栲栳鎮

栲栳鎮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位於永濟市北端,東與開張鎮相連,西臨黃河與陝西省大荔縣相望,俯瞰全鎮是一個葫蘆形狀,308國道橫貫其中,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資源豐富,水利條件十分優越,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

全鎮轄栲栳村、南趙村、龍行村、南蘇村、北蘇村等40個行政村,232個居民組,共有52085人,12100戶。

2011年全鎮生產總值達到7.68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農業方面2.96億元,同比增長18.2%;工業及民營經濟方面1.02億元,同比增長了增長15.9%;第三產業及其它3.7億元,同比增長了9.2%。全鎮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5億元,較上年實現翻番;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011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栲栳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
  • 下轄地區:栲栳村、南趙村、龍行村、南蘇村、北蘇村等40個行政村,
  • 地理位置永濟市北端
  • 面積:1746.1畝
  • 車牌代碼:晉M
  • 人均耕地 : 2.5畝左右
行政區劃,隸屬,轄區,地理環境,區域位置,土壤,氣候,自然資源,土地,物產,水利,交通,人口,經濟狀況,“十一五”期間,2011年,主導產業,基礎設施,道路交通,綠化森林,水利灌溉,商貿服務,社會事業,文化教育,和諧建設,社保醫療,展望,

行政區劃

隸屬

栲栳鎮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

轄區

全鎮轄有栲栳村、南趙村、龍行村、南蘇村、北蘇村、上高市村、略芝村、方池村、北趙村、大鴛鴦村、小鴛鴦村、王西村、韓村、呂車村、南湖村、田村、衛村、長桿村、長城村、小郭村、青台村、青台莊村、岔道村、呂封村、任村、過遠村、正陽村、尚信村、王東村、常青村、大敬村、秦村、姚村、長寧村、北青村、青渠屯村、上村、西下村、東下村、大屯村40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栲栳鎮位於永濟市北部,西臨黃河,北接臨猗,南臨永濟市城區。

土壤

全鎮土質為兩大類,台垣區為褐壤土,灘涂為沙壤土。有機質含量0.8—1,全N0.06,速效P4.5—5.5ppm,速效K198ppm,PH值為8.1 。

氣候

栲栳鎮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所處緯度較低,氣候溫各,降雨較多,是優秀的農業氣候區之一。年平均氣溫13.5℃,有效積溫4329℃左右(保證率為80%)。極端最低氣溫為—18.5℃,最高氣溫為43.1℃。
氣候特點是:冬寒雪少,春暖乾旱,夏季高溫,秋季涼濕。無霜期平均為216天,最長為272天,最短190天。全年日照時數為2375.8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5%,光熱資源十分豐富。
年平均降雨量534.5mm,年平均蒸發量為2015.4mm,約為降雨量的3.8倍。一年內溫度與降雨的變化較大。

自然資源

土地

國土面積126平方公里,全鎮總面積為1746.1畝,可耕地面積約17萬畝(含灘涂面積4萬畝)其中可耕地面積為12萬畝,黃河灘涂4萬畝,人均耕地2.5畝左右。

物產

栲栳鎮主導產業為糧棉、蘆筍、畜牧養殖以及蘋果、葡萄、核桃......

水利

栲栳鎮西臨黃河,有兩大引黃工程,尊村引黃工程與小樊引黃工程。尊村引黃大渠沿鎮南端而過,腹地及北端小攀灌區的北乾、南乾橫貫其中,全鎮深井遍布,渠道成網。渠道防滲到位,渠系配套布局合理,水利條件十分優越。

交通

臨風省道、文張縣道分別橫穿全鎮,交通便利,是永濟市的北大門。
交通十分便利,308省級公路貫穿其中,總長為15公里,北直達臨猗,臨汾,直至省府太原,南直通永濟市區。全鎮鄉級公路22條,全長75.92公里,其中主幹道4條,成井字形狀,次幹道18條,連線各行政村。

人口

全鎮轄40個行政村、232個居民組,共有52085人,12100戶。

經濟狀況

栲栳鎮農業生產歷史悠久,開發極早,自古農業發達,歷史上盛產絲品種繁多,產量較高;解放後歷屆政府十分重視的農業生產,糧、棉兩大產業,被譽為永濟市的糧倉和棉庫。

“十一五”期間

“十一五”末,全鎮生產總值6.66億元,是“十五末”的2.1倍;固定資產投資9733萬元,是“十五”末的2.2倍;財政總收入完成729萬元,是“十五”末的2.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916元,是“十五”末的1.65倍;森林覆蓋率由17.8%提高到23.2%,增加了5.4個百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萬人發生刑事案件4.3起,較“十五”末下降了三成,全鎮上下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農村經濟邁出新步伐。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新農村建設,統籌解決“三農”問題,農業和農村經濟在全面發展中取得了新成績。全鎮“十一五”末農業生產收入達到2.47億元,較“十五”末增加了57%,建成日光溫室、大棚果蔬種植60餘個,發展櫻桃1200餘畝,優質葡萄5000餘畝,核桃6000餘畝,優質蘆筍1萬餘畝,果樹經濟林近2萬畝;發展規模以上種植、養殖戶150個,各類農民專業生產合作社34個;共建設省級新農村14個,創建新農村明星村6個,完成32個村的高標準農民文化娛樂廣場、休閒公園、便民超市、村級衛生所、圖書室、遠程教育建設,占全鎮總村數的80%,綠化、亮化、美化、供電、安全用水實現“全覆蓋”,極大地改善了全鎮人民的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
工業經濟取得新成效。“十一五”時期,全鎮共實施重點項目5項,分別為中遠食品、富民鋁業、寧佳紡紗、北青塑膠製品、裴牌麵粉廠改造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2億元。截止“十一五”末,全鎮民營工業企業達到了34家,規模以上達4家,形成了鋁加工、製藥、農副產品加工三大產業鏈條,實現利稅700餘萬元,解決就業3300餘人。全鎮工業總產值達到8800餘萬元,較“十五”末增加了1.6倍。
服務產業實現新突破。截止“十一五”末全鎮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達到1.7萬人,較五年前增長了33%,年創收3億元以上,成為我鎮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與此同時,科學引導、支持、鼓勵外出人員回鄉“二次創業”,互動共贏,發展勢頭良好,全鎮湧現出中遠食品、永傑調料等一批成功創業典型。

2011年

全鎮生產總值達到7.68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農業方面2.96億元,同比增長18.2%;工業及民營經濟方面1.02億元,同比增長了增長15.9%;第三產業及其它3.7億元,同比增長了9.2%。全鎮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5億元,較上年實現翻番;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011元,較上年增長了18.5%;財政收入增長10.2%,達到806.9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了5.8‰,實現了低生育水平。

主導產業

全鎮主導產業為糧棉、蘆筍、畜牧養殖以及蘋果、葡萄、核桃等經濟林業。主要企業有中遠食品、富民鋁業、舜都藥業、奇冠藥業、老馮家食品、九州牧業等。服務業發展勢頭迅猛,主要是外出務工經商開飯店,特別是將以牛肉餃子和扯麵為主的特色小吃店開遍了全國各地,帶動外出人員逾1.8萬人,年可帶回資金3億多元。

基礎設施

道路交通

經過五年的努力,共修建改建通村道路82公里,完成巷道硬化167公里“全鎮大循環,局部小循環”的道路交通網路骨架和村通、巷連、戶接的道路建設格局基本形成。農村街巷新增硬化里程48.8公里,出行條件明顯改善;汽車站建設全部完工。

綠化森林

以通道、園林村、經濟林、溝坡為建設重點,先後完成通道綠化105公里,栽植經濟林及片林3.4萬畝,園林村建設達到28個,森林覆蓋率達到23.2%。鎮東西大街進行了重新鋪裝,亮化、綠化、淨化、美化到位,

水利灌溉

不斷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鎮17萬畝耕地(含4萬畝灘涂地)水利設施覆蓋率達到90%以上。受引黃兩大灌區(尊村和小樊)惠及,井黃兩灌確保了全鎮98%的耕地得到水利保障;

商貿服務

城鎮集貿市場管理更加規範;農村便民連鎖超市實現了全覆蓋,改善了農村購物環境,激活了農村市場,極大滿足方便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栲栳信用社和常青信用社進行了改造升級,提升了服務效率和質量;
鎮中心衛生院新住院樓投入使用,常青衛生院住院樓新建完工,各村衛生室也全部達標;

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

發展文化娛樂事業,改善教育基礎條件,先後拆除學校危房78間,加固和新建校舍12172平方米。建設鎮文化站。全鎮40個村全部開通了遠程教育網,配備了大螢幕投影儀,29個村建成了文化體育廣場,26個村配備了點歌機等,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先後被評為“河東楹聯文化鎮”“河東詩聯文化鎮”。
農村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實現全覆蓋,為全鎮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關於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創造了有利條件,極大豐富了廣大民眾的文化娛樂生活;

和諧建設

排查消除安全隱患工作制度化、常規化,確保了安全生產。矛盾隱患排查工作深入開展,信訪渠道不斷暢通,切實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局面。結合外出務工經商開飯店人員多的實際,不斷加大服務支持力度,鼓勵外出創收,組建外出人員服務協會,全面做好留守兒童老人的照顧、子女教育、土地流轉等工作,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解除了後顧之憂。民生方面改造危房40戶,對困難戶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救助,全鎮幹群關係融洽,民風淳樸,經濟社會保持了和諧穩定、科學發展的良好勢頭。
與此同時,計生、統計、婦聯、殘聯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社保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農村低保五保,做到了應保盡保,計生獎扶、糧補等各項惠民政策全部落實到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得到了積極推進實施;

展望

全鎮幹部民眾在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正以奮發昂揚的鬥志,鼓足幹勁、開拓創新,為建設現代農業強鎮、第三產業示範鎮、生態文明和諧鎮而拼搏進取,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