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韻伯

柯韻伯

但對於六經本質,他認為並非經絡,而是人體六大病位,即持“六經地面說”。他視經絡為“道路”,傷寒六經為“地面”,用以概括六經病證牽涉的範圍。

基本介紹

  • 本名:柯韻伯
  • 別稱:柯琴
  • 字號:字韻伯,號似峰
  • 所處時代:清代
  • 出生地:清代浙江慈谿文亭(今屬餘姚縣)
  • 主要作品:《傷寒來蘇集》,《內經合壁》
簡介,個人貢獻,獨特見解,

簡介

清代傷寒學家。即柯琴。字韻伯,號似峰。浙江慈谿人。他的以方名證、因方類證的作法較切臨床實用,對後世研究《傷寒論》頗有影響。生平事跡不詳,僅知其業儒而兼治醫,後客死虞山(今江蘇常熟)。曾校正《內經》,著有《內經合壁》一書,已佚。又著《傷寒論注》、《傷寒論翼》和《傷寒附翼》三書,合稱《傷寒來蘇集》,為傷寒學派的重要著作。

個人貢獻

對明清時期傷寒學派各家,他既不同意維護舊論者的“不敢增減一字,移換一節”,也反對方有執、喻嘉言等人的“錯簡”和“三綱鼎立”之說。他不重視對張仲景原論編次的考證,但求體現《傷寒論》辨證論治的精神。仲景本有桂枝證、柴胡證之說,唐代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一書又採取“方證同條,比類相附”的編寫方法。柯琴更進一步打破了原有編次,按方劑命名和分類六經各證。他在六經各篇里先列出各大證類,再在每一大證類下匯列有關方證,以及變證、壞證、疑似證等。這種編法更切實用。後世受其啟發乃有按法類證、按症類證等作法,以不同角度探討《傷寒論》一書的辨證論治規律。同時,他不同意唐宋以來醫家視《傷寒論》為辨治外感熱病的專著,而認為六經亦為雜病立法。
他的主要學術貢獻有:以經釋論,創“經界”說;以經釋論,闡明“治則”;倡仲景為“百病立法”。

獨特見解

古人用藥,用法象之義,麻黃中空外直,宛如毛竅骨節,故能去骨節之風寒,從毛竅而出,為衛分發散風寒之品;桂枝之條縱橫,宛如經脈系絡,能入心化液,通經絡而出汗,為營分散解風寒之品;杏仁為心果,溫能助心散寒,苦能清肺下氣,為上焦逐邪定喘之品;甘草甘平,外拒風寒,內和氣血,為中宮安內攘外之品。此湯入胃行氣於玄府,輸精於皮毛,斯毛脈合精而溱溱汗出,在表之邪,其盡去而不留,痛止喘平,寒熱頓解,不煩啜粥而借汗於谷也。(《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