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寶峰

柴寶峰

山西大學黃土高原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山西省優秀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山西省轉基因安全管理委員會專家組成員。2000年受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丹麥留學,從事分子生物學的學習與研究,2007年赴美國阿拉巴馬大學醫學院進行訪問研究。曾講授《基因工程》、《分子生態學》課程,目前主要講授《Molecular Cell Biology》和《分子遺傳學》課程。多年來一直從事分子細胞生物學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蛋白質合成終止機制、翻譯調控與人類疾病、微生物群落構建和維持機制、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柴寶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西省聞喜縣
  • 出生日期:1967年3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分子生態學及分子生物學
  • 職務:博士生導師
  • 主要成就: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山西省轉基因安全管理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山西省優秀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 
個人資料,學習工作經歷,主要研究領域,研究論文,獲獎,專利,

個人資料

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30470239;30770294;30940043;31172078;31540054;31772450)、山西省青年和自然基金(20041079)各1項、中國科學院開放基金課題1項和山西省留學基金1項,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2009011040-1)1項和山西省留學基金1項。獲山西省科技進步獎三項,專利多項。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多篇在國際性刊物上發表,被SCI收錄。

學習工作經歷

1986年-1990年 山西農業大學林學系林學專業學士
1990年-1993年山西農業大學植物學理學碩士
2004年7月獲中國科學院遺傳學博士學位
1993年—至今 山西大學工作

主要研究領域

領域一、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與功能
微生物多樣性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複雜的土壤異質性,決定了土壤微域環境的多樣化和微生物的高度多樣性,是揭示生物群落構建與多樣性維持機制的“天然實驗場”。植物與土壤微生物之間通過碳氮營養代謝過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與競爭,而內生菌與植物的共生互利關係有助於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性。一方面,植物多樣性對微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影響,同時微生物多樣性與豐度對維持植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服務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植物多樣性與微生物多樣性維持的機制性聯繫有待深入研究。
種群遺傳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研究黃土高原特有瀕危種群的遺傳結構和系統發育有助於揭示物種的瀕危機制,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論基礎。
植物和微生物是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決定性生物因子,篩選耐貧瘠抗旱性植物和特異固氮微生物組合,提高土壤酶活性和肥力,對於礦區復墾和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的套用價值。
研究方向
1.植物多樣性與微生物多樣性互作機制
本方向主要探討基於生態因子的生態位理論和基於分子進化的中性理論對生物群落構建機制和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的貢獻;利用宏基因組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技術與方法,研究特定環境梯度下植物與土壤根際微生物以及內生真菌群落結構的相關性;篩選水分代謝和營養代謝相關基因片段作為分子標記,分析土壤水分和營養梯度下的群落結構動態和種群遺傳結構和進化機制。
2.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植物和微生物多樣性影響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及過程,是維持土壤生產力的重要組分。本方向主要利用宏基因組學方法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對無機營養物的同化和微生物對有機物的礦化的協同作用,探討植物與微生物群落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過程中的相互作用機制。篩選耐貧瘠抗旱植物與微生物特異性組合,套用於黃土高原高強度採礦造成的受損生態系統修復與重建。
3.瀕危種群遺傳多樣性與保護
黃土高原地區植物區系物種多樣性豐富,具有悠久的歷史。由於自然和社會原因,尤其是人類不合理開發利用,自然植被受到嚴重破壞,許多物種趨於瀕危。本方向主要利用分子生態學技術與方法研究黃土高原瀕危植物種群遺傳多樣性和結構,探討本區域瀕危植物進化機制和系統發育關係。
領域二、翻譯控制與人類疾病
蛋白質翻譯合成是細胞內最為重要的生命活動之一。是基因表達調控最後的一個關鍵步驟。在基因的複製和轉錄調控過程中,對於基因的突變,尤其是基因的無義突變沒有任何監控機制。而蛋白質翻譯過程能夠識別突變的遺傳密碼子,從而識別突變了的基因,進而對無義突變的基因進行翻譯水平的調控。
人類的諸多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地中海貧血症等都是由單基因無義突變引起的;一些腫瘤的發生是由於抑癌基因的無義突變,導致其在細胞中含量降低而導致的。基因無義突變產生的含有提前終止密碼子的mRNA在細胞中被一種稱為“無義介導的mRNA監督機制”所識別,進而對這些無義mRNA的表達進行調控。對於無義mRNA的識別機制和降解機制是本課題組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以上所述,含有無義突變的mRNA如果能夠翻譯表達出全長的蛋白質,就能夠恢復細胞的功能,從而減緩臨床症狀。基於這樣的理念,一些促基因通讀藥物被不同的實驗室發現,其中一些氨基糖甙類藥物、PTC124等相繼進入臨床試驗。一些新的具有低毒高效的藥物有待進一步發現和篩選,目前取得了一些進展,本實驗室通過抑制“無義介導的mRNA監督機制”和新的通讀藥物聯合作用,有效提高了無義突變基因在細胞中的翻譯表達水平,促進了細胞功能的恢復。該研究成果具有潛在的臨床套用價值。

研究論文

1. Shen Q, Zhang L, Chai B, Ma X: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like cells from human nucleus pulposus tissue. Sci China Life Sci 2015, 58(5):509-511.
2. 劉靜, 張智博, 柴寶峰: PTC下游翻譯重啟動導致NMD途徑的逃逸.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2015, 31(2):168-174.
3. Chai B, Li C, Yu J, Hao Y, Guo P, Shen Q: Stop codon recognition in the early-diverged protozoans Giardia lamblia and Trichomonas vaginalis. Molecular and Biochemical Parasitology 2015, 202(1):15-21.
4. 李芳, 肖瑞琳, 柴寶峰: 人eRF3與survivin相互作用的結構域分析. 中國細胞生物學報 2014, 36(2):222-227.
5. 郭萍, 於競飛, 柴寶峰: 赭纖蟲第一類肽鏈釋放因子C端結構域的磷酸化修飾.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37(1):117-120.
6. 於競飛, 郭萍, 柴寶峰: 四膜蟲eRF1識別終止密碼子的功能結構域.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2015, 31(3):283-291.
7. Xiao R, Li C, Chai B: miRNA-144 suppresses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through GSPT1.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2015, 74:138-144.
8. Shen Q, Guo P, Chai B: pDsRed-EGFPmtag-, an effective dual fluorescent reporter system for cell-based screens of 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 Cytotechnology 2014.
9. Xu L, Hao Y, Li C, Shen Q, Chai B, Wang W, Liang A: Identification of amino acids responsible for stop codon recognition for polypeptide chain release factor. Biochem Cell Biol 2013, 91(3):155-164. 通訊聯繫人
10. Xiao R, Gao Y, Shen Q, Li C, Chang W, Chai B: Polypeptide chain release factor eRF3 is a novel molecular partner of survivin. 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 2013, 37(4):359-369. 通訊聯繫人
11. Wang G, Jiang B, Jia C, Chai B, Liang A: microRNA 125 represses 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 by regulating SMG1 expression.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3, 435(1):16-20. 通訊聯繫人
11. Wang Y, Chai B, Wang W, Liang A: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peptide Release Factor 1b in the Ciliate Euplotes. Biosci Rep 2010, 30(6):425-431. 通訊聯繫人
13. 王剛, 姜博文, 楊林花, 聶欣, 賈辰亮, 劉靜, 申泉, 柴寶峰: 重組人凝血因子Ⅸ小基因及其無義突變體穩定細胞株的構建及意義.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誌 2013, 21(2):422-425. 通訊聯繫人
14. 常文娟, 李毳, 申泉, 柴寶峰: 八肋游仆蟲第二類肽鏈釋放因子核定位信號分析[J]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2013, 29(8):727-733. 通訊聯繫人
15 Song L, Jia YX, Zhu WS, Chai BF, Liang AH: eRF1aMC and Mg2+ Dependent Structure Switch of GTP Binding to eRF3 in Euplotes octocarinatus.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2, 22(2):176-183.
16 Wang Q, Xu J, Zhu Y, Chai B, Liang A, Wang W: Lanthanum(III) impacts on metallothionein MTT1 and MTT2 from Tetrahymena thermophila. Biol Trace Elem Res 2011, 143(3):1808-1818.
17 Wang Q, Xu J, Chai B, Liang A, Wang W: Functional comparison of metallothioneins MTT1 and MTT2 from Tetrahymena thermophila. Arch Biochem Biophys 2011, 509(2):170-176.
18. 王艷, 柴寶峰, 梁愛華: 肽鏈釋放因子識別終止密碼子的機制.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2010, 26(1):22-29. 通訊聯繫人
19. 柴寶峰, 李娜, 王景濤, 申泉, 張志雲, 梁愛華: 肽鏈釋放因子和核糖體蛋白L11在八肋游仆蟲細胞中的定位. 生物工程學報 2010, 26(2):237-243. 通訊聯繫人
20. 柴寶峰, 郝艷琴, 李毳, 申泉, 梁愛華: 原生動物八肋游仆蟲cDNA文庫的構建. 微生物學報 2010, 50(3):316-321. 通訊聯繫人
21. 柴寶峰, 常文娟, 申泉, 王剛: 重組慢病毒介導的NMD途徑因子UPF1和SMG1可誘導干擾細胞株的構建.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35(2):376-382.
22. 高艷, 常文娟, 柴寶峰: 人類肽鏈釋放因子eRF3與生存素Survivin相互作用.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35(S1)(152-155).
23. 徐麗君, 郝燕蓉, 柴寶峰: 赭纖蟲第一類肽鏈釋放因子的功能研究.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35(S1)(156-159).
24. 郝燕蓉, 劉春敏, 柴寶峰: 滴蟲兩類肽鏈釋放因子eRF1和eRF3的相互作用.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 36(S1):143-146.
25. 賈晨亮, 劉靜, 王剛, 柴寶峰: 無義突變的MEN1抑癌基因的表達受NMD途徑調控.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 36(S1):132-137.
26. 劉靜, 賈晨亮, 柴寶峰: MEN1基因的選擇性剪接.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 36(3):460-464.
27. 郭萍, 於競飛, 柴寶峰: 赭纖蟲第一類肽鏈釋放因子C端結構域的磷酸化修飾.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37(1):117-120.
早前發表的論文:
28. Chai B, Wang W, Liang A: Nuclear localization of eukaryotic class II release factor (eRF3): implication for the multifunction of eRF3 in ciliates Euplotes cell. 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 2008, 32(3):353-357. 通訊聯繫人
29 Chai BF, Wang W, Liang AH: Express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immunolocalization of translation termination factor eRF3 in the ciliate Euplotes octocarinatus. Res Microbiol 2006, 157(3):235-240.
30 Chai BF, Song L, Fu YJ, Wang W, Liang AH: Interaction of two classes of release factors from Euplotes octocarinatus. J Genet Genomics 2004, 31(5):460-467.
31 Song L, Chai BF, Wang W, Liang AH: Identification of translational release factor eRF1a binding sites on eRF3 in Euplotes octocarinatus. Res Microbiol 2006, 157(9):842-850.
32 Xu J, Wang W, Chai BF, Liang AH: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trinucleotide repeat-containing gene GARP from Euplotes octocarinatus]. Yi Chuan 2007, 29(1):87-91.
33 Fu YJ, Yin LT, Liang AH, Zhang CF, Wang W, Chai BF, Yang JY, Fan XJ: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chlorotoxin-like neurotoxin from the Chinese scorpion for human gliomas. Neuroscience letters 2007, 412(1):62-67.
34 Song L, Wang Y, Chai B, Wang W, Liang A: C-terminal 76 Amino Acids of eRF3 Are Not Required for the Binding of Release Factor eRF1a from Euplotes octocarinatus. J Genet Genomics 2007, 34(6):486-490.
35 Zhi H, Wang W, Li L, Chai B, Sun Y, Liang A: Cloning and analysis of 16 Rab genes from macronuclear DNA of Euplotes octocarinatus. DNA Seq 2005, 16(4):260-265.
36 Wang W, Zhi H, Chai B, Liang A: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micronuclear and macronuclear gene encoding Rab protein of Euplotes octocarinatus.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05, 69(3):649-652.
37 Hao CJ, Xu CG, Wang W, Chai BF, Liang AH: Expression of an insect excitatory toxin, BmK IT, from the scorpion,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and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Biotechnol Lett 2005, 27(23-24):1929-1934.
38 Fu YJ, Yin LT, Wang W, Chai BF, Liang AH: Synthesis,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a type of chlorotoxin-like peptide from the scorpion,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and its acute toxicity analysis. Biotechnol Lett 2005, 27(20):1597-1603.
39 Wang W, Chai BF, Heckmann K, Liang AH: Clon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 polypeptide release factor gene, eRF1, of Blepharisma japonicum. Biotechnol Lett 2004, 26(12):959-963.
40 Fu YJ, Chai BF, Wang W, Zhi H, Yin LT, Liang AH: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BmK Mm2 neurotoxin from the scorpion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and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test. Protein Expr Purif 2004, 38(1):45-50.
41 Chai BF, Song L, Fu YJ, Wang W, Liang AH: Interaction of two classes of release factors from Euplotes octocarinatus. J Genet Genomics 2004, 31(5):460-467.
42 Chai B, Liang A, Wang W, Hu W: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Kentucky Bluegrass (Poa Pratensis L.).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3, 8(45):966-969.
43 Chai B, Liang A, Gao C, Wang W, Hu W: Stable Transformation Of Three Cultivars Of Kentucky Bluegrass ( Poa Pratensis L. ) By Particle Bombardment Of Mature Seed-Derived Highly Regenerative Callus.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China 2003, 2(1):27-32.
44 李娜, 柴寶峰, 王景濤, 梁愛華: 八肋游仆蟲含綠色螢光蛋白基因的大核人工染色體的構建.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2009, 25(5):436-441.
45 柴寶峰, 楊睿, 李娜, 王景濤: Centrin 3 is Localized Restrictedly in Duplicating Basal Body Responsible for Formation of Cirri in Euplotes.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32(4):605-613.
46 王玉瑤, 張志雲, 柴寶峰, 梁愛華: 游仆蟲重組核糖體蛋白Lll與肽鏈釋放因子的體外相互作用分析.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2008, 24(4):348-351.
47 申泉, 柴寶峰: 無義密碼子介導的mRNA降解機制與疾病. 實用醫學雜誌 2008, 15(35):120-122.
48 許靜, 王偉, 柴寶峰, 梁愛華: 八肋游仆蟲一種富含三核苷酸充分序列的新基因GARP的克隆與序列分析. 遺傳 2007, 29(1):87-91.
49 許靜, 王偉, 柴寶峰, 梁愛華: 八肋游仆蟲一種富含谷氨酸的蛋白GARP的表達與純化. 高技術通訊 2007, 17(6):653-656.
50 王意龍, 李毳, 柴寶峰: 山西高原天然油松群體過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分析. 生態環境 2007, 16(2):530-532.
51 郝艷琴, 梁愛華, 柴寶峰: 蛋白質合成肽鏈釋放因子的多功能性. 生命的化學 2007, 27(5):386-388.
52 范曉軍, 許成鋼, 柴寶峰, 王偉, 梁愛華: 溫度和PH值對重組桿狀病毒的毒力影響. 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07, 13(3):338-340.
53 柴寶峰, 王景濤, 梁愛華: 八肋游仆蟲一個新beta-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 山西大學學報 2007, 30(2):261-264.
54 李凌燕, 柴寶峰, 王偉, 梁愛華: 八肋游仆蟲小核中Rab1家族基因的分離及多態性分析.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 29(2):86-88.
55 李凌燕, 柴寶峰, 梁愛華, 孫永華, 王偉: 八肋游仆蟲Rab家族新成員Eo-rab-1N基因的克隆. 遺傳 2006, 28(4):437-442.
56 李毳, 柴寶峰, 梁愛華, 王孟本: 油松種子醇溶蛋白提取劑比較. 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06, 12(1):125-127.
57 智慧, 柴寶峰, 梁愛華, 王偉: 游仆蟲Rab家族成員Eorab1f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多克隆抗體製備. 動物學報 2005, 51(2):314-319.
58 王偉, 智慧, 張志雲, 柴寶峰, 梁愛華: 赭纖蟲釋放因子1在大腸桿菌中的異源表達抑制細胞生長. 動物學報 2005, 51:281-286.
59 宋莉,, 柴寶峰,, 王偉,, 梁愛華: 赭纖蟲RNA聚合酶II鋅指基因片段的表達、純化及多克隆抗體的製備. 水生生物學報 2005, 29(5):533-537.
60 李毳, 柴寶峰, 王孟本: 山西高原油松種群遺傳多樣性. 生態環境 2005, 14(5):719-722.
61 郝嬋娟, 柴寶峰, 王偉, 孫毅, 梁愛華: 菸草天蛾幾丁質酶的表達、純化及多克隆抗體製備. 昆蟲學報 , 2005, 48(3):337-341.
62 智慧, 王偉, 柴寶峰, 梁愛華: 赭纖蟲肽鏈釋放因子I密碼子識別功能結構域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 27:92-95.
63 李毳, 柴寶峰: 亞比棉莖葉茸毛性狀研究.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 2004, 12(2):58-60.
64 賀曉靜, 豐九英, 王偉, 柴寶峰, 楊斌盛, 梁愛華: 游仆蟲中心蛋白在大腸桿菌中的高效表達和多克隆抗體製備. 動物學報 2004, 50(3):447-451.
65 付月君, 柴寶峰, 王偉, 梁愛華: 遺傳密碼子的通用性和特殊性. 高技術通訊 2004, 14(3):37-43.
66 樊俊蝶, 王偉, 柴寶峰, 智慧, 梁愛華: 游仆蟲Rab蛋白基因的克隆表達與純化.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2004, 20(2):200-205.
69 柴寶峰, 宋莉, 付月君, 王偉, 梁愛華: 八肋游仆蟲兩類釋放因子的相互作用. 遺傳學報 2004, 31(5):460-467.
70 張志雲, 王偉, 柴寶峰, 梁愛華: 八游仆蟲信息素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 山西大學學報 2003, 26(3):251-253.
71 李洪建, 王孟本, 柴寶峰: 黃土高原土壤水分變化的時空特徵分析. 套用生態學報 2003, 4:515-519.
72 付月君, 張志雲, 柴寶峰, 王偉, 梁愛華: 從棉鈴蟲中提取總RNA的一種有效方法. 生物技術通報 2003, 166(5):40-43.
73 孫泉紅, 柴寶峰, 王偉, 梁愛華: 八肋游仆蟲第二類肽鏈釋放因子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報 2002, 18(3):347-351.
74 李洪建, 王孟本, 柴寶峰: 黃土高原北部河北楊林的土壤水分特徵. 山地學報 2002, 23(5):606-610.
75 柴寶峰, 王孟本, 李洪建, 李毳: 晉西人工防護林鄉土樹種抗旱性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 2000, 14(1):28-32.
76 柴寶峰, 李洪建, 王孟本: 晉西黃土丘陵區若干樹種水分生理及抗旱性量化研究. 植物研究 2000, 20(1):79-85.
77 王孟本, 李洪建, 柴寶峰, 武冬梅: 黃土區樹種抗旱性指數的研究. 植物研究 1999, 19(3):341-346.
78 王孟本, 柴寶峰, 李洪建, 馮彩平: 黃土區人工林的土壤持水力與有效水狀況. 林業科學 1999, 35(2):7-14.
79 柴寶峰, 張金屯, 邱揚, 鄭鳳英: 晉西華北落葉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產力的研究. 河南科學 1999, 17(68-71).
80 柴寶峰, 王孟本, 李洪建: 黃土高原森林保護與林區經濟協調發展策略. 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 1999, 5(6):11-14.
81 柴寶峰, 李洪建, 王孟本: 植物抗旱性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 山西大學學報 ( 自然科學版 ) 1999, 22(4):400-405.
82 柴寶峰, 李毳: 甘蒙檉柳與沙棘抗旱性研究. 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1998, 4(1):24-27.
82 柴寶峰, 李毳: 海紅和刺槐水分參數的研究. 山西大學學報 ( 自然科學版 ) 1997, 20(1):91-95.
84 柴寶峰, 王孟本, 李洪建: 三樹種P-V曲線水分參數的比較研究. 水土保持通報 1996, 16(1):35-40

獲獎

1. 柴寶峰, 梁愛華, 王偉, 宋莉, 張志雲, 付月君: 蛋白質合成終止因子的功能與套用. 山西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 2013, 二等獎(證書號 2012-Z-2-009).
2. 梁愛華, 王偉,柴寶峰,張素平,孫泉紅:纖毛蟲肽鏈釋放因子與終止密碼的識別,山西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 2004, 二等獎(證書號2004-Z-2-002)
3. 人工林水分生態特徵及其在植被建設中的意義,山西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 2002, 二等獎

專利

1. 柴寶峰, 王剛, 梁愛華, 王偉, 申泉, 付月君, 張志雲: 重組人凝血因子IX小基因及其PTC突變體穩定細胞株. 國家知識產權局. ZL 2011 1 0085025.2. 中國; 2012.
2. 柴寶峰, 梁愛華, 張振興,王偉,付月君, 申泉, 張志云: 人工合成豬生長激素基因及其表達純化方法. 國家知識產權局. ZL 2009 1 0075520.8 中國; 2009.
3. 一種人工合成的蠍氯離子通道神經毒素基因-rBmK CTa,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號: ZL200410012544.6,2009
4. 一種含有雙價抗蟲基因的重組桿狀病毒,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號: ZL200410012545.0, 200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