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古城牆

松潘古城牆

松潘古城牆一座體現明代漢族歷史文化特色的古建築。位於四川省松潘縣,該縣為歷代封建王朝在川西北的軍事重鎮。現存城牆為1379年(明洪武十二年)在原唐松州塗城的基礎上加磚擴建而成,正統年間又增修了外城城牆,形成內外兩城的城市布局。城牆全長6.2公里,採用內夯土石,外包砌磚的做法,最高處12.5米,最厚處31.5米,有城門七道,門基大石上刻有各種浮雕圖案。東、南、北門保存完整,且建有瓮城,各種浮雕圖案清晰可見,東門門洞寬6米,高5.8米,厚22米;南門門洞寬6米,高8.8米,厚30米;北門門洞寬6米,高5.8米,厚31.5米,是我國現存明代城門中規模較大者。2001年,松潘古城牆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松潘古城牆
  • 地理位置:四川省松潘縣
  • 全長:6.2公里
  • 名譽: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修築歷史,城牆構造,

修築歷史

松潘古城位於己於人松潘縣縣政府所在地進安鎮,為川西北地區的門戶之一,自古以來就是一處重要的軍事要塞,深得廳朝重視。1379年(明洪武十二年)平羌將軍丁玉揮師占據松州後,兩度上書朝廷請求設衛建城派兵駐紮,次年朝庭批准設“松州衛”,後將“潘州衛”(今若爾蓋縣求吉鄉境內)併入稱“松潘衛”。保存至今的古城牆即為此時始築。
松潘古城牆延董門松潘古城牆延董門
據民國《松潘縣誌》載,松潘始設衛時,丁玉即調寧州(個甘肅寧縣)指揮高顯來松潘負責築城事宜。高顯在唐宋柔遠土城基礎上,西緣山麓,東濱江岸築城,歷時五年之外。明英宗上統年間,御使寇琛又將西部城牆內山麓順山脊築至山頂。嘉靖五年1520年松潘兵何卿又增修外城二里七分四百零五丈。松潘城制大體完成。

城牆構造

松潘古城分內、外兩城,內城平面跨崇山,依山順勢略呈三角形,東部崇山之下河谷部份為長方形,外城毗鄰內城南面的河谷下壩,有城門與內城相通,平面為長方形。城牆總長6.2公里,用本地燒制的青磚砌成牆身,內土石(其中外城城牆長1.37公里,用條石砌成牆身,內填土石)而成,高12.5米,厚12餘米,以糯米、石灰、桐油熬制的灰漿粕連勾縫,堅固如銅牆鐵壁。古城有城門七道,其中內城五道:東曰“覲陽”,南稱“延薰”,兩號“威遠”,北名“鎮羌”,西南山麓者冠之“小西門”,外城有門兩道,東西向者雅各“臨江”,內北向者稱謂“安阜”。
松潘古城牆松潘古城牆
松潘古城牆松潘古城牆
各城門僅以大塊規則的長方條石券拱而成。各城門外原皆有翁城(今僅存南門翁城),城門上建有重檐歇山式城樓,惜已毀。從實際調查情況採石,每道門(包括翁城)外壁門沿兩側上方有仿木結構建築,高浮雕須彌座蓮花柱礎,闌額,柱頂枋上施七鋪作圓柱,省替、鐠柏枋、梁、獅首椽子等,圓柱頂部陰刻密集形紋飾,闌額中心浮雕一朵雙蓮菱形花紋,雀替下方鏟地淺浮雕“雙鹿吃葉”圖案,門洞上方門楣上雕菱形窗格間以雲彩紋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