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祺

林春祺(公元1807年-?),號怡齋,從18歲起用了二十一年的時間,花費白銀二十萬兩,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完成正楷體大小銅活字四十多萬個,由於居於福建福清縣龍田,因而把銅活字命名為“福田書海”。是書收《音論》三卷,《詩本音》十卷,書首有“福田書海銅活字版福建候官林氏珍藏”牌記。書首“銅板敘”中詳述其銅活字製造印刷過程,為我國製造銅活字的僅有文獻。

基本介紹

  • 姓名:林春祺
  • 別名:怡齋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公元1807年
  • 逝世日期:?
  • 職業:刻書家
  • 代表作品:《音論》
  • 性別:男
  • 所處年代:清代
人物生平,相關事件,

人物生平

林春祺(公元1807年-?)號怡齋,祖籍福清龍田,家世顯赫。自幼受長輩影響,立志製作銅活字,實現其父的遺願。從18歲起,就在福州捐資刻制銅活字。經過21年的辛苦經營,花費20多萬兩銀子,於道光年間,依照《洪武正韻》筆畫,刻成楷書銅活字大小各20萬枚,共40多萬個活字,比康熙內府所刻的銅活字幾乎多一倍。他用銅活字刊印顧炎武音學五書》和《軍中醫方備要》,在傳世的《音論》書名反面有“福田書海銅活字板,福建侯官林氏珍藏”字樣。卷首有一篇《銅板敘》,說明造銅活字的原因和經過,是一篇珍貴文獻。林春棋是當時全國乃至世界刻制銅活字最多的刻書家。
林春祺《銅板敘》書影林春祺《銅板敘》書影

相關事件

在我國古代印刷史上,林春祺造銅活字印書,造字時間最長,耗費資金最大,刻字數量最多。林春祺所撰《銅板敘》是我國古代有關製造金屬活字僅存的文獻。
銅活字銅活字
自從北宋慶曆年間(公元1041年-公元1048年),畢升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實現了印刷上的一次重大革新,這種活字印刷術一直繼續發展著,先後出現了不同材料製造的活字,除了陶、木、錫活字外,還有銅活字。明朝弘治初年,無錫、常州、蘇州、南京一帶,就有富豪巨商製造銅活字來印書。萬曆年間,福建的建寧、建陽也有書商創製銅活字,如“芝城(即建寧)銅板”印刷的《墨子》曾名噪一時。到了清代,銅活字印書要數《古今圖書集成》最為著名,這是一部收羅最廣、內容最豐富的百科全書,幾乎囊括了清代以前所有科學文化書籍。此書由福州人陳夢雷主編,歷時5年編纂成書,雍正三年至四年(公元1725年-公元1726年)清內府共享25萬個銅活字擺印了1萬卷,洋洋灑灑,蔚為壯觀。
銅活字銅活字
除了官家外,清代活字印書多為私家書坊所為,其最為出名的當首推林春祺。道光五年至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25年-公元1846年),18歲的林春祺以一已之力僱人鐫刻銅字,前後費時21載,耗資20餘萬兩銀子,刻成楷體銅字大小各20餘萬個,比清內府印刷《古今圖書集成》所用的銅字幾乎多出一倍,印出來的字清晰美觀,質量很高。
《音學五書》書影《音學五書》書影
林春祺不忘自己世籍福清之龍田,故把他的銅板起名“福田書海”。據史料記載,他用這套銅字先後印過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的《音論》3卷、《詩本音》10卷和《軍中醫方備要》,後來又刊印了一部軍事叢書《水陸攻守秘書七種》20冊。在《音論》前印有林春祺的一篇《銅板敘》,敘述了他造銅活字印書的緣由始末,這是我國古代有關製造金屬活字僅有的文獻,對研究福建古代刻書彌足珍貴。從這篇短文中,我們知道林春祺少年時就有志於造銅活字印書,他說:“世無銅板,致古今宿儒碩彥有不刊之著述而無力刻板,與夫已刻有板而湮沒朽蠹,終同於無板者難更仆數。春祺心焉志之。”從《銅板敘》中,我們還了解林春祺“弱冠就學古杭、姑蘇,從親宦遊洛陽、粵海”,且常與“名公大人”接觸。由此可以推測他出身於宦家,而且家世顯赫,財大勢雄,不然也沒有能力“耗資二十餘萬金”。《詩本音》卷末印有“古閩三山林春祺怡齋捐鐫,兄季冠痴石校刊,長子永昌正畫,次子毓昌辨雲”,可見林春祺連兄弟和兒子都參與其事。
林春祺銅版敘書影林春祺銅版敘書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