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東華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東華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於1998年5月成立,學院由當時的自動化與電氣工程系和計算機系合併、並新增通信與電子工程系而成,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創辦的熱電專業。學院由自動化系、通信工程系、電氣電子工程系、信息與控制實驗中心、數位化紡織服裝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動化研究所、通信技術研究所、電氣工程研究所、電力電子研究所、電路系統研究所、物聯網研發中心、紡織大數據研究中心、紡織智慧型重點實驗室、學院辦公室、輔導員辦公室等單位組成。

數十年來,學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是學校主要的教學、科研單位。經國務院、教育部批准,學院現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工學博士點併入選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計畫,“信息與通信智慧型系統”交叉學科博士點,“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工學碩士點,“控制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電氣工程”等3個工程領域碩士專業。學院同時還承擔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4個本科專業的教學工作,其中自動化和電子信息工程入選教育部卓越計畫,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2000餘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華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 類別:學校
  • 所在地:中國
  • 全校在校人:2000
學院簡介,發展歷程,專業設定,單位設定,學生規模,師資隊伍,辦學理念,培養定位,特色,榮譽,

學院簡介

東華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正式批准立項的“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由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東華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於1998年5月成立,由當時的自動化與電氣工程系和計算機系合併、並新增通信與電子工程系而成,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創辦的熱電專業。學院由自動化系、通信工程系、電氣電子工程系、信息與控制實驗中心、數位化紡織服裝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動化研究所、通信技術研究所、電氣工程研究所、電力電子研究所、電路系統研究所、物聯網研發中心、紡織大數據研究中心、紡織智慧型重點實驗室、學院辦公室、輔導員辦公室等單位組成。
數十年來,學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是學校主要的教學、科研單位。經教育部批准,學院現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工學博士點併入選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計畫,“信息與通信智慧型系統”交叉學科博士點,“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工學碩士點,“控制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電氣工程”等3個工程領域碩士專業。學院同時還承擔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4個本科專業的教學工作,其中自動化和電子信息工程入選教育部卓越計畫,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2000餘名。
全院現有教職工近120人,其中校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導師16人,具有正高級職稱25人,副高級職稱56人,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後8人,博士學位26人。教師中,有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2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上海市育才獎5人,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2人,上海市曙光學者2人,上海市科技啟明星1人,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1人,上海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員1人,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1人,並有6人擔任全國和上海市各學會的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及其專業委員會正、副主任。
近年來,學院先後承擔3項國家科技部“863”、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0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3項教育部重點資助、1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3項教育部骨幹教師基金、2項上海市曙光計畫和1項上海市科技啟明星等項目,以及100餘項企業委託橫向科研項目,年均科研經費達800多萬元,申請專利20餘項。並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獎1項,紡織部科技進步獎5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9項,並有1項獲得國家級重點新產品稱號。近5年,在國際、國內主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0餘篇,出版著作20餘部。

發展歷程

1956年,建立熱電專業(兩年後,即改名為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
1978年,建立第1個碩士點(工業自動化);
1990年,建立第1個博士點(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1997年,建立第2個碩士點(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1998年5月,成立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並建立通信與電子工程系;
2000年,建立第3個碩士點(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2001年4月,成立數位化紡織服裝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屬電子信息領域);
2003年,建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並新增“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通信與信息系統”2個 碩 士點;
2005年,建立第2個博士點(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同時新增“信號與信息處理”、“系統工程”2個碩士點

專業設定

博士後流動站1個:控制科學與工程
工學博士學位點2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工學碩士學位點7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 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工程領域碩士點2個: 控制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
本科專業4個: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

單位設定

東華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由自動化與電氣工程系、通信與電子工程系、電工電子中心、專業實驗室、數位化紡織服裝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網路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自動化研究所等組成。

學生規模

信息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1457人,其中:02級358人,03級351人,04級362人,05級382人;其中:自動化專業:3個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2個班;通信工程專業:3個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個班。在校碩士生219人、博士生70人。“十一五”期間,在校本科生將維持在1500人左右。按照校“十一五”總體發展目標的要求,本科生與研究生之比在3:1左右,“十一五”期間,學院研究生的在校人數將達到600人左右。按照碩士生與博士生4.5:1推算,“十一五”期間,其中,碩士研究生的在校人數將達到480人左右,博士研究生的在校人數將達到120人左右。

師資隊伍

學院教職員工104人,專任教師83人(包括9名輔導員、10名實驗教師),其中:校特聘教授2名,博士生導師7名,具有正高級職稱12名,副高級職稱32名,講師等中級職稱教師39名。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研究生學歷52人(占62.65%),博士後6名,博士學位23名,在職博士8名

辦學理念

堅持辦學方針不動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鄧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導,以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成才為中心,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堅持辦學目標不動搖:按電氣信息專業大類招生並培養,“軟體”與“硬體”相結合,“寬口徑、厚基礎”,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就業適應面和競爭力。
堅持教育教學改革不動搖: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市場需求,更新教育觀念,不斷進行教學改革,精選主幹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設計符合培養要求的教學模組,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體現辦學的特色和水平。構建課程體系的針對性、突出實踐教學的創新性、強化培養目標的套用性、貫徹教學計畫的系統性。
堅持特色不動搖:以市場需求和就業為導向,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成才。

培養定位

目前,我校電氣信息類專業定位於培養“寬口徑、複合型”的“工程研究套用型”人才,力爭在十一五末我校電氣信息類專業定位於培養“研究主導型”人才。

特色

1)改革培養模式,建立“4+3+1”教學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構建為五個模組,本著將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有機結合的觀點,進行課程的最佳化整合。
2)實踐教學改革,建立“231”實踐教學模式,形成一個縱橫向的立體實踐教學模式。
3)加強實驗的綜合性和系統性。綜合實驗的設定體現了“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指導思想,以“系統集成”為主線的三個步驟,加強了對學生硬體和軟體整體設計調試能力的培養,強化了工科學生系統和工程概念的建立。
4)建立有特色的綜合實驗平台。自行研製的系統級實驗裝置充分體現了3C技術(即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與控制技術),並貫穿於實驗始終,拓寬了專業口徑,突出通信、電子技術的套用,使實驗技術更貼近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潮流,實現了實驗內容的飛躍。
5)建立學科競賽基地,學科競賽成績突出。四年來,有1000餘名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通過競賽培養學生的交流與表達能力、團隊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際套用能力,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6)建立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中心,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與就業競爭力。

榮譽

1997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獲1個全國一等獎、2個上海市二等獎。
199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獲2個全國二等獎、2個上海市二等獎。
2001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獲2個全國二等獎、4個上海市二等獎。
2003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獲上海市7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
2003年太陽能手持設備供電系統獲校科技製作一等獎。
2003年太陽能手持設備供電系統獲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 二等獎。
2004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嵌入式邀請賽獲全國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
2005年上海市高校學生嵌入式系統創新設計競賽獲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3項。
2005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獲2個全國二等獎、上海市兩個一等獎 、兩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
2000年10月亞洲ACM競賽上海賽區第六名。
2001年10月亞洲ACM競賽上海賽區第七名。
2001年11月亞洲ACM競賽新加坡賽區第六名。
2002年10月亞洲ACM競賽北京賽區第十四名(銅牌)。
2002年11月亞洲日本賽區第六名。
2002年11月亞洲西安賽區第九名(銅牌)。
2003年10月亞洲北京賽區優勝獎。
2003年11月亞洲馬尼拉賽區第二名。
2004年3月從全球75個國家1412所大學3150支隊中選拔出來參加第28屆ACM世界總決賽的73支隊中,獲得第27名的好成績。
2005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際三等獎2項
2004年,美國大學生數學模型競賽國際一等獎1項
2004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際二等獎1項
2003年,美國大學生數學模型競賽國際特等獎1項
2001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際一等獎1項
2001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際三等獎1項
2005年,全國大學生數學模型競賽全國二等獎、上海賽區一等獎1項
2004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上海賽區三等獎4項
2004年,全國大學生數學模型競賽全國二等獎、上海賽區一等獎1項
2004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上海賽區三等獎1項
2003年,全國大學生數學模型競賽全國一等獎、上海市一等獎1項
2003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二等獎、上海市一等獎2項
2002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上海市二等獎1項
2001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二等獎、上海市一等獎2項
2001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上海市二等獎1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