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盤子

柳林盤子

在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元宵節活動獨具特色,當地民眾圍繞一個叫“盤子”的特殊物品,舉行一系列富有當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這一活動被稱為“柳林盤子”,由於它集建築、雕刻、繪畫等藝術於一體,也有人形象地稱之為“濃縮的廟宇藝術”。 隨著時代的發展,柳林盤子大都分布在縣城周邊十公里左右的城鄉周圍,據統計,全縣共有盤子200多個,現存最古老的盤子在距縣城兩公里的穆村鎮沙曲村雷家前頭,據考證,大概出自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隨幾經戰亂後運動,但盤子仍然保存完好。2008年,柳林盤子被列為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林盤子
  • 所在地點: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
  • 舉行時間:元宵節
  • 性質:民俗文化活動
文化價值,搭盤子活動,制盤子,麵塑,棗山,

文化價值

盤子作為柳林縣特有的一種民俗性載體文化,不僅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還蘊含著濃厚的文化內涵,有著突出的民族性和民眾性,日前已被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柳林盤子的傳承和發展面臨著製作藝人匱乏、研究和創新滯後的困境,當地政府已及時制定了保護計畫對其進行全方位保護,使這一集節日慶典、工藝美術等多種內涵為一體的民俗真正成為柳林傳統歷史文化的象徵。
柳林盤子

搭盤子活動

柳林盤子”活動一般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二、三開始,到正月十五達到高潮,搭盤子是“柳林盤子”活動的開場戲,盤子活動的組織一般是由民眾自發形成,組織實施的成員叫糾首,主要由區域內的男戶主輪流出任,糾首的多少視區域的大小和活動的規模大小而定,少則三、五個,多則七、八個,糾首中還有一個領頭的叫“主人家”,主人家的產生一般是從輪到的這班糾首中推選。
按理說,搭盤子的事是主人家和糾首的事,但一些熱心和虔誠的大人、小孩也自發地打起了下手。“柳林盤子”在當地叫法不一,有的叫“搭神棚”,有的叫“天官會會”、“小子會會”,那么這些形似廟宇又可拆可移的祭祀神龕為什麼被稱作“盤子”呢?從地理位置看,柳林東依呂梁山,西鄰黃河,交通便利,素有秦晉門戶之稱,明清時期,黃河岸邊設軍渡,南來北往的商賈雲集這裡,形成了特有的商業文化,並發展成為商業重鎮。
每到逢年過節,人們將對來年生意興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早生貴子的美好願望以盤子祭祀的形式得以寄託,從盤子上“天官賜福”、“麒麟送子”的神話故事彩繪和雕刻不難發現這一歷史痕跡。一般來說,一個盤子都是由一個區域內的居民們共同出錢製作的,每年的活動經費也是由這個區域內的人們共同負擔,活動的經費大多是憑心而為,但人們都是爭著搶著多出錢。
搭盤子是件苦差事,所花費時間的長短依據盤子的大小和構件而定,少則三兩個時辰、多則三兩天,從盤子的結構來看,分為木製和鐵制,還有的為幾種材料混合構築,為了便於安裝和拆卸,一般要將其分為近200個組件,安裝、套插自如也便於保存。柳林縣閆家圪台村民更是別出心裁,為了更加方便搬運,延長使用壽命,還為盤子安裝了移動軌道,建造了房子。
柳林盤子

制盤子

盤子是一件要求更細、更精的藝術品,從造型上看可謂是千變萬化,有的多層多面,庭台樓榭、飛檐斗拱、栩栩如生,有的充分利用現代聲光電技術,讓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動起來,讓人看了妙不可言,有的樓台人還可以上去觀看,無論木雕、繪畫這些都出自當地民間文化藝人之手。穆村鎮的王興地現年90歲,從30歲至今,近60年來共製作盤子20多個,手把手教出的徒弟有20來個,由於收入微薄不能養家餬口,大多改行或另謀出路。
儘管從事盤子製作的藝人越來越少,但並沒有影響人們對盤子活動的熱衷,盤子作為一種祭祀活動,人們供奉最多的是麵塑,供奉中主要包括有棗山、面豬、面魚、面羊,以及具有象徵意義的棗囤囤,婆娘偷棗囤囤求子是當地盤子風俗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
現代發展 關於麵塑三牲、棗山、棗囤囤的製作也是十分考究的,面雞是供品中最小的麵塑,在當地的風俗中,面雞的製作必須由剛結婚的年輕媳婦們來完成,而且在製作期間,不能與丈夫同房,以示淨身,這樣做出來的面雞才有靈性。過去,麵塑供品都是各家各戶自己蒸一份,而如今人們為了省事,這一工作都委託給了專門做麵塑的手工作坊來完成,在縣城明清街周邊僅有兩家這樣的手工作坊,63歲的吳俊蘭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麵塑能手,多次參加縣裡組織的麵塑比賽並獲獎,吳老太太心眼兒活,她緊緊抓住市場機遇,與兒媳共同辦起了麵塑作坊,收入倒也可觀。
除了基本的麵塑外,區域內的每家每戶都要再蒸一份,到了正月十四子夜時分,送到盤子上去供奉,人們把這一祭祀行為稱之為“點頭香”,為了來年圖個大吉大利,好多人提前就來到盤子前排隊等候。圍繞盤子的活動也很多,有旺火、賞燈、扭秧歌、轉九曲、彈唱等,柳林盤子的活動持續時間很長,一般從農曆正月十二、三開始,十七、八暫停,二十五再鬧,有的要過了二月二。

麵塑

麵塑實際上是經過造型藝術加工後美化了的民間蒸麵食品,是作為儀禮、歲時等民間節日中饋贈、祭祖、喜慶、裝飾的信物和標誌,久之,積澱成一種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從塑的角度看,它更是一種高遠的藝術形式。盤子麵塑就是擺放在盤子神閣內用於祭禮的麵塑食品,它製作精巧,既有可看的觀賞性,又有可吃的實用性,是藝術性頗高的民間藝術品。

棗山

棗山是頗為講究的。因為它是作為一種祭物而出現的,人們認為它有著某種超於自我的神秘力量,是人與神的交流橋樑。製作時,把發好的面擀成三角形,上面鋪一層紅棗,再用面做成盤雲、盤龍、盤兔、如意紋樣,間或點綴以蓮理,元寶、下山虎、上山鹿、瓜果之類紋樣,以五穀雜糧點睛鑲鼻,蒸出鍋來,綿軟整實,潔白的面與深紅的棗,五形的糧、豆形成色彩上整體的對比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