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漢語漢字)

栗(漢語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栗,分布於中國遼寧北京河北山東河南、廣東等地,殼斗大,球形外生刺,堅果2~3個,生於殼斗中。著名品種有良鄉板栗,產於北京郊房山良鄉,果小,約5克,味甜,十月中旬成熟;遷西明栗,又名“紅皮”、“紅毛”,產於河北遷西、興隆,果中大,7~9.5克,皮紅褐,鮮亮,味甜,九月中旬成熟;萊陽紅光栗,產于山東萊陽莊頭一帶,果中大,皮深褐色,有亮光,品質好,味甜面,九月上旬成熟;另有錐栗,亦稱珍珠栗,分布於長江流域和江南各地,殼頭內包藏一卵形的堅果,味同板栗。另有同名歌手在本詞條也進行了闡述。是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堅實,供建築和制器具用;樹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葉子可餵柞蠶。

栗樹長得很高,樹葉像櫟樹葉,四月里開青黃色的花,每枝至少有四五個,苞的顏色有青、黃、紅三種。子生時殼黃,熟時殼變紫,殼內有膜襄住,到九月降霜時才熟。只有芭自己裂開掉出來的子才能久藏,否則容易腐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栗
  • 拉丁學名:Castanea mollissima Bl.
  • 別稱:板栗,魁栗,毛栗,風栗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山毛櫸目
  • :殼斗科
  • :栗屬
  • 分布區域:中國、越南
  • 命名人及年份:Bl. ,1850
基本解釋,詳細解釋,常用詞組,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鄭碼:FJF,U:6817,GBK:C0F5
五筆:SSU,
筆畫數:10,部首:木
1、風俗通義:古栗陸氏之後,漢有栗融,字客卿。按,清有嘉慶舉人栗應宏。今有栗禾嘉。
2、五穀之一(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3、姓:古栗陸氏之後。
4、地名:
栗:河南省夏邑縣的簡稱
臨漳縣栗崗村:明洪武十八年,漳河發大水,將原崗村沖毀,後以栗姓為主的村民南遷,另建新村,取村名栗家崗村,後簡化為栗崗村。栗崗村現有耕地1314畝,農業人口1152人。
蒼山縣栗堡村:山東蒼山縣蘆柞鄉小卞莊有200多家姓栗的,離老家---長城鎮栗堡不遠,才10里路 聽說是道光年間遭難了 被抄家了 滅門之災,可謂是家門不幸。曾一度是富庶家族, 最後落得四處逃散, 跑的全國各地都有 附近鄉鎮也有不少栗姓同宗 比如長城鎮前王莊三合鄉栗皇路,江蘇邳縣(邳州市)栗家等,這些可謂都是栗堡同宗後人
栗辛莊:據查,明初,栗姓人山西洪洞遷此定居,故名栗新莊,後演變為栗辛莊。栗辛莊耕地面積1230畝,農業人口1103人。
泰安市泰山區栗林莊:因村近栗姓墳地,初名“栗家林”,後演化為“栗林莊”。
5、植物名:栗。落葉喬木,果實為堅果,稱“栗子”,味甜,可食:~色。火中取~。
漢字演變:
栗漢字演變栗漢字演變

詳細解釋

〈名〉
  1. (會意。甲骨文象結了果實的栗樹形。本義:木名。果實也稱栗,可食)
  2. 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堅實,供建築和制器具用;樹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葉子可餵柞蠶 [Chinese chestnut;hairy chestnut]
    栗,栗木也。——《說文
    樹之榛栗。——《詩·鄘風·定之方中》
    練主用栗。——《公羊傳·文公二年》
    哀公同社於 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 殷人以柏, 周人以栗。”——《論語》
  3. 又如:栗主(用栗木做成的神牌位);栗跗(栗花)
  4. 任一種栗屬的喬木或灌木結的可食的甜味堅果 (chestnut)
    果至於梨栗棗之類。——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5. 又如:栗黃(即栗子。因其肉色鮮黃而得名);栗爆(栗子在火爐中烘煨而爆裂);栗犢(小牛。因小牛初生時角如栗而得名)

〈形〉
  1. 谷實飽滿 [plump-eared]
    實堅實好、實穎實栗。——《詩·大雅·民勞》
    凡苗自函活以至穎栗,早者食水三斗,晚者食水五斗,失水即枯。——《天工開物》
  2. 堅實 [solid]
    縝密以栗,知也。——《禮記·聘義》
  3. 又如:栗理(堅實有文理);栗然(堅實密緻貌);栗密(謹嚴、縝密);栗溫(質地密緻而潤澤)
  4. 莊敬、嚴肅 [respectful]
    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書·舜典》
  5. 又如:栗斯(謹慎恭敬的樣子)
〈動〉
  1. 恐懼 [fear]
    臨其穴,惴惴其栗。——《·秦風·黃鳥》。毛傳:“栗,懼也。”
    吾甚栗之。——《莊子·人間世》
    栗深林兮驚層巔。(使深林戰慄,使層巔震驚。)——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股慄欲墮。——明· 魏禧《大鐵椎傳
    恐栗。——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2. 又如:戰慄(發抖);慄慄(戒懼的樣子;眾多的樣子);栗縮(因恐懼而顫慄畏縮);栗斯(看人的臉色)
  3. 哆嗦、發抖 [shudder;tremble]
    瘧之始發也,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頷。——《素問》
    戰戰慄栗,日慎一日。——《韓非子·初見秦》
    股戰而栗。——《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襄王聞之,顏色變作,身體戰慄。——《戰國策·楚策》
    登高不栗。——《莊子》
  4. 又如:慄慄可懼(形容很害怕);不寒而慄
  5. 憂傷 [worry]
    將乍往而未半,怵悼栗而慫兢。——《文選·張衡·西京賦》
  6. 通“歷”。歷階 [surpass]
    栗階升、聽命、降拜。——《儀禮·聘禮》
  7. 通“裂”。分開 [separate;divide]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詩·豳風·東山》
〈形〉
  1. 通“凓”。寒、涼 [cold]
    凓,寒也。——《說文
    二之二凓。——《詩·豳風·七月》
  2. 又如:慄冽(寒冷的樣子);栗烈(凜冽。形容嚴寒)

常用詞組

拼音:lìbào
英文:knuckles of a clenched fist when beating sb.on the head
意思:用彎曲的指頭或拳頭敲擊人頭,被擊處腫塊如栗
例句:頭上挨了幾個栗暴
拼音:lìhuáng
英文:chestnut color
意思:栗子果。呈黃色,故稱
出處:蟹白栗黃。——《聊齋志異·促織》
拼音:lìmù
英文:chestnut wood
意思:栗樹的輕而紋理粗的木材
拼音:lìsè
英文:maroon;chestnut color
意思:栗殼的顏色。即紫黑色
拼音:lìzáo
英文:knock other's head by the joint of the forefinger and middle finger
意思:方言。用食指和中指的骨節敲打別人的頭部
拼音:lìzi
英文:chestnut
意思:由任何一種栗屬灌木或喬木產生的可食的甜味堅果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㮚𣡼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質切,音栗。《說文》作㮚,從木。其實下垂,故從𠧪。《周禮·天官·籩人》饋食之籩,其實栗。
堅木也。《公羊傳·文二年》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謹敬也。《書·舜典》寬而栗。
堅也。《禮·聘儀》縝密以栗。
威嚴也。《司馬法》位欲嚴,政欲栗。
百穀實不秕謂之栗。《詩·大雅》實穎實栗。
栗烈,風寒也。《詩·豳風》二之日栗烈。
蹙也,謂越等。《儀禮·燕禮》栗階不過二等。
表道樹曰行栗。《左傳·襄九年》魏絳斬行栗。
觱栗。《明皇雜錄》本龜茲國樂,亦曰悲栗。
菱曰水栗。《武陵記》兩角曰菱,三角、四角曰芰,通謂之水栗。
《方言》秦俗以批發為栗。
縣名。《前漢·地理志》栗縣屬沛郡。
姓。《風俗通》燕將栗腹。
《集韻》《正韻》𠀤力櫱切,音裂。破裂之意。《周禮·冬官考工記》工人居乾之道,葘栗不迆,則弓不發。
葉力櫱切,音勒。《蘇軾·中秋月詩》喚酒與婦飮,念我問兒說。豈知衰病後,空盞對梨栗。○按《說文》收𠧪部,今倂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