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裂變方法

核裂變方法是利用重原子核(例如鈾和鈽的核)分裂成二塊(或三塊)碎片以釋放出大量能量的方法。核裂變分為自發裂變和誘發裂變兩種。前者指在無外部激發情況下,重核自發裂變;後者指重核受到中子或其它粒子激發而發生的裂變。裂變過程中有大量能量(約為化學能的250萬倍)釋放出來,並伴隨發射大量中子,這些中子再進一步激發其它核,誘發更多的裂變,構成鏈式反應,不斷地釋放能量。

核裂變首次由德國化學家哈恩(Otto Hahn)和物理學家史特拉斯曼(Fritzs Strassman)於1939年發現的。1942年美藉義大利物理學家費米及其同事在芝加哥大學建成第一個可控自持反應堆。它由一些大的天然鈾塊組成,而鈾塊又嵌在幾百噸特殊淨化的石墨中。石墨的作用是使自由中子減慢速度以保證天然鈾燃料中含量很少的鈾-235對中子的俘獲。直至今天,反應堆仍大體上沿用這種結構原理。核裂變反應是今天人類獲取能源的主要途徑之一。利用它可建設原子能發電站;可生產醫療、工業部門需要的放射性同位素;同時利用它也可製造核子彈和中子彈等武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