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間相對運動模型

板塊間相對運動模型,全球各大板塊相對運動的定量描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板塊間相對運動模型
  • 外文名:the relative plate velocity model
  • 提出者:勒皮雄
  • 提出年份:1968年
簡介,簡表,

簡介

英文:the relative plate velocity model
第一個全球板塊運動模型LP68是1968年由勒皮雄(Le Pichon)提出的第一代模型,採用了6大板塊劃分方案,給出了6大板塊定量的相對運動。蔡斯(Chase,1972)的CH72和明斯特(Minster,1974)的PM1是第二代模型。1978年又由蔡斯(Chase)和明斯特(Minster)等分別提出了P071和RM2第三代模型。它們無論在數據的數量和質量上,還是在模型的解釋性預測性方面都有了很大改進,多年來得到廣泛套用。直到1990年和1994年才由德邁茲(DeMets)先後提出NUVEL 1和NUVEL 1A兩個第四代模型。這些模型反映的是數百萬年來的平均值(附表)。

簡表

全球板塊相對運動模型簡表
模型名稱採用的數據組RST總數板塊劃分方案板塊名稱總數古地磁年表磁異常年齡對應板塊絕對運動模型第一代LP68316596EU,AN,PA,AF,AM,IN6Heirtzler等(1968)≤10Ma第二代CH7259176235〖〗EU,AN,PA,AF,AM,IN,NZ,CO8Heirtzler等(1968)≤10MaRM16810662236EU,AN,PA,AF,NA,SA,IN,NZ,CO,AR,BE11Talwani等(1971)<10MaAM-1第三代P0719069101260EU,AN,PA,AF,NA,SA,IN,NZ,CO,AR,PH,SO12Talwani等(1971)<5MaP073RM211014278330EU,AN,PA,AF,NA,SA,IN,NZ,CO,CA,AR11Talwani等(1971)≤3MaAM1-2AM0-2第四代NUVEL1〖〗2777241211122EU,AN,PA,AF,NA,SA,IN,AU,NZ,CO,CA,AR12Harland等(1982)<3MaHS2NUVEL1NNRNUVEL1NUVEL1A2777241211122同上12Hilgen(1991)<3MaHS2NUVEL1ANNRNUVEL1A註:板塊名稱縮寫: AF非洲,AM美洲,AN南極,AR阿拉伯,AU澳大利亞,BE白令海,CA加勒比,CO可可斯,EU歐亞,IN印度,NA北美,NZ納茲卡,PA太平洋,PH菲律賓海,SA南美,SO索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