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陽朔徐悲鴻故居

桂林陽朔徐悲鴻故居

徐悲鴻(1895—1953年),江蘇宜興人,原名壽康。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之一,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父親是個小有名氣的畫家。自幼承襲家學,研習中國水墨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悲鴻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宜興
  • 出生日期:1895年
  • 逝世日期:1953年
  • 原名:壽康
  • 性別:男
人物介紹,故居介紹,歷史,現狀,銅像揭幕,相關文章,棲身之所,政府撥款修復,依山傍水,

人物介紹

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年留學法國,後又轉往柏林、比利時研習素描和油畫。學習畫畫、素描,觀摩、研究西方美術。
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新中國建立後,任首屆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
徐悲鴻堅持現實主義藝術道路,創作了《田橫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對現代中國畫、油畫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優秀作品,在中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巨大作用,是我國偉大的愛國畫家。

故居介紹

歷史

徐悲鴻故居位於陽朔縣前街,距縣人民政府大院僅50米。
故居故居
1936年徐悲鴻游陽朔,想定居於碧蓮峰下。李宗仁得知後,便買下一屋相贈。徐悲鴻住下後,自稱“陽朔天民”。徐悲鴻先生於1935-1937年期間兩次到陽朔,寓居近一年。1935年11月,徐悲鴻反對蔣介石的黑暗統治,遭迫害憤離南京,經廣東到達桂林,在陽朔進行創作活動。1936年6月受聘任廣西美術會名譽會長,12月在桂籌建桂林美術院。故居最初為徐悲鴻所租,後李宗仁購買此房贈送給他。1936-1937年間經常居住在這裡。在此進行了大量創作,《晨曲》、《逆風》、《風雨思君子》、《古柏》、《灕江春雨》等是該時期的代表作。1984年文物部門將舊居收回進行了重修,廖靜文親書“陽朔徐悲鴻故居”橫匾。
徐悲鴻故居外景徐悲鴻故居外景

現狀

陽朔徐悲鴻故居位於陽朔縣前街的縣政府門前,故居的外圍是白粉牆、小青瓦,還有略帶土黃顏色的檐口,故居院門向西,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舊居為一座單進中式磚木結構硬山頂平房,青磚灰瓦,面闊3間,進深3間。中為正廳,東房客室,西房畫室,廳後臥室。建築面積約120平方米,院內植白玉蘭書一株,10多米高,兩抱圍粗、濃蔭若蓋、花香醉人。
其門樓下面懸有吳作人先生手書的“徐悲鴻故居陳列館”之牌匾,牌匾的一邊還鑲嵌著“徐悲鴻故居”之大理石碑刻。步入故居之內庭,但見一株的玉蘭樹。這株玉蘭樹可以說是徐悲鴻故居的一大特色了。故居陳列館為單層三開間磚木結構建築,其風檐為褐紅色。陳列館裡主要展示了徐悲鴻先生在此生活的實情實景,同時又有反映徐悲鴻先生一生經歷的圖片等等。徐悲鴻在此繪製了《灕江春雨》、《風寸雞鳴》等大批傳世之作,還創辦了“廣西省藝術師資訓練班”,為廣西培養藝術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1984年桂林市人民政府公布徐悲鴻故居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政府撥款修繕後對外開放。
展示廳展示廳

銅像揭幕

2003年,廖靜文老人回到廣西陽朔徐悲鴻先生的故居。3月29日,80歲的廖靜文老人為中國畫壇巨匠徐悲鴻先生銅像揭幕。這座半身銅像安放在廣西陽朔縣碧蓮峰下的徐悲鴻故居內。當日,徐悲鴻先生故居修葺一新重新開放。
小院小院
現徐悲鴻故居為陽朔縣一重要文化活動場所,曾多次舉辦書畫展,在緬懷故人的同時,也為故居增色不少。
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女士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女士
銅像揭幕儀式銅像揭幕儀式

相關文章

陽朔的徐悲鴻故居和“灕江春雨圖”
作者:遠謀

棲身之所

我國著名的畫家徐悲鴻大師,與美麗的灕江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曾把陽朔當作安身立命之所,其著名的“灕江春雨”圖,就是在陽朔的“潘莊”畫成的。1937年,徐悲鴻乘小舟從桂林到陽朔,為美麗的灕江風光所陶醉。他在《南遊雜感》中寫道:“世間有一桃源,其甲天下山水,桂林之陽朔乎!……江水盈盈之,照人如鏡,縈迴繚繞,平流細瀉,有同吐絲。山光蕩漾,明媚如畫,真乃人間仙鏡也!”
他隻身外出,在碧連峰里尋找住宿。一天在一家破敗的房屋前,看見兩顆高大的玉蘭樹,繁花朵朵,艷如白雪,便頓生眷戀之情,租屋住下,刻了“陽朔天民”圖章一枚,作為在陽朔繪畫之用。此事給李宗仁先生知道後,派人購下此屋,加以修建,贈與徐悲鴻聊作繪畫棲身之所。

政府撥款修復

徐悲鴻故居位於陽朔縣政府左前方,與“孫中山先生下榻處”隔街相望,1985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撥款修復。這是一座三開間磚木結構的平房,後來經過擴建,修了展覽室和庭院。院內一米多高大理石座上有徐悲鴻半身的正面銅像,兩側是陽朔特有的奇石,篆刻著“陽朔天民”、“徐悲鴻印”等圖章。室內大廳端放著徐悲鴻半身石膏像,兩邊耳房和展覽室陳列著徐悲鴻與夫人廖靜文的合影和生活照,以及“灕江春雨”等一批藝術作品。故居門楹上的“徐悲鴻故居”五個字系廖靜文女士手書。

依山傍水

距縣城5公里的“潘莊”,是徐悲鴻居留陽朔時寫生作畫小憩之所(當時為廣西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政訓處處長潘宜之所建,現為高級賓館)。它建在陽朔老八景“青山”依山傍水,視野開闊。上有古木蒼天,下面是古渡。渡口百步遠為金寶河與遇龍河匯合之處,對岸是竹篼寨、穿岩、犀牛嶺一帶村落。清明時節,細雨綿綿,白牆掩映,翠竹婆娑,山光水色,輕逸飄渺。徐悲鴻常在此寫生作畫,他把鎖在深閨人未識的“青風光”,繪成了惟妙惟肖的“灕江春雨”圖,給國家和人民留下了藝術瑰寶。
如今,人在“潘莊”極目遠眺:高田景區裡的“青風光、駱駝過江、鑒山古寺、聚龍潭穿岩古榕、月掛高峰、鳳樓晚照”等景區,已與陽朔的奇山秀水融為一體,好像給潘莊戴上了一條珍珠項鍊。
工農橋工農橋
遇龍河遇龍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