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三

林立三

林立三(Lam Lap-sam),加拿大溫尼泊大學戲劇學院獲學士及碩士,又曾在該校任教,參與緬尼托巴省及安大略省的職業劇團演出及導演工作及為溫尼伯默劇團之演員。

香港舞台劇演員,亦為一位全面的華裔專業舞台導演,以擅長處理經典劇目及大型音樂劇見稱,乃香港首位到西方研習形體表演美學的舞台藝術學者,兼備超過二十年的表演教學資歷,學術及教育經驗豐富。現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KBU)電影學院及文學院(兼任) , 並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chool of Professional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HKUSPACE)擔任戲劇研究文憑課程統籌及講師,併兼香港藝術發展局戲劇藝術顧問、香港勞工處雇員再培訓局之電影電視娛樂及舞台和香港提升計畫之電影電視及舞台任藝術顧問及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立三
  • 外文名:Lam Lap-sam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香港
  • 職業:演員
  • 畢業院校:加拿大溫尼泊大學戲劇學院
  • 代表作品:《紅男綠女》、 《狄士尼穿梭大匯演》
  • 性別:男
人物經歷,轉行,一個偶然,教學時間,健康警號,個人思想,人生如戲,無言感激,後記,影視作品,

人物經歷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這兩句詩大家可會耳熟能詳?通常都是心情低落,尤其是失戀時,借酒消愁,才會想起來,然而,這首詩對於立足演藝界多年的林立三來說,這首詩卻是他踏上戲劇之路的第一份戲本。
1981年返回香港演出歌舞劇《狄士尼穿梭大匯演》後留港發展。在港曾演出舞台劇包括《吾妻正斗》、《風雨守衣箱(The Dresser)》、《周門家事》等,並憑《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及《瘋狂夜宴搞偷情(Dont Dress for Dinner)》獲得香港舞台劇獎之最佳男配角獎,另外更參與多齣電影(如《92黑玫瑰對黑玫瑰》、《一千靈異夜- 血咒》)及電視劇(如《開心女鬼》、《黑錢年代》)。曾執導之舞台劇劇目包括: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暴風雨(The Tempest)》及《第十二夜(Twelve Night)》、莫里哀的《情聖唐璜(Don Juan)》、希臘劇《美迪亞(Medea)》、《木馬屠城後傳(Trojan Women)》(首次在香港演藝學院露天劇場公演之演出)、紐西蒙(Neil Simon)之《非常天使(Gods Favorite)》、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 Williams)的《欲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原創劇《天后》(曾赴捷克參與戲劇節演出)、《鬼劇院》、及《不動布娃娃》、百老匯音樂劇《綠野仙蹤(Wizard of Oz)》及原創音樂劇《但願人長久-鄧麗君》等,種類繁多;並曾與鐘景輝聯合導演百老匯音樂劇《紅男綠女(Guys & Dolls)》及《長河之末》(此劇為慶祝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成立十周年之演出,由該校畢業生張達明編劇,並首次由師生攜手擔綱演出)。所參與導演的作品屢獲香港舞台劇獎最受歡迎製作獎;《長河之末》獲最佳整體演出獎及最佳導演獎;《棒球狂想曲》獲最佳整體演出獎。

轉行

林立三在香港讀到中三後,便移民加拿大,中學到大學都在加拿大完成,當年他入大學選修的學系,並非一開就選了戲劇,而是工商管理學系。
“讀BA都是爸爸叫讀,小時我的志願是做警察,做律師,但後來都沒有,因為好仔唔當差,做律師又好似為有錢人打官司,好像不太好。”而當時的工商管理學系,在第一年必須修讀一科有關藝術的科目,“於是我問以前中學時一位英文老師,應該選那一科,她同我講為何不選修戲劇,她叫我可以試下,於是就選讀了戲劇這科。”
當年只有他一個中國人修讀戲劇,他說還記得那時上堂的情景……
“第一次該系的院長,叫所有學生各自準備一個個人表演,那時我剛入讀這科,根本甚么都不知,都唔知點做好,他叫我用自己最了解的文化,語言去表演,於是我用了李白一首詩去完成這次的表演,他給我很大的空間,讓我從過程中發掘自己。”
他所講的那首詩,就是李白《登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他說,因為讀書的時候,最有印象的,就是這首詩,於是二話不說,就將這首詩用戲劇的手法演繹出來,當年在外國讀戲劇的過程很辛苦,在這位院長的教導外,他不單在過程中發掘到自己,而且讓他有很大的思想,創作空間。
讀完第一年戲劇後,林立三決定放棄主修工商管理,完全轉去修讀戲劇,因為他發覺,自己原來是喜歡戲劇,“多謝當時的院長,俾機會我,他讓我找到自己,他亦接受我是一個怎樣的人,讓我可以做回自己。”可是,他的這個決定,卻令他差不多斷六親,那時當林立三說要讀戲劇時,家人蒐集了大量的資料,解釋給他知,差不多七到八成讀這科的人,都是沒有固定職業,只是賺錢,這是一份沒有前途的工作。“家人全都反對,因為家人都是專業人士,我有六兄弟姐妹,我是最細,全家人都不支持我讀戲劇,當年讀這科,近乎是斷六親。”他形容那六年讀書的光景是很辛苦,因為得不到家人的支持,所有生活費,學費開支,都要靠自己賺回來,為了要賺學費,他做過侍應,售貨員,賣漢堡包,廚房,洗芽菜,近乎只要你數得出的勞動力工作,他都嘗過。“那時洗芽菜是零晨三點開始做,到早上七點返學,然後排戲又半夜開始,有時會在排戲室睡一會,又去返工。”
當年在家人眼中,一科沒有前途的學系,一份沒有前景的工作,時間一晃,已是三十年,今日的林立三,無論在劇壇,電視電影,學術界,都有著他的名字。

一個偶然

林立三在加拿大,溫尼泊大學戲劇學院獲得學士及碩士資格,又曾在該校任教。1981年返回香港演出歌舞劇《狄士尼穿梭大匯演》後留港發展。
“後來锺景輝在香港話劇團籌備新劇,有一個角色,叫我擔任,當時回港沒有想過在香港發展,於是就是這樣留在香港,所有事情像是一種緣份,湊巧。”然而,後來他踏足電視電影界,他亦都覺得是一個偶然,“因為自小離開香港,所以對香港的電視,電影,不太熟悉,入電視電影,只是想學習多一點,而多於要做一個明星,因為我想認識當中的運作模式。”
後來锺景輝跟他說,本港將會成立一所演藝學院,想找他幫忙兼職教書,於是兼職任教的生活由此展開,“那時,我已是無線的藝員,每日在演藝講完課後,TVB的車就在外面等我,接我去拍戲。”
當時他在演藝任教的課程,包括聲線,人體動作等跟舞台表演有關的東西,開始教學時,林立三隻得27歲,是全校最年輕的老師。
“當時的心情很興奮,那時學生不大清楚戲劇的層面,在當時的香港,是一個新的課程,學生開初都不太明白。”
林立三說,第一年有千多人申請,但最後只能收四十個學生,但他很驚奇,香港學生對戲劇認識不多,卻想不到有這么大的渴求。“當時我很興奮,我所接觸的學生是對戲劇充滿渴求,有些學生的年紀比自己還要大,心情有點戰戰兢兢。”“我同他們講,當你慢慢做一個表演者,你就會慢慢開放你個人的感覺,表演不是今天的體會,而是慢慢一天一天去鑽研到,去探索到,你自然會走到去某一個形體的方式表達出來。”

教學時間

林立三自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成立以來,便開始任教,至今二十三年。總結二十多年來的教學,他說,學生的質素由第一屆到今天總會不停改變,因為社會不斷的演變,學生的體驗,經歷,文化,當然會有不同,這一切都影響著學生質素的問題,他說,不是從一個學生水平去評論,而是從培訓機制去。
從事戲劇界多年的他,承認到今時今日,讀戲劇,畢業即是失業,全世界有七到八成都是自由人,很少是全職演員。
“要做一個演員,你要有愛戲劇的心,即使面臨許多困難,即使是賣漢堡包,只要你有這個心,你就系演員,開初不是做演員,不重要,你往後總有機會慢慢返回戲劇界。”
林立三說,不會叫自己做藝術家,他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工作者,推動戲劇文化,在他來說,藝術文化是要去推動,在外國有很好的藝術文化推動。“創意是要從小培養,不在於劇場,須先由思維開始,現在的香港是,在劇壇上互相爭取觀眾,其實觀眾可以自己決定那些好,那些唔好,而不是某人去決定。”
林立三是首位將啞劇帶入香港的人,然而有人認為,他在推動啞劇方面的力度不足,但他回響說,在外國不同類型的劇種都有一個專門學校,可是在香港,只有一間演藝學院,在這個架構上,只有以正劇為先,他在教演藝時,亦花了許多時間教他們形體動作。“我指導他們,然後由他們再推動,找出自己想走的路,而不是我一個人在學校去推動,因為我教他們形體表達,他們自己可以決定,可以用啞劇成為他們的演藝,我是播種,在播種過程中,他們自己選擇自己的路。”

健康警號

2004年,林立三的健康開始響起警號,2004年到2006年先後入院,當時在家,忽然嘔吐厲害,一個鐘嘔七次。“那時已經嘔到無野可嘔,是自己打電話叫救護車入院,入了深切治療部,吊藥,吊鹽水,後來才知患上胃膜炎。”“當身體稍好過來,可以喝第一口水時,那一口水真的感覺如甘露一樣,很好飲,很清甜,這次經歷對我有很大的意義。”身體的警報響了,所以他決定回加拿大休養,因為他說,自己的神經系統已經到了很敏感的狀態,經常會嘔會抽筋,所以決定要完全康復過來。當被問到康復後有何打算時,他說沒有計畫,亦完全沒有任何打算,“因為如果一早有計畫,只會令自己不能完全放鬆,背著壓力。我認為每做一件事,都是有一個時間性的,現在是全神貫注休息,養好身體。”健康是無價寶,人亦是血肉之軀,再如何強壯的人,都需要注意健康,但現代人許多卻忽略了這一點。
林立三林立三

個人思想

人生如戲

林立三說,他的信念就是繼續向前走,好好的走,在走的當中找尋自己,每做一齣戲,就會讓自己對自己有更好的認識。“是否緣份走過這條路,我唔知,不過二十多年來,做著我認為應該做的事,我只是行緊這條路,就好好的行,我不會想做些甚么偉大的事,表演藝術已經成為自己的人生,人生與工作沒有分開過,是身體,生活的一部份。”他希望演藝圈可以互相扶持,希望文化可以從基層做起,各戲團,演藝團體互相平衡,互相多點溝通,而不是互相競爭。“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反而覺得人生難與戲相比。戲是真實,是用真心去演,是赤裸裸的,將自己展現出來;人生卻需要平衡,難以赤裸展現。”活在真實的人生中,往往不能隨心所欲,經常需要在平衡木上走,找出平衡點,這一點看似容易,卻是困難。

無言感激

數年前,林立三獲得戲劇界一項傑出專業精神獎,那次他因為健康問題沒有出席領獎,然而他寫了一封信,信中他特別答謝三人,其中一位是他的媽媽……“我想多謝三位很重要的人,她們在我的戲劇生命內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第一位是我的媽媽,因為當我就讀國小和中學的時候,我已經在台上表演,而每次表演的戲服,都是我媽媽親自替我縫製的,甚至連化妝和髮型,都是她一手包辦。當時我就讀的是一所男校,無論我飾演的男角,或是女角,她都是永遠支持和鼓勵,還很辛勞地為我籌備一切。”
然而,林立三在演藝界立足多年,演出無數,他的父母卻從來沒有看過他的表演,“在大學時,同學有父母來看,自己沒有,感覺有點兒……但後來就習慣了。”雖然在訪問中,他表示,父母從來沒有看過他的表演已經成為習慣,不是一種遺憾,然而,他獲獎的答謝信中,已露端倪……或許……一切盡在不言中,正如他所說:“父母是我一生人,最重要的人,尤其當我有病後,深深感受到,血濃於水這回事,五十年來沒有想到,原來是這么濃。”有這樣的一首歌,歌辭節錄如下:
我不懂愛,有誰會更懂得愛
我不心痛,有誰會更加心痛
我珍惜你,你亦要珍惜你自己
情愈濃愈會化不開,卻清楚這是愛

後記

在此想詳述一下,林立三在訪問中,提到李白的那首詩,該首詩名叫《登宣州 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樹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詩的大意為:背棄我而離開的,是昨天的歲月,它已經不可挽回,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擾亂我心緒的,是至今的時光,它引起我的煩惱和憂愁。李白曾經身懷報國宏圖大志,但是現實無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唐玄宗將他召入長安,並非是讓他施展其政治抱負,而是將他看作御用文人而已。而李白本身是一位不肯摧眉折腰的人,也難為那些權貴所容。因此,最後他還是被迫離開京城。
李白感慨面對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明知不能為而為之,只能更痛苦。舉杯痛飲是為了消愁,但是酒落愁腸,不但不能“消愁”,相反卻激起更多的愁緒,反而是愁更愁。
李白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稱意”;但眼看今日,卻煩憂不堪,不平事太多,於是他決心從此浪跡天涯。
對於林立三,沒有李白的愁思,他走的路,每一步,都是順應自然,或許人生在世,經常會遇上不稱心如意的事,然而,如何化解?方法有許多……其中可以是……隨緣。

影視作品

電視劇(無線電視)
電視劇(亞洲電視)
  • 1983年 《情難再
  • 1991年 《豪門》 飾 金冠武
  • 1991年 《香港傳奇人物之商業超人》
  • 1992年 《一千靈異夜之血咒》張皓南
  • 1994年 《郎心如鐵》查隆
  • 1995年 《女幹探
  • 1995年 《新包青天·義膽柔情》趙善甫
電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