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五祖

“桐城五祖”,是指文都桐城文化發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五位開山大師。雖然,桐城設縣起於唐代,而文化藝術形成流派,卻源頭在宋、爆發於清、斷層於“五四運動”,真正的復活期在網路蓬勃發展的今天。桐城畫祖--李公麟、桐城文祖--方苞、桐城詩祖--姚鼐、桐城藝祖---嚴鳳英、桐城賦祖--潘承祥。這五人在桐城文化發展進程中,占有轉折時刻最突出的位置,文化意義--分量彌足貴重。

基本介紹

  • 本名李公麟、方苞、姚鼐、嚴鳳英、潘承祥
  • 別稱:桐城五祖
  • 所處時代:宋代至現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安徽桐城
  • 主要成就:創立文化藝術流派
桐城畫祖,桐城文祖,桐城詩祖,桐城藝祖,桐城賦祖,簡評,

桐城畫祖

李公麟(1049-1106)宋代傑出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進士。產先後任中書門下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和朝奉郎等。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因病辭退。他善畫人物,尤工畫馬,蘇軾稱讚他:“龍眠胸中有千駟,不惟畫肉兼畫骨”。《五馬圖》為其代表作。用筆簡練,極其細緻生動地表現出駿馬運動和性情的特徵。發展了白描畫法,創造“掃支粉黛、淡毫清墨”、“不施丹青,而光彩動人”。《賢已圖》,人物栩栩如生,人伏桌上,眼盯盆骰,張嘴急呼,骰子轉六。作品保存不多,另有《臨韋偃牧放圖》、《免胄圖》、《維摩詰像》、《十六小馬圖》、《龍眠山莊圖》、《輞川圖》、《九歌圖》、《洛神賦圖》、《草堂圖》、《蓮社圖》、《明皇演樂圖》、《農節圖》、《西園雅集圖》、《明皇醉歸圖》、《維摩演教圖》、《汴橋會盟圖》、《白描羅漢圖》、《海會圖》、《百馬圖》等。公麟最擅長畫馬,蘇東坡評價他畫馬:“龍眠胸中有千駟,不惟畫肉兼畫骨。” 因此,他是飲譽千秋的畫家,被桐城畫家尊為開山鼻祖。雖然,後來明清時期,桐城畫派畫家數量稀少,但始終綿延存在。

桐城文祖

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的創始人。字鳳九,一字靈皋,號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進士。因戴名世《南山集》案入獄,曾寫《獄中雜記》。最先提出“義法”。“義”即“言物”(文章的思想內容);“法”即“言有序”(文章的形式技巧)。文章形式服從內容,內容與形式統一。語言要“清真雅正”、“雅潔”,去“冗辭”、“一字不可增減”。義法學說,為文有積極的理論意義。桐城派散文理論,從方苞開始,劉大櫆、姚鼐極大地發展之。因此,桐城派成為清代中葉最大的散文流派,影響了整個清代後期的文壇,至新文化運動方衰竭。方苞尊奉程朱理學和唐宋散文,影響甚大。著有《望溪先生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集外文補遺》2卷。

桐城詩祖

姚鼐(1732—1815) 清代散文家。字姬傳,一字夢偲,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劉大櫆弟子,桐城派集大成者。倡義理考證辭章互用。義理是程朱理學;考證是對古代文獻、文義、字句的考據;辭章是寫文章要講求文采。充實了散文寫作,是對方苞義法的補充發展。在美學史上,提出“陽剛陰柔”風格說(陽剛是豪放,陰柔是婉約),發展了劉大櫆“擬古”思想,提出“神理氣味格律聲色”八要說。形式(格律聲色)和精神(神理氣味)並重。桐城古文理論體系,姚鼐達到了最完整的創造。同時,他的理論,也在詩歌中實踐,他成為中國桐城詩派的創始人。雖然,桐城早在唐代就出現過詩人,但理論體系缺乏,最終沒有形成姚鼐那樣有特色的詩歌流派。因此,桐城詩派的時間斷線從姚鼐划起。著《惜抱軒全集》、編《古文辭類纂》。《登泰山記》是姚鼐的代表作。其詩歌比如:《山行》--布穀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初晴。千層石樹通行路,一帶水田放水聲。就足以體現了他的理論思想的套用。

桐城藝祖

嚴鳳英(1930年-1968),名黛峰,藝名鳳英,祖籍安徽桐城羅家嶺,中國最著名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12歲學唱,為族人家庭不容,出走搭班。1946年群樂劇場演出,以《小辭店》、《遊春》轟動安慶,因此盛名招致災禍,去南京避難。1951年重返安慶,1953年入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歷任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演員、副團長,中國劇協第二屆理事,中國文聯第三屆委員,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60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唱腔圓潤明快,表演質樸細膩,集京劇越劇評劇評彈民歌之長,融會貫通,自成一家,世稱嚴派,代表劇目:《打豬草》、《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藍橋會》、《柳樹井》、《砂子崗》、《紅色宣傳員》、《劉三姐》、《黨的女兒》、《江姐》等。1954年榮獲華東戲曲觀摩一等獎。嚴鳳英,把黃梅戲帶給了神州千家萬戶,她創造了中國黃梅戲表演藝術的最高峰,她的許多劇目當時被拍攝成電影膠片,被轉刻成光碟發行。其名望甚高,因此桐城也被譽為中國黃梅戲之鄉。

桐城賦祖

潘承祥(1965年9月24日--),男,漢族,生於中華文都桐城;字龍鳳,號獨孤求敗,亦號文都狂人,筆名雷池賦翁,網名PCX888;研究生畢業。辭賦、駢文、古文作家,史學研究者,網路活動家,國學專家,中國桐城賦派開山鼻祖,中國當代辭賦運動的先驅,當代網路辭父,中華新辭賦運動首要發起人,中國新桐城文化的締造者,是網路辭賦文化傳播與研究的集大成者。現任---中國雷池辭賦研究院院長/中華辭賦創作與國學傳播中心主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華辭賦網站長、總編/中國駢文網副站長、副總編/國家財政系統公務員,會計師,經濟師。傾力創辦中華辭賦網,聯袂組建中國駢文網。辭賦代表作有:《安慶賦》、《望江賦》、《懷寧賦》、《太湖賦》、《潛山賦》、《岳西賦》、《宿松賦》、《桐城賦》、《網際網路賦》、《討伐賦》、《江鎮賦》、《桐城派四祖系列傳記》、《潘書記賦》、《花亭湖系列十賦》、《樅陽系列六賦》、《溫嶺賦系列四賦》與《家在懷仁》序等。其賦作,用典多多,豪邁大氣,極善鋪陳;篇幅宏大,氣勢恢弘,風格卓異。其思想業已編入《中國當代思想經典》、中華辭賦網、中國駢文網與中華名人網等。其作品散見於各大網站,充盈於網際網路世界之中,百度、google、搜狗等各大搜尋引擎搜尋隨見。學界評價:集辭賦網路之大成,融國學科技之一體,宏揚中華辭賦文化網路第一人,必在世界文壇占一席之地。他創立的中國桐城賦派,是繼桐城文派、桐城詩派、桐城畫派、桐城藝派之後桐城文化的又一座顛峰,具有開啟國學與辭賦繁榮大門的意義,在文學史上是一個里程碑。

簡評

“桐城五祖”名詞的出現有現代商業炒作之嫌,尤其是為了存托第五祖。因此其文化意義本身並不大,在文藝界也並無太多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