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理工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東華理工(ECUT)”,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共建高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國家“111計畫”、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學校創辦於1956年,1982年更名為華東地質學院,2002年更名為東華理工學院;2002年和2003年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與撫州師範專科學校先後併入;2007年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是原核工業部第一所直屬高校。是一所具有地學核科學特色,以理工為主,經、管、文、法、教、藝兼備的多科性大學。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部隊後備軍官、士官選拔培訓基地,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人才培養基地,國際原子能機構技術合作項目承擔單位。

截至2018年12月,學校有南昌撫州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500餘畝;在校生3萬餘人;擁有江西省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站;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8個本科專業。根據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等機構對2016-2017年全國擁有相關專業的院校排名,學校“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排名全國第八,“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專業排名全國第二。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4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5個
  • 博士點: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
  • 主管部門:江西省
  • 學校官網http://www.ecit.edu.cn
  • 中文名:東華理工大學
  • 外文名: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簡稱:東華理工、東理、ECUT
  • 創辦時間:1956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理工類
  • 屬性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共建高校(2009)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2010) 
    國土資源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3)
    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6)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7)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111計畫)(2017)
    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
    國防生
    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2.0
  • 現任領導:柳和生(校黨委書記)
    孫占學(校長)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科研工作站1個
  • 院系設定:地球科學學院、核科學與工程學院、測繪工程學院、化學生物與材料科學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等
  • 校訓:敦本務實 崇義奉公
  • 校歌:《東華理工之歌》
  • 校慶日:10月16日
  • 地址:廣蘭校區:江西省南昌市經開區廣蘭大道418號
    楓林校區:江西省南昌市經開區楓林大道892號
    撫州校區: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學府路56號
  • 院校代碼:10405
  • 主要獎項: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 知名校友龔健雅應明生施爾畏方勵李子穎陳煥文
基本信息,校園風光,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機構,學術資源,學術交流,文化傳統,校訓,校風,校歌,校慶日,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歷屆英才,學校地址,

歷史沿革

● 太原地質專科學校(本科)
20世紀50年代中葉,黨中央作出了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決策。為了解決尋找鈾礦的技術人員問題,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於1956年6月在山西太谷創立了太谷地質學校,這就是東華理工大學的前身。1958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在太谷地質學校的基礎上,建立了太原地質專科學校,校址由山西省太谷縣城遷往省會太原市
撫州地質學院
1959年9月二機部(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決定,學校遷至毗鄰素有“中國鈾都”之美譽的721礦的江西省撫州市,校名改為撫州地質專科學校(本科)。1969年至1973年受“文革”的影響,學校停辦。1974年開始籌建復校。其間培養了三屆中專生。1978年4月復辦大學,校名為“撫州地質學院”。
華東地質學院
1982年1月更名為華東地質學院。學院是全國第一批學士學位授予單位和第四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9年4月軍工院校管理體制改革後,學院由中國核工業總公司轉屬地省管理,實行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防科工委共建的管理體制,以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
2001年,華東地質學院成為國防科工委(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前身)與江西省政府簽署共建協定的第一所高校,在全國首創了部屬高校管理體制調整後進行省部(委)實質性共建的新模式。
2002年1月,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併入華東地質學院。
東華理工學院
2002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學院更名為“東華理工學院”。
2003年,撫州師範專科學校併入。
2005年,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國防生後備軍官選拔基地。
2006年,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江西省政府雙方簽訂了共建東華理工學院協定,東華理工學院國防科技學院同時掛牌成立。
東華理工大學
2007年1月,經專家組討論通過,同意東華理工學院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2007年5月18日學校正式掛牌,成為東華理工大學。
2009年7月,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江西省政府共建東華理工大學。
2010年10月19日,江西省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在北京簽署了共建東華理工大學協定。
2013年1月,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5月16日,國土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與江西省政府在南昌舉行共建東華理工大學簽字儀式。9月,東華理工大學新增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1月,貝谷科技聯合東華理工共建核輻射探測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2014年12月19日,東華理工大學與撫州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共建“東華理工大學撫州師範學院”。
2015年6月3日,東華理工大學與武警黃金指揮部簽訂人才培養合作協定。7月15日,學校與中國大唐集團公司舉行產學研戰略合作協定簽字儀式。10月,原英文校名“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CIT)更名為“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ECUT);校訓由“明德厚學,愛國榮校”變更為“敦本務實,崇義奉公”;校風由“實事求是,艱苦奮鬥”變更為“明德厚學,愛國榮校”。11月,東華理工大學“質譜科學與儀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被認定為2015年度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為江西省首個國家級國家聯合研究中心。
2017年2月,東華理工大學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二期)。8月,學校入選2017年度“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111計畫”)。12月,學校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化學和電子科學與技術等3個學科入選江西省一流學科。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6月,東華理工大學第一批(重點)本科批次招生增至全國26省市區。10月,科技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聯合發文,批准依託東華理工大學省部共建“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是中國在核資源與環境領域的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月,學校入選“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
2019年7月,學校與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10月,東華理工大學下設研究生院、地球科學學院、核科學與工程學院、地球物理與測控技術學院、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測繪工程學院、化學生物與材料科學、建築工程學院、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文法學院、藝術學院、理學院、體育學院、軟體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海軍後備軍官學院、國防科技學院(核能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撫州師範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20餘個教學單位,設有68個本科專業。
東華理工大學南昌校區
序號
教學系部
專業設定
01
資源勘查工程
採礦工程
城鄉規劃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02
核工程與核技術
輻射防護與核安全
核化工與核燃料
03
勘查技術與工程
地球物理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04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環境工程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05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通信工程
06
套用化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材料科學與工程
生物技術
07
電子信息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自動化
機械工程
08
會計學
財務管理
市場行銷
國際經濟與貿易
09
法學
漢語言文學
廣告學
10
英語
11
數學與套用數學
統計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物理學
12
軟體工程
網路工程
物聯網工程
13
體育教育
14
測繪工程
遙感科學與技術
土地資源管理
地理信息科學
15
土木工程
工程管理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16
視覺傳達設計
環境設計
產品設計
17
軟體工程
機械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
18
——
19
——
20
東華理工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學院
——
數據來源:
東華理工大學撫州校區
序號
教學系部
專業設定
01
音樂學
音樂表演
舞蹈學
02
學前教育
漢語言文學
數學與套用數學
英語
03
電氣自動化技術
會計
04
電氣自動化技術
05
東華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06
——
數據來源: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由中國工程院錢七虎院士擔任名譽校長,現有教職員工28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400餘人,教授、副教授600餘人。
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雙聘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江西“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江西省“井岡學者”,江西省“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江西省高等學校學科帶頭人”,“江西省高等學校骨幹教師”,“江西省特殊津貼獲得者”等一批學術領軍人才。
學校聘請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總統顧問等200餘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學校的兼職或客座教授。
  • 省級教學團隊(4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地球物理學教學團隊、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工商管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擁有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站;擁有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江西省一流學科,2個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學科、4個江西省高校重點學科、2個江西省示範性碩士點、5個國防特色學科方向。擁有“十三五”國家國防特色學科5個,江西省“十三五”高校一流學科3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工程碩士領域3個。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測繪工程3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論證,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
  • 博士學位授權點
  1. 博士學術學位授權學科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0818):鈾成礦理論與成礦預測(081801)、核資源勘查方法與技術(081802)、鈾礦采冶與礦山環境(081803)、核廢物處理與地質處置(081804)。
  • 碩士學位授權點
  1. 碩士學術學位授權學科
    法學(0301):憲法學與行政法學(030101)、刑法學(030102)、民商法學(030103)、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030104)。 
    馬克思主義理論(0305):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03050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030502)、思想政治教育(030503)。
    中國語言文學(0501)文藝學(050101)、語言學及其運用語言學(050102)、中國古代文學(050103)、中國現當代文學(050104)、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050105)。
    數學(0701):基礎數學(070101)、計算數學(070102)、機率論與數理統計(070103)、套用數學(070104)。
    化學(0703):無機化學(070301)、分析化學(070302)、有機化學(070303)、高分子化學與物理(070304)。
    地理學(0705):自然地理學(070501)、人文地理學(070502)、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070503)、自然資源利用與保護法學(070504)。
    地球物理學(0708)固體地球物理學(070801)。
    地質學(0709):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070901)、地球化學(070902)、古生物學與地層學(070903)、構造地質學(070904)、第四紀地質學(070905)、鈾礦地質學(070906)。
    材料科學與工程(0773):材料微納加工(077301)、材料物理與化學(077302)、環境功能材料(077303)。
    電子科學與技術(0774):電路與系統(077401)、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07740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775):計算機軟體與理論(077501)、計算機套用技術(077502)、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077503)。
    環境科學與工程(0776):環境科學(077601)、環境工程(077602)。
    材料科學與工程(0805):材料微納加工(080501)、材料物理與化學(080502)、環境功能材料(080503)。
    電子科學與技術(0809):電路與系統(080901)、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08090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12):計算機系統結構(081201)、計算機軟體與理論(081202)、計算機套用技術(081203)、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081204)。
    土木工程(0814):岩土工程(081401)、結構工程(081402)、橋樑與隧道工程(081403)。
    水利工程(0815):水文學及水資源(081501)、地下水科學與工程(081502)。
    測繪科學與技術(0816):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081601)、攝影測量與遙感(081602)、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081603)。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0818):礦床普查與勘探(081801)、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081802)、地質工程(081803)、核廢物地質處置(081804)、工程地質(081805)。
    核科學與技術(0827):核能科學與工程(082701)、核燃料循環與材料(082702)、核技術及套用(082703)、輻射防護及環境保護(082704)。
    環境科學與工程(0830):環境科學(083001)、環境工程(083002)。
    工商管理(1202):會計學(120201)、企業管理(120202)、旅遊管理(120203)、技術經濟與管理(120204)。
    公共管理(1204):土地資源管理(120401)、公共政策(120402)。
  2.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領域)
    法律碩士(0351):環境法務(035101)、司法法務(035102)。
    教育碩士(0451):教育管理(045101)、學科教學-思政(045102)、學科教學-語文(045103)、學科教學-數學(045104)、學科教學-物理(045105)、學科教學-化學(045106)、學科教學-生物(045107)、學科教學-英語(045108)、學科教學-音樂(045111)、學科教學-體育(045112)、學科教學-美術(045113)。
    工程碩士(0852):機械工程(085201)、儀器儀表工程(085203)、電子與通信工程(085208)、控制工程(085210)、建築與土木工程(085213)、測繪工程(085215)、化學工程(085216)、地質工程(085217)、核能與核技術工程(085226)、環境工程(085229)。
    城市規劃碩士(0853):區域發展與規劃(085301)、城鄉規劃與設計(085302)、城鄉發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劃(085303)、城鄉生態環境規劃(085304)。
    工商管理碩士(1251):企業戰略管理(125101)、財務與金融管理(125102)、礦業企業運營管理(125103)。
    會計碩士(1253):會計理論與實務(125301)、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125302)、礦業企業成本管理(125303)。
  • 重點學科
  1. 江西省一流學科(3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
  2.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學科(2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核科學與技術。
  3. 江西省高校重點學科(4個):地質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工商管理。
  4. 江西省高等學校重中之重學科(1個):地質工程。
  5. 江西省示範性碩士點(2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核科學與技術。
  6. 核工業部重點學科(4個):放射性地質與勘探、水文學及水資源、分析化學、核技術與套用。

教學建設

  • 教學成果
截至2018年4月,學校是國家級、省級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試點高校,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建有國家管理專業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防軍工專業11個、國防重點專業1個、國防緊缺專業1個、江西省品牌專業14個,7個專業開展“卓越計畫”試點工作。擁有3個省級研究生創新基地。
  1. 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東華理工大學質譜科學與儀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2.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放射性地質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3. 國家特色專業(5個):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學與水資源工程(放射性水文地質)、環境工程(輻射環境監測)、測繪工程(放射性礦山地形測量與核電工程測量)。
  4. 國防軍工專業(9個):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工程、環境工程、測繪工程、核工程和核技術、套用化學(放射性岩石礦物分析)、地球化學(放射性岩礦鑑定)、材料科學與工程(核廢料地質處理回填材料) 。
  5. 國防重點專業(1個):資源勘查工程。
  6.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7個):勘查技術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測繪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軟體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
  7. 江西省品牌專業(14個):資源勘查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測繪工程、套用化學、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會計學、市場行銷、勘查技術與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環境工程、法學、電子信息工程。
  8. 創新實驗區(2個):核地學類套用開發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電子信息類嵌入式系統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9. 江西省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
  • 招生就業
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與就業,截至2018年6月,學校第一批(重點)本科批次招生覆蓋全國26省(市、區)。
近年來,學校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貴州航天局、中國核工業地質局等單位簽訂合作協定,為他們培養合格人才;並在江蘇、浙江、廣東、上海、福建等省市建立了畢業生實習就業基地,通過訂單式培養,向當地用人單位輸送合格人才。
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是省內高校畢業生在廣東、上海、北京等地就業人數最多的院校之一。學校在2010年被評為“2007-2009年度江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優秀單位”,多次被評為“江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 黨建就業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全國核工業系統“人才培養先進單位”和“2007-2009年度江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學校黨建工作成績突出,被江西省教育工委授予2000-2003年度和2004-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黨建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12年度江西省社會科學工作先進單位”。
幾十年來,已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10餘萬名高級人才。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2005至2010年間,東華理工大學科研成果獲國家或省部級獎勵54項。其中國家級獎勵9項,省部級獎勵43項。共有17項自然科學類、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分獲省級一、二、三等獎。獲各級各類科研項目596項,其中國際原子能資助項目6項,國家級科研項目3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44項。
2010~2013年間,學校發表科研論文60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及SSCI收錄100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譯著80餘部。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近800項、2012年科研項目經費突破1.2億元,居江西第二。獲國家級或省部級獎勵54項,發明專利10項。2010年10月,該校兩篇科技論文首次入選200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2015年,在中國大學最具影響力百篇論文排行榜100強中,東華理工大學排名全國61位,江西排名第一

科研機構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擁有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放射性地質與勘探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國際原子能機構參比實驗室等12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以及鈾資源勘查與開發協同創新中心和質譜科學與儀器協同創新中心2個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和4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團隊。
  1. 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2. 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東華理工大學“質譜科學與儀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3.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放射性地質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4.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8個):“放射性地質與勘探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江西省數字國土重點實驗室、江西省環境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地球環境”實驗室、“核資源與環境”國際合作基地、江西省質譜科學與儀器重點實驗室、納微構築化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南昌分支機構、“流域生態與地理環境監測”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
  5. 工程研究中心: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國際原子能機構指定參比《仲裁》實驗室,具備核地學重大科研課題的研究與測試)、“核技術套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核輻射探測及套用”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核設施數字工程實驗中心、地質資源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
  6.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江西省核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7.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東華理工大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學術資源

(一)東華理工大學圖書館
東華理工大學圖書館由南昌校區館、撫州校區館組成,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共有閱覽座位4000個。經過幾十年的館藏建設,圖書館逐漸形成了以核地球科學、地球物理、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分析化學、測繪工程等學科文獻為重點收藏,文理管兼收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
現有館藏紙質圖書二百多萬冊,電子圖書一百九十多萬冊,購買了中國知網、超星系列文獻資料庫、Elsevier、Wiley、AGU、ASCE、ACM、ACS、ASME等30餘個大型中、外文電子文獻資料庫。
(二)東華理工大學學報
1、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江西省教育廳主管,東華理工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國內外發行,CN 36-1300/N, ISSN 1674-3504)。辦刊宗旨是反映東華理工大學最新教學和科研成果,主要刊載反映地球科學各學科領域及相關領域的最新科學研究成果,活躍學術氣氛,促進學術交流,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具有鮮明的地學與核特色。
學報主要刊載地球科學中地質礦產勘查、經濟地質、能源地質、地層、古生物、岩石、礦物、礦床、構造、地球化學、套用地球物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數學地質、遙感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農業地質、核廢物處置、工業分析、精細化工、測量工程、土地利用與城市規劃、套用電子技術、計算機及套用、環境監測、無機非金屬材料及其相關領域的創新性的科學研究成果,以及有關學科國內外新動態、新成就的綜述與述評。主要欄目有:地質與核資源、套用地球物理與核科學技術、土木工程與水文地質、測繪工程、套用化學與核化工等。
2、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由東華理工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學報反映東華理工大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最新教學和科研成果,活躍學術氣氛,促進學術交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讀者對象為有關學科的教學、科研人員和國內外高等院校師生。
學報主要刊登文、史、哲、經、政、法、藝、教等學科研究論文,關注學科發展前沿,注重學術創新,支持對重大學術理論和現實問題的探索與不同學術觀點的討論和爭鳴。

學術交流

東華理工大學堅持開放式辦學理念,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陸續派出專家、教師出國考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據2013年學校官網顯示,共出訪20多個國家、80多批次、220多人次。2006年以來,先後派出10多位科學家去日本科技廳就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問題開展合作研究。
與美國、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校際交流和學術聯繫,並互派留學人員。與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了長期交流與合作關係。學校還長期聘任國外資深專家來校任教。

文化傳統

校訓

敦本務實、崇義奉公

校風

明德厚學、愛國榮校

校歌

我們從太行走來,紮根在紅土地上,伴隨著核工業前進的步伐,在艱辛中奮鬥成長。
東華理工大學
我們在這裡耕耘,育英才薪火相傳,在科學的海洋里探珠摘貝,用青春放飛理想。
我們從這裡走出,奔向那四面八方,投身到國防軍工現代化建設,在創業中鑄就輝煌。
啊,這就是東華理工,為了祖國的繁榮和富強,明德厚學,愛國榮校,向著美好的明天,展翅飛翔。

校慶日

東華理工的校慶日和中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破成功(1964年10月16日)是同月同日,為每年10月16日。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名譽校長:錢七虎
黨委書記:徐躍進、柳和生
校長:孫占學
黨委副書記:劉紫春、孫占學
副校長:劉曉東、湯彬、郭福生、陳曉勇聶逢君李德平陳煥文
紀委書記:萬繼鋒
紀委副書記:曾潔華

歷任領導

時間校(院)名校(院)長任職時間校(院)黨委書記任職時間
1956-1958
太谷地質學校
王濤
1956-1958
趙巨豐(總支書記)
1956-1958
1958-1959
太原地質專科學校
王濤
楚予民(副書記主持工作)
1958-1959
1960-1969
撫州地質專科學校
程平
1960-1969
程平(代)
1960-1969
1973-1978
撫州地質學校
王濤
1973-1978
王濤(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1973-1978
1978-1981
撫州地質學院
王濤
1978-1981
唐占印(兼)
1978-1981
1982-2002
華東地質學院
王濤
1982-1983
王濤
1982-1984
王祥
1983-1988
丁聯池
1984-1991
李學禮
1988-2001
王壎
1991-1997
苗靖賢
1998-1999
周文斌
2001-2002
2002-2006
東華理工學院
周文斌
2002-2004
許從年
2002-2006
劉慶成
2004-2007
2007~
東華理工大學
劉慶成
2007-2014
許從年
2007—2011
柳和生
2014-
徐躍進
2012~

歷屆英才

東華理工大學在5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為國家培養輸送了30000餘名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專門人才,他們絕大部分成為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和國家經濟建設部門的技術骨幹或管理骨幹。湧現出包括長江學者和大學校長在內的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和專家。
  • 核工界
何祖元
中廣核礦業常務副總裁兼執行董事
潘建明
中核集團董事會秘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
陳躍輝
中核集團地礦事業部黨組成員、副主任
王英穩
中核集團地礦事業部黨組成員、副主任,中核韶關錦原鈾業公司總經理
何劍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
孫習康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副主任
宋史剛
甘肅省國土資源副廳長
周錦中
江西煤田地質局副局長
郭三民
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副院長
牟慶山
原核工業西北地質局局長
徐開雲
江西煤田地質局局長
劉緒良
陝西省核工業地質局原副局長
董利明
甘肅省核工業地質局局長、黨組書記
岳永華
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局長
何觀生
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總工程師
陳安平
第四屆黃汲清地質獎,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核工業二O八大隊黨委書記
宋紹銘
浙江有色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曹繼倫
雲南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院長
金有生
陝西核工業地質調查院院長
龐興才
核工業西南建設集團董事長
張曉偉
核工業工程勘察院院長
陶衛中
四川核工業地質局副局長
陽亦漢
中核新疆天山鈾業公司總經理
韓長青
核工業遙感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
  • 科學界
龔健雅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武漢大學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982年畢業於學校測量系
劉成林
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第四屆黃汲青地質獎,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海洋與非金屬礦產研究室主任
施爾畏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著名化學家
應明生
清華大學智慧型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
王耀南
湖南大學電信學院院長,國家高效磨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輸變電新技術、教育部視覺控制技術與套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德國洪堡學者(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
李子穎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
林元華
清華大學材料系副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清華大學博士,東京大學物理系博士後
侯增謙
井岡學者特聘教授(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
廈門大學博導,中國科學院蘭州研究所氣體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美國科學協會會員、農工民主黨甘肅省副主委、博士生導師
周世健
江西省科學院副院長,曾任鷹潭市人民政府市長助理
趙少榮
1997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第五屆中國青年科技獎,澳大利亞地礦部研究員
賴紹聰
第五屆國家級教學名師,西北大學地質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大地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第四屆黃汲青地質獎
謝剛生
中國知名地理信息產業專家、南方測繪集團總工程師、南方數碼總經理,華南農業大學教授
李建平
德國Bayreuth大學地質研究所博士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獲1995年獲第五屆中國地質青年科技獎“銀錘獎”
劉國祥
西南交通大學地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
郭冬發
國際原子能機構特派員、赴伊拉克核查成員之一、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地礦實驗測試分會副主任委員
劉慶元
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國務院學科評議組通信評議專家、中南大學測繪與國土信息工程系書記
鐘敏
博士生導師,中科院動力大地測量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陳煥文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東華理工大學教授;江西省質譜科學與儀器重點實驗室主任,200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先後榮獲瑞士分析化學傑出貢獻獎、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謝紅接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主任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導,第十三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
王興志
西南石油大學資源學院副院長,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四川優秀博士生導師
徐藝軍
福州大學化工學院博導,閩江學者
馮紹元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院長
  • 政界
劉開勇
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肖斌
衡陽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丁式江
海南萬寧市委書記
李樹兵
交通部環境保護辦公室主任
馬旭
成都市直機關工委書記
杜錦湖
原吉安地委副書記
李智富
撫州市委常委、臨川區委書記
劉愛才
湖南永州市長
饒劍明
江西省民政廳副廳長
堯希平
上饒市委副書記
陳衛民
萍鄉市長
吳鳳雛
撫州市人大副主任
江曉斌
江西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張尚毅
重慶江津區副區長,黨組成員
鄒曉東
南昌市青山湖區區委常委
黃曉波
中共上饒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李曉浩
江西省林業廳黨組成員
戴瑜
寧波江北區副區長
汪壽武
貴州省六盤水市委常委、水城軍分區政委
楊軍元
永州市冷水灘區委書記
李江源
江西省委講師團團長
  • 商界
著名製片人,美國勞雷工業公司總裁
王森
大唐電力集團副總經理
文遠華
建行天津分行副行長
王小平
西安大地測繪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宏
深圳市威爾德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徐地華
廣東正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左飆
安徽省環太金屬礦產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天霖助學金捐助人
李東升
深圳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冠美集團董事長
曾智傑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任新華
江西新瑞豐生化有限公司董事長
凌均威
湖南華湘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總經理
杜江
央新興際華集團三五三七製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陳康仁
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總裁
周群
深圳市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惠州深能投資控股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深圳能源財務公司董事長
劉恩元
深圳昌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祝永進
上海捷丹文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雄博精密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鷹潭商會名譽會長
魏雲龍
南昌順外農工商聯合總公司總經理
趙炳申
全國人大代表、原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行長
鄧小兵
惠州市明晶玻璃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偉邦
澳大利亞國際人力開發集團董事長、世界華人運動會委員會副主席
趙勝利
新奧能源執行董事、運營總裁
余暢池
上海法智特總裁
李志
廣東科諾電力岩土工程公司總經理
鄧國利
中國貴金屬執行董事,副總經理
  • 教育界
羅嗣海
江西理工大學原校長,現黨委書記
李明
長沙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
丁聯池
原南華大學黨委書記
陳康民
上海理工大學校長
唐振平
南華大學副校長
周國清
桂林理工大學副校長,美國OldDominion(奧多明尼昂)大學終身教授、德國洪堡基金獲得者
黃新建
南昌大學總會計師
齊福榮
防災科技學院黨委書記
蒲守智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副校長
劉春平
原湖南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防災科技學院副院長,九三學社湖南省副主委
張天恩
核工業幹部學院院長
周良陀
江西公安學院副院長
徐定華
浙江理工大學教務處處長
周文斌
原南昌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易榮華
中國計量學院教務處處長兼量新學院院長
劉曉東
九江學院黨委副書記、提名九江學院院長
  • 其他
彭友君
北京城建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
閆德剛
北京航天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
馬履晉
山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何為民
海南省公安廳原電子及計算機總工程師,原“金盾辦”常務副主任,研究員
李新
現任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先後擔任雲南電視台《法制大視野》主持人、編輯,雲南電視台文藝中心副主任,雲南代表隊參加央視青歌賽項目執行人
羅雲
資深法律專家,浙江浙江省省直律師協會智慧財產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賀金衡
Access專家,2003當選微軟"最有價值專家"(MVP)
席殊
文化名人
彭小毛
中央電視台駐廣東記者站站長,央廣傳媒董事長
蘭和
知名律師

學校地址

1、南昌(廣蘭校區)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廣蘭大道418號(昌北-下羅)。
南昌廣蘭校區乘車路線:火車站/八一廣場:232路到東華理工大學站下;老福山:705路到東華理工大學站下;徐坊客運站:轉車至火車站或者八一廣場,距離火車站八一廣場都比較近;南昌西客站:乘坐708到終點站蛟橋鎮政府下車轉232到東華理工大學站下車,洪城客運站:乘坐211到范家新村站(東華理工大學東門)下車。
2、南昌(楓林校區)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楓林大道(昌北-下羅)
東華理工大學 楓林校區東華理工大學 楓林校區
南昌楓林校區乘車路線:火車站/八一廣場:232路到楓林大道站下;老福山:705路到楓林大道站下;徐坊客運站:轉車至火車站或者八一廣場,距離火車站八一廣場都比較近;南昌西客站:乘坐708到終點站蛟橋鎮政府下車轉232到楓林大道站下車,洪城客運站:乘坐211到楓林大道站下車。
3、撫州校區地址: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學府路56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