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亞(美諾醫療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98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同年留學美國,師從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農·史密斯教授,於1992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先任教於高校,於1993年在加州創建美諾國際有限公司,擔任美諾醫療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栗亞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主要成就:創建美諾國際有限公司
  • 職務:美諾醫療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一、美諾醫療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人物簡介,社會職位,精彩創業路,從展銷會上找到商機,踏上茫茫創業之路,採取迂迴戰術打開美國市場,濃濃的學醫情結,務實的用人標準,經商不忘學術,

一、美諾醫療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人物簡介

美諾醫療集團現已發展成為一個通過ISO9001認證,於美國食品與醫療管理局註冊,在中美擁有多家工廠與倉儲的跨國經濟實體。 美諾主要開發和生產一次性醫療器械,其產品銷往世界30多個國家與地區,並正在不斷快速成長。
個人圖片個人圖片
美諾醫療集團致力於社區建設與慈善事業,多年來一直大力支持公益活動, 贊助國際直接救濟組織10餘年, 其項目遍及世界100多個開發中國家。
美中工商協會現任會長、名譽會長

社會職位

美諾醫療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
美中工商協會會長
美國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監事長
美國北京聯合會創始人及董事
美國南加州北京大學校友會理事長
美國國際實驗經濟學研究基金會董事
長春市人民政府經濟顧問
上海交通大學客座經濟學教授

精彩創業路

從展銷會上找到商機

1993年,栗亞辭教從商,開始他平穩而波浪不驚的商海之旅。那一年的10月,他無意間光顧了一個美國的醫療器具展銷會。在細細看完所有餵食器產品後,驚異地發現,展銷會上同類的醫療產品,無一例外都存在缺陷。
這可是在美國,參展的都是那些擁有幾十年歷史的老牌產品啊!他簡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或許,正因為是老牌子,幾十年不變,大家都習以為常了。那么,我為什麼不可以設計出更好的產品來取代它呢?”一個大膽的構想迅即躍出他的腦海。
這個喜歡冒險的經濟學博士,未作任何市場調查,便自己動手畫圖,設計了一款醫用餵食器。“我的感覺很好,但不知道市場有多大。”一個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就此拉開了序幕。

踏上茫茫創業之路

栗亞是1981年吉林省文科高考狀元,1985年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後來到美國,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農·史密斯教授,1992年獲經濟學博士,成為美國GETTYSBURG大學助理教授。
美國學術界的職務,一個位置有時有三四百個競爭者。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剛拿到博士學位就在美國大學獲得助理教授職位已屬不易。有意思的是,儘管喜歡學校的工作,但栗亞很快發現:“教學本身缺乏創造力或者創造力不夠大”。
1993年5月,已過而立之年的栗亞果斷地辭去了來之不易的職位,兩手空空踏上了茫茫創業之路。
當年栗亞辭教創業,選擇人命關天的醫療器械行業作為事業的起點,真可謂是“揚短而避長”。 即便是在11年後的今天,我們對他當初的選擇仍充滿疑惑。
“當時我的想法很簡單,如果失敗就重新再來。”栗亞耐心地、慢慢悠悠地向我們講述著他的過去,他解釋說,“沒有風險的投資就不是好的投資。”言談之間,已把自己最初的創業舉動看成了一種風險投資。
在美國,你如果沒有產品,光有一個圖紙,很難做成生意;當然,如果在那裡辦廠,資金和成本也是栗亞這樣的“窮秀才”所難以承受的。於是,他在把自己設計的餵食器市場定位於美國的同時,明智地將生產基地選在了中國。在吉林老家,栗亞依靠親戚朋友,與長春的企業合作,很快便生產出了第一個餵食器,並順利通過了美國FDA認證。

採取迂迴戰術打開美國市場

栗亞按照美國的市場要求設計生產出了產品,獲得了美國的認證,擁有了進入美國市場的“護照”。事實上,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熟悉中美貿易歷史者都知道,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任何人要想把一個在中國生產的醫療器具銷售到美國市場,都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
“怎樣才能讓美國的客戶相信,這是一個高品質的產品?”為了順利達到這一目標,栗亞採取了迂迴戰術,先繞了一個大彎,花兩年時間拓展拉丁美洲、中東、東南亞等美國以外的國外市場。
這期間,他將生產基地從長春移到了工人素質相對較高、海運便捷的上海;聘請了美國專家長期駐紮上海,用幾個月時間,建立起質量體系,嚴格培訓人員,以確保產品質量萬無一失。 經過了兩年的打磨,到1995年,栗亞開始探路美國市場。他找到了世界最大的醫療機構美國百特集團,成功地使它成為自己的客戶,同時請百特派技術人員來,幫助發現問題,以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
通過這樣一種策略,栗亞的產品開始批量進入美國。到目前為止,他所創辦的美國美華(Amsino)國際醫療集團公司一共有8條生產線,出產輸液、輸血、泌尿、呼吸、餵食系列400多種新產品,每天2個貨櫃,每年700多個貨櫃,源源不斷從上海運銷30多個國家,其中80%以上銷往美國。“尤其是餵食器,目前已經占據了美國市場的40%之多。” 靠著優良的品質,經客戶的口耳相傳,栗亞的醫療產品在美國漸漸有了名氣。

濃濃的學醫情結

商海行走十餘年,栗亞如今已成為擁有3000萬美元資產的老闆。他所創辦的公司,總部設在美國,除了上海的分公司,在海外的控股公司也已經成立。
有趣的是,公司所生產的400多個醫療產品,沒有正規醫學背景的栗亞竟然參與了其中大部分產品的研發工作。
這讓我們感到好奇。栗亞介紹說,這一切與他青少年時期的一段經歷有關。“文革”期間,只有6歲半的栗亞曾跟隨父母下放農村。在幾乎沒有醫療設施的鄉村,他發現老百姓生病一般都得不到治療。病重了,請赤腳醫生來一次,下一次就不知道等到什麼時候了。農村太缺少醫生了。於是,他從七八歲就開始“啃”中醫的書,在自己身上找穴位,背著父母偷偷地給自己扎針,從疼、麻、酥、酸種種感覺中體會用針的技巧。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慢慢地學會針灸、用藥、打針等基本技能。
高考時,一心想學醫的栗亞在父母堅持下,將5個志願都填在北大。由於當時北大還沒有醫科,栗亞只好忍痛割愛,選擇了經濟系,寒窗10年苦學經濟,從國內的經濟學學士變成了國外的經濟學博士。
“小時候的愛好,往往能夠影響人的一生。”10年後,在不知不覺中,栗亞繞了一個大圈,專心投入與自己小時候愛好有關的醫療行業。

務實的用人標準

在過去的4年中,栗亞的公司每年增長速度都在50%以上。儘管質量體系是國外的,產品市場是國際的,開始時上海分公司的總經理等也是從美國直接派過來的,但是栗亞從沒有放慢過“人才本土化”步伐。
他很清楚,中國本地人才的穩定性要大大高於外國人才,成本更是大大低於外國人才。他向我們算了一筆賬:在中國,請一個美國管理人員的費用,可以請10箇中國管理者;請一個美國的工人,則可以請20箇中國人。
目前,美華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所有工程師、項目經理都早已經是中國人。“人才本土化”已經成為現實。
在美國公司總部,他更願意按美國規則辦事,公司總部40多個銷售人員全都是美國人。同時,他還聘用西班牙人來開拓拉丁美洲各國業務,聘用韓國人來打理韓國業務,聘用中國人來主管中國業務……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職員各司其事,發揮其各自的優勢為開拓事業盡力。

經商不忘學術

也許,你會感到吃驚,在醫療發達的美國,目前腹腔手術尿路感染率竟然高達20%。通過什麼手段可以減少或避免感染?栗亞他們正在研製一種攜帶藥物並能較長時間防止微生物生長的導尿管,將藥物與醫療器具相結合,以減輕病人的痛苦。這或許將成為下一階段美華公司一個新的亮點產品。
為了擴大業務,栗亞已經準備了公司的上市方案,預計將在2008年上市。不過,無論是開發餵食器還是抗菌導尿管,無論是開設分公司還是公司上市,對於栗亞來說,儘自己能力為更多的病人提供安全有效而又能減輕痛苦的高品質的產品,才是他追求的最高目標。
眼前的栗亞,一年之中大部分時間在美國,一部分在中國,還有少量時間在其他國家。與一般的商人不同的是,在忙碌於醫療器械業務的同時,他並沒有忘掉學了10年的經濟學專業。2003年12月,通過他的邀請和資助,他的導師、75歲的諾貝爾獎得主史密斯教授來到北京,在北大、清華登台演講經濟學。在友誼賓館大堂,栗亞把我們引見給了他的導師----那個頭梳馬尾辮,腳登羊皮靴,戴金屬胸牌的諾貝爾獎得主。他希望通過介紹自己導師以及其他專家來華演講,並開展進一步的合作,能將國外先進的實驗經濟學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中國。或許有一天,他會重操就業,像他的導師那樣登上北大、清華等著名大學講壇,為中國年輕人才的培養貢獻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