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區

柳南區

柳南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下轄區,位於柳州市西南部。北臨柳江,與柳北區和城中區隔江相望。柳江蜿蜒如帶,沿柳南區北部從螃蟹嶺南麓往東轉折南至華豐灣,全長7.4公里。沿江有磨灘渡口、紅廟碼頭、車渡碼頭和谷埠碼頭。東鄰魚峰區,東南依銀仔山、老龍巖、牛仔山等峰林,其中境的鵝山西與郊區西鵝鄉接壤,面積181.2平方公里,總人口51.37萬人(2018年)。

2018年,柳南區地區生產總值為716.16億元,總量和增速均列全市五區五縣第一位。

柳南區轄太陽村鎮和柳石、柳南、南站、河西、鵝山、銀山、南環、潭西8個街道,62個社區,20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柳州市潭中西路10號。

2017年,柳南區入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區;2018年入選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工業百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柳南區
  • 外文名稱:Liunan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廣西柳州市
  • 下轄地區:柳南、柳石、南站、河西、鵝山、銀山、潭西、南環 
  • 政府駐地:潭中西路10號
  • 電話區號:0772
  • 郵政區碼:545005
  • 地理位置:柳州市西南部
  • 面積:181.2平方公里
  • 人口:51.37萬人(2018年)
  • 方言:柳州官話、壯話、客家語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柳州動物園、軍事博物園、鵝山公園
  • 機場:柳州白蓮機場
  • 火車站:柳州站、柳州南站、柳州西站
  • 車牌代碼:桂B
  • 行政代碼:450204
  • 地區生產總值:716.16億(2018年)
  • 著名企業:上汽通用五菱、柳工集團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科技發展,醫療衛生,交通運輸,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柳州在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稱潭中縣,縣治在駕鶴山下,隋開皇十一年(591年)縣廢。置馬平縣(屬於始安郡,開皇十二年(592年),於馬平縣置象州,大業初州廢,復為馬平縣唐武德四年(613年)置昆州,旋改南昆州,貞觀七年(633年)並柳嶺縣入龍城,並以龍城來屬南昆州,八年(634年)改南昆州為柳州“以州界柳嶺為名”柳江南岸一直有人居住,至清初設立對河圩(今太平中街一帶)和谷埠兩處圩場。
今轄區內有何家村(今大同巷菜園一帶)與雲頭嶺二小村,其餘地方多為荒野。
谷埠為柳江南岸穀物之主要集散市場,也是昔日柳南人口和財富比較集中之處。清時馬平縣除縣城外,另分在廂、在鄉兩處,今轄區分屬在廂和在鄉的一部。民國二年在谷埠設團局,局設局長,團丁以維護地方治安秩序併兼理民事。當時柳南各處居民,都屬谷埠團局管轄。
民國二十年(1931年)馬平縣改名柳州縣撤銷團局,改設區、鄉(鎮)、村(街)、區轄鄉鎮。柳南一帶屬雍和區的屏山鎮。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柳州縣8個區合併為雍和、大同六道、維新四個區。柳南仍屬雍和區屏山鎮。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撤銷區一級,柳南轄區仍屬屏山鎮。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柳州縣改為柳江縣,將原有4個鎮並為3個鎮,即柳東、柳西和屏山鎮。今柳南地區仍屬屏山鎮。
解放後柳州改市,1950年市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4個區,區設人民政府。今柳南轄區屬第三區政府管轄。
1953年,第三區合併為柳州市第二區,柳南轄區屬第二區。
1955年撤銷區,柳南區分屬第十、十一、十二街道辦事處。至1958年撤銷街道辦事處,歸屬於魚峰區公所管轄的南站、柳南、柳石公社分管。1960年撤銷區公所,分屬關係未變。
1961年恢復區公所至1969年改為革命委員會,柳南轄區一直分屬於南站、柳南、柳石3個公社。
1972年魚峰區與城中區合併為城區,柳南轄區分屬未變。1979年撤銷城區,將南站、柳南兩個公社的全部和柳石公社的大部分合併,組成柳州市柳南區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乾隆二十九年(1764),馬平縣屬地除縣城外,另分在廂、在鄉兩類政區。在廂(今市郊部分及河表、立沖兩村)共管25個村及太平圩、谷埠等。在鄉有一、二、三、四、五、六都。今柳南轄區谷埠屬在廂,余屬在鄉一都管轄。
光緒年間,將里雍劃出增設七都。
民國二年(1913)廢都改為團局,柳南轄區屬谷埠團局。
民國二十年(1931)馬平縣改為柳州縣,取消團局設區,全縣分為雍和、大同、大道、維新4個區,雍和區公所設在城廂,管轄城中、城東、城西、濱江、屏山5個鎮。今柳南轄區屬屏山鎮。
民國二十一年(1932)九月,廣西省政府公布《廣西各縣甲、村(街)、鄉(鎮)、區編制大綱》,規定縣以下設區、鄉(鎮)、村(街)、甲四級。民國二十六年柳州縣改為柳江縣,將原有四個區重新劃分為8個區,即中區、一區、二區、三區、四區、五區、六區和七區。中區在城廂,管轄城中、城東、城西、濱江和屏山鎮五個鎮,及廣源一個鄉。至民國二十六年撤銷區一級,鄉鎮改屬於縣,柳南轄區仍劃歸為屏山鎮。轄區包括雲嶺街(今柳邕路至飛機場),接雲街(今文筆路大同巷、維新巷)谷埠上、中、下街(包括谷埠東一巷、東二巷、西閘巷)及紅廟一帶。
解放後,1950年南站街(今南站路)劃為屏山鎮,柳南轄區範圍擴大。
1979年成立柳南區人民政府,下劃分5個街道辦事處,即柳南、南站、柳石、鵝山和河西等街道辦事處,36個居委員會24條路(街)和28條巷(里)。柳南區黨政機關駐地設在華豐灣25號。
1996年,柳南區面積27.1平方千米,人口約23萬人。轄5個街道:柳南街道、柳石街道、河西街道、南站街道、鵝山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柳南區(轄6個街道)總人口325893人,其中:河西街道99195人,柳南街道36991人,柳石街道33637人,南站街道48778人,鵝山街道65934人,舊機場街道41358人。(原郊區的羊角山鎮28035人、太陽村鎮15551人、黃村鄉8223人、西鵝鄉40120人)
2002年6月2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57號):撤銷柳州市市郊區,將原郊區的太陽村鎮、西鵝鄉和羊角山鎮的新雲、門頭、帽合3個村以及黃村鄉的渡口、基隆、磨灘3個村劃歸柳南區管轄。
2005年6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5]165號)同意撤銷西鵝鄉,改設街道辦事處,將原西鵝鄉竹鵝村劃歸該街道辦事處管轄;原西鵝鄉文筆、山頭、西鵝、和平、長龍、老房6個村劃歸該區太陽村鎮管轄。7月,撤銷西鵝鄉,新設南環、潭西2個街道,同時將原西鵝鄉管轄的文筆、山頭、西鵝、和平、長龍、老房6個村民委員會劃歸太陽村鎮管轄。調整後,全區轄8個街道、1個鎮:河西街道、南站街道、鵝山街道、柳南街道、柳石街道、銀山街道、潭西街道、南環街道、太陽村鎮。
2008年,面積181.8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轄8個街道、1個鎮,54個社區、21個行政村(居委)。
柳南區現轄太陽村鎮和柳石、柳南、南站、河西、鵝山、銀山、南環、潭西8個街道,62個社區,20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柳州市潭中西路10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柳南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西南部。地處東經109°21′—109°24′;北緯24°16′—24°21′之間。北臨柳江,與柳北區城中區隔江相望。柳江蜿蜒如帶,沿柳南區北部從螃蟹嶺南麓往東轉折南至華豐灣,全長7.4千米。沿江有磨灘渡口、紅廟碼頭、車渡碼頭和谷埠碼頭。東鄰魚峰區,東南依銀仔山、老龍巖、牛仔山等峰林,南與柳江區接壤,全區面積181.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柳南區位於柳江斜背軸部及東翼地段。軸向東北。地面呈箱狀背斜。河西地段上接柳江 階地,下伏古岩溶盆地,兼備階地平原與岩溶平原的特色,地貌上呈孤峰岩溶平原狀態。
區內除零星分布的孤峰外,地面波狀起伏,形成高低壘錯。溝槽相間的低洼地,地面相 高差為5—10米,地面標高80—100米。太陽村一帶地段,是一個發育背斜軸部的岩溶谷地,南部出露大中峰林,構成峰林谷地 地貌。其南為峰從窪地,其北則為碎屑岩組成的低立山嶺。谷地中岩溶發育,除漏斗、陷塌 外,在峰林一峰從中還發育有地下河,並出露一系列地下河天窗。谷地中地面起伏較小,地形平坦,地面標高從山前的105米逐漸過渡到谷中心的100米左右。

氣候

柳州屬南亞熱帶北緣氣候,平均氣溫為20.5℃。進入三伏後,日平均氣溫在24—27℃之間,7月最高平均氣溫為28.8℃,每年氣溫超過35℃的天氣,約有20天。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1953年曾達到39.2℃。又由於地處大陸冷高壓南緣,受蒙古西部冷氣團南下的影響,冬季日平氣溫可下降到5℃以下,最低溫度降到一度左右時,出現霜凍、冰凍和連續陰雨天氣。

自然資源

柳南區東南部銀仔山至帽合村旁一帶的峰林,均為石灰石,是建築、燒石灰的豐富資源,可以大量開採。螃蟹嶺下至柳州微型汽車廠、柳州絲綢廠、十一冶附近一帶地下儲藏大量的高嶺土(白泥),是製作陶瓷的材料,早年雲嶺制陶,及歷年來市美陶廠,都僱人在這些地方開採。北沿柳江,柳江河沙豐富,轄區內現有河西、磨灘2個沙場。1989年,河西沙場采量為110083.6立方米,磨灘沙場為8243立方米。車渡碼頭設有卸沙場地3000平方米,每年卸沙10餘萬噸。

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柳南區總人口34.94萬人,主體民族漢族、少數民族有壯族侗族瑤族漢族苗族仫佬族水族回族滿族土家族毛南族布依族等12個民族。

經濟

綜述

2015年,柳南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4年增長10.20%,高於全市2.2個百分點,總量和增速均列全市六縣四區第一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3億元,增長4.1%;二產增加值399.35億元,增長9.10%,工業增加值382.18億元,增長9%;三產增加值162.56億元,增長13.40%。三次產業結構有所最佳化。
三產增速連續兩年快於二產。近年來,柳南區在2015年國家核算方法制度改革等因素影響下,第三產業增速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為28.79%,比上年提高5.04個百分點,增長速度高於二產增速4.3個百分點,已連續兩年快於二產。同時,三產增速也高於全市水平1.2個百分點。
柳南區柳南區

第一產業

2015年,柳南區農林牧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1%,比上年高0.7個百分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49億元,增長3.97%。全區韭黃種植面積和蛋雞養殖規模居廣西第一,具有“韭黃炒雞蛋”品牌。

第二產業

柳南區內有世界第二、中國第一的柳州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微型汽車領軍企業柳州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魚峰水泥集團等大型企業,廣西7個千億元產業有2個龍頭企業在柳南轄區。柳南區圍繞主機廠全力打造的柳州市河西工業區,規劃面積760公頃,已入駐規模以上企業74家,其中億元企業12家,形成了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零部件和其它加工配套的中小企業集群,是柳州市三大主機廠的主要配套基地之一,成為"自治區A類產業園區"。 2008年,全區工業總產值達103.30億元,同比增長89.53%,成為廣西同類城區中第一個實現工業總產值突破百億元的城區,為"工業強區"。
2015年,全區工業總產值1573.30億元,比上年增長13.50%,比2014年提高3.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76.36億元,增長9.4%,比2014年提高5個百分點。生產效益比上年有所提高,產銷銜接基本順暢,企業盈利好於全市。
經過2015年的調整和最佳化,區屬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69.24億元,比上年增長10.61%。與上年相比,增速

第三產業

2015年柳南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80億元,同比增長13.40%,增速比上年略有降低;批發業銷售額490億元,增長10.08%;零售業銷售額285.65億元,增長15.58%;住宿業營業額4.81億元,增長17.40%;餐飲業營業額19.60億元,增長18.65%。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柳南區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思想道德建設,有全國文明單位3個、自治區文明單位37個,2個村榮獲柳州市十大"美麗鄉村"稱號,6個社區被評為"柳州市十大品牌社區"。全區建有社區文化藝術培訓中心、社區圖書室、文化娛樂室等150個,公共文化設施使用面積達15700平方米,打造了"歡樂柳江南"、"魅力柳南"等一批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眾文化品牌,不斷滿足居民民眾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教育事業

柳南區有中國小校56所,教師4837人(其中退休教師1381人),學生5362人。

科技發展

柳鐵工人文化官(以下簡稱柳鐵文化宮) 位於飛鵝路中段,由柳州鐵路局投資63萬元興建,占地面積35264平方米,1958年10月1日建成啟用。1967年改為毛澤東思想宣傳廣播站,1970年恢復現名。隸屬柳州鐵路局工會領導。成為鐵路職工開會、學習、娛樂活動的場所。 1989年, 柳鐵文化宮建築面積為5625平方米。內有演劇廳1個,座位1533個,裝有空調機9台。 露天影場1個,坐位5612個。圖書閱覽室1幢,建築面積2801平方米,藏書10萬冊。溜冰場1個,寬989平方米。舞廳1個,寬400平方米,可容納300人。錄像室130平方米,容納300人。老工人活動室74平方米,容納100人。桌球室130平方米,有3套桌球台。演講廳1個,232平方米。

醫療衛生

柳南區有鎮衛生院2所,村級衛生室1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0個。

交通運輸

柳州位於廣西中部,水陸交通方便,為西南地區交通樞紐。柳南地區是通往湖南、廣東、貴州、雲南等地的主要通道之一,水路循柳江而上,通至柳城、融水、三江、龍江,下直達珠江三角洲。公路有國道3條,區(省)道1條,匯合於此,通往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各縣,區道3條通往市郊。鐵路有焦柳、桂、黔桂3條幹線,在轄區內建有3個車站可通全國各主要城市。民航可來往廣州。轄區內有柳州鐵路局、柳州鐵路分局、柳州汽車總站、柳州汽車運輸公司、柳州二運公司東站、柳州民航站等交通機構。
市區內主要道路與南柳、桂柳、宜柳、環城高速公路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水路可與港澳直航,航空方面與白蓮機場相距約5公里。

風景名勝

柳南區東鄰相傳為劉三姐升仙的魚峰山;南有大龍潭自然風景區、帽合公園和動物園;西有傳奇色彩夢幻飛瀑的大鵝山和柳州八大景之一、標誌柳州文運昌盛的文筆山。柳江沿柳南北上,兩岸秀麗的風景與清澈的江水交相輝映。轄區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有與柳宗元齊名、被稱為"唐二賢"的唐代左諫議大夫劉賁(bēn)之墓、劉家大院及已故越南領導人胡志明在柳故居。
  • 鵝山飛瀑
鵝山古稱峨山。位於柳南區中部偏東處,北距柳江約1千米,南北走向,長700米,海拔303米,形似鵝吃食。為柳州市區第二高峰。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中云:“鵝山在野中,無麓,鵝水出焉。”唐代山上已有水瀉出,但瀑布之景尚未形成。宋代劉洪道《觀鵝山飛瀑》詩云:“放眼觀飛瀑,枕流聽素琴。”飛瀑之景已經形成。“鵝山飛瀑”成為柳州古八景之一。後鵝山瀑布消失,至於飛瀑何時斷流已無法考證。
鵝山飛瀑”夜景鵝山飛瀑”夜景
  • 筆峰聳翠
文筆山,古稱“筆峰聳翠”,位於西鵝鄉南蛇崗山脈南端。山高海拔419米,為柳州市區最高峰。山峰上尖下圓,像毛筆尖。清代《馬平縣誌》描述文筆山為“山勢卓立,直上如筆。”文筆山半有石壁。久雨初晴,流水繞石而下,日光映照,遠眺有如雙鵝飛舞,稱“雙鵝抱蛋”。
“筆峰聳翠”文筆山“筆峰聳翠”文筆山
  • 劉蕡墓
位於柳州市郊西鵝鄉山頭村龍興屯田野中。劉蕡於唐開成至會昌年間(836~846年)被貶為柳州司戶參軍。民間傳說他下鄉視農時,在田間墜馬而死,葬於此處。唐天復二年(902年),劉蕡被追贈為左諫議大夫。墓碑題為“唐諫議大夫賢良劉公墓”,地方人士稱賢良墳。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廣西布政司右參政黃塤曾加修整,並在四周建有牆垣。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右江道王錦主持重修,增設石牌坊。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柳州知府楊道霖等捐資維護。當時清明時節,地方官民多往祭祀,附近學子入學時,也有前往墓地瞻拜的習慣。現墓為磚砌結構,高2米,占地面積9.42平方米,原牌坊部分石料及題刻保存完好。1996年公布為柳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胡志明舊居
胡志明舊居位於柳石路2號。原為南洋客棧。是一幢磚木結構的兩層小樓。1942年8月,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共產黨)主度胡志明到中國同越南抗日革命力量聯繫,在靖西縣被地方政府逮捕,1943年9月從柳州監獄獲釋。1943年9月~1944年9月,胡志明住在南洋客棧,這期間胡志明在柳州開展了一系列重大的活動。今舊居內有當年胡志明用過的桌椅、木床、洗臉盆架等,還有大量手稿、圖片以及一尊越南送來的胡志明半身銅像。1997年公布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胡志明舊居胡志明舊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