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奇

林之奇

林之奇(1112年-1176年), 字少穎,號拙齋,福州侯官人,北宋人。生於宋徽宗政和二年,卒於孝宗淳熙三年,年六十五歲。著有《尚書集解》、《春秋、周禮論》、《孟子講義》、《論語注》、《揚子解義》、《道山紀聞》、《拙齋集》等。

基本介紹

  • 本名:林之奇
  • 別稱:拙齋先生
  • 字號:少穎
    拙齋
  • 所處時代:北宋
  • 出生地:福州侯官
  • 出生時間:1112年
  • 去世時間:1176年
  • 主要作品:《尚書集解》、《拙齋集》
  • 籍貫:福州侯官
林之奇,事跡,紹興二十一年,紹興二十九年,

林之奇

從呂本中學,本中非常看重他。紹興二十一年,(公元一一五一年)及進士第。改長汀尉,召為秘書省校書郎。朝廷欲令學者參用王安石三經義說,之奇以為邪說異端,不可訓。因患痹疾,乞祠家居。呂祖謙受學於他,卒,諡文昭。之奇著有拙齋文集二十卷,《四庫總目》又有尚書集解、春秋周禮講義、論語注、孟子講義、揚子講義道山紀聞等,並行於世。

事跡

紹興二十一年

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年已四十的之奇始登進士第,授莆田主簿,後改任長汀縣尉。紹興二十六年召試館職,任秘書省正字,又轉為校書郎,次年,兼任國史日曆所檢討官。這時,朝廷欲令學者參用王安石的《三經義》(指王所撰的《毛詩義》、《尚書義》、《周宮新義》),他竭力反對,認為王安石的《三經義》有如魏晉時期的清淡家何晏、王衍之流不務實際,空談玄理之學,危害之大,勝於桀紂。還認為,靖康之亂,其根源就在王安石《三經義》的空洞學風所造成的。朝廷採納他的意見,停止推行王安石的《三經義》。
林之奇生當宋王朝失去半壁江山、在江南建立苟且偷安的南宋政權的歷史時期,朝廷大臣多主張屈辱求和。林之奇卻上書當局,認為“久和厭戰,人之常情。金人知吾重於和,故常以虛聲喝我,而示我以欲戰之意,非果欲戰,所以堅吾和也。欲與之和,宜無憚於戰,則其權在我。”所以他主張加強戰備,只有能戰,才能求和。在南宋政權中,他是一位積極的主戰派。他還認為“戰之所需不一,而以人才為先。”竭力主張搜羅人才,充實國力。

紹興二十九年

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林之奇以痹疾請求外放,由宗正丞提舉閩舶,參帥議。後又被落職返鄉,以宗祠為家居,授徒著述,自號拙齋,人稱拙齋先生。後來成為著名學者的浙江呂祖謙慕其名,遠道來閩從其學。淳熙三年(1176年)病卒。有《尚書集解》、《春秋、周禮論》、《孟子講義》、《論語注》、《揚子解義》、《道山紀聞》、《拙齋集》等書行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