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

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

獵鷹起源於東方,至今已有4000年的歷史。 馴鷹的習俗是口頭流傳下來的,沒有任何文字記載,但是柯爾克孜族民間卻一直保留了幾千年的口頭馴鷹絕學。馴鷹和捕獵需要極大耐心和精力,現在已經沒有人願學了。鷹性情兇悍,桀驁不馴,一般人都是從雛鷹開始餵養,逐步馴化。但它費時費工,馴出的鷹過於嬌弱,缺少野生鷹的攻擊力。 真正的馴鷹人直接捕捉成鷹馴養。難度雖大,但一旦馴化,威力加倍。”自家馴養的上百隻獵鷹。每當冬季出獵,柯爾克孜族馴鷹手身跨駿馬,手托兇猛的獵鷹賓士于山林草原之間,必會有所收穫。

2011年5月23日,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
  • 外文名稱:Kirgiz falconry custom
  • 類別:自然博物館
  • 竣工時間:2011年1月19日
  • 開放時間:2012年5月7日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批准文號:國發〔2011〕14號
  • 文號名稱: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遺產編號:X-143
  • 申報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合奇縣
習俗簡介,獵鷹之鄉,捕獵比賽,打鷹,熬鷹,馴鷹,放鷹,

習俗簡介

2011年6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圖片)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2圖片)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
序號:1218 項目編號:X-143 申報地區或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合奇縣
柯爾克孜族人與鷹,有著親密的關係。千百年來,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獵鷹之鄉”。在沒有槍枝的歲月里,人們馴服兇猛的雄鷹為自己捕獵,一隻好的獵鷹可以養活一家人。過去,一隻鷹的價格比一個柯爾克孜族姑娘的嫁妝還要高。養鷹也是一件奢侈的事兒。辦一個馴鷹許可證要500元不說,這傢伙每頓能吃兩公斤肉,還得是新鮮的。
曾經有一段時間,為保護野生動物國家明令禁止馴鷹。兩年後,因為了解到馴鷹術是柯爾克孜族人千百年來的特有民俗,需要保護和傳承,禁鷹令才解除了。柯爾克孜人與鷹恪守著一個約定:他們從不把這珍貴的猛禽連窩端,總是悄悄拿走那隻最心儀的幼鷹回家馴養。
一個出色的馴鷹人需要具備三種品質:愛好、穩重、力氣。三者缺一不可。

獵鷹之鄉

位於新疆西部天山南脈腹地的阿合奇縣地處高寒山區。北部天山南脈,南部喀拉鐵克山,中間夾著狹長的托什乾河谷。河谷山麓地帶,夏秋季節水草豐美,為獵鷹準備了足夠的兔子、老鼠甚至狐狸等美食。世居在此的柯爾克孜族人和他們的獵鷹都在這裡找到了樂土。
(3圖片)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3圖片)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
自古至今,獵鷹都是柯爾克孜族牧民的家庭一員,在鷹被列入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後,他們更是為家裡的獵鷹登記了“戶口”。
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是中國文化部命名的“獵鷹之鄉”,全鄉400多戶牧民,幾乎都會馴鷹捕獵,牧民們希望繼續馴養獵鷹,但又不想觸犯法律。
新疆阿合奇縣的柯爾克孜族馴鷹老藝人,“打鷹”、“熬鷹”、“馴鷹”、“放鷹”、“玩鷹”、“獵鷹走私”等諸多知識,深入獵鷹第一鄉專心研究 過程歷時七載。阿合奇縣是柯爾克孜族聚居的地方,柯爾克孜族占近百分之八十。由於這裡至今仍完整保留著原始的獵鷹馴養方式,因此又被譽為中國的“獵鷹之鄉”,當地柯爾克孜族也被譽為“鷹王”。獵鷹之鄉的由來。"1991年英國馴鷹專家安德魯在來到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考察馴鷹技藝時說,世界上,獵鷹的故鄉在阿合奇縣的蘇木塔什鄉。而蘇木塔什鄉的400多戶牧民,家家養鷹馴鷹捕獵,是名副其實的馴鷹的故鄉。每到冬季,蘇木塔什鄉雲集著數百隻馴鷹,舉行長達數日的獵鷹捕獵比賽,那妙趣橫生和令人驚心動魂的場面,勝過到西班牙看鬥牛。”
(4圖片)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4圖片)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

捕獵比賽

阿合奇縣舉行2011年度奴魯孜文化節暨第四屆獵鷹文化節,當地各族民眾通過開展民俗表演及柯爾克孜族傳統體育運動表演,喜迎奴魯孜這一古老傳統節日的到來。
(5圖片)柯爾克孜族的養鷹人(5圖片)柯爾克孜族的養鷹人
在阿合奇縣人民廣場上,身著節日盛裝的各族民眾彈起庫姆孜,齊聲合唱《瑪納斯》。各式花車展示了阿合奇各鄉仍保留著的柯爾克孜族馴鷹、手工刺繡等傳統習俗。
近百名柯爾克孜族牧民騎馬擎鷹,賓士在阿合奇縣庫木塔什鄉獵鷹場上,並進行捕鷹、馴鷹等獵鷹表演。生活在阿合奇縣的柯爾克孜族人,在由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逐步走向富裕的同時,依然傳承著遠古流傳下來的馴鷹捕獵絕技,至今保留著原始的馴養方式和捕獵方式。獵鷹表演後,還進行了馬上角力、拾銀、姑娘追以及民族式摔跤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表演。馴鷹手表演放鷹活動。
獵鷹狩獵活動正式開始,上百名騎著駿馬的獵鷹人沿著獵鷹場山谷一側陡峭的岩壁行至近百米的山頂,並一字排開,獵鷹們威風凜凜地站在各自主人的臂彎上。此時,獵鷹場上一隻健碩的野兔一蹦一跳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只見,山頂上一隻獵鷹騰空而起,在空中盤旋一圈之後一個俯衝撲向野兔,而野兔此刻並未察覺危險襲來,一眨眼的工夫,獵鷹已經牢牢地將野兔按倒在自己的身下,鋒利的爪子和喙深深地嵌入到野兔體內,野兔連掙扎的機會都沒有就被獵鷹輕易獵殺。而獵鷹並沒有急著品嘗自己獵殺的美餐,而是等自己的主人到來後才在主人允許後開始進食。
(6圖片)柯爾克孜族的養鷹人(6圖片)柯爾克孜族的養鷹人
獵鷹獵殺野兔的一幕讓前來觀看獵鷹表演的遊客們異常興奮,更有不少遊客後悔自己按下相機快門的速度太慢而錯過了捕獵的一幕。來自無錫的遊客劉先生說:“以前只在《動物世界》里看過老鷹捕獵,而今天能親眼看到獵鷹不殺獵物,真的非常過癮!”
獵鷹節上的高潮部分出現在獵鷹捕殺狐狸的時候,眾所周知,狐狸是非常狡猾卻又兇狠的食肉動物,因此,捕殺狐狸的難度要比獵殺野兔難很多。在現場,當一隻銀色的狐狸被工作人員從籠子裡放出後,就立刻向山中狂奔而去,不過再快的狐狸也逃離不出獵鷹的視線範圍,只見薩特米什老人的獵鷹迅速向狐狸俯衝而去,但是,當獵鷹即將靠近狐狸的一剎那,狐狸卻停止了奔跑,而是調回頭來張開嘴迎著獵鷹撲去。 人們不由得為獵鷹捏了一把汗。可是獵鷹卻並沒有減速或者後退,而是將鋒利的爪伸向狐狸的面部,狐狸猝不及防,本想咬住獵鷹的腿,卻反被獵鷹的利爪扣住了面門,緊接著獵鷹用彎鉤形的喙牢牢地咬住狐狸的肩部,將狐狸壓在身下等待主人收穫獵物。薩特米什老人一看獵鷹逮住了獵物,飛馬上前,拉開獵鷹,薩特米什宰了狐狸,取出心肝,賞給鷹享用。

打鷹

因此講馴鷹當從打鷹(捕鷹)說起。不過講打鷹只有打鷹人最有發言權,其次是鷹販子,也有機會看到。至於一般養家,恐怕只要少數人見過。
打鷹可真不容易,一上山就是一整天,帶著星星出家門,踏著月色回村子,爬過十幾道山樑,餓了啃幾口乾饃,渴了喝幾口隨身帶的涼水。要是喝光了,只有去捧山溝里飄著的羊糞蛋.綠不綠.黃不黃的積水喝。設好獵物,一般是用鴿子,等候當鷹撲下來時打鷹捕獲。養鷹家很少原為看打鷹去受這樣的罪。鷹卻少於小山各地,很可能守上一天見不到 一隻大鷹飛過。

熬鷹

捕鷹後為了消除鷹的野性,牧民們一般使用“熬鷹”的方法, 一般鷹很傲不會吃人給的肉,馴鷹人就把它放在一根橫吊在空中的木棍上,來回晃動木棍,使鷹無法穩定地站立,就這樣連續數十天,不讓它睡,鷹被弄得暈頭轉向,精疲力盡而摔倒在地。但就算摔倒了,也不要心疼它,要往它的頭上澆涼水,使它甦醒過來,並且還不讓它睡著。之後還要餓鷹,一般要把鷹餓10到12天,只給它飲點鹽水或茶水,但不餵食物,鷹的脂肪熬得差不多了,身手才能敏捷起來。經過這一番打磨,鷹的野性大都能去掉,馴服於主人。
(7圖片)柯爾克孜族的養鷹人(7圖片)柯爾克孜族的養鷹人
柯爾克孜人把鷹分成三大部落,每個部落又分12個小部落,每個部落的鷹性格都不一樣。有的平和溫順,有的脾氣暴躁,有的身手敏捷……只有先弄清楚這些性格迥異的傢伙,才能更好地馴服他們。捕回家的鷹先用蘆葦管往嘴裡灌水洗胃,然後將鷹架在馴鷹人的胳膊上連續5天5夜不讓睡覺,消磨它的野性。只要鷹犯困,就用木棍敲它的頭。這樣還能讓鷹逐漸適應主人,並最終產生依賴。幾天后,讓疲憊之極的鷹吞下用皮革裹著的肉,因為皮革不能被消化,轉天就會被吐出,同時帶出體內多餘的脂肪,達到“瘦身”目的。經過3至5次的吞吐,鷹的體重減少一些時,室內熬鷹宣告結束。
“熬鷹”過後還要“養鷹”。養鷹也有一套方法,馴鷹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讓鷹前來啄食,飢餓許久的鷹見了肉便不顧一切地撲過來,馴鷹人則一次次地把距離拉遠,而且每次都不給它吃飽。這樣反覆進行,直到鷹能飛起來,啄到馴鷹人手臂上的肉為止。餵鷹的肉也有講究,必須是不含激素的鮮肉,各種動物的內臟也不行,髒肉、爛肉、有異味的肉都不能餵。

馴鷹

馴鷹依布拉依·庫爾曼拉力是阿合奇縣最有名的馴鷹家族傳人,印有他擎鷹縱馬形象的大幅廣告牌佇立在阿合奇縣城以及蘇木塔什鄉的交通要道。當地人可能不知道姚明,但沒有人不認識他。
(8圖片)柯爾克孜族的養鷹人(8圖片)柯爾克孜族的養鷹人
依布拉依·庫爾曼拉力是他的家族第七代馴鷹傳人,57歲的他已經有30年養鷹的歷史。他的大兒子肉茲巴依也開始在他的指導下傳承這門技藝,而他正想著將胳膊上一隻養了3年的5歲鷹放野。
馴鷹的柯爾克孜族人通常只誘捕雄性鷹馴養,2到3歲最佳,否則馴化難度大,到鷹七八歲時放歸。柯爾克孜族馴鷹的習俗是口頭流傳下來的,沒有任何文字記載,但是柯爾克孜族民間卻一直保留了幾千年的口頭馴鷹絕學。薩特米什說:“過去馴鷹的秘密是世代相傳,馴鷹人不告訴外人。馴鷹和捕獵需要極大耐心和精力,已經沒多少人願學了。鷹性情兇悍,桀驁不馴,一般人都是從雛鷹開始餵養,逐步馴化。但它費時費工,馴出的鷹過於嬌弱,缺少野生鷹的攻擊力。而且到鷹巢中掏雛鷹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一旦被發現,會受到雌雄蒼鷹的攻擊,輕則被抓傷皮肉,重則被抓傷雙眼,甚至喪命。真正的馴鷹人直接捕捉成鷹馴養。難度雖大,但一旦馴化,威力加倍。”
(9圖片)柯爾克孜族訓鷹絕技能世代相傳(9圖片)柯爾克孜族訓鷹絕技能世代相傳
在進行室外馴鷹前,要把鷹尾的羽毛縫起來,讓它無法高飛;再用拴著繩子的活兔作獵物,讓鷹從空中俯衝叼食。過些時日,把鷹尾線拆去,在鷹腿上拴根長繩,像放風箏一樣在馴鷹人的控制下捕捉獵物。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鷹就成了獵鷹。
過去,鷹為主人捕獵。人們不再需要獵鷹工作了。但柯爾克孜族人與鷹世代相襲的情斷不了。馴鷹成了一種消遣、一種樂趣。只要鷹往臂彎那么一站,柯爾克孜男人的日子就過得帶勁兒。就像草原上的漢子迷戀駿馬,城市裡的男人嚮往靚車。駿馬、靚車和獵鷹,讓男人的征服與駕馭欲望得以釋放,使豪情揮灑自如。
在現代社會,獵鷹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牧民們僅把他們當作閒暇時的娛樂方式。但還是有一批一批的年輕人接過父輩手中的鷹,奔跑在空曠而深邃的山谷中,傳承著古老的民族技藝。

放鷹

可是不管怎樣,都得放它走。
(10圖片)柯爾克孜人和鷹有個約定-放鷹(10圖片)柯爾克孜人和鷹有個約定-放鷹
在為主人服役一到五年後,獵鷹將重返天空,獲得自由——這是柯爾克孜族人與鷹的另一個約定。
鷹在天空翱翔。這高原上兇猛、高貴的生物,或許怎么也想不到會與地面上的某個人類發生一段故事;又或許它早就知道,滾動在它血液里的與柯爾克孜人千百年的親密感情,終將使他們再次相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