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岡

林瑞岡(1830—1885),乳名昆官,字定侖,號碧岩。翰林院庶吉士林梁材撰碑記稱:“由是合鎮貧乏家,孤寡有月資,病有醫藥,死亡有棺槽,行李睏乏者助,濟急扶危,遂以開一郡未有之善舉。”

基本介紹

  • 本名:林瑞岡
  • 字號:字定侖
    碧岩
  • 所處時代:清代
  • 出生時間:1830
  • 去世時間:1885
人物生平,去逝,

人物生平

清代福建晉江安海人。鹹豐初年(1851~1853),瑞岡與兄瑞佑相議,由兄居守治家,他即隨人往呂宋謀生,後又轉至上海經商。由於經營得法,略有積蓄,即由行商改而開設振隆春記商號,通過多年辛苦經營,成為擁有10多萬元資產的富商。光緒四年(1878),瑞岡倦於商場奔波,乃將上海振隆春記資本6萬多銀兩與兄瑞佑平分,又將商號交與其侄林啟升、林啟曾經營,自己攜眷回歸故里,在安海開設德豐典鋪和裕源油坊,併購置店房20餘座,又在西河境營建兩座恢宏華麗的堂宇,稱為上下林。從此息足故鄉,不復遠遊。瑞岡平生好行善事。在上海時曾因協助創辦“果育堂”賑救災民,得到各界人士的讚譽,聲名遠播京師,受到朝廷的褒獎。同治七年(1868),捐贈同知銜。光緒二年,福州洪水成災,他捐銀3000兩賑濟災民,獲朝廷獎授運同知銜,誥贈兩代,俱從三品。翌年,泉州人、刑部主事黃貽楫勸賑京畿,瑞岡復捐銀1000兩,會勸賑結束,即以所捐轉充資善堂經費,復由部議請賜瑞岡“樂善好施”匾額。光緒四年,瑞岡回安海後又復助賑山西、河南兩省災民銀4000兩,旋又應黃貽楫勸賑增捐1000兩撥充河南省。後由河東道總督李鶴年、河南巡撫塗宗瀛奏請賞戴花翎。光緒七年,瑞岡居鄉期間,澎湖島受災,他又捐獻大洋1500元救賑災民,受澎台兵備道獎贈“行道有福”匾額。瑞岡對於家鄉的慈善事業也很關懷,如光緒元年,安海倡辦“明善堂”慈善機構,他與兄林瑞佑首捐白銀5000兩,購置房產以作明善堂基金。此外,光緒二年為倡建陳江鄉(今陳埭)育嬰堂捐銀1500兩,八年,為惠安崇武鄉育嬰堂捐銀600兩。光緒五年,瑞岡兄弟合捐白銀1500多兩,修建安海東洋橋;不久,又首倡重修安海五里西橋。此外又先後捐資倡修東村橋,修鋪曾埭經潘徑(內坑潘厝)至古陵驛道,並收葬驛道兩側無主枯骨,營建“萬善同歸”墳於古陵鋪後。

去逝

光緒十年農曆十二月(1885年2月),林瑞岡在家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