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古寺

東華古寺

東華古寺原名“東華庵”、“東華觀”,坐落在廣東省紫金縣好義鎮積良村瑤琴山麓,與惠州市毗鄰,地處廣東省生態區內,海拔280米,氣候舒適怡人,周圍山勢雄偉,竹林茂盛、古木森森、溪澗潺潺,瑤琴五峰猶如蓮花花開五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華古寺
  • 外文名:DONG HUA GU SI 
  • 現任住持:傅味琴居士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修建年代:明朝永樂年間
  • 地理位置:廣東河源
歷史沿革,旅遊貼士,

歷史沿革

東華古寺可考證歷史距今超過600年,所謂“未有永安縣,先有東華庵”,永安縣為紫金縣前身,永安縣未設縣之前即有了東華古寺。另據《惠州府志》卷28“古蹟寺觀”中記載:“東華觀在古名都下義”(“東華觀”即東華古寺,“下義”即現在的好義鎮。)
當年的東華古寺左至叔公坑,右至銀坑子,前至高排頂,後至瑤琴嶂,方圓三平方公里。建築結構為三進三殿式,左有鐘樓、禪堂,右有鼓樓、齋堂及僧寮,雕樑畫棟,氣宇軒昂,香火鼎盛時期有僧尼上百人,廟產遍及上義、好義、大嵐、鳳安,年進利萬擔,享有“萬戶庵”之美稱,可說是一座頗具規模頗具勝名的佛教寺院。一直到新中國土改完成後,寺院仍有僧人管理。現寺廟中還保存有始建東華庵時的碑文、建築用的柱基石、門基石、燒磚和部分樑柱等。
東華古寺原有建築在經受歷史劫火洗禮後幾乎盡毀,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落實了宗教政策後,寺院才重新恢復開放。近年由深圳居士與當地廣大信眾發起重建東華古寺,禮請佛教界德高望重的傅味琴老師住持寺院以弘法利生的倡議,得到了河源市政府和紫金縣政府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2014年1月起由宗教部門頒發“紫金縣東華古寺”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傅味琴老師為負責人。東華古寺常住人員在傅味琴老師帶領下,以戒為師,講經說法,道風嚴謹,學修並重,詳細可參見菩提心網站。寺院經過2年多建設,現已具備接納各地信眾來學修的條件。
1957年至1958年間,為發展山區經濟,政府成立了國營下石林場,東華古寺所在的山嶺劃歸林場。林場初建,資金短缺,百事待舉,下石林場遂借用東華古寺的殿堂、僧寮作為辦公場所及宿舍使用。此後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林場拆掉東華古寺前兩進大殿及周邊房屋,僅保留第三進大殿,改建成一個大“回”字形四合院作為員工宿舍,直至2010年,下石林場新建場所後工人才遷出東華古寺。
2012年,深圳一陸姓居士發起重建東華古寺的倡議,禮請佛教界德高望重的傅味琴居士住持寺院,弘揚佛法,利益眾生。此倡議得到當地廣大信眾的積極回響,在大眾不懈的努力下,重建東華古寺一事得到了市縣政府領導的重視。2013年12月30日,河源市政府批准在原東華古寺範圍內安排二萬平方米土地重建東華古寺。2014年1月,紫金縣民族宗教事務局頒發“紫金縣東華古寺”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
2014年1月,傅味琴居士委派常住人員多名來到東華古寺,開始設計規劃及重建東華古寺工作。重建後的東華古寺占地面積二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七千平方米,包括:大雄寶殿、藥師殿、天王殿、古建築群和綜合樓、宿舍、僧舍以及道路、廣場、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建成後的東華古寺將成為集傳統和現代功能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寺院,擔負起佛法,培養佛教人才,傳播佛教文化,淨化人心,和諧社會,燒香禮佛,慈悲救濟等有益於社會的工作。
自2014年至今,東華古寺常住人員在傅味琴居士帶領下,以戒為師,講經說法,道風嚴謹,學修並重。為當地信眾講解了一部《地藏經》,舉辦了多次法會、多次佛教文藝演出,參加人數最多時達到1000多人。至今每年東華古寺組織深圳、珠海居士到積良村貧困戶扶貧送溫暖,並走訪好義鎮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發揚佛教慈悲濟世的精神,帶動社會正能量。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九為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東華古寺都要舉辦隆重的紀念法會,有講經說法,佛教文藝演出,觀音灑淨,素齋等,參加人數不斷上升,為社會的和諧穩定作出了貢獻。
紫金.東華古寺,高舉以戒為師的旗幟,倡導講經說法之風,行弘法利生之道,等待十方善信佛子回家。

旅遊貼士

從廣州深圳珠海到東華古寺車程約2~3小時,從惠州、河源市及紫金縣城過去車程均約1小時。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好義鎮積良村東華古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