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鏈蚧

栗鏈蚧是為害板栗的一種主要害蟲,主要以成蟲和若蟲集於主幹、枝梢和葉片上吸食汁液。

基本介紹

基本介紹,形態特徵,成蟲,卵,若蟲,蛹,生活習性,種群分布,危害,防治方法,

基本介紹

科: 鏈蚧科
危害農作物: 板栗樹(Castanea mollissimaBlume)

形態特徵

成蟲

雌雄異型。雌蟲體梨形,褐色,長0.5-0.8mm。介殼略呈圓形,直徑約1mm,黃綠色或黃褐色,背面突起,有3條縱脊和不明顯的橫帶,體緣有粉紅色刷狀蠟絲,蠟絲成對長出,直立或稍彎曲,末端鈍圓。雄蟲體長0.8-0.9mm,翅展1.7-2.0mm,頭近三角形,複眼黑色,口器退化,觸角絲狀,共7節,其中以第7節最長,第2-6節稍呈啞鈴狀,上生許多微毛。蟲體淡褐色,胸部隆起,有深色橫斑,腹末有一針狀交尾器。翅一對,白色透明,略有光澤,翅面上有兩條縱脈。介殼長橢圓形,淡黃色,背面突起,有一條較明顯的縱脊,邊緣蠟絲淡黃色。

橢圓形,長0.2-0.3mm,初期為乳白色,孵化前變為暗紅色。

若蟲

一齡若蟲扁橢圓形,長約0.5mm、觸角絲狀、足3對、有口器、腹部分節明顯,末端著生一對細長毛,初期淡綠色,固定後變為紅褐色。二齡若蟲觸角和足消失,雌雄蟲體異形,雌若蟲介殼圓形,紅褐色,雄若蟲介殼長橢圓形,淡黃色,半透明。若蟲介殼邊緣蠟絲較少,淺黃色或淺紅褐色,部分個體蠟絲末端稍彎曲。

僅雄蟲有離蛹,圓錐形,褐色,長0.8-0.9mm,前期眼睛和觸角紅色,後期眼睛變黑褐色,在介殼內化蛹。
栗鏈蚧栗鏈蚧

生活習性

以受精雌成蟲在板栗樹枝幹表皮上越冬。翌年3月份開始活動,4月產卵,卵期15~20天。初孵化幼蟲很活潑,1天后固定下來,用口器刺入植物組織吸取養分,分泌蠟質,形成介殼。20~25天后出現雌雄分化。雌蟲群集在主幹枝條上,雄蟲化蛹羽化後與雌蟲交尾。雌蟲交尾後產卵形成第二代。如未發生1代受精,雌成蟲不產卵即開始越冬。 栗鏈蚧雌蟲終生無翅,遠距離傳播主要通過苗木調運,近距離傳播是樹冠相互接觸,風吹落蟲及苗木嫁接等人為活動引起。因此在田間發生並不均勻,往往是點片成災。栗鏈蚧的天敵主要有瓢蟲、草蛉、寄生蜂及寄生菌等。

種群分布

發源分布於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等省,隨著板栗栽培規模的日益擴大和栽培品種的漸趨最佳化,在一些嫁接苗上開始發現有栗鏈蚧的發生。

危害

它以若蟲和成蟲群集附著在栗樹上進行危害。枝幹被害處表皮下陷,凹凸不平;當年的新枝條被害後,表皮皺縮開裂,乾枯而死;葉片被害呈淡黃色斑點。被害樹生長不良,樹勢衰弱,產量顯著下降,為害嚴重的能造成枝條或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從外地引入苗木或接穗時,要嚴格執行檢疫制度。如發現栗鏈蚧,要進行藥劑處理。方法是:用15~25升水,加0.5千克洗衣粉,將苗木浸在洗衣粉水溶液中30分鐘左右,可殺死枝條上的介殼蟲。
(2)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的關鍵時期是若蟲孵化初期,此時蟲體活潑,尚未分泌蠟質,藥劑易接觸蟲體。常用藥劑有80%敵敵畏乳油、40%樂果乳油或50%殺螟松乳油,均為1000倍液。
(3)保護天敵 在蟲體固定後,儘量不噴殺蟲劑,以保護紅點唇瓢蟲等捕食性天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