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苓五味甘草湯(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桂苓五味甘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卷中。具有通陽,和肺,利水之功效。主治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沖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

基本介紹

  • 名稱:桂苓五味甘草湯
  • 出處:《金匱要略》卷中
  • 組成:茯苓、桂枝、甘草、五味子
  • 功用:通陽,和肺,利水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使用注意,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青龍卻礙腎元虧,上逆下流又冒時;味用半升苓桂四,甘三扶土鎮沖宜。

組成

茯苓、桂枝(去皮)各四兩(12〜30 g),甘草(炙)三兩(6〜10 g),五味子半升(10〜15 g)。

用法用量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功用

通陽,和肺,利水。

主治

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沖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

方義

桂枝、甘草辛甘化陽,以平沖氣;配茯苓引逆氣下行;用五味子收斂耗散之氣,使浮陽不致上浮。

使用注意

《外台秘要》忌海藻、菘菜、生蔥。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金匱要略》:“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沖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沖。”
方論選錄
《金匱要略心典》:“服青龍湯已,設其人下實不虛,則邪解而病除,若虛則麻黃,細辛辛甘溫散之品,雖能發越外邪,亦易動人沖氣。沖氣,沖脈之氣也,沖脈起於下焦,挾腎脈上行至喉嚨,多唾口燥,氣沖胸咽,面熱如醉,皆沖氣上入之候也。寸沉尺微,手足厥而痹者,厥氣上行,而陽氣不治也;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沖氣不歸,而仍上逆也。茯苓、桂枝,能抑沖氣使之下行;然逆氣非斂不降,故以五味之酸斂其氣;土濃則陰火自伏,故以甘草之甘補其中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