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藏

明清時期,喇嘛教逐漸興起,遼寧省阜新市西南22公里處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初始建有大小寺廟360多座,被民間稱為“東藏”,其中的瑞應寺就有“有名喇嘛三千六,無名喇嘛數不清”的說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藏
  • 興起年代:明清
  • 所屬宗教喇嘛教
  • 位置:遼寧省阜新市西南22公里處
簡介,歷史,瑞應寺,

簡介

民間蒙民篤信喇嘛教,在日常生活中 ,無論婚喪嫁娶、生老病死、蓋房架屋都要做佛事活動;與此相呼應的還有海棠山、千佛山的摩崖造像。

歷史

道光八年(1828年),來自西藏普安寺四世活佛丹畢道爾吉,利用海棠山的天然岩石崖壁主持鐫刻摩崖造像,其文字有蒙、藏、滿、漢四種,50餘處,在國內罕見。內容為咒文、真言、贊語、鐫刻時間、記事、施主和雕刻工匠姓氏。佛教人物造像有:阿底峽、宗喀巴、賈曹傑、克珠傑、米拉日巴、關聖大帝,普安寺位顯、德高、權重的活佛和經師。神佛造像主要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無量壽佛、藥師佛、觀音、文殊、度母等佛母和金剛、護法神造像,共46種190尊。在雕刻方法上吸取了中國古代及國外雕刻藝術風格,造像雕刻得細纖精巧,惟妙惟肖,從形式上看生動活潑,神形兼備,富有美感,形成了海棠山獨特的具有蒙、藏、漢族兼備的高、中低浮雕藝術特色。至今有些造像的彩繪仍很鮮艷,令人叫絕。

瑞應寺

瑞應寺,蒙古族人稱“葛根蘇木”,俗稱佛喇嘛寺。位於阜新市西南22公里處的阜蒙縣佛寺鎮佛寺村。該寺始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到康熙四十四年初具規模。皇帝賜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瑞應寺”匾額。該寺歷經三個世紀的建設,築有大雄寶殿、祈願殿、活佛宮、四大扎倉和外五廟,並建有萬尊萬佛林環立於寺區的傳經道。在方圓十餘里的山谷中,遍布樓台殿閣,松柏參天,寺院錯落,街道縱橫,布局合理,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喇嘛寺院,其間有六代活佛相傳,實行了政教合一的管理體制,最興盛時期喇嘛達八百多戶,三千多名,與普安寺並列稱藏傳佛教東方中心,民間素有“東藏”之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