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橋

柴橋

柴橋街道位於北侖區境中部。東鄰白峰鎮;南接春曉鎮;西連霞浦、大碶兩個街道;北隔穿山港與大榭島有大橋貫通。總面積65.2平方公里。以駐地柴橋得名。距北侖區府駐地新碶9公里,寧波36公里。地形地貌較為複雜,偏東靠海,南面群山,河流縱橫,丘陵與小平原相連。紫石屬半山區,柴橋以平原為主。地形東南向西北傾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柴橋街道
  • 位於北侖區境中部
  • 總面積:65.2平方公里
  • 下轄:4個社區,34個村,1個漁業隊
  • 常住人口:41000
  • 譽稱:中國杜鵑花之鄉
花木,城區,文化,經濟發展,

花木

花木生產為柴橋農業的主導產業。產品有各類杜鵑、茶花、茶梅、紅花繼木、龜甲冬青、五針松、茄羅木等。20世紀90年代,花木種植遍布全街道,並湧現了一批花木專業村。有20多戶花農還走出柴橋,在江西省上饒租地1000餘畝建立了“江西上饒北侖農業產業園區”。截止2003年底,花木銷售額1.4億元,占農業總收入的70%;花木面積1.8萬畝;花農5000餘戶;其中杜鵑、茶花、紅花繼木、龜甲冬青已成為五大主栽品種,種植面積占花木總面積的80%。2000年,國家林業局和中國花卉協會授予“中國杜鵑花之鄉”美譽。2001年和2002年“萬景山碑”杜鵑、紅花繼木、龜甲冬青在浙江省國際農業博覽會上榮獲金獎和銀獎。
“中國杜鵑花之鄉”是古鎮柴橋擁有的兩項美譽。一進柴橋鎮,仿佛就置身於“動枝生亂影,吹花送遠香”的優美意境。山上田裡,花木場一片連著一片,村村落落仿佛點綴於大花園之中。
柴橋的花卉生產已有30多年的歷史,小鎮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中性偏酸的土壤為花木提供了肥沃的“眠床”。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柴橋鎮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以杜鵑為主的花卉業。目前全鎮的40個村有39個以種植花木為主,其中10個為花卉專業村,特別是洪岙和河頭兩村幾乎家家種花,全村農業收入的90%來源於此。2002年柴橋的花卉種植面積已達2萬畝,從事花木經營的農戶有3000多戶,種植面積百畝以上的大戶達25家。2001年上半年,花木的銷量已達9000萬元。
在柴橋鎮100多個花卉品種中,杜鵑是最引人注目的,其種植規模、商品苗存量和銷售額在1999年已居全國之首,柴橋因此相繼被省林業廳和國家農業部命名為“浙江杜鵑之鄉”和“中國杜鵑花之鄉”。全鎮目前已擁有包括西鵑、春鵑、紫鵑、毛鵑、東鵑、夏鵑在內的50餘種杜鵑。毛鵑、春鵑、紫鵑、東鵑、夏鵑花期全年銜接,花色紛繁,苗型完整,暢銷於華東六省一市、長江一線及以南地區。1999年初,柴橋的300多株有30餘年樹齡、花篷直徑達1.5米的珍貴杜鵑被釣魚台國賓館選購,這個新聞在全國花木業中一時引起轟動。
提高檔次是柴橋“花鄉”飲譽全國的重要策略。僅2000年10月,他們就引進了“純白比利”、“粉白比利”等10個比利時西洋杜鵑新品。沙溪村以盛產西洋杜鵑聞名,該村花農憑著聰明才智,一舉攻克了西洋杜鵑的越夏過冬、花期控制、嫁接技術等難題。更令人驚訝的是,“杜鵑王”沃錦康不但可以把單色杜鵑“變”成開有10多種花色的多色杜鵑,而且實施了杜鵑的無土栽培
金柑是傳統特產。到2003年,2000畝牛奶金柑基地已陸續投產,總量250萬斤。有茶地2000多畝。20世紀90年代開發研製出的“九峰翠雪”在1994年寧波市名茶評比中榮獲二等獎。1995年被授予第二屆中國農博會獎。截止2003年底,工業增加值2.26億元,其中42家重點企業銷售額9.1億元,工業利潤3062萬元,契約利用外資237萬元,實際利用外資138萬元,外貿出品總額910萬元,企業技改投入8612萬元。華光不鏽鋼公司、寧波北侖特種緊固件廠、寧波永正不鏽鋼有限公司等年銷售在千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有23家。到2003年止,完成原鎮辦企業轉制40餘家,村辦企業轉制170餘家,總計盤活資金1200餘萬元。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高傳統行業,形成不鏽鋼、保險箱、機車缸套、氣動工具、儀器機械、玻璃鋼遊艇等六大門類,奠定了柴橋在寧波市金屬鑄造行業中的龍頭地位。

城區

隨著北侖區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柴橋的城區建設也步入快車道。並為以商貿為特色的第三產業拓展了更為有利的發展空間,已成為北侖東部商貿集散地。200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2億元。“崇德揚正,尚學啟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家居柴橋姚江岸的中國著名植物學前輩鐘觀光偕其同仁曹贊宸在蘆江河畔籌資創辦了第一所蘆瀆公學(即現柴橋中心國小前身)。
柴橋早在明、清期間柴橋就形成街市。至今,薪橋南路、北路是主要商貿中心,老街次之。超市、購物中心、百貨商場、農貿市場、家私成等等應有盡有。據柴橋工商所統計,共有大小商店1000餘家,平均每天參加集市1萬餘人次。
2003年柴橋中心國小26個班級,學生1300名,教師65名,校園占地10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柴橋中學開設高中28個班,在校高中生1432人,教職工112人。2003年底,蘆瀆中學有32個班級,學生1577名,教師101名,校園占地26.4畝,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1999年5月被評為省農村示範國中。紫石中學9個班,學生440名,教師27名,校園占地101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後所、洪溪、山門、紫石、希望等5所村國小共33個班級,學生1088名,有教師53名,校園占地1800平方米,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

文化

柴橋的民間文藝主要有造跌、腰鼓、扇舞、大補缸、跳蚤會等。其中穿山村的造跌多次應邀市、區參加重大喜慶活動,受到有關單位嘉獎。每逢“八一”建軍節、中秋佳節,當地駐軍與民眾共唱一首歌,同演一台戲,促進了軍民關係。2001年到2002年連續被寧波市委、市府評為“軍警民共建”文明單位。近年來,村落文化、社區文化長足發展,農村小公園、圖書室、活動室等“六個一”工程的建設,受到民眾廣泛好評。1999年10月,街道榮獲浙江省文化廳命名的“東海明珠鎮稱號”。
柴橋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南宋紹定元年(1228)兵部尚書兼沿海制置使胡榘定居於此。明弘治三年(14900)江西巡撫史沃頖及其妻室在此始居。清代經學家黃式三、黃以周、黃家岱以及中國近代經濟史家鄭友揆均出生在柴橋蘆江河畔。被譽為我國著名植物學前輩鐘觀光,古居柴橋姚江岸(今大溟村)。現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祖居柴橋。在柴橋這塊土地上還孕育了李志堅、王陽元兩位中國科學院士和曾在第八屆、第九屆亞運會上分別榮獲女子五項、七項全能冠軍的葉佩素。

經濟發展

科技事業方興未艾。2004年,工業技改列項14家,技改資金9579萬元。科學種地已成為農民共識:花農普遍採用遮陽膜、塑膠大棚培育花木珍品,除草採用化學劑,土地輪作、科學施肥、適時治蟲等家喻戶曉。近年還先後從國內外引進數品珍稀花木如西洋鵑、蝴蝶蘭、紅葉石楠、杜英、銀杏等。同時還聘請林科院及專家上課當顧問。柴橋醫院擁有醫療用房8802平方,有醫務人員157名。其中高級職稱11人,中級職稱32人,住院部有核定床位90張,配置了一批麻醉機等進口設備。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體系健全,村村設有醫療室。
在經濟實業界享有盛名的有胡西園、梅汀蓀、曹莘耕、李坤等。還有早年投身革命事業、現任軍隊將領的胡威庭、胡峨亭。特別是在國內革命戰爭年代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胡焦琴、鐘泉周、康友銓、宣伯年等均是柴橋籍人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