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蘭

林文蘭,台灣清華大學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族群與文化、教育與階層、經濟與工作、原住民當代處境、運動社會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文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台灣
  • 職業:台灣清華大學助理教授
簡介,學歷,經歷,研究興趣,學術榮譽,研究自述,

簡介

林文蘭 ,台灣清華大學助理教授

學歷

台灣大學社會學博士(2010)

經歷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2010)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培育學員(2009)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培育學員(2008)

研究興趣

族群與文化、教育與階層、經濟與工作、原住民當代處境、運動社會學

學術榮譽

文化研究學會第四屆雙年度博士論文獎(2011)
“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台大分會榮譽會員(2010)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2009)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2008)
“行政院”原民會「台灣原住民族教育新思維專輯II」論文優等獎勵(2008)
“行政院”原民會「台灣原住民族教育新思維專輯」論文優等獎勵(2007)
“行政院”國科會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獎(2007)
“行政院”國科會碩士論文獎助(2003-2005)
“行政院”國科會碩士論文獎(2001)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龍教授冠海博士紀念獎學金(2000)
“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東海分會榮譽會員(1998)
東海大學86學年度畢業生學行優良獎(1998)

研究自述

用社會學視野去關照原住民的教育問題和當代處境是我的心之所系。我的博士論文《棒球作為「原/圓夢階梯」:教育體制、文化創生與社會階序繁衍》,探問:「為什麼原住民會去追求職棒球員這種看似光鮮實則短暫的工作」,反思原住民遭逢社會變遷下的就業圖像和生活世界,背後所根植的歷史脈絡和社會起源為何,所立基的教育分流軌道是何種圖像,所衍生的社會效應又是什麼。我的博士論文不僅是掌握台灣社會階層化特質的其中一把鑰匙,同時關照代內流動和代間流動的觀點,亦拓展出族群集體流動的分析視野。其中所論證的不僅是社會分工秩序如何可能的樣態,更揭示出教育體制如何扮演「差異複製」的角色,蘊含「形式流動」的「實質複製」效果。最後更指出立基於公平競爭原則,原住民透過打球追求機會有限的圓夢果實,以「打破」社會生存機會的不平等。但卻藉由手中的機會之球,在競逐翻身階梯的過程中,「打出」一種甘願化的社會分工和族群化差異,繁衍了社會結構的族群階序分布。
要回答「台灣社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這個大哉問,無法忽視國家、宗教和資本主義所扮演的角色,從原住民作為研究主體出發,將引領我回答這個問題。挖掘社會分工背後的歷史積澱、社會土壤和發展關鍵,是我踏上社會學之路的持續關懷,未來關切主軸將環繞在當代台灣的族群分工。一方面,關照原住民族的傳統教育功能,如何在當代社會中存續、文化復振與再現,釐清原住民教育體制所發揮的社會階層化效果。二方面,探究族群經濟的分工特質,分析原住民的職業類聚現象,勾勒當中從業結晶化的趨勢。三方面,拓展運動社會人類學的研究議題。四方面,比較原住民部落和客家莊的文化產業之歷史趨勢和發展特色,梳理出原住民部落與客家聚落在邁入資本主義社會之路的過程中所衍生的社會範疇變遷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