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源鎮(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下轄鎮)

松源鎮(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松源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位於區域東北部,四面環山,中間盆地,毗鄰閩粵兩省十鄉鎮,轄區總面積149.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8萬畝,耕地1.8萬畝,22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總人口25564人(2017年),是梅州市梅縣區的農業大鎮之一。2001年被省政府核定為300箇中心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松源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梅州市梅縣區
  • 地理位置:梅縣區東北部
  • 面積:149.5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25564人(2017年) 
  • 機場:梅州客都機場
  • 火車站梅州站梅州西站
  • 車牌代碼:粵M
地理環境,歷史,行政區劃,經濟發展,文化教育,政治,旅遊資源,特產,歷史名人,文化遺產,地圖信息,

地理環境

古時,松源境內森林茂密,松木參天,同時,因地處松源河上游,有源頭之意,故命名松源。松源鎮地處東經116°22′,北緯24°11′,位於梅州市梅縣區東北部,四面環山,中間盆地。總面積149.5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山地18萬畝,耕地1.8萬畝,下轄22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總人口25564人(2017年),是梅州市梅縣區的農業大鎮之一。2001年被省政府核定為300箇中心鎮之一。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錳、碳石和瓷土。省道S223線、通往福建永定洪山的松洪公路穿境而過,是閩粵兩省五區縣十鄉鎮的集散地。

歷史

松源境內山林茂密,滿山遍野古松參天,同時又因她地居松江河上游,有源頭之意,而得名松源。
松源鎮是梅州市梅縣區的根源,客家人宋朝入粵進梅多經此地。宋朝年間,梅縣區有六位進士,其中三位就是松源的蔡若霖、蔡定夫、蔡蒙吉祖孫三人,特別蔡蒙吉年輕中舉後不去做官,而是回家鄉辦學校,推進梅州市梅縣區教育局事業的發展。梅縣區今天能成為“文化之鄉”,不應忘記“三蔡”奠定的教育基礎。“三蔡”讀書“梅花奪魁”,為梅縣區人樹立了最早的榜樣,也是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應有之義。好象省委副書記蔡東士是松源蔡氏後裔,我道聽途說,未有考證。還有黃慕松、黃鎮球、王維、王立潮等都是松源的鄉賢俊彥,吾等後輩景仰的典範。
蔡蒙吉故居蔡蒙吉故居
革命老區
松源是當年紅軍入粵的第一站,她原本就是革命老區。早在一九二六年秋,這裡就成立了松源支部,一九二八年成立蘇維埃政權,一九二九年十月,朱德軍長親自率領紅四軍出擊東江時路經松源,並留下十多名紅軍骨幹,加強松江區赤衛隊的建設,抗日戰爭時期,松源區委是閩西南潮地區唯一的模範區委,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是邊區重點游擊根據地,為了全國的解放,母送子,妻送郎,一大批優秀的松源兒女奔赴戰火連天的戰場。

行政區劃

441421116001 121 圩鎮社區居委會
441421116200 220 寶坑村委會
441421116201 220 彩山村委會
441421116202 220 黃坑村委會
441421116203 122 徑口村委會
441421116204 122 園嶺村委會
441421116205 122 新南村委會
441421116206 220 園潭村委會
441421116207 220 青塘村委會
441421116208 122 東王村委會
441421116209 122 金星村委會
441421116210 122 五星村委會
441421116221 122 湖維村委會

經濟發展

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地處梅州市梅縣區東北部,四面環山,中間盆地。這裡為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蕉嶺縣,福建永定、上杭、武平交界之處,為“兩省五區縣十鄉”商旅雲集之地。
松源圩雖地處邊區,但自古就是個買賣熱鬧的場所,久負盛名的松源麥芽糖就是通過這裡眾多的商販旅客傳揚而聲名遠播的,不少海外歸來的客家僑胞慕名在這松源圩上購買麥芽糖。(不少梅州市民和海外客家僑胞都知道,麥芽糖要數梅縣區松源鎮出產的最為有名,香甜爽脆,適口不膩。)松源圩逢農曆三六九日為集市貿易日。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圩場物產比過去更為豐富,周邊貿易非常活躍。平日裡,周邊地區的商販往來頻繁,買辦貨物,採購商品。每逢圩期,四面八方成百上千的客運貨運車輛及機車等湧向這裡,熱鬧非凡。當地土特產麥芽糖、五香豆乾、桃子豆腐、紅菇等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周邊地區的山貨和農副產品如茶葉、靈芝、香菇、木材、生豬等也運到這裡交易,外地商販和民眾從這裡採購回大批日用、家電、家具等商品。。
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由於毗鄰的兄弟省田地豐足,許多松源女性都嚮往北地,多嫁於鄰省周邊鄉鎮。改革開放以來,本地經濟發展快,北地周邊鄉鎮的姑娘紛紛南飛,來松源成親落戶。由於周邊地區民眾往來頻繁,相互走親訪友,松源形成了“月半”節日多的獨特風俗習慣,據說松源是梅縣區各鄉鎮中“做月半”最多的一個鄉鎮。每逢“做月半”,松源的酒樓飯店就生意繁忙。兄弟省的親友到松源來作客,熱情的主人往往都帶上自己的親戚到街上吃館子。周邊地區的民眾辦喜事或朋友聚會也經常到松源圩上宴請客人,常常一請就擺好幾台甚至十幾台的席。
至2007年底,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4.2億元,財政收入完成2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666元。2006年、2007年被縣委評為“五好”鎮黨委、“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先進單位。

文化教育

梅州市梅縣區松源中心幼稚園
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王壽山下,松源河畔有一所美麗的學校--松源中心國小,步入校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造型新穎別致的教學大樓,校園裡樹木蒼翠,繁花似錦,1000多名山區孩子在這裡沐浴陽光雨露,茁壯成長。 該校創辦於1941年,經歷了60多個春秋,近幾年來,學校在上級黨委、政府、教育部門的關心重視下,在國內外鄉賢、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下,籌資200多萬元將過去破舊的校舍全面改建成而今面貌煥然一新的花園式學校。
松源鎮(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下轄鎮)
梅州市梅縣區松源中學
梅州市梅縣區松源中學毗鄰本省的蕉嶺縣、福建省的上杭、永定縣,始創於公元一九零六年,初命名為"成達高等國小"。斗轉星移,滄海變幻,創辦之初僅有80多名學生的國小,現已發展到有2600多名師生的普通完全中學,這凝聚了歷代鄉賢、有識之士和師生們的艱苦創業的心血和汗水,更離不開各級政府的重視、關心與支持。
松源鎮(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下轄鎮)
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宜康醫院
為改善松源鎮中心衛生院年久失修、破陋及場地局限的局面,滿足松源鎮4.2萬人民及周邊民眾看病和保健的需要,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同意新建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宜康醫院項目立項建設。
梅州市梅縣區松源影劇院
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圩鎮社居委會,建院來發揮著充實松源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功能,松源鎮中國小的學生常在此接受思想文化教育,觀看革命戰爭、解放戰爭題材的影片,加深對革命果實來之不易的認識。告誡人們要熱愛和平,共建和諧社會。

政治

李建煌黨委書記、
梅縣區松源鎮第十四次全體黨員代表大會梅縣區松源鎮第十四次全體黨員代表大會
人大主席
負責黨委全面工作
李順華
黨委副書記、
鎮 長
負責政府全面工作
張寶基
黨委副書記
分工管黨群、辦公室、民政、主管教育、生協、
老乾、工商聯工作
黃康中
黨委委員、
副鎮長
協助鎮長負責政府日常工作,分工管財貿、文化、體育、城建、公路、交通工作,兼安委主任
王利靈
副鎮長
分工管農業、水利、畜牧、水產、烤菸、科技、
科協、扶貧工作
陳 浩
副鎮長
分工管計畫生育、政法工作
盧志勇
黨委委員、
紀委書記
分工管紀檢監察工作,協管計畫生育、生協工作
何蘭芬
黨委委員、
人大副主席
分工管人大、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劉志文
黨委委員、
人武部長
分工管武裝、林業工作
張忠勝
黨委委員
分工管組織、人事、工會工作,協管教育、文化、體育工作
李友康
黨委委員
分工管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兼安委副主任
李小勇
黨委委員
分工管黨政辦公室、信訪工作,兼黨政辦主任
馮行山
黨委委員
分工管宣傳、國土、僑務、統戰、宗教、
廣播電視工作

旅遊資源

說到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王壽山了。它由何而得名,也沒聽祖輩的人提起。但它的秀麗幾景,是去過了的人都不會忘記的。王壽山主峰海拔一千二百四十二米。為花崗地貌,常年翠綠蔥鬱,松樹、杉樹、雜樹遍布全山,山茶、山藥、山果到處皆是。大山之中還棲息著多種飛禽走獸,有五顏六色的小飛鳥、長尾鳥,雄冠白羽的雉雞,以及野豬、豹、狼等一些猛獸。據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有華南虎在此活動。
山勢雄奇,高山雲表,風景壯觀,為群山之冠。登主峰棋盤石鳥瞰,左右百里盡收眼底。有人云:上看汀洲八角樓,下看潮州汀子橋;汀江飄帶繞山腳,梅江滾滾向東來。
山中名勝古蹟,引人入勝。“陽持筆、岡甲湖、棋盤石、半天爐、真武殿、隆武岩、風髻石、仙人跡”為山中八景,“登高望八景、景景醉遊人”名不虛傳。更有各奇形異石,或如螳螂爬壁,或如金龜窺探……還有一些岩石,至今殘留著古人遊覽時所作詩句。
山下汀江,現已被截流,原浩浩蕩蕩之江水今成一泓碧玉。乘船至山腳,登高遠望,實為現今森林旅遊之佳景。這裡已規劃為龍湖風景區中之王壽山森林度假區。
其他的旅遊景點還包括,王佑碧、後碣峰、雙龍頭瀑布、蔡蒙吉故居、桂淵溏等。

特產

麥芽糖
麥芽糖是松源的土特產之一,以其獨特的風味,深受世人歡迎。
松源製作麥芽糖歷史悠久,其製法精良。它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麥芽糖性甘溫,健脾開胃、下氣中和、消食化積而性不損元,故為健脾溫中之藥,據此藥理加上和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妙用,兩者配合而成。其製法是以二十斤大米配半斤小麥為度,把小麥溫濕下芽,待其芽長如針,根系特別發達時,便可把米煮成飯,以適度的恆溫,經過6---7小時發酵,由澱粉轉化成糖分,此時可把渣榨去,把榨出來的水放到鍋里煮,開始時以猛火功,後以小火慢煮的濃縮方法,使化解的水濃縮成糖。初成時是赤色固體,再經過不停地拉絞,變為清甜可口的呈白色的麥芽糖。麥芽糖有補氣治病的作用,如和老薑每天早晨吃適量,可對老年性胃虛寒咳嗽、支氣管炎有補導作用;燉雞蛋服對小孩和嬰兒是比較佳的營養品,故為世人所喜愛,凡來松源的商旅都喜歡買松源麥芽糖回去品嘗,或作禮品送客。60年代,糧食緊張時,麥芽糖無法生產。改革開放後,麥芽糖的生產又恢復起來了。
麥芽糖主要產於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的徑口、園嶺、彩山、橫坊等村。
豆腐乾
豆腐乾與麥芽糖和王壽山,並稱松源三絕。豆腐乾是豆腐的再加工製品,鹹香爽口,硬中帶韌,久放不壞。豆腐乾是佐酒下飯的最佳食品之一,也便於旅途攜帶和食用。豆腐乾有鹵乾、熏乾、醬油乾等,是宴席中拌冷盤、炒熱菜的上乘原料。豆腐乾有以下這些功效:
1. 豆腐乾中含有豐富蛋白質,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價值較高;
2. 豆腐乾含有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保護心臟;
3. 含有多種礦物質,補充鈣質,防止因缺鈣引起的骨質疏鬆,促進骨骼發育,對小兒、老人的骨骼生長極為有利。
松源人特別喜歡吃豆腐乾,所以逢年過節回家都會帶一些到自己工作的城市。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做豆腐乾的人已經越來越少,所以每逢過節的時候,到彩山路口的那家小作坊買豆腐乾的人都是絡繹不絕。
苦筍
苦筍又名甘筍、涼筍,野生於崇山峻岭之中,其呈苦味的糖甙有刺激巨噬細胞生成的作用,該細胞有防癌解毒的功效;苦筍含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腸蠕動,從而縮短膽固醇、脂肪等物質在體內的停留時間,故有減肥和預防便秘、結腸癌等功效。中醫認為,苦筍味甘、淡、微苦,寒,有清熱利尿、活血祛風功用,可治風濕、食積、咳嗽、瘡瘍等症。
每當春天到來,就是苦筍豐收的時候,松源人喜歡把肥豬肉、鹹菜和苦筍放一起煲。煮出來的菜餚苦中帶甘,油而不膩、風味獨特。
苦筍苦筍

歷史名人

黃慕松(1883--1937),原名汝海,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寶坑人,少時廣東武備學堂畢業後選派到日本留學,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炮工學校,回國後任廣東黃埔陸軍國小教官、校長。後再到日本陸軍大學深造,1918年赴英國留學。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任國民革命軍參謀長,民國成立後任參謀部第五局局長。
1913年擔任國防考察委員,曾赴蒙古、新疆實地考察,回京後,任陸軍測量總局局長。後任中俄界務公署參議專門委員,兼交通部路線審查會主任。
1925年廣州軍政府成立後,任粵軍總司令部編審委員會副委員長。
1927年初,任粵軍第三師師長,率部參加北伐戰爭。
1929年8月任參謀本部測量總局局長,首次完成全國軍事測量任務,被譽為“中國軍事測量之父”。
1925年黃埔軍校高級班副主任,1927、1930年兩次代理陸軍大學校長。
1931年12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四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推選為中央海外黨務委員。
1933年4月特任新疆宣慰使,同年冬任新疆省黨部指導員。
1934年奉派西藏任致祭達賴專使。
1935年3月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4月任中將,同年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
1936年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兼任廣東省保全司令。
1937年3月病逝於廣州。國民政府追贈他為民國陸軍上將。
黃鎮球(1898--1979),原名洪秀,字劍靈,籍貫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寶坑,1919年畢業於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分配在邊防軍見習。
1920年南下廣東,先任粵軍第一師上尉參謀,後任少校。
1922年參加北伐、東征等戰役,作戰有功,升任團長。
1926年底率33團駐防海南島任瓊崖警備司令,1927年任師長,參加第二次北伐。
1931年6月赴德國學習防空,1934年回國後歷任防空學校校長、少將、中將等職。
1937年任首都防空司令部副司令、航空委員會航空廳廳長、全國防空總監等職。他創辦中國防空體系,培訓大批防空人才,主管8年抗戰防空,抗戰勝利後,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抗戰勝利後,任後方勤務總司令、聯合勤務總司令,被稱為“國軍現代後勤之奠基者”。
1950年隨國民黨政府往台,1951年升陸軍二級上將,歷任國防部副部長、總統府參軍長、台北衛戌總司令。
1961年升任陸軍一級四星上將、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席、參軍長等職。

文化遺產

“掛大牌”
宋代至1950年的每年農曆正月二十八,為紀念松源王姓四世祖宗泰公“祖創業糧輸三省,富蓋群邑,留給四子各田租450石,捐資千金,逢石開路,遇水架橋,立業積德,益增前人之功,廣後人之福,嗣濟濟”的活動。活動主要形式十分隆重,在舊時,人比現在少很多,但參加人數來於閩粵兩省一萬多人,文化項目有大鑼鼓、八音、金獅、獅鑼鼓等。工藝品有各式各樣的手工製作形形色色的動植物看碗,活動有看西洋景及各式各樣的賭博,及到處擺有小商品食品出售,是一宗大型的熱鬧非凡的形式多樣的民眾活動。俗稱掛大牌(走大牌)。
“扛公王”
松源祭祀(扛)公王是在過八月半時舉行的一種民俗活動。過月半時要把“龍源宮”中的“龍源公王”扛到村里來供村民膜拜,祈求財丁兩旺,五穀豐登。
“月半”年宴過後,有公王游村接受膜拜的習俗。公王游村儀式有如古代大官出巡,三聲炮響震天動地,公王游村隊伍來了,前面一對金鼓手,敲大銅鑼十二連三響,接著由壯年扮的四個武士邁著方步,各人手執著繡龍虎圖案的大帥旗,帥旗迎風飄揚,很多青少年擎著方形或豎長方形的彩旗跟在後面,接著就能看見頭戴金冠,身披金甲、胸飄長須、手執利劍、威風凜凜的木雕公王,穩坐在四個武士抬著的轎中。公王后面還跟著大鑼班,有四對響鑼、一個大鈸、一面銅鐘、一個腕鑼,扛著的大鼓由一個人敲擊指揮,八種樂器人各1件,最後,歡天喜地的小孩,看熱鬧的村民緊跟著。各屋接連不斷地燃放著鞭炮迎送公王。當公王放在設有香案前的方桌時,村民們紛紛上前燒香、點燭、祈禱膜拜。此時鑼鼓喧天,鞭炮聲接連不斷。大鑼鼓由慢到急有節湊地敲擊著,忽然震耳的大鑼鼓嘎然停止,只有鼓聲咚咚,鎖吶帶頭湊起古典曲,其餘樂器齊湊,聲音悠揚悅耳,村民及親友們都在聚精會神地傾聽,面帶笑容,一處膜拜完畢。接著鑼鼓鞭炮聲再起,鼓樂喧天,扛公王的隊伍用相同的方式到下一處設有香案的地方去了,途中停著去過月半的親朋好友和村民們,他們各自都向公王揮手致意,大家都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地圖信息

地址: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Y108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