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外交

桌球外交

“桌球外交”指1971年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兩國桌球隊互訪的一系列事件。中美兩國桌球隊的友好往來,不僅推動了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進程,也加速了新中國走向世界的步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桌球外交
  • 外文名:Ping-pong diplomacy
  • 時間:1971年
  • 建交雙方:中國、美國
  • 影響:中美外交的重要方式
  • 雙方領導人:毛澤東、尼克森
歷史背景,事件經過,事件影響,後續事件,

歷史背景

1960年代末,美國經過十多年的越戰,耗費了至少二千五百億美元軍費,與蘇聯比較起來,美國的國際地位相對下降,客觀上美國需要尋求抗衡蘇聯的力量。而中國兩彈一星的成功,使得其國際地位大幅度提高,成為美國爭取結盟的對象。
另一方面,新中國也希望恢復對美外交,以求提高國際政治形象及爭取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多年的政治意識形態的隔膜,使得兩國缺乏一個合理的契機。後來亨利·基辛格也說“尼克森總統入主白宮後,非常關心中國的發展,但卻苦於找不到打通兩國關係的渠道,無法跟中國聯繫”。

事件經過

“桌球外交”起於1971年3-4月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第31屆世界桌球錦標賽。在中斷了兩屆後,中國桌球隊在名古屋世乒賽上回歸。之前中國隊收到國際乒聯和日本方面的多次邀請。當時的國際乒聯主席羅伊·埃文斯宣稱自己曾與周恩來接觸,並對其稱文革以後中國需要通過運動交流與世界聯繫。由於當時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參賽將牽涉到“五國六方”的國際關係,所以國內許多人主張中國還是不參賽為好。在這節骨眼上,是周恩來總理果斷指出:“這次不去,將為以後出去參加比賽增加更大的麻煩。”因此他立即向毛主席寫了一份報告,闡述了我國參加世乒賽的政治鬥爭策略。毛主席批示“照辦”。這樣,中國桌球隊終於在1971年3月21日踏上了赴日參賽的征程。
開賽前夕,周恩來召集有關人士開會時要求這次參賽“接觸許多國家的代表隊”,“我們也可以請他們來比賽”。同時他要在座的人“動動腦筋”。
中國隊在男子團體比賽中力克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瑞典,並最終戰勝東道主而再次捧得冠軍杯時,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大洋彼岸的美國白宮似乎並不關心這一點。尼克森正在伏案研究的是國務院情況報告中提到的三件事:第一,周恩來在上月會見日本前外相藤山愛一郎時說,中國與美國的關係“可能在某一時間突然引人注目地有所改善”;第二,毛澤東和周恩來不久前接見了美國朋友埃德加·斯諾;第三,北京已派出它的桌球隊到日本參加國際比賽。就在尼克森全神貫注地分析這三件事之間是否有某種聯繫時,在4月2日日本乒協組織各國選手在美麗的三重島海面觀光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那是美國選手格倫·科恩在遊艇上熱情地向不遠處的中國選手打招呼:“哈羅!你們中國隊的球打得真漂亮。找個機會,也和我們打幾盤吧!”中國的領隊一時有些不知所措,但年輕的中國隊員則笑著大聲回答:“好,好!”美國選手見中國選手笑著答應了,一個個興高采烈,又進一步提出要求說:“聽說你們已邀請我們的朋友(指加拿大和英國隊)去中國訪問,什麼時候輪到我們呀?”中國青年也大方地答道:“會的,總有一天你們會去的。”
不過,真正與美國運動員發生聯繫的,是源於4月4日中美兩國桌球手的一次偶遇:美國隊員科恩在體育館訓練了太久,就快到比賽的時間了,他看到了外面還有一輛車,就上了車,但一上車卻發現登上了中國隊的車。當時中國隊員莊則棟主動上前和他握手、寒暄,並送他一塊中國印有黃山圖案的杭州織錦留作紀念。當時在車上科恩想回贈點什麼,但在包里只找到一把梳子。他說“我想送給你點什麼,但我總不能送你梳子吧”。下車時科恩手持織錦的情景被在場記者抓拍,成為爆炸性新聞。第二天,科恩準備了一件印有和平標記和“Let It Be”字樣的運動衫,專門在中國隊的必經之路上等待莊則棟,回贈他並與他擁抱。記者問科恩是否想去中國,科恩回答:“我想去任何一個我沒到過的國家,阿根廷、澳大利亞、中國。”記者再問:“那特別是中國這個國家,你想去嗎?”科恩給予肯定。……從毛澤東的護士長吳旭君那裡得知,當她為毛澤東念《參考訊息》有關此事的報導時,老人眼睛一亮,不但讓她把這則花絮再念一遍,還說了一句: “這個莊則棟,不但球打得好,還會辦外交。此人有點政治頭腦。”雖然,莊則棟後來一直在乾他的老本行體育,並未涉足外交,但是,這位世界桌球錦標賽冠軍對於中美接觸所做的貢獻,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
其實,關於是否邀請美國隊訪華的問題,早就在國家體委和外交部醞釀了,不過大多數人認為時機尚不成熟。因此,4月3日,一份不邀請美國隊訪華的報告送給了周恩來,報告上指出支持蔣介石政府的美國政府的球隊訪華乃是不合時宜。周恩來又轉給毛澤東批示。毛澤東想了很久,才在4月6日猶豫地畫了圈,表示同意兩部委的意見,並將報告退給了外交部。但是,毛澤東在反覆思考中非常清楚:中美關係已到了一個重大轉折點,如果現在邀請美國桌球隊訪華,也許是最恰當和最及時的外交方式。晚上11點多,毛澤東經過再一次的反覆斟酌後,終於改變了主意,決定邀請美國隊訪華。並催促馬上通知外交部,“趕快辦,要不就來不及了!”
次日,美國國務院接到駐日本大使館《關於中國邀請美國桌球隊訪華的報告》,立即向白宮報告。尼克森在深夜得知這個訊息後,立即發電報給美國駐日大使,同意中方的邀請。事後尼克森說:“我從未料到對中國的主動行動會以桌球隊訪問北京的形式得到實現。”
4月10日至17日,美國桌球協會運動員4位官員和科恩、雷塞克等9位運動員等和一小批美國新聞記者經香港抵達北京,科恩等成為自1949年以來第一批獲準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美國運動員。期間周恩來每天都有詳盡明確的批示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如1971年4月12日11時周在批示中特意指出“可以安排他們去參觀故宮”;4月13日晚建議“看樣板戲的劇場,既然政協禮堂不太合適,應安排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小禮堂”等。
美國隊在北京和上海進行了兩場比賽。4月14日凌晨,美國、加拿大幾名隊員突然生病,美國桌球代表團與中方翻譯發生誤會,以為中方有意把美國隊員留下不讓走。周恩來得知後批示迅速給予治療,如能參與接見儘量安排,並保證美國隊員的人身自由。當天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美國桌球隊時說:“你們在中美兩國人民的關係上打開了一個新篇章。我相信,我們友誼的這一新開端必將受到我們兩國多數人民的支持。”在周恩來發表講話的幾個小時後,尼克森宣布一系列對華開禁措施。訪問團還遊覽了長城,參觀了清華大學等地。
桌球外交
作為回報,美國桌球隊邀請中國桌球隊訪問美國。1972年4月11日,中國桌球隊回訪美國。隊員參觀了底特律的工業基地,遊覽了迪斯尼樂園。

事件影響

中美兩國桌球隊互訪轟動了國際輿論,成為舉世矚目的重大事件,被媒體稱為“桌球外交”。從此結束了中美兩國20多年來人員交往隔絕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隨即取得歷史性突破。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訪華,中美關係終於走向了正常化發展的道路,並為後來新中國的國際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後續事件

2006年03月27日,慶祝“桌球外交”35周年的“紅杉樹友誼之旅”在北京舉行。美國桌球代表團一行25人,包括當年到訪球隊的6人以及當時已故的運動員科恩的母親,與當年中國隊的成員及相關人員重聚。
2008年6月9日,一個為期三天的桌球外交紀念活動在位於美國加州的約巴林達市的理察·米爾豪斯·尼克森圖書館及紀念館舉行。當年(1971年)的中美桌球隊隊員再度會面並進行了一場友誼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