;黑桑Morus nigra原產亞洲西部伊朗,16世紀以前在亞洲和歐洲已有栽培。波羅蜜屬Artocarpus J. R. et G. Forst.約40種,由斯里蘭卡經印度至中國。全科在我國約產12屬153種和亞種,並有變種及變型59個。

主要用途

本科植物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具有重大意義。有些果可以供食用,如原產印度的波羅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和原產馬來群島的麵包樹A. incisa,以及原產地中海沿岸的無花果Ficus carica。多種桑Morus ssp.的桑椹,也是著名水果。有的種類產橡膠,如印度榕Ficus elastica,米揚噎Streblus tonkinensis;桑屬Morus ssp.及構屬Broussonetia ssp.的樹皮可以造紙;大麻Cannabis sativa的莖皮纖維為重要紡織原料;桑屬Morus ssp.的嫩葉可以飼養蠶,拓屬Cudrania Trec.的葉也可以飼養幼蠶;此外還有遍布於北半球溫帶的啤酒花Humulus lupulus的花和果穗含忽布素,為釀造啤酒的原料(酒花);有些種類的木材可以作樂器或家具、農具等。
本科植物在內皮層或韌皮部均有乳液導管,但在大麻亞科各屬中因乳液導管發育不好,故無乳液,但仍有乳液導管存在 。

種屬分布

桑科約53屬、1400種,主要分布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少數屬種分布於北溫帶。中國有見血封喉屬(Antiaris)、鳳梨蜜屬(Artocarpus)、構屬(Broussonetia)、柘屬(Cudrania)、水蛇麻屬(Fatoua)、榕屬(無花果屬)(Ficus)、橙桑屬(Maclura)、牛筋藤屬(Malaisia)、桑屬(Morus)、鵲腎樹屬(Streblus)等16屬160餘種,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以雲南南部為最多,少數分布於北部和西北部。桑屬及榕屬中有少數種是中國特有。

種屬特徵

桑科植物
科植物多為喬木、灌木,有時藤本,稀為草本,有刺或無刺,有或無乳狀液。單葉互生或對生,全緣或具鋸齒或分裂;托葉早落。花小,單性,異株或同株,雌雄花常密集為頭狀花序、聚傘花序、葇荑花序。花序托開張或封閉,有或無花被,無花萼和花瓣之分;雄蕊與花被片同數且與彼等對生,通常4,稀1~8。花絲在花蕾時內折或直立,有或無退化雌蕊,子房上位至下位,或陷入花序軸內,花柱2或為1,柱頭2裂或不裂,子房1~2室,每室有胚珠1顆,倒生或彎生,柱頭1~2。果為核果或瘦果,分離或與花序軸合生,形成聚合果,種子有或無胚乳,子葉褶疊、對稱或不對稱,胚根長或短,彎曲或直立。葉表皮下有或無鐘乳體。各屬染色體基數x=12,13,14。
無花果
桑科植物
原產地中海沿岸,唐代傳入中國,南北均有栽培,新疆南部尤多。落葉灌木,多分枝,小枝粗壯。葉互生,厚紙質,廣卵形,通常3~5裂,邊緣具不規則鋸齒,表面粗糙,背面密生白色柔毛和鐘乳體,基部近心形,基生葉脈三出,雌雄異株,榕果單生葉腋,雄花和癭花生於同一榕果內;花被片4~5,雄蕊3,稀為1或5;雌花花被與雄花同數,子房卵圓形,花柱側生。榕果大梨形。可食用,鮮果和鮮葉為治療良藥。
桑樹
原產我國中部,有約四千年的栽培史。落葉喬木,樹冠倒卵圓形。葉卵形或寬卵形,先端尖或漸短尖,基部圓或心形,鋸齒粗鈍,幼樹之葉常有淺裂、深裂,上面無毛,下面沿葉脈疏生毛,脈腋簇生毛。聚花果(桑椹)紫黑色、淡紅或白色,多汁味甜。花期4月;果熟5~7月。桑樹的葉、果、木材、枝條等分別可以用來養蠶、食用、釀酒、編筐、造紙和製作各種器具,同時其葉、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還可以入藥。
薜荔
桑科植物
中國南北均有分布,生於山間岩石上。攀緣或爬行灌木,葉兩型,不結果枝節上生根,葉小,紙質,卵狀心形;結果枝不生根,葉革質,卵狀橢圓形,背面被黃褐色柔毛,背面網脈呈蜂窩狀,托葉被黃褐色柔毛。雌雄異株,單性,雄花和癭花生於同一植株榕果內壁,榕果大梨形,長4~6厘米,雄花具梗,雄蕊2;雌花與中性花生於另一植株榕果內壁,雌榕果球形,瘦果多數,有粘液。瘦果水洗可作涼粉,故有水粉子、涼粉果、木蓮等名稱;根、莖、葉入藥。
構樹
中國各地有野生或栽培。落葉喬木,小枝密被灰色柔毛。葉廣卵形分裂或不分裂,邊緣具鋸齒,表面被糙毛,背面密被柔毛,基生葉脈三出,側脈7~8對。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雄花被片4,雄蕊4,花絲在蕾中內折;雌花序球形頭狀,苞片棍棒狀,花被管狀,子房卵圓形。聚花果,肉質,成熟時橙紅色,小核果扁球形,成熟時射出花被外。韌皮纖維為優質造紙原料,種子及根皮藥用。
柘樹
桑科植物
中國南北各地有栽培或野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褐色,具棘刺。葉卵圓形,常3裂,全緣,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為球形,腋生,雄花被片4,與苞片貼生,雄蕊4,花絲在蕾中直立,花被與雄花同數,子房陷入花被下部。聚花果,肉質,成熟時紅色。根皮藥用,葉可飼蠶,木材為黃色染料,故又稱黃桑。
鳳梨蜜
桑科植物
原產印度,中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均常栽培。常綠喬木,老樹常有板根,樹皮黑褐色,托葉痕明顯。葉革質,全緣,橢圓形至倒卵形,幼樹或萌發枝3葉常分裂,表面光滑,背面較粗糙,葉脈羽狀。花單性同株,雄花序生小枝頂或葉腋,棒狀,雄花被管狀,頂端2裂,雄蕊1,花絲直立;雌花序圓柱形,花被管狀,頂端齒裂,基部陷於肉質花序軸內,子房1室。聚花果橢圓球形或不規則等形,長30~70厘米,表面具多數六角形瘤狀凸體和粗毛。聚合果橢圓形,味甜,芳香,為南方著名水果。木材堅硬黃色,可作家具,也可提取黃色染料桑色素。核果富含澱粉,煮熟可食。
麵包樹
桑科植物
原產太平洋群島,中國海南、台灣均有栽培。常綠喬木,樹皮灰褐色,粗厚,小枝粗壯。葉大型,寬卵形,兩側多為3~8羽狀深裂,葉柄長8~12厘米;托葉寬披針形,雌雄同株;花被管狀,上部2裂,雄蕊1,雌花被管狀,子房卵形。聚合果倒卵形至近球形,成熟後黃綠至深綠色。核果卵形至扁橢圓形,果實為熱帶主要食品。
見血封喉
桑科植物
產於中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南部。喬木,樹皮深灰色。葉長橢圓形,基部兩側微不對稱,側脈羽狀;葉柄短。雌雄同株,雄花序托盤狀,雄花生盤內,圍以多數苞片,雄花花被片3~4,雄蕊同數;雌花單生,藏於多數苞片包圍的梨形花序托內,無花被,子房1室。果肉質,梨形。具宿存苞片,成熟鮮紅色。樹液有劇毒,為有名的亞洲箭毒。莖皮纖維可作麻袋。
葎草
桑科植物
中國各地有栽培。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株具鉤狀刺毛。葉對生,掌狀深裂3~5裂片,表面粗糙,邊緣具鋸齒。單性異株;雄花序為腋生大圓錐花序;雄花花被片5,雄蕊5,在蕾中直立;雌花序球果狀,每2朵花生於膜質苞腋內,花柱伸出苞片外。果穗長約1.5厘米;瘦果扁球形,成熟露於苞片外。除新疆、青海外,各省均有野生。全草入藥,種子油為健胃藥,果穗可代啤酒花作釀啤酒原料。
印度膠榕
桑科植物
原產印度、馬來西亞,中國各地有栽培。喬木,樹皮平滑,幼時附生。葉厚革質,長橢圓形,全緣,側脈多,兩面明顯,平行展出;托葉紅色,披針形,長達15厘米。雌雄同株,榕果生於已落葉枝腋,橢圓形,基生苞片合生而為風帽狀,雄花、癭花、雌花或中性花同生於一榕果內,花被4,雄蕊1,花絲極短。瘦果多數,卵圓形,表面具瘤狀凸體。花期冬季。乳狀液曾為橡膠原料,後為巴西橡膠所代替。
啤酒花
桑科植物
中國各地有栽培。多年生纏繞草木,植物體被倒鉤刺毛,密生細毛。葉對生,卵形,不裂或三裂,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具粗鋸齒,背面疏生小毛和油點;葉柄與葉片等長。單性異株,雄花序圓錐狀,花被片和雄蕊各為5,花絲在蕾中直立;雌花每2朵生苞腋,苞片覆瓦狀排列為一圓形穗狀花序,膜質苞片果時增大,每苞有瘦果1~2顆。果穗為釀啤酒重要原料,雌花葯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