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乾冬漁

查乾冬漁

查乾湖在蒙語中讀“查乾淖爾”,意為白色聖潔的湖,又稱聖水湖。這裡的捕魚分為明水捕魚和冬季捕魚兩種形式。湖冬捕是最為壯觀、最為豪放的場面,也是蒙古馬背民族在冰天雪地里獨具韻味的一項漁獵活動,這裡的漁民被稱為“查乾淖爾漁夫”。查乾湖冬季冰雪捕魚,是從每年的12月中旬開網至次年的1月中旬收網,鮮魚總產量可達100多萬公斤。數九寒天,冰雪天地,大煙炮漫天席捲,近千人冰上作業,幾十輛機動車晝夜運輸,每天數萬斤鮮魚脫冰而出,最多的一網拉出了21萬公斤的肥碩大魚,創造了金氏世界紀錄,其規模之大,堪稱全國之最;產量之多,堪稱世界奇觀。這裡冬捕魚活動還具有古老而神秘的色彩,因而查乾冬漁活動造就了燦爛的關東漁獵文化最具色彩的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查乾冬漁
  • 意思蒙語:查乾淖爾
  • 又名:聖水湖
  • 分類:明水捕魚和冬季捕魚
總論,查乾湖的地理概況,水草肥美的查乾湖,查乾冬季捕魚的歷史淵源,最和諧的人與自然關係,政府牽頭,大力發展民族特色的旅遊業,查乾冬漁張大網,捕魚前的細緻準備,捕魚前的祭祀文化,氣勢恢弘的捕魚場面,最具精彩的搶頭魚現場,民族特色韻風情,查乾湖地區生態環境問題,吟誦,

總論

吉林八景之八具有獨特的自然人文理念風景區。
查乾冬漁

查乾湖的地理概況

查乾湖位於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的西北部,總面積60萬畝,蓄水量7億立方米,平均水深2.5米,最深達6米,是吉林省最大的內陸湖泊。年產鮮魚3000噸,魚苗350噸,蘆葦3萬噸,漁業產值1200萬元,利稅135萬元。整個湖泊南北長37公里,東西寬17公里,湖岸線蜿蜒曲折,長達128公里,四周環境優美,景色秀麗,風光迷人,是吉林省著名的漁業生產基地、蘆葦生產基地和天然旅遊勝地。 境內的陳字井、黃字井、天字井等處,地勢明顯高出東岸。這兒秋季多刮西北季風,正好把成熟的草籽通過季風帶入湖心,自然養育著水中的魚類。而新廟和青山頭一帶地勢偏平,生長著荷花、菱角一類植物,這是魚兒喜歡吃的。夏秋時節,諸多的大魚喜歡在這一帶活動。魚兒有了良好的自然生存環境,這兒便成了它們生存的自由王國。查乾淖爾的奇特魚類曾經有上百種之多,什麼鯉魚、鯽魚、草根、鰱魚、麻鰱、熬魚、鱒魚、狗魚、胖頭、牛尾巴、嘎牙子、白魚、串丁子等等,真可謂“三花五羅十八丁”樣樣俱全。由於草甸水道連通了嫩江,還有三五百斤以上的大鱘鰉呢!
查乾湖區域面積480km2,包括查乾湖水面347km2,湖濱沼澤約70km2。湖內有蘆葦沼澤100km2。其地理坐標為N45°10′~45°21′,E124°04′~124°27′。查乾湖處於大安、乾安波狀沖積平原區,主要特徵 是地勢平,從南向北傾斜,區內有連片分布的草原。本區氣候屬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4~5℃,年均降水量為400~500mm,蒸發量為1140~1270mm。查乾湖的湖水補給主要依賴於引松渠道和湖面的降水。

水草肥美的查乾湖

查乾湖的自然資源豐富,除了盛產鯉魚、鰱魚、鱅魚、鯽魚等15科68種蝦類、蘆葦、珍珠水產資源外,這裡自古至今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鳥類的樂園。據初步調查,草原上、樹林間、田野中,有狐、兔、貉、獾等野生動物20多種;在水肥草美的綠野平疇上,棲息者野雞、野鴨、大雁、灰鷗、鷺鳥、天鵝、丹頂鶴等珍貴鳥類80多種;同時,也是個天然植物園,有野生動物200多種,其中藥用植物149種。 鱅魚產於江湖,似鰱而黑,頭甚大。屬鯉形目,鯉科,鰱亞科,鱅屬。俗稱:花鰱,胖頭魚,黑鰱,黃鰱,松魚,鰫魚,大頭魚。生活在淡水中,長1米餘。
鱅魚體側扁,頭極肥大。口大,端位,下頜稍向上傾斜。鰓耙細密呈頁狀,但不聯合。胸鰭長,末端遠超過腹鰭基部。體側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兩側雜有許多淺黃色及黑色的不規則小斑點。 鱅喜歡生活於靜水的中上層,動作較遲緩,不喜跳躍。以浮遊動物為主食,亦食一些藻類、水草,草籽。分布於亞洲東部,我國各大水系均有此魚。
鱅魚屬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魚類,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鱅的精華在於頭,富含磷脂及改善記憶力的腦垂體後葉素,特別是腦髓含量很高,常食能暖胃、祛頭眩、益智商、助記憶、延緩衰老,還可潤澤皮膚。
適用於燒、燉、清蒸、油浸等烹調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體現出胖頭魚清淡,鮮香的特點。鱅魚頭大且頭含脂肪,膠質較多,故胖頭魚還可烹製“砂鍋魚頭”。
操 作:
1.將魚頭去掉鱗、鰓,洗淨後用黃酒、精鹽醃約30分鐘,取出洗淨濾乾;
2.將適量的五花豬肉、冬筍切成薄片;水發香菇去蒂,大的改切成小塊;
3.蔥白切段,姜拍片;
4.豆腐切4厘米長、2厘米寬的條,盛入盤中;
5.炒鍋置中火,放入豬油,燒至六成熱,將魚頭下鍋煎至兩面金黃,再下花椒粒、姜、冬筍片、五花豬肉片、冬菇、精鹽;然後放入適量雞湯慢火燉煮,出白湯後再入豆腐,切忌添加醬油,出鍋前加上蔥段、雞精。

查乾冬季捕魚的歷史淵源

查乾淖爾冬捕已有久遠的歲月了。查乾淖爾為蒙語,意為白色的湖泊,從前人們稱它們“海子”,現在仍然是中國十大淡水湖之一,在今天吉林省西部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就是北緯450930東經1240334的位置上。查乾淖爾是今人的稱呼,歷史上,宋遼時稱之為“大水泊”或“大魚泊”。北宋曾公亮著《武經總要》說:“大水泊是鴨雁生育之處。大水泊周圍三百里。”到明代,這片大水被稱為“拜布爾察罕大泊”(也稱“白馬兒大泊”)。湖水面積四萬公頃,蓄水七億立方米,是發源於大興安嶺得福特勒罕山北麓的霍林河末端的堰塞湖泊,它靠四季的雨雪、匯各處的水源而形成。
史載,遼代聖宗至天祚皇帝,每年都攜群臣嬪妃來查乾湖“巡幸”、“春獵”,擊冰取魚,大擺“頭魚宴”,“春盡乃還”。至金代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攻占金國的塔虎城後,將此地的查乾湖看作天神賜予蒙古民族的恩惠,是興旺發達的守護神。於是,成吉思汗在查乾湖畔燃起九堆聖火,奉上九種供品,向湖中灑下馬奶酒,並宰殺了九九八十一隻綿羊供奉在岸邊。自那以後,祭湖大典便代代相傳,成為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萬物生靈永續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的傳統。歲月更迭,千載以降,查乾湖靈氣猶存,“祭湖·醒網”大典已成為中國北方神秘的漁獵文化之代表。

最和諧的人與自然關係

冬季,銀裝素裹的查乾湖像一塊碩大的碧玉鑲嵌在飛雪茫茫的北國,冰面上一串串冬捕的爬犁往來穿梭,高亢激越的勞動號子驅散了嚴冬的寒冷,沉甸甸的大網拉出了鱗光耀眼的鮮魚,也拉出了絢麗的希冀,構畫出冬日查乾湖的壯觀景象。
查乾湖冬天最冷的時候,湖面的冰凍層最厚要達到一米左右,而查乾湖平均深度在一米半到兩米之間。上面的一米冰層正好把魚群壓到下面的半米到一米的湖底,這就比較容易用大網把魚兜上來。
這種冰層和水深只有查乾湖這樣的經緯度才有,所以查乾湖冬捕是一個世界奇觀。而查乾湖冬捕正是憑藉傳承至今的原始捕撈方式,向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申請規模最大的冬網捕魚活動。
查乾湖冬捕,保留的不僅是原始的捕撈方式,更是蒙古民族世代相傳的對養育自己的天、地、湖、魚的敬重。至今,查乾湖的魚也不是人工養殖,夏天的時候不餵飼料,靠季風把水草的草籽吹到湖裡讓魚吃,連吃草籽帶吃水蟲。這種古久的餵養、捕撈方式,恰恰保存了查乾湖和蒙古人質樸純真的一面。
冬捕查乾湖,書寫著一部活著的北方民族生存史,這部歷史中,人與魚,人與湖,人與自然,已在相互依存中走過千年。

政府牽頭,大力發展民族特色的旅遊業

改革開放的徐徐春風使查乾湖這塞北明珠的景色更加璀璨奪目。近年來,前郭縣委、縣政府投資數千萬元大力開發查乾湖的旅遊資源,今日的查乾湖旅遊度假區,景觀小品星羅棋布,亭、閣、廊、雕相映成趣;妙因寺香菸繚繞、暮鼓晨鐘;鴻鵠樓雕樑畫棟、祥雲縹緲;郭爾羅斯博物館讓你領略到自治縣歷史的源遠流長、民族文化及自然資源的豐富多樣。漫步在沿湖路、查乾淖爾文化廣場,使人仿佛置身於江南水鄉,千姿百態的花卉樹木環繞著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度假村、民俗村與小橋流水相襯互映熠熠生輝。塞北明珠查乾湖正張開雙臂展開笑顏喜迎遠方賓朋。

查乾冬漁張大網

千百年來,蒙古族人民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因水豐方能草美,而後牛羊肥壯,而後衣食無憂,而後國泰民安。故水為善之源頭,為神物。生活形態決定了草原上的人民對水有著獨特的感情,圍繞著水草豐美的查乾湖也就世代流傳著各種各樣的美麗傳說。據說查乾湖的冬捕在明清時期已聞名中外,人們甚至稱這裡的牧民為“查乾淖爾漁夫”。一網打出二十一萬斤魚的歷史更是賦予她足夠的靈性與神奇,形形色色的古老傳說和現實困境交織成奇聞異事,使人們形成一種堅信不移的湖神崇拜,不僅下網前要殺豬宰羊,平日裡走船連個“翻”字都不敢說,這種“虔誠”一直延續到現在,形成了一套獨具宗教、民族特色的祭湖儀式。
查乾冬漁

捕魚前的細緻準備

查乾湖至今仍保留著原始捕撈方式,每組人員由魚把頭、二下手、跟網、扭矛、走鉤、小套、送旗(燈)、打更、車老闆等約60人組成。這也是目前中國北方唯一依然保持用傳統捕撈方式進行冬捕作業的原始捕魚部落。冰下捕魚既有網捕,又有鉤釣。大拉網有幾百米長,要下到冰層以下需要一整套熟練的技巧。先在一米左右的冰層上每隔八九米鑿一個冰眼,一網要鑿幾百個冰窟窿,然後穿桿引線。下網時,由於網太長,每隔一定的距離,他們都要使用馬拉絞盤拉動大網,才能將大網逐步下到位,僅下網的過程就需要八九個小時。 “冬捕”的地點選擇十分重要,經驗豐富的老漁民只要審視冰面的顏色,就知道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下網。走在碧綠的冰面上,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乳白色的漁網在冰下緩緩蠕動,一串串水浮子緊貼冰面。據漁工講,選入網口是門大學問,入網口選準了,就會有捕不完的魚,魚把頭首先要會“識冰”。
冬捕的關鍵是要在什麼地方下網,幾百號人馬一天的收穫要看“窩子”的選擇。“窩子”都是由有經驗的漁把頭來選擇。漁把頭根據湖的底貌及水深,確定位置後,開鑿第一個冰眼為下網眼,再由下網眼向兩側各數百步,方向是與正前方成70—80度,插上大旗,漁民們稱其為翅旗。漁把頭由翅旗位置向正前方再走數百步後,插上旗,漁民們稱這種旗為圓灘旗,由兩個圓灘旗位置向前方數百步處匯合,確定出網眼,插上出網旗,這幾桿大旗所規劃的冰面,就是網窩。網窩的大小方向形狀、漁把頭送旗的角度、準備等,都是漁把頭師承下來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的,裡面有很多的學問。
冬季,魚群在冰下喜歡群居。這往往使水涌動,進而使冰面上的雪微微鼓起。此外,有魚群的冰層上往往結有氣泡,究竟是草動引起的氣泡還是魚群引起的氣泡,也需要進行判斷。另外還有把耳朵貼在冰面上,通過水流聲,來分辨魚群位置的本領。至今,查乾湖打魚人中仍保留師承習俗。

捕魚前的祭祀文化

查乾湖“冬捕節”開幕式上最神秘的是“祭湖、醒網”儀式。按照歷代流傳下來的習俗,查乾湖冬季捕魚必須首先舉行祭祀湖神,喚醒冬網,奉拜天父地母,保佑萬物生靈永續繁衍,百姓生活幸福安康。儀式主要包括跳查瑪舞(一種蒙古族特有的宗教舞蹈)、誦佛經,魚把頭唱祭詞,祭祀天父、地母和湖神,喝壯行酒等。整個祭祀過程極具民族特色,內容相當豐富,先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也頗費心思,供桌、供品以及出場人物、出場順序都有定數、定序,不可偏差。通常情況下,由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漁把頭主持儀式,在開網眼的冰面上,擺放糖塊、炒米、水果、奶乾等供品,點燃香火、炭火鍋,進行贊語祝辭,祝願冬捕平平安安,多出魚、出好魚。
查乾冬漁
“祭湖、醒網”儀式,意在祭祀湖神、喚醒冬網,奉拜天父地母,保佑萬物生靈永續繁衍,百姓生活幸福安康。整個祭祀過程極具民族特色,內容相當豐富,先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也頗費心思,供桌、供品以及出場人物、出場順序都有定數、定序,不可偏差。通常情況下,由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漁把頭主持儀式,在開網眼的冰面上,擺放糖塊、炒米、水果、奶乾等供品,點燃香火、炭火鍋,進行贊語祝辭,祝願冬捕平平安安,多出魚、出好魚。
首先要在鑿好的冰洞前擺放一張紅色供桌,上鋪黃布,擺好三隻香爐、四大碗白酒(其中一碗為漁把頭準備的)、九炷高香,幾隻裝好冬網的馬拉爬犁、誦經的喇嘛(每人手持法輪等佛具,懷抱盤裝水果、奶乾、奶皮、炒米、糖塊等供品)、跳查瑪舞的青年、身著蒙古族服裝雙手托白色哈達的姑娘、手托裝有五、六斤糖塊托盤、手拎盛大半桶牛奶(桶里裝一把勺子)的蒙古族青年、漁工們在約50米的場外等候,鑼鼓、鈸、法號組成的鼓樂隊在主場地左側就位。當主持人宣布“醒網、祭湖儀式開始”時,鼓樂隊奏樂,表演人員按誦經喇嘛、跳查瑪舞的演員、漁把頭、蒙古族姑娘、蒙古族青年漁工分乘馬爬犁的先後順序向場內行進,喇嘛搖動法輪等佛具,跳查瑪舞的跳舞、漁把頭、蒙古族姑娘、蒙古族青年隨後,在鼓樂聲中直接來到冰洞旁,漁工列一橫排站在馬拉爬犁隊伍前。喇嘛先將懷抱的供品逐個遞給住持,住持按次序將供品擺放在供桌上,然後將九炷香分別插在三個香爐內點燃,之後率眾喇嘛按順時針方向繞供桌、冰洞、松柏枝轉三圈並誦經。漁把頭站到場地中間上,開始朗誦祭湖詞:
查乾湖祭湖詞:
查乾冬漁
啊,長生天,先祖之靈,
庇護眾生,求昌盛,求繁榮。
查乾湖,天父的神鏡,
查乾湖,地母的眼睛;
天生萬物,地長生靈。
都握在查乾湖天父的手中,
都聚在查乾湖地母的懷中。
萬能的長生天,仁慈而厚愛,
神奇的查乾湖,有求而必應。
獻上九九禮品,奉上萬眾心誠,
湖神大敞胸懷,感動八方精靈。
敬上九柱檀香,插上九枝青松,
獻上九條哈達,擺上九種禮供。
啊,歌天唱地查瑪舞,
鼓樂齊鳴誦經聲。
舉心為燈昭日月,
滿湖金銀慶豐登。
長長的法號、高高的檀香、古香古色的香爐,還有喇嘛們那別致的帽子,這些靚麗的看點構成了表現著濃郁民族特色的祭湖場面。誦經聲低沉綿長,鑼鼓聲舒緩流暢,漁把頭的誦詞高昂且極富韻律,三種聲音在你的耳畔,層次清晰,絲毫沒有雜亂之跡象。眼中是黃帽紅袍的喇嘛,誦經的聲音就會洞穿耳鼓,服裝艷麗,面目猙獰的查瑪舞躍入眼帘,那鑼鼓聲自然會流過耳邊,一會就會被一種更為特別的音調與韻律所吸引,那就是漁把頭在誦念祭詞。
漁把頭誦完祭湖詞後,接過一名喇嘛從供桌上端來的一碗酒,手托酒碗,高喊:“查乾湖冬網的大網醒好了,開始祭湖,一祭萬世不老的蒼天!”(用手指沾碗中酒彈向天空)幾名蒙古族姑娘走到松枝敖包前將手中的哈達系繞在松柏枝上,蒙古族青年走到表演區內將糖塊、牛奶撒向天空;“再祭賜予我們生命的大地!”(用手指沾碗中酒彈向地面)再有幾名蒙古族姑娘將手中的哈達系繞在松柏枝上,蒙古族青年再拋糖,向地面撒牛奶。“祭萬靈的湖神保佑咱查乾湖冬捕平平安安、順順噹噹、多出魚、出好魚、出大魚,讓更多的人吃上咱查乾湖的魚”!在誦經聲和鼓樂聲中,漁把頭來到供桌前,高喊:“湖神保佑!”現場的所有漁工也一同高喊“湖神保佑!”誦經的喇嘛將供品依次拋入冰洞中,然後喇嘛走到一側繼續誦經。跳查瑪舞的圍著拋入供品的冰洞表演查瑪舞,直到馬爬犁出發為止。
關於查瑪舞的起源,相傳古時有一個生性殘暴的國王,名叫郎達爾瑪,國人都想殺死這個暴君,可他刀槍不入,只有咽喉一處可以入劍,有一位神箭手叫莫日根,他戴上面具,把箭藏在袖子裡進宮去跳舞,國王看得不時抬頭狂笑,莫日根抓住機會,一箭射死國王,士兵們看莫日根騎黑馬跑了,立即去追,可莫日根的馬是染成黑色的,過河後馬上恢復白馬,誰也找不到他,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都跳起了化裝的查瑪舞,“祭湖醒網”儀式開始,首先在祭壇上擺放貢品和喇嘛誦經用的各種法器,然後點燃九處聖火,喇嘛虔誠的誦經後,帶著各種面具按順時針方向繞聖火跳查瑪舞。“查瑪”開始後,眾神在鼓樂的伴奏聲和“翁斯德”喇嘛的誦經聲中繞場一周,表演一段緩慢而剛健的舞蹈,然後按“斬鬼、“送祟”等儀式,分段表演。並穿插“查瑪”老頭、老婆的贊祝詞,喚天求福,“萊青”(喇嘛博)下神和4個孩子講笑話,插科打諢等表演。
“查瑪”俗稱“跳神”或“打鬼”,蒙語為“恰木”,系蒙藏宗教文化交流的產物。呼和浩特查瑪,一般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和六月十五隨寺廟祭祀儀式舉行。祭祀儀式分為誦經、晾佛、送巴令、跳查瑪,其中跳查瑪是祭祀儀式中內容最豐富、用時最長、最引人注目的一項儀式,整個形象為頭戴面具,身著獸裝,手持法器,以扶正祛邪,保佑國泰民安。
查瑪舞在長期演變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它是一種以演述宗教經傳故事為內容的面具舞。人物繁多,形態各異,分“大查瑪”和“小查瑪”兩大部分。舞蹈動作多以所表演人物的個性劃分。一般是“大查瑪”動作沉毅堅定,莊重徐緩,“小查瑪”動作乖巧多變,靈活敏捷。表演時二者相映相襯,各具特色。
明朝中葉,蒙古族首領俺答汗皈依佛教,1579年,漠南最早的藏傳佛教寺廟在呼和浩特建成,時稱“弘慈寺”又稱“大召無量寺”或“銀佛寺”。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大召寺被定為康熙帝的家廟後,惠及佛寺,香火鼎盛,查瑪的規模和水平均在漠南蒙古各寺之上。經過四百年的發展,查瑪在保留了藏傳佛教基本教義、思想的同時,融入了蒙古族的思想、情感。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為古之穢貊、夫余故地。勤勞勇敢、樸實善良並又虔誠信仰宗教的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勞動、生息、繁衍在這塊歷盡滄桑的土地上,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繼承和發展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查瑪舞就是流傳在郭爾羅斯草原上的宗教寺廟舞蹈。它就如一顆晶瑩的明珠鑲嵌在郭爾羅斯草原上,為古老悠久的民族文化增添了絢麗的光彩。包容了蒙古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藝術,特別是舞蹈藝術,具有蒙古族藝術“活化石”之稱。

氣勢恢弘的捕魚場面

拋完供品後,漁把頭和所有漁工都再回到馬爬犁前,漁把頭站到漁工隊伍前,高喊“上奶乾、炒米,給咱進湖開網的飽肚”!身穿蒙古族服裝的姑娘每人手托一隻裝有6碗奶乾、炒米(第一個托盤裝7碗)的托盤走到漁工面前,漁把頭給漁工每人端起一碗,漁工開始吃。約兩分鐘後,漁把頭再喊,“拿酒來,喝壯行酒!”又有幾名蒙古族姑娘用托盤分別托著6個空碗,蒙古族姑娘抱四個酒罈走到漁工、漁把頭面前,為漁工們斟酒,漁把頭再喊“好酒助咱打好魚,乾!”漁工們把酒一飲而盡後,把碗放進蒙古族姑娘們端的托盤。漁把頭再喊“進湖、收紅網、鳴喜炮、出發!”漁工和漁把頭在喇嘛的誦經聲中、在五彩氣球的飄舞中、在喧鬧的鼓樂聲中、在查瑪舞的跳動中,飛身躍上馬爬犁,車老闆兒一聲響鞭,馬爬犁沖向湖中……
查乾冬漁
喝完壯行酒,隨著魚把頭一聲“上冰”令下,鞭炮齊燃,吆喝聲、鼓聲、號角聲響徹整個湖面,冬捕開始了。
數十名身穿羊皮大衣、頭戴狗皮帽子的漁民,有的驅動4匹高頭大馬拉動絞車,有的從已經鑿開的2米見方的冰窟窿內整理著緩緩而出的漁網。一位老漁民說,冰窟窿內的漁網長達2500多米,是前一天夜晚在距此2500米遠的一處冰面下網的。
查乾湖冬捕所用的漁網,通常是2米寬、2000米長的條形大網,光下網就得大半天的時間。所以冬捕期間當地的漁民每天凌晨四、五點鐘,天還沒有亮就得出發到湖面鑿冰洞進行冰下撒網了。
這個孕育著無限希望與收穫的冬捕活動開始了,它激盪著每個漁工們努力勞作的火種……所以,一踏上冰面,漁工們就你追我趕地忙碌開來。由打鑹的沿下網眼向翅旗處每隔約15米鑿一冰眼,然後下長18—20米的穿桿。由走鉤的漁民將插入冰下的穿桿用走鉤將其推向下一個冰眼。透過冰面看下去,穿桿子牽著巨大的魚網,就像繡花針一樣,被漁工巧妙嫻熟地由一個網眼拉到下一個網眼……直到2000米外的出網口。而在這2000米的距離上就要打幾百個冰眼。
穿桿後端系一根水線繩,水線繩後面帶著大絛,大絛後面帶著漁網。跑水線的漁民拉著水線繩帶動大絛向前走,這時,馬也拉著馬輪子絞動大絛帶著大網前進,後面是跟網的漁把頭用大鉤將網一點點放入冰下,並隨時掌握網的輕與沉。
查乾湖冬捕最壯觀的場景就是起網的時刻。收網時,幾匹高頭大馬拉動絞盤牽引著鋼絲繩轉動,四五米寬的大網裹著冰層下的魚兒從寬一米、長兩米的出魚口緩緩露出冰面,漁工們邊收網,邊將打上來的魚平攤在冰面上,等在兩側的人們拿著漁場準備的專用編制袋,將一二十斤的大魚收入囊中。
查乾冬漁
在漁民們沙啞、高亢的號子聲中,拉網的馬輪子開始絞動,沉甸甸的大網被慢慢拉起。長長的魚網從冰洞中漸漸滑出,熱氣騰騰,魚兒咕嘟咕嘟往外冒,被魚網從冰下帶出,在冰面上翻騰、跳躍,魚躍冰面的壯觀景象引來了人們陣陣歡呼。鮮魚堆在冰面上,簡直就象是一座小山。
這就是查乾湖冬捕最為著名的景觀——“萬尾鮮魚出玉門”。

最具精彩的搶頭魚現場

“搶頭魚”已經成為查乾湖冬捕的重頭戲。從遠近各地趕來的人們,有不少是衝著拍賣來的。當拍賣師將5條碩大的頭魚掛在特製的鐵鉤子上時,許多人都擠到台前參加競拍。
查乾冬漁
在早的活動中,經過數輪較量,5條頭魚均以高價拍出。一條拍出了2088元,一條更拍出了2099元,一名成功拍到頭魚的男子捧著大魚樂得合不攏嘴。而在最近的2010年12月29日的冬漁中,頭魚的價格拍出了28萬8千元。
在查乾湖冬捕以單網產量剛剛申報金氏世界紀錄成功之際,冬捕現場再次傳來喜訊,在近日冬季捕魚作業中,當地漁民成功捕獲了一條大青魚。這條青魚體長1.25米,重量達到了78斤,這么重的魚就連當地老漁民也從未見過,大家都叫它“青魚王”。
據查乾湖漁場的有關專家測算,這條“青魚王”的年齡至少在十五年以上,在冬捕中成功的捕獲這么大的青魚,在近十幾年查乾湖的冬捕歷史上還是首次。查乾湖中驚現如此大魚,與查乾湖漁場多年來加大苗種投放力度、明水期大水面實行休漁(封湖涵養)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目前這條青魚已經被放入池塘中,作為魚種保護起來。
查乾冬漁

民族特色韻風情

在這碩大的一望無垠的冰面上,所有的寒冷包圍著冬捕的漁民。儘管捕魚技術不斷提高,儘管現代機械日新月異。但他們對這古老的傳統的捕撈方式還是情有獨鐘。這源於對祖先的崇敬,也源於對查乾湖生態與綠色的呵護。
查乾湖真是一處魚類天然生存的神奇水域。夏秋季節,這個龐大的湖泊周邊長滿了自然植物,水中的昆蟲繁多,使魚有了足夠的天然食物。這兒的魚春夏覓食水中的蟲類;初秋,強勁的西北風又把大量的湖邊草吹倒在水中,魚兒們便以食吃水中的草籽為生。不僅如此,查乾湖周邊幾乎沒有污染源,加之原始的捕撈方式,又避免了現代機械對湖水的污染,這便構成了查乾湖魚的獨特的肉質,魚味鮮而不膩,並散發著濃烈的純樸的自然氣息。所生產的魚類當之無愧地位居國家級綠色食品前列,其中查乾湖鱅魚(俗稱胖頭魚)先後得到國家、國際組織“AA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雙認證,2006年10月又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名牌農產品。大自然默默地為人類創造了一整套生存規律。在那寒冷的嫩科爾沁,從深秋到初冬,一切江河湖泊都被嚴寒封凍了。大自然養育了一春一夏又一秋的魚兒,這時在冰下鮮嫩而肥美。同時,有了嚴冬和冰雪這個天然大冰櫃,使生產出來的鮮魚易於保存和交易,這便使得查乾湖冬捕成為北方茫茫雪野中一道最為輝煌的風景線。

查乾湖地區生態環境問題

查乾湖地處內陸,是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集中在冬夏。這裡是草原地帶,地勢低洼,且是鹽鹼地帶,水源匯集不宜滲漏,形成了天然的大湖泊。
隨著查乾湖冬季漁獵文化的的繁榮,人們越來越對這裡認知和嚮往,但只是局限在冬季捕魚這幾天。
這裡湖面四周除了草叢,只有少許依稀的蘆葦,缺少了構成風景的草木元素。若是以湖面為中心,依次人工種植展布耐鹼的蘆葦盪、紅柳樹叢、沙棘灌木、山榆樹、胡楊樹林等,就會構建出立體的圖卷,並且因為能有草叢、樹木的蔽護,還能引來禽鳥的棲息和繁殖。
那時這裡春就有候鳥飛臨,遮天蔽日、歡愉求愛、風情萬種;夏就有鷗鷺翔空,藍天白雲、雛鳥出殼、狐狼遊蕩;秋就有蘆花飄雪,瀰漫天空、楊黃榆丹、百鳥群集;冬就有白雪皚皚,玉樹瓊枝,冰湖明鏡、漁獵歡歌。這樣查乾湖一年的四季也具有獨特的風情了。

吟誦

《查乾冬漁》
揚眉
漫天的大雪鵝毛似的飄,
旋起的雪炮賊啦啦的高;
凜冽的寒風蒼狼似的叫,
吹透了老山羊的大皮襖。
套上了騾子架上了馬,
拉起了裝網的大雪橇,
長鞭子掄圓了嘎巴地響,
一聲呼哨竄出了大藏獒。
丁字型的鎬頭尖尖翹,
擎在懷中往冰面上搗,
砸開了冰層敲碎了玉,
一排排冰眼開鍋似的鬧。
眾多的窟窿聯成了排,
兩千米的大網冰里消,
穿乾行網一點點順,
柵起了網牆水中牢。
紅紅的高粱六十度燒,
裝滿了酒罈漾出了槽,
端起海碗大口地造呀,
火辣辣的激情萬丈高。
火紅的綢帶高高地飄,
五色的旗幟呼啦啦的搖,
長長的號角震天的響,
告訴天神的父親施法招。
百獸的面具露牙獠,
血盆的大口舞巨爪,
牛皮的大鼓使勁地擂,
知會仁慈的地母把湖鬧。
牛皮的手鼓噼啪地敲,
紫銅腰鈴可得勁兒地跳。
蒙古族姑娘長的俊呦,
跳起查瑪時身更俏:
天顯靈,地顯靈,
長生的天地眾神靈,
保佑咱子孫都安寧,
保佑咱日子永太平;
天顯靈、地顯靈,
長生的天地心智明,
厚實的冰面天父的鏡,
溫暖的湖水地母的情;
天顯靈,地顯靈,
長生的天地有回聲,
送來肥碩的胖頭魚,
供養起子孫眾蒼生。
天顯靈,地顯靈,
可汗的孩子天地生,
長生的天地眾神靈,
扶正辟邪咱國運盛。
震天的喜炮聲聲高,
美麗的姑娘雪中嬌,
手捧著奶乾和炒米呦,
獻給漢子們可勁地造。
歡喜的爺們“上冰”去,
紅撲撲的臉旁掛霜硝,
滿嘴的酒氣噴白霧呦,
掄圓了膀子揮寬鍬。
馬拉的絞盤咕嚕咕嚕搖,
指頭粗的麻繩勁不孬,
一聲大吼拽出了網呦,
銅鑼皮鼓震天的敲。
長長的竹竿冰窩窩裡抄,
粗粗的大網順溜溜地跑,
網上大魚讓小的逃呦,
長大了明年咱接著撈。
圍觀的人群風中吵,
高亢的號子震九宵,
湧出的魚兒躍玉門呦,
滑溜溜就在冰面上尥。
潔白的冰面雪花飄,
肥碩的胖頭賽花鰲,
一堆堆垛起象小山呦,
歡騰的場面似浪潮。
大汗的兒子身體壯,
忽必烈的孫子是英豪,
彎弓能射大金雕呦,
飛馬踩踏野狼的巢。
祖宗的聖水出好魚,
天神的恩賜傳萬朝,
蒙古人的本色不能忘,
馬背上民族各個驍。
查乾冬漁唱大戲呦,
前郭爾羅斯日子好,
關東的土地蘊風情,
草原上的民族樂陶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