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漢字釋義)

格(漢字釋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格,gé,

(1) 形聲。從木,各聲。本義:樹木的長枝條。

(2)格,格木,一種樹的名稱,別名鐵木。

(3) 同本義 [long branch]

格是一個常用字。數學中格是指一種代數結構。在語法和修辭中也有格的概念。此外,格也是一個姓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格
  • 拼音:gé
  • 注音:ㄍㄜˊ
  • 部首:木
  • 部首筆畫:4
  • 部外筆畫:6
  • 總筆畫:10
  • 五筆86:STKG
  • 五筆98:STKG
  • 倉頡:DHER
  • 筆順編號:1234354251
  • 四角號碼:47964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683C
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常用詞組,古籍解釋,

基本字義

1、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子紙。方~兒布。
2、 法式,標準:~局。~律。~式。~言。合~。資~。
3、 表現出來的品質:~調。風~。人~。國~。性~。
4、 阻礙,隔閡:~~不入。
5、 擊,打:~斗。~殺。
6、 推究:~物致知。
7、 樹的長枝。
8、一種樹的名稱。格木,也叫鐵木。
9、 至,來:~於上下。
10、 感通:~於皇天。
11、 變革,糾正:~非。
12、 某些語言中的語法範疇。
13、姓。
14、推究、探究。朱熹的"格物致知"在這裡的含義就是:探究事物原理,獲得智慧與感悟。

詳細字義

〈名〉gé
1、(形聲。從木,從
各,各亦聲。“木”指樹木。“各”意為“十字交叉之形”。“木”與“各”聯合起來表示“樹幹與樹枝形成十字交叉之形”、“枝杈為十字交錯之形”。本義:樹木枝幹分叉系列)
2、 同本義 [long branch]
格,木長貌。——東漢·許慎《說文》。徐鍇系傳:“亦謂樹高長枝為格。”
“格”的字源演變“格”的字源演變
夭嬌枝格,偃蹇杪顛。——司馬相如上林賦
角者,言萬物皆有枝格如角也。——《史記·律書》
草樹混淆,枝格相交。——北周·庾信小園賦
3、格木,一種樹的名稱。格木(拉丁文名: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別名:鐵木、斗登鳳;豆科、格木屬常綠喬木,幼嫩部分小枝初時均被銹包柔毛,葉互生,二回羽狀複葉,托葉小,早落;小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渾圓或略偏斜,革質。花密生,極窄的總狀花序,通常由十多條排成圓錐狀;花、萼瓣均5枚,多被毛。莢果帶狀,木質。
格木分布於中國浙江、福建、台灣、廣西、廣東等地。格木為珍貴的硬材樹種,木材堅硬,被稱為鐵木,極耐腐,為優良的建築、工藝及家具用材,耐水濕,可供船板、桅插和上等家具等用材。橫切面管孔與薄壁組織構成花紋,形如深海魚群,美麗壯觀。格木結構均勻,材質堅硬,特適宜車旋,車旋製品亮麗無比。
4、 引申為格子 [shelf]
格,椸架也。——《一切經音義》引蒼頡
共其牛牲之互。——《周禮·地官·牛人》。註:“互,若今屠家縣肉格。”
“格”的字形對比“格”的字形對比
窗格上有火燃處。——《夢溪筆談·活板》
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
5、 又如:五格的書架;格眼(格子和窟窿);格子眼(窗孔);格目(項目);格的(箭靶)
6、 柵欄 [railings;bars;boom]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杜甫潼關吏
7、 又如:戰格(作戰時防禦的柵欄)
8、 法式;標準;規格 [law;standard;specifications]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禮記·緇衣》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武德二年,頒新格(特指法律條文)五十三條。——《舊唐書·刑法志》
9、 又如:格範(典範;標準);格尺(標準);格令(法令);格法(成法,法度);格條(法令條文);格樣(標準式樣;模樣)
10、 條例;制度 [regulations;systems]。如:格目(表冊);格制(格局體制);格例(規則條例)
“格”“格”
11、 品格;格調 [character;style]。如:人格(人的道德品質);別具一格(另有一種風格);格量(品格氣量);格韻(格調氣韻);格業(品格功業)
12、 箭靶子 [target]夫射,儀度不得,則格的不中。——《淮南子·兵略》
13、 又如:格的(箭靶中心)
14、 博戲名 [a kind of game]。如: 格五(古代博戲名。棋類)
15、 表明某詞在一定上下文中與其它詞之間意義關係的屈折變化形式(如主格、 賓格、 所有格) [case]
16、 通“茖”。茖蔥。山蔥 [scallion;onion]
桂荏、鳧葵,格韮菹於。——《後漢書·馬融傳》
17、 通“落”( luò)。村落 [village]
置伯格長,以牧司奸盜賊。——《史記·酷吏王溫舒傳》
〈動〉
1、 阻止;擱置 [hinder;shelve]
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附《孫臏傳
2、 又如:格沮(阻止,阻擋);格格不入(相互牴觸);格閡(阻隔,隔閡);格塞(阻塞,不通順);格礙(阻礙,障礙);格筆(筆架;擱筆,停止寫作)
3、 糾正,匡正 [correct]
人不足與適(同“謫”)也,政不足閒(非議)也;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孟子·離婁上》
4、 又如:格非(匡正邪辟謬誤的心);格心(匡正思想;歸正之心);格正(匡正時弊;糾正)
5、 推究 [examine]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禮記·大學》
6、 又如:格術(格物之術);格量(推度;衡量);格物致知(謂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格候(謂推算季候節氣)
7、 量度;衡量 [measure;weigh]。如:格知(度知,量度);格量(衡量;推究);格評(測量評定)
8、 擊打;格鬥 [grapple]
格者不捨。——《荀子·議兵》
窮寇不格。——《周書·武稱》
皆可格殺。——《後漢書·劉盆子傳》
乃解衣就(接受)格。——《後漢書·鐘離意傳》
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玉台新詠·飲馬長城窟行》
吾聞公子慶忌,筋骨如鐵,萬夫莫當,手能接飛鳥,步能格猛獸。——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三回
9、 又如:格擊(格鬥);格拒(抵抗;格鬥);格戰(格鬥,搏鬥)
10、 擊殺;搏殺 [kill]
郢人等告 定國, 定國使謁者以他法劾捕格殺 郢人以滅口。——《史記·荊燕世家》
11、 又如:格化(斬殺);格敵(殺敵);格斬(擊殺)
12、 抗拒;抗禦 [resist]
嘗從行,有所衝陷折關及格猛獸。——《史記·李將軍列傳》
13、 又如:格拒(抗拒格鬥);格迕(牴觸,不合)
14、 古書借“格”為“佫”。來到,到達 [arrive]
光被四表,格於上下。——《書·舜典》
格汝禹——《書·大禹謨》
格爾眾庶,悉聽朕言。——《書·湯誓》
天迪格保。——《書·召誥》
惟先格王。——《書·高宗肜日》
祖考來格。——《書·益稷》
格於皇天。——《書·君誥》
15、 又如:格思(來,到。思,語助詞)
〈形〉
1、 拘執 [stubborn]。如:格虜(傲慢的奴僕);格孽(方言。意謂爭吵、吵鬧);格仆(強悍的奴僕)
2、 被限制,受局限 [limited]。如:格限(指規定的資格);格於成例(被條例所限制,不能通融辦理)
3、 聖的 [sacred]。如:格人(至道之人;有識之人);格王(至道之王;聖王)
4、 吉祥 [lucky]。如:格命(猶大命,福命);格保(降臨保佑)
5、 正確 [correct]。如:格論(精當的言論;至理名言);格訓(正確而至當的訓示);格尚(方正高尚)
6、 通“嘏”( gǔ)。大 [big]
孝友時格,永乃保之。——《儀禮·士冠禮》
以格於主人。——《儀禮·少牢饋食禮》
7、 又如:格命(皇命)
1、 〈方〉∶這;那 [this; that]。如:格個(這個);格號(這種);格注(這筆;這注);格格(這個)
2、 語助詞。的 [of]。如:格來(方言。著哩);格呢(方言。的呢);格落(方言。的了)
<象>gē
1、 形容某些碰擊、斷裂聲。如:格登(走路時腳踏地的聲音);格剌子(角落;偏僻的地方);格支支(物體斷裂、撞擊、摩擦的聲音);格喳(木棍斷裂聲)

常用詞組

◎ 格調 gédiào
(1) [literary or artistic style]:詩歌的格律聲調。亦泛指作品的藝術風格。
先定格調
格調豪放
這部影片低級庸俗,格調不高。
格調高雅
(2) [one’s style of work as well as one’s moral quality]:人的風格或品格。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唐詩紀事·秦韜玉》
(3) [form;style]:格式;式樣。
山勢和水勢在這裡別是一種格調,變化而又和諧。——《雨中登泰山
◎ 格鬥 gédòu
[wrestle;dogfight;free-for-all] 搏鬥
他們之中約有二十人參加了這場邪惡的格鬥。
警察與逃犯展開格鬥。
◎ 格格不入 gégé-bùrù
[cannot get along with one another;be incompatible with] 相互牴觸。
與他們的鄉土生活格格不入。
歷史前進到今天,只為一己私利的“理想”,只相信個人力量的亂闖,已經同我們的時代格格不入了。——王通訊《為中華騰飛立志成才》
◎ 格局 géjú
(1) [general layout;pattern]:藝術或機械的圖案或形狀;格式;布局。
一入了這人格局,再學不出來的。——《紅樓夢
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孔乙己
展廳己初見格局。
(2) [state of affairs;situation]:局勢、態勢。
世界經濟格局已產生變化。
◎ 格里曆 Gélǐlì
[Gregorian calendar] 今日通用的陽曆。為羅馬教皇格列哥里於公元1582年制訂。
◎ 格林尼治時間 Gélínnízhì shíjiān
[Greenwich time] 以格林尼治天球子午圈的月球中天為基準的時間,以區別於根據地方天球子午圈的月球中天為基準的時間。
◎ 格陵蘭 Gélínglán
[Greenland] 世界最大島。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面積2175600平方公里,人口5.4萬(1987)。主權屬丹麥王國。首府戈特霍布
◎ 格律 gélǜ
(1) [poetic metre]:詩、賦、詞、曲等關於字數、句數、對偶、平仄、押韻等方面的格式和規則,外國詩歌也有自己的格律
(2) [rule;standard]:規矩;準則。
因為格律太多,徒弟們記著這樣忘了那樣。——《套不住的手》
◎ 格殺 géshā
[fight;scuffle] 拚鬥殺死;擊殺
皆可格殺。——《後漢書·劉盆子傳》。按,格為挌的錯字。
◎ 格殺勿論 géshā-wùlùn
[be shot down] 對頑抗拒捕或罪大惡極的犯人,按刑律規定,擊殺致死不論及執行者的罪行。
◎ 格式 géshi
[form;pattern] 官吏處事的規則法度;一定的規格樣子。
描圖格式
書信格式
◎ 格外 géwài
(1) [especially]:超出常規常態之外。
格外壯麗
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健。——《天山景物記
(2) [all the more]:比原來更多、更大量或更長時間。
格外親熱
(3) [in addition]:另外;額外。
我分這件果實還得格外雇上個聽差的給扛著不成?——王希堅迎春曲
◎ 格物 géwù
(1) [study the phenomena of nature]:窮究事物的道理。
格物致知
(2) [correct]:糾正人的行為。
◎ 格言 géyán
[motto and maxim;adage;apothegm] 含有教育意義可為準則的字句。
蓋聞盤於游田,《》之所戒;魯隱觀魚,《春秋》譏之;此周孔之格言,二經之明義。——《三國志·崔琰傳》
◎ 格致 gézhì
(1) [study the phenomena of nat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格物致知”的略語,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禮記·大學》
(2) 清朝末年講西學的人用它做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的總稱。
在這學堂里,我才知道世上還有所謂格致,算學,地理,歷史,繪圖和體操。——《吶喊》自序
◎ 格子 gézi
(1) [squares formed by crossed lines;check]
(2) 方形的空欄或框子。
鐵格子
(3) 方格圖案
格子圖案的花布。
(4) 為了規整田地而用橫豎線劃成的方格。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古柏切《集韻》《韻會》《正韻》各額切,𠀤音隔。《說文》木長貌。《徐曰》樹高長枝為格。
至也。《書·堯典》格於上下。
來也。《書·舜典》帝曰:格汝舜。
感通。《書·說命》格於皇天。
變革也。《書·益稷謨》格則承之庸之。
格,窮究也。窮之而得亦曰格。《大學》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
法式。《禮·緇衣》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正也。《書·冏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
登也。《書·呂𠛬》皆聽朕言,庶有格命。《疏》格命,謂登壽考者。
牴牾曰格。《周語》谷洛鬭。韋昭云:二水格。
頑梗不服也。《荀子·議兵篇》服者不禽,格者不赦。
𣪩也。《詩·魯頌》在泮獻馘。《鄭箋》馘謂所格者之左耳。
舉持物也。《爾雅·釋訓》格格,舉也。
𢇮格也。凡書架、肉架皆曰格。《周禮·牛人注》掛肉格。
敵也。《史記·張儀傳》驅羣羊攻猛虎,不格明矣。
《爾雅·釋天》太歲在寅曰攝提格。
《爾雅·釋詁》格,陞也。《方言》齊、魯曰𨽥,梁、益曰格。
標準也。《後漢·博奕傳》朝廷重其方格。
格例。《唐書·裴光庭傳》吏部求人不以資考為限,所獎拔惟其才,光庭懲之,乃為循資格。
《廣韻》度也,量也。
姓。《統譜》漢格班。
《唐韻》古落切《集韻》《韻會》《正韻》葛鶴切,𠀤音各。樹枝也。
廢格,阻格也。《前漢·梁孝王傳》袁盎有所關說,大後議格。
格五,角戲也。《前漢·吾丘壽王傳》以善格五召待詔。
杙也。亦以杙格獸也。《莊子·胠篋篇》削格羅落𦊨罘之知多,則獸亂於澤。《左思·吳都賦》峭格周施。
扞格,不相入也。《禮·學記》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注》格,胡客反。
《集韻》《韻會》歷各切,音洛。籬落也。《前漢·鼂錯傳》謂之虎落。《揚雄·羽獵賦》謂之虎路。通作格。
《類篇》曷各切,音鶴。格澤,妖星也。見《史記·天官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