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天后宮

寧波市石浦鎮東門天后宮始建年代不詳,現存為清嘉慶二十四年重建。1988年又進行了重修。宮坐北朝南,門樓連戲台、廂樓,與大殿合為縱長方形四合院落。大殿歇山頂,通面寬16.8米,五開間,進深8.77米,明間側縫為七架前後廊,前廊露明,四架卷棚式軒廊。石板地面、門樓、廂樓硬山道混合構架。門樓五開間、五架梁、明次間前步為門廊,亦作四架卷棚頂,明次間辟大門,大門前置石台階為進出天后宮之通道。廂房各三開間,四架梁。戲台名曰“今古觀”,與倒座明間搭桁構築,歇山頂、台子正方形。藻井作斗拱疊澀向上收縮。大殿、門樓、戲台皆有動物花卉、人物等雕刻,有較高的雕刻技藝。東門天后宮造作古樸,雕飾精湛,是縣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天后宮。在寧波市範圍內有如此規模的天后宮也不多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門天后宮
  • 地理位置:寧波市石浦鎮
  • 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
  • 歷史:歷史悠久
東門天后宮的建築,東門天后宮的歷史,

東門天后宮的建築

石浦鎮東門島上的天后宮創建年月,眾說紛紜,一謂建於宋立東門寨時,一謂於元設東門巡檢司時,也有說在明洪武間昌國衛遷東門時。考其所用石質稱件形制,只能肯定其為清代以前物。
今門樓棟樑上有“大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重修”題識。宮址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l280平方米。整個建築為穿斗式與抬梁式相結合。門樓五間,前設石階九級,山門三洞,雙扇厚板門,中門額枋上置“天后宮”匾額。左右兩門各書有“護國”、“庇民”大字。廊柱粗壯,覆盆式柱頂石,高厚古拙,柱對楹聯:“生於庶民益於貧民恩披黎民;出於湄洲功於九洲惠播神州。其二為:“島以媽祖秀,一港澄明映日月;人因天妃福,萬民款洽輝春秋”。入門為倒座門樓連戲台,台高1.95米,台頂藻井製作講究,由八塊台板拼組而成,中鑲嵌圓形銅盆,以收音色圓潤宏亮,“繞樑三匝有餘音”之效。戲台筒瓦屋面,平緩舒展,翼角翔飛入雲,充分顯示東方藝術特色。瓦花漏脊,卷尾龍吻,中嵌火焰珠。垂脊塑騎馬武將,戲獸危坐。角脊瓦口本為象頭,重修時改方孔圓錢,台前懸一聯:“兩副面孔,演盡悲歡離合;一曲越劇,唱醒今古奇觀。耐人玩味。
大殿五開間,五架梁廡殿頂,軒廊卷棚式,樑柱均有各種雕刻、鳳凰、牡丹、獅子滾繡球及人物故事,精緻美觀。殿額枋上懸有“靈昭海國”、“千秋遺蹟”、“百世蒙庥”等匾額,為民國時邑人任筱和等所贈獻。殿前一聯:“海上揚波,穩渡顯拯遐邇;民皆樂業,遍歌母德開源。”其二為“聰穎睿智貞身自強美德實至天;力效公益扶弱貧人儀堪稱後”。中堂塑媽祖娘娘立像,神態莊嚴瀟灑,兩旁侍立者為千里眼與順風耳二神。大殿屋面小青瓦,正脊卷尾雙龍吻吐水,中鑲火焰珠,下塑雙魚游海的吉祥圖案,因“魚”“余”同音,寓“年年有餘”良好祝願。脊陽作鳳翔牡丹,頂五段式葫蘆寶瓶,垂脊端塑二武將。
屋脊花牆前後書吉祥祝頌,前書“風調雨順”。背書“合境平安”,充分表達農業社會“倉廩足而後知禮義”的深意。

東門天后宮的歷史

天后宮的興建歷史悠久,歷為島上漁民的精神支柱,堪稱東方海洋文化的傑作。縣內原有天后宮十所,四為縣東,六在縣南。目前東門島上天后宮,堪稱寧波地區中保存最完好、整修最精美的媽祖文化舊址,稱之為浙東奇葩也不為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