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生半內生鉤絲殼

柳生半內生鉤絲殼,拉 丁 名 Pleochaeta salicicola,菌絲體葉的兩面生,存留,展生至形成不明顯的斑片;子囊果在葉背上的遠較在葉面上的為多,散生至近聚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生半內生鉤絲殼
  • 拉 丁 名:Pleochaeta salicicola
  • 定 名 人:Zheng & Chen
  • 直徑:(156-)200-250(-290)μm
簡介,形態描述,討 論,

簡介

參考文獻:
Acta Microbiol. Sinica 18: 120 1978.

形態描述

菌絲體葉的兩面生,存留,展生至形成不明顯的斑片;子囊果在葉背汗試堡上的遠較在葉面上的為多,散生至近聚生,黑褐色,陀螺形,直徑(156-)腿拒墓200-250(-290)μm,壁細胞不規則多角形,直徑7.6-18.8μm;附屬絲很多,約100-250根,大多直挺,較少彎曲,有時有個別的近結節狀膨大,長度約為子囊果直徑的0.25-0.5倍,長(辣棄40-)60-120(-150)μm,一恥樂匪束般上下近等粗,個別向上稍細或向上稍粗,寬5.1-8.1μm,壁薄,平滑,無隔膜,無色,頂端鉤狀部分簡單鉤狀或捲曲1-1.5圈;子囊很多,16-45個,矩圓-橢圓形、矩圓-卵形、卵-橢圓形榜頁淋殃以及其他不規則形狀,一般都有陰顯的柄,(71.1-)83.8-106.7(-119.4)×(27.9-)33.0-40.6(-50.8)μm;子囊孢子3-5個,大多4個,卵形、卵-矩圓形,(18.9-) 22.9-27.9(-30.5)×(12.7-)15.2-18.3μm。

討 論

儘管我們沒有看到 Pleochaeta salicicola Zheng & Chen的無性型,但經過切片觀察,看到了半內生菌絲體的痕跡,而且根據有性型的特徵:子囊棄祖擊果較大、側面呈陀螺狀,附屬絲很多、近頂生、頂端鉤禁凶姜狀,子囊數目很多、排列成層、長形,子囊孢子數目較少等等,我們認為它是半內生鉤絲殼而不是鉤絲殼的一個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