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風景區

林州風景區

林州風景名勝眾多,現已形成以紅旗渠和太行大峽谷為龍頭、以黃華神苑、天平山、洪谷山、龍鳳山、萬泉湖、五龍林州風景區洞為側冀的景區格局。紅旗渠的紅色旅遊與太行大峽谷綠色生態旅遊“紅”“綠”交輝,形成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紅旗渠、林慮山景區,以其“雄、奇、險、絕”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紅旗渠景區被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區。林慮山乃“北雄風光最勝處”,群峰秀拔,峭壁險峻,林木蔥鬱,飛瀑流泉、景觀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林州風景區
  • 行政區類別:中國河南
  • 所屬地區:河南省西北部
  • 著名景點:高達346米的亞洲第一高瀑,三九嚴寒桃花怒綻、千古之謎豬叫石等
  • 級別:國家4A級旅遊區
  • 區域:南北長100華里,東西寬2華里
  • 海拔:800- 1736
概述,景點,太行大峽谷,人工天河紅旗渠,黃華神苑,天平山,洪谷山,龍鳳山,萬泉湖,五龍洞,

概述

林州風景名勝眾多,現已形成以紅旗渠和太行大峽谷為龍頭、以黃華神苑、天平山、洪谷山、龍鳳山、萬泉湖、五龍洞為側冀的景區格局。紅旗渠的紅色旅遊與太行大峽谷綠色生態旅遊“紅”“綠”交輝,形成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紅旗渠、林慮山景區,以其“雄、奇、險、絕”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紅旗渠景區被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區。林慮山乃“北雄風光最勝處”,群峰秀拔,峭壁險峻,林木蔥鬱,飛瀑流泉、景觀奇物,為世所稱,內有天然公園“王相岩”,有高達346米的亞洲第一高瀑,以及三九嚴寒桃花怒綻、三伏酷暑寒水結冰、千古之謎豬叫石等神奇的自然景觀。被國際航聯譽為“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慮山國際滑翔革基地,吸引著中外滑翔健兒競相來此大展雄姿。

景點

太行大峽谷

太行大峽谷風景區地處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東麓的林州市石板岩鄉,南北長100華里,東西寬2華里,海拔800-1736米,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境內斷崖高起,群峰崢嶸,陽剛勁露,台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峰、巒、台、壁、峽、瀑、嶂、泉、姿態萬千,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號稱“太行大峽谷”。
太行大峽谷太行大峽谷
這裡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雄壯的太行山孕育的炎黃子孫,特別淳樸厚道,真誠善良。民宅建築,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牆、石柱、石梯、石樓與大自然渾然一體,古色古香,令人尋味。景區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其植被覆蓋率為90%,森林覆蓋率為80%。其中原始植被約占60%,退耕還林,人工造林約占30%,森林茂密,自然生態良好,植被完美,旅遊資源豐富。是天然氧吧。
境內有三九嚴寒桃花開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結凍的太極冰山,千古之謎豬叫石三大奇觀。有太行之魂王相岩,潭深谷幽仙霞谷,晉普龍洞小洞天,原始森林太極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魯班門,華夏-絕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劉秀湖)八大景觀。國家重點風景區評審委員會專家朱暢中高度評價太行大峽谷景區是“步隨景移,百里畫廊,人間仙境。”此外,還有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國際滑翔基地魯班門南教場。舊志曰:“青崖如點黛,赤壁若朝霞,樹翳文禽,潭泓綠水,景物奇秀,為世所稱”。陽春,風和日麗,萬木崢嶸,鳥語花香;盛夏,青山綠水,林樹青蔥,葉茂蔭深;金秋,紅葉似火,菽谷飄香,山果纍纍,惹人陶醉;隆冬,群山披素,白雪皚皚,垂冰百丈。
太行大峽谷東距京廣鐵路和京珠高速72km,境內旅遊專線水泥公路直達景點,標準化台階登山道繞遍景區,星級賓館遍布景點,手機電話通訊方便,是休療養生、滑翔攀岩、避暑度假、繪畫寫生、尋古探幽、旅遊觀光的好地方。

人工天河紅旗渠

“人工天河--紅旗渠”是人類“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無前例的一大傑作;是新中國林州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它不僅是一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在此工程中,林州人民體現出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美德和感人精神,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充分肯定和讚揚,也受到了世人的稱讚而廣為傳頌。70年代周恩來總理曾自豪的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現名林州)紅旗渠”。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1996年6月1日到紅旗渠視察時,親筆題詞: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河南省委書記李長春把紅旗渠精神稱之為“中華魂”,“民族魂”。紅旗渠於1996年被定為全國一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林州風景區
林縣是個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貧困山區。“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是舊林縣的真實寫照。
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決心,從1957年起,先後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庫弓上水庫等水利工程。但由於水源有限,仍不能解決大面積灌溉問題。
“引漳入林”是林縣人民多年的願望。經過豫晉兩省協商同意,後經國家計委委託水利電力部批准,在省、地各級領導和山西省平順縣幹部民眾的支持下,在各級水利部門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縣委、縣人委組織數萬民工,從1960年2月開始動工,經過十年奮戰,先後於1965年4月5日總乾渠通水;1966年4月三條幹渠同時竣工;1969年7月完成乾、支、斗渠配套建設。至此,以紅旗渠為主體的灌溉體系基本形成。灌區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4萬畝。
紅旗渠以濁漳河為源。渠首位於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侯壁斷下。總乾渠長70.6公里,渠底寬8米,渠牆高4.3米,縱坡為1/8000,設計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開鑿在峰巒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艱險。
總乾渠從分水嶺分為三條幹渠,第一乾渠向西南,經姚村鎮、城郊鄉到合澗鎮與英雄渠匯合,長39.7公里,渠底寬6.5米,渠牆高3.5米,縱坡1/5000,設計加大流量14秒立方米,灌溉面積35.2萬畝;第二乾渠向東南,經姚村鎮、河順鎮到橫水鎮馬店村,全長47.6公里,渠底寬3.5米,渠牆高2.5米,縱坡1/2000,設計加大流量7.7秒立方米。灌溉面積11.6萬畝;第三乾渠向東到東崗鄉東蘆寨村,全長10.9公里,渠底寬2.5米,渠牆高2.2米,縱坡1/3000,設計加大流量3.3秒立方米,灌溉面積4.6萬畝。
紅旗渠灌區共有乾渠、分乾渠10條,總長304.1公里;支渠51條,總長524.1公里;斗渠290條,總長697.3公里;農渠4281條,總長2488公里;沿渠興建小型一、二類水庫48座,塘堰346座,共有興利庫容2381萬立方米,各種建築物12408座,其中鑿通隧洞211個,總長53.7公里,架渡槽151個,總長12.5公里,還建了水電站和提水站。紅旗渠工程總投工5611萬個,共完成土石砌方2225萬立方米。總投資12504萬元,其中國家投資4625萬元,占37%,社隊投資7878萬元,占63%。
紅旗渠名勝遊覽區位於林州市區北部豫、晉、冀三省交匯處,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說的牛嶺山村下方,距市區2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自然風光秀麗雄險,人文景觀獨特恢宏,是旅遊觀光的理想勝地。遊覽區始建於1990年,總面積5平方公里,總投資500多萬元。它將盤繞在太行山腰懸崖絕壁之上雄偉險要的紅旗渠重要工程與“雄、險、奇、秀”的林慮山自然風景和名勝古蹟巧妙地融匯結合,雕鑿加工,相輔相成,渾然一體,確有其純真淳樸的鄉土風格和雄險壯觀的高深意境。
東垴下方絡絲潭景區東垴下方絡絲潭景區
199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正在向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努力。遊覽區由“分水苑”、“青年洞“、“絡絲潭”三個景區組成。三景區各有特點,風調不同,內涵盈連,相映成體。
分水苑風景區 是一園林式景區,也是紅旗渠總乾渠分為三條幹渠的地方。距市區18公里,位於林慮山北部向東分支的大駝嶺、貓兒嶺之間凹腰處,原名:“墳頭嶺”,後因之改名為“分水嶺”。這裡各景點排列有序,規劃嚴整,翠柏簇擁,渠水奔騰。真可謂“山水秀麗”,令人“心曠神怡”。
青年洞風景區 由分水苑風景區驅車上行30公里,即可達青年洞風景區。這裡山高路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險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更使你領略到“人工天河”的無盡詩意,主景“青年洞”靠斷壁而鑿,從大山之中穿通而過,為你展現出一幅雄壯的畫卷,將太行美景“雄、險、奇、秀”凝集於此,極目遠眺,盡收眼底,驚詫之餘,唯有讚嘆.....
絡絲潭風景區 絡絲潭風景區坐落在青年洞西約1公里處,亦名“天橋斷”。“絡絲潭”因其潭深一絡蠶絲而得名,又因濁漳河有“九峽十八斷”,此處乃一較大斷嶄跌水,上有連線豫、冀兩省的峽谷索橋,故稱“天橋斷”。這裡有漳河名勝“小三峽”,可放艇暢遊而盡享潭中山水風光;有神秘莫測的“神龜洞”,可欣賞神龜救民的美麗傳說;還有凌空高懸的“鐵索橋”等古蹟名勝。
牛嶺山東垴下方牛嶺山東垴下方

黃華神苑

黃華神苑,即黃華山或黃華谷,位於林慮山主峰中段東側。據清乾隆十七年( 1752 年)《林縣誌》載:“野老雲,每歲晚秋黃花(多為野菊花,花與華音諧)滿谷,故名。”
林慮山 眾多的人文景觀 這裡環境優美,寺廟林立,佛塔聳峙,史為佛門道教聖地。歷代來黃華觀光的政治家有趙肅候、趙武靈王、樓緩、曹丕、劉劭、高歡、高洋、韓琦等;知名文人學者有酈道元、荊浩、許有壬、王庭筠、元好問、張商英、潘耒、謝臻、馬卿、王鐸等,都被黃華山自然景色所陶醉,引起強烈的創作欲望,留下詩文和書畫。
黃華神苑黃華神苑

天平山

天平山位於林州市西8公里,太行山系林州段林慮山主峰東側。因其“峰勢峻極,上平於天”而得名,素有“北雄風光最勝處”之美譽。是集自然景觀與歷史名勝古蹟為一體的山嶽型自然風景旅遊區。天平山自三國時即有遊歷及開發記載,宋代三朝宰相韓琦曾贊曰“林慮天平山者,天下絕勝之境也,雄偉秀拔,雖江南諸山素有名者,皆所不及”。
林州風景區
天平山景區是林慮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景區之一。天平山最高峰海拔1700米,景區內飛瀑流泉,奇洞怪石,自然景觀壯麗。千年古驛道,千年古寺天平寺,荊軻出生地,人文景觀更是豐富。天平山有六大峰、五小峰,諸峰迴環連線成整體連通之巨嶂,高昂險峻,直刺蒼穹。區內清溪蜿蜒,水聲潺潺。三步一瀑,五一步潭,青山、密林、繁花交相輝映,妙趣天成。主要景觀有天平寺、古驛道、磊瀑溝、小西天、天平山牌坊等。天平寺為東魏僧稠禪師所建,六峰環抱,被稱為蓮花佛國。
林州風景區
林州風景區
天平山古驛道是歷史上通往山西的主要通道——晉豫雄關十八盤(又名雹珠路),地勢險要,為歷代兵家戰略要衝。二千五百年前,晉將趙勝擊潰齊兵於此,其後石勒、高歡、高洋、趙匡胤、李自成都曾在這裡屯兵。 天平山神秘莫測,是歷代仙釋之徒,聖人雅士游賞棲息,帝王叛臣屯兵留察之地。唐呂洞穴曾隱居於此,修煉成仙,墨灶寺、黑龍潭、呂谷,遺蹟猶存。高僧稠禪師在此修建天平寺,六峰環抱,被稱為蓮花佛國。歷代名公臣卿如柳開、韓琦、張商英、許有壬、潘耒等慕勝而游,都曾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由他們命名的慧泉,環翠亭、昆間溪、柳公溪、長老岩、羽衣軒、玩川台、竇公庵等諸景點更賦於天平山深厚的文化內涵。

洪谷山

洪谷山是南太行林慮山中一座名山,位於林州市區西南13公里處。景區面積約10平方公里,旅遊資源豐厚。
洪谷山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山環水繞,群峰壁立,綠茵如蓋。中間一道深谷,長年溪流不斷。谷底有三級瀑布,山水斷跌而下,猶如一卷長紗。春季滿山黃華,流金溢彩;秋季霜打楓葉,一片火紅。
洪谷山洪谷山
洪谷山歷史悠久,古蹟璀璨。北齊文宣帝高洋建洪谷寺,先後有眾多僧人云游掛錫;北齊全燈寺石窟建在萬丈懸崖之上,白雲繚繞,神秘莫測;五代山水畫家荊浩及弟子關全在此買田數畝,躬耕自食,沐浴山光,成為山水畫開宗巨匠:明代知縣謝思聰在此開渠引水,創建林州最早水利工程——謝公渠。今尚存北魏摩岩石塔、千佛洞石窟、金燈寺石窟;唐代磚塔;明代謝公渠;清代謝公祠及各朝代碑刻等重要文物,其中有省級文物五處,市級文物二處,是遊人休閱旅遊的好去處。
洪谷山群峰迴環連線,深澗幽谷高深莫測,溝盡壁連之處,飛瀑連跌三層崖嶄,氣勢磅礴。五代著名畫家荊浩在此隱居,沐浴山光,躬耕而食,自號洪谷子,繪出了以洪谷景色為素材的《桃園》、《太行洪谷圖》等傳世之作,與其弟子關仝創立了墨筆勾皴法北方全景山水畫派,為唐宋山水畫之冠。洪谷山文化底蘊深厚,有唐代磚塔、北宋千佛洞石窟和金燈寺石窟,大緣禪師摩崖石塔,三尊真容像 支提龕銘碑等文物古蹟。

龍鳳山

林州龍鳳山風景由龍頭山、鳳鳴山、龍鳳園及烈士陵園四部分構成。山頭翠柏蓋頂,濃妝綠裹,古蹟及其遺址點綴其間,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龍鳳山是龍頭山和鳳鳴山的合稱,位於林州市城東南,緊靠城區。1992年之前,這裡還是個荒涼的所在,主要建築只有師範、烈士陵園和一個養殖場。改革開放,百業俱興,1992年,林縣縣委,縣政府把建設龍鳳山景區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並責成副縣長申富生主抓此項工程,經過五年的艱苦努力,龍鳳山景區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
龍頭山的傳說
遠古朝代林縣原是一片大海,龍頭山原是海中一條龍,由於地殼變化,林縣由海變成了陸地,乾旱缺水,這條龍也因喝不到水,精疲力竟地臥在那裡,朦朧中沉睡了億年。到了明代萬曆年間,林慮來了個開明縣令謝思聰,是河北滋陽縣人,倡導興修水利,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在縣城南關修了一個很大蓄水池,起名叫阜民池,人們也稱謝公池。先後還開鑿了洪山渠,反山泉水注入安沁,開鑿了桃園渠,把水注入阜民池,清水悠悠,波光粼粼,水質甘甜,永不枯竭,百姓們為之歡呼。
龍頭山這條多年沒水喝的龍,一旦有了水,想把頭伸到阜民池中去喝水。據說,只要這條龍喝了池中水,林縣五穀豐登,人壽年豐,還會出一斗芝麻那么多的官呢!那時候,一個外國傳教士發現了這個秘密,他的嫉妒之心由然而生:你們東方文化發展起來,我們西方文化還怎么愚弄中國人。想出用建塔的方法將這條龍壓住,不能再動。可是他不是此地人,無法直接去建塔,於是,他在龍頭山古寺里,召見了當時的縣令,幫弄懸虛,講起了風水,反話正說,欺騙縣令,說什麼:城西太行山是一隻虎,此山低矮卻叫龍頭山,龍虎相鬥必有一失,這條小龍肯定鬥不過大虎,風水地脈決定了誰來此當縣令,日子都不好過。縣令向他討教平衡地利之法,洋人說:在此山上建塔,壓住龍頭不動,免去龍虎相鬥就能萬世安康。縣令一聽此法簡單,連連點頭應是。從此,龍頭山上建起了一座塔,龍未能喝上池中寶水,林縣原來能出一斗芝麻官的風脈破壞了,變成出了一斗芝麻匠,每年數萬建築工匠走出太行山,到京城和全國各地去搞建築,由本能成為官宦之鄉變成了建築之鄉。
磚塔磚塔

萬泉湖

萬泉湖景區位於林州市南部重鎮一一臨淇境內,在林州市南30公里處。豫北三大湧泉群之一的石門湧泉在此匯流成湖。是林州主要風景名勝區之一,這裡有豫北最大的湧泉群--石 門湧泉。大小泉眼百餘個,匯流成長4000餘米,寬100餘米,深20餘米的湖面,故稱萬泉湖。
萬泉湖萬泉湖
萬泉湖清泉涓流,碧波浩渺,山勢秀麗,綠樹成蔭,亭台樓榭 錯落有致,遊覽小道貫穿其間。這裡有石門古寺,神龜探水、碧波 亭、慕景椿、凌波棧道等許多景點。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結合, 是人們休閒、垂釣、游泳、划船等活動的水上娛樂場所,也是豫北 有名的旅遊觀光勝地。
景區景觀有石門古寺、沉金島池、洞泉神水、探水神龜、慕景之椿和天仙橋等。周圍又有雷音寺、關帝廟、紅泉河、絡絲潭、陽台寺等名勝古蹟。其中雷音慕鼓、陽台晨鐘、淇河晚照、石門湧泉、龍泉溝勝景聞名遐邇。景區湖水碧波,宜游宜釣,山道迂迴,通暢便捷,遊人常年不斷,現已成為林州市旅遊開發建設的一顆璀璨明珠。

五龍洞

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林州市五龍鎮境內,地處安陽林州,鶴壁淇縣和新鄉衛輝三縣(市)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捷。
五龍洞五龍洞
這裡地處太行山淇山脈東端,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2525公頃,分“五龍洞、四道溝、雞冠山和驢馱溝四大景區。景區風山勢宏厚蒼勁,危岩壁立,怪石嶙峋;山坡植被茂密,樹木蔥鬱,林海茫茫;溶洞幽穴星羅棋布,山泉溪流通遍布山澗……
五龍洞地處清風山半腰絕壁之處,洞口頂部“五龍洞”三個白色大字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所題。
五龍洞為天然石灰岩區型溶洞,其大廳面積1100平方米,可容納2000餘人,五龍洞最寬處60米,最高處44米,目前能開進深度為200餘米。經地質學家考察,確認為早在兩億年前就已形成,其古老的老齡,具大的規模,獨特的自然景觀在北方太行山區極為罕見,被譽為太行山第一大溶洞。
天生橋跨度27.3米,高11.8米,其跨度之大、橋身之高在長江以北位居第一,比湖南武陵源仙人橋還要奇妙。
1992年,北京大學環境系教授,全國風景規劃專家陳傳康到此考察,稱這裡是典型的石灰岩地質風光,是一個難得的天然森林公園,並當場題詞:天橋清風流碧水,龍洞綠樹映山色。
1995年,五龍洞森林公園被國家林業部正式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中國森林資源評價委員會、中國旅遊學院科學研究所王興斌教授興奮地把這裡歸納為“山秀、洞古、石奇、林幽”,並滿懷信心地題寫寄語:“五龍藏千年,騰飛在今朝”。
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不僅自然風光獨特壯觀,同時人文景觀也相當豐富,自唐朝以來,這裡就是鄰近幾縣百姓祈雨的主要場所,歷代僧人道姑也多在此出家,使之成為遠近聞名的宗教聖地。
同時,這裡還是商紂王與周武王決戰的古站場,至今留有紂王戰敗避難的皇姑庵,天下林姓的根——林堅出世洞就位於八卦洞景區北邊的山崖上。
洞天福地,曲徑通幽,松濤密林,涼亭清風,森林景觀與山水風光相輝映,人文景觀與民間傳說相交融。暢遊五龍洞將會給你一種心情舒暢,飄然世外之感。
位於平順縣東南45千米的羊老岩谷戀鋪村境內一絕壁懸崖下。洞外人工松林波濤萬頃,林濤陣陣。洞口有石砌平台,雕工精細的台階。廊柱、山門遺址,當年曾是香火興隆,遊人絡繹不絕的地方。洞有大小四個洞口,又稱四岩五龍無底洞。一進洞口是一座三開間的殿堂,殿堂上有五位龍王的塑像端坐其間。四周寬闊,長50米,深30米,高10米,這是第一洞,在第一洞的左、右還有幾個洞口已被石塊堵塞,相傳有人進去沒能出來,洞裡地形複雜,步履困難。第二洞洞口,聳立著兩根鐘乳石門柱,游龍盤繞。從中間亂石叢中爬下去便進了第二洞。兩壁山石,黑森似龍嘴,龍牙突起,像是在考驗你。三、四、五洞內鐘乳石塗滿四壁,石柱林立,為五位龍王的棲身之所,水晶瑩瑩,碧波蕩漾,似水晶龍宮。第五洞還可聽見潺潺流水,別有洞天。
五龍洞周圍景觀豐富,使人留連忘返。東有高樓岩(也稱黃巢岩),槍桿闖、奶奶廟嶺,相傳黃巢曾在此練兵。西有七子溝、黃崖溝,為唐太宗第七子李惲在此逃難。南有牛腦山,北有黃龍洞、瞌睡腦,據傳劉秀在這裡躲避過王莽的追殺。馬武寨、申河寨,白果山為明朝農民陳卿起義據險造反的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