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謙烈士陵園(林祥謙陵園)

林祥謙烈士陵園

林祥謙陵園一般指本詞條

林祥謙烈士陵園,坐落於福廈公路峽南到尚乾中段東側的枕峰山山麓,距福州中心區20公里,是為紀念我國早期的工人運動領袖、“二七”大罷工的主要領導人林祥謙烈士而建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林祥謙烈士陵園
  • 地理位置福州閩侯縣祥謙鎮
  • 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
  • 景點級別文物保護單位
發展歷史,人物題詞,陵園構造,生平事跡,陵園榮譽,

發展歷史

1960年始建陵園,1961年遷葬,1963年落成。陵園入口處,屹立一尊高4米的花崗石雕林祥謙像。沿3列3組126級石階上山,上建"二七烈士紀念堂",大樓3層為花崗石砌,內設正廳、禮堂、展覽館、資料室和接待室。廳內立有武漢總工會鑄造的高1.2米、重230公斤的林祥謙銅像。
林祥謙烈士陵園,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州城西22公里處閩侯縣祥謙鎮枕峰山。1928年林祥謙及其父林端和、弟林元成的3口棺木由林祥謙妻陳桂貞運回家鄉安葬。半球形的烈士墓在紀念堂後山坡,石砌圍屏,上刻郭沫若手書"二七烈士林祥謙之墓"。
林祥謙烈士陵園林祥謙烈士陵園
1960年興建,1963年落成。林祥謙1923年我黨領導的“二七”大罷工中,被反動軍閥逮捕,在敵人屠刀面前,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拒發復工令,終於被敵人殘酷殺害,壯烈犧牲,終年31歲。解放後,黨和國家為了紀念林祥謙烈士,決定在烈士家鄉建立陵園。1961年1月20日隆重舉行烈士遺骨遷葬儀式。1963年適“二七”慘案四十周年,陵園竣工並正式對外開放。陵園占地面積63畝,約為4.19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達5千多平方米,內有烈士雕像、紀念堂、紀念館、千人廣場等紀念性建築。陵園大門兩邊有“祥謙陵園隸書石刻4個大字。上118層石階後,即為雄偉的紀念堂。“二七烈士紀念堂”7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系當代書法家郭沫若所書。全國人大常委員委員長朱德1964年11月為紀念堂題字:“二七烈士永垂不朽”。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香凝為紀念堂畫了一幅梅花,象徵烈士像寒梅那樣斗傲霜雪。
1987年湖北省總工會特意鑄造一尊林祥謙銅像贈給福建省,銅像安放在陵園的“二七”紀念堂大廳內1.2米高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銅像為全身站立造型,高1.2米,重230公斤,用寫實手法表現烈士的英雄氣概,再現當時工人向軍閥鬥爭的光輝形象。紀念館通過110幅圖片資料,詳細地介紹了林祥謙烈士驚天地、泣鬼神的英勇事跡,再現震撼中外的“二七”大罷工的整個過程。烈士的墓室築在紀念堂的後山坡上。墓呈半球形,墓台後襯以石砌的橫幅圍屏,上嵌郭沫若手書的“二七烈士林祥謙之墓”9個鎏金大字。陵園上下林木茂盛,四季常青,已成為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遊覽的勝地, 1989年8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烈士陵園始建於1961年2月,40多年來,一直沒有大規模的修繕。長期以來只有縣民政局投入少量經費進行維護。由於沒有專用庫房存放,加之保存不善,紀念堂屋頂破損、老化嚴重、滲漏利害,該陵園收藏的108幅名人字畫,正遭受不同程度的蟲蛀和霉變。直到現在,紀念堂內還沒有安裝變壓器,仍是借電供用。
2004年省、市以及閩侯縣政府投入400多萬元,對林祥謙烈士陵園進行集中改造。2003年11月,閩侯縣政府又經過調研,參照國內烈士先進陵園的設計理念,拉開烈士陵園二期改造工程的序幕,力爭將林祥謙烈士陵園建設成精品工程。
此次陵園改造主要分主樓改造和景觀改造兩部分。主樓改造方面,重新裝修紀念堂主樓,對展覽館進行重新設計布局,廣泛收集資料,不斷充實陳列內容;新增影像播放室、實物展示室、中央和省市領導題詞展示室、接待室;翻修紀念堂屋頂防水和隔熱層等。
景觀改造方面,重新修繕烈士陵墓區,將墓前平台全部改為花崗岩鋪地,增設花壇,照壁全部改為花崗岩飾面,重新整修墓道;陵園大台階兩側的欄桿將全部改造成花崗岩欄桿,增添陵園的莊重感;紀念堂後面上山部分道路兩側,統一更換成粗面自然石和白麻花崗岩的欄桿,以體現陵園的質感;改造園區道路,修建一條4米寬的車行道至紀念堂,園內遊憩園路也將形成環路。

人物題詞

展覽館陳列朱德陳雲鄧小平江澤民李鵬郭沫若等題詞及林祥謙生平、二七大罷工圖片和實物資料。半球形的烈士墓在紀念堂後山坡,石砌圍屏,上刻郭沫若手書"二七烈士林祥謙之墓"。

陵園構造

林祥謙陵園分五大部分,即陵墓、紀念堂、管理所、陵園大門、綠化廣場。整個建築面積達5067平方米。陵園大門兩邊有“祥謙陵園隸書石刻4個大字。上 100多層石階後,即為雄偉的紀念堂。陵園最高處為林祥謙烈士陵墓,坐落在蒼松翠柏叢中。祥謙陵園備有《“二七”革命鬥爭簡介》、《寧死不屈的林祥謙》等材料提供給瞻仰者。
陵園主要建築物,中軸有:停車場、陵門、台階道、紀念堂、藏骨冢;旁有:資料館等附屬建築。陵園外面,有30米長的通道接通陵門。通道兩旁種有風景樹,樹有一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碑。陵門左右的牆壁上嵌有青石,上書“祥謙陵園”四個貼金大字。進門十多步便是台階道。台階分左中右三路,有五台,計一百二十六級。台階盡處是紀念堂,用花崗石砌造,上下三層。下層懸金字橫額:“二七烈士紀念堂”,系郭沫若手書。內為大禮堂,陳列有林祥謙烈士石膏塑像,像背後一座屏風,上集毛澤東主席手書:“共產主義是不可抗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段草書。展覽館展出大量的“二七”抗暴鬥爭的歷史圖片以及烈士生平事跡、遺物。休息室等處還懸有朱德鄧子恢何香凝、郭沫若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題辭和前來瞻仰的名人墨寶。
林祥謙烈士陵園林祥謙烈士陵園
紀念堂左右兩側建有登山石階,可登烈士“藏骨冢”。冢為圓形,建在平台上,隆起地表約一米許。背後護有石砌圍牆,正中嵌有青石橫碑,上書“二七烈士林祥謙之墓”,亦郭沫若所書。平台外緣護有白石欄桿,台下設花台,中植鐵樹等。
林祥謙烈士陵園林祥謙烈士陵園
大禮堂有數百個座位,是可供學術研究和作烈士事跡報告的場所。花崗岩石像前的千人廣場、陵墓前的平台等地,都非常適合舉辦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各種儀式。如:少先隊組織的主題隊會、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的入團宣誓儀式、新兵入伍宣誓儀式、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入黨宣誓儀式、還有演講等。
林祥謙烈士陵園被定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後,為了更全面、生動地宣揚烈士精神,祥謙陵園又組織編寫了《林祥謙烈士紀念館解說詞》、《“二七”慘案暨烈士事跡報告》等解說材料。

生平事跡

紀念館通過圖片和資料等,系統介紹了林祥謙的生平事跡。林祥謙是閩侯縣尚乾鎮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生前為京漢鐵路總工會副委員長、江岸分工會委員長。是我國早期工人運動的領袖之一。1923年2月4日,他參與組織領導了聲勢浩大的京漢鐵路總同盟大罷工。1923年2月7日,罷工鬥爭遭到北洋軍閥吳佩孚的血腥鎮壓,50多名工友壯烈犧牲,他也在武漢江岸不幸被捕。被捕後,反動軍警將他綁在江岸車站一根電線桿上,威逼他下令復工。面對劊子手的屠刀,他大義凜然。在左右肩被砍、身受重傷時,他依然斬釘截鐵地說:“上工要總工會的命令,我頭可斷,血可流,工不可復!”敵人獸性大發,又揮刀向他身上砍去。
他身上血如泉涌,暈了過去。待他甦醒過來時,面對敵人的威逼,他依然威武不屈,痛罵敵人,最後又被敵人連砍數刀,慷慨就義,時年僅31歲。參觀林祥謙烈士紀念館,可以使參觀者感受到在黑暗的舊中國鐵路工人的深重災難,感受到當時工人運動的風起雲湧,感受到封建軍閥的慘無人道,感受到驚天地泣鬼神的烈士精神。

陵園榮譽

林祥謙烈士陵園於1985年10月被福建省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11月被定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1995年8月被命名為首批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1年被中宣部列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