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寒夕

柏寒夕(Michael Bauer)於1969年7月4日出生於德國特羅伊斯多夫市(Troisdorf),並在當地讀完國小與文法高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柏寒夕
  • 外文名:Michael Bauer
  • 出生日期:1969年7月4日
  • 出生地:德國特羅伊斯多夫市
簡介,研究成果,

簡介

高中畢業後,在波恩和羅馬的大學中研習哲學、神學和歷史。其哲學碩士畢業論文為“托馬斯·阿奎那的‘善與惡’學說及其道德倫理學中的系統性含義”,神學學士畢業論文是關於“鑒於大公會議後神學爭論中的歷史、系統和牧靈情況論述教宗庇護十世與庇護十一世時期的司鐸形象”。畢業後分別在杜塞道夫(Düsseldorf)和波恩附近的曲爾皮希(Zülpich)各工作四年。
2004年夏天,柏寒夕來到中國,並在上海師範大學學習漢語。2006年開始在上海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進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並於2009年獲得碩士學位。其碩士論文的題目為《20世紀初德國在華傳教士赫德明<漢語語法>研究》。[1]此研究是源於一部迄今為止在漢語學術界不為人熟知的《漢語語法》。此部漢語語法作品是由德國聖言會傳教士赫德明[2]於1905年在兗州府(魯南地區)撰寫而成並公開發表。在這篇上海師範大學碩士畢業論文中,作者對這部語法書做了詳細的研究與分析,並突出了其意義——是一部由德國人在中國撰寫並出版的最早白話文語法書之一。作者在此論文中主要突出強調了赫德明的教學法,在分析其對教學法所做的貢獻中也更多地涉及到了他的語法分析。

研究成果

2010年9月13- 14日柏寒夕飛抵羅馬參加了由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學會、羅馬智慧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為推進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召開的“歐洲人的漢語研究歷史”國際研討會暨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學會第三屆年會。並發表了論文《兩部早期白話文漢語語法書的對比及其在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中的重要意義》[3]本文中作者意在把赫德明的語法書和第一部由中國學者撰寫的完整、系統的白話文語法書《新著國語文法》作對比。
目前,柏寒夕已完成了博士論文《德國漢學家甲柏連孜(GeorgvonderGabelentz)《漢文經緯(ChinesischeGrammatik)研究》,並獲得博士學位。論文的主題是研究甲柏連孜出版於1881年的《漢文經緯》一書。主要分析《漢文經緯》和其中的古漢語語法,突出其價值和意義,以及對現代研究的貢獻。博士論文證明:一方面,甲柏連孜這部出版於1881年的著作《漢文經緯》,不僅在19世紀漢語語法書和教科書領域占據獨一無二的地位,而且在漢語語法研究上,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是一部專業學術性質的漢語語法研究作品。對現代研究也有意義與價值;另一方面,這部甲柏連孜的著作,在漢語語法研究史上,處於從“傳教士漢學”向“專業漢學”過渡的階段。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甲柏連孜這部出版於1881年的《漢文經緯》是第一部更符合科學和語言學要求的漢語語法著作。
此外,他每周花數小時在北京的德國使館學校中擔任教學工作,還服務上海和北京兩地德語外籍天主教徒,為他們提供幫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