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緝虎營

東緝虎營

東緝虎營太原市有兩條街叫做“緝虎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緝虎營
  • 改造時間:1996
  • 名人:山西大學校長王錄勛
  • 別名:七府營、廣昌府前街
簡介,名稱由來,概況,歷史記載,歷史,傅公祠,

簡介

東緝虎營太原市有兩條街叫做“緝虎營”。一條位於解放路東側,名“東緝虎營”;一條位居解路西側,名“西緝虎營”。它們隔解放路相望。追溯東、西緝虎營的成街歷史及得名緣起,似需上及明初。早在明洪武年間,這兩條街實為一街,街名叫做“廣昌府前街”。因此街位於廣昌王朱濟熵府宅之前,故名。廣昌王朱濟熵是第一代晉藩朱(木岡)的七兒子,所以廣昌王府也別稱“七府”,由是之故,廣昌府前街也稱“七府前街”。據說晉王有七個兒子,其七子聰明尚武,頗受青睞,當年晉王府兵丁便由廣昌王轄帶,駐於廣昌王府一帶,所以廣昌府前街俗稱“七府營”。

名稱由來

相傳,某年七府子弟前往晉王府拜謁晉王,行至七府營東口,不知從何處竄出一隻斑斕猛,擋住了他們的去路。七府子弟和隨行人,頓受驚挫,倉慌失措向西逃避,躲藏於“多馬巷”。晉王聞得此訊,趕忙派兵遣將緝虎於七府營,將虎射殺。於是“七府營”便更名為“緝虎營”。後來,緝虎營一分為二,以與之丁字相交的方山府為界,東半稱東緝虎營,西半稱西緝虎營。1955年,太原市人民政府(當時稱太原市人民委員會)為改變太原街巷封閉的格局,發展城市交通和改造舊城落後面貌,打通了南起麻市街北口,北達大北門街等六七條小巷,勾通太原南北的交通大動脈——解放路。解放路的誕生,打破了原來東、西緝虎營以方山府為界的舊街界。西緝虎營除去一部分被拆除之外,以解放路為界,最東段的一段劃屬東緝虎營,形成今日之街界。
東緝虎營東緝虎營

概況

東緝虎營是太原街巷中歷史較久的街巷之一,原有古寺古廟多處,諸如古圓通寺、贊侯廟、娘娘廟和廟側的紫竹林等等。進人民國後,大約在民國六年年中,在山西地方人士的積極倡導下,選址東緝虎營、原娘娘廟和紫竹林,新建了“傅青主先生祠”,簡稱“ 傅先生祠”,亦稱“傅公祠”。該詞的設計者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山西大學校長王錄勛先生。而門庭楹聯則為執教於北京大學山西大學兩校的江叔海所書。聯云:
東緝虎營東緝虎營
論三晉人豪跡異心同風亮日永
作百年師表頑廉懦立霜滿龕紅

歷史記載

據當年出版的書籍所載:“傅先生祠,位於東緝虎營。祠堂巍峨,氣象清雅,青山綠水,廊廈蔭森,為太原市偉大建築之一。”出於對傅山的仰慕,人們把傅先生祠尊稱為傅公祠,將《寶賢堂集古法帖》、《古寶賢堂法帖》(今存於永祚寺)以及散布於太原各地的有名碑碣“西魏陳神姜造像碑”、“東魏李僧元造像碑”、“北周曹格碑”以及鑄造於明天啟間的“銅彌勒造像”等文物,陸續遷搬祠內,使之成為一處風景幽雅、文物集萃、環境宜人的遊覽場所。
但是,好景不長。先是民國20年“山西省清鄉督辦公署”侵占祠院作為辦公地址,繼而晉綏軍陸軍第三十四軍又以此做為軍部。一座供人瞻仰和遊覽的公共場所,成為行人止步的禁地。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閻氏又將此祠闢建為高級賓館招待所。國共合作之時,周恩來赴太原與閻錫山談判“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等問題時,就曾下榻於此。
太原解放後,東緝虎營喜獲新生。建國四十多年來,這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低不平的土道,變為平坦的柏油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西省委員會、山西省總工會、太原市總工會、山西省婦女聯合會等機關和團體 ,陸續遷駐於東緝虎營 。昔日戒備禁嚴的傅公祠,經過整修重放異彩,朱漆明往,假山魚池,綠樹紅花,頗為雅致。

歷史

關於東緝虎營街名稱的來歷,有這樣一種說法:明朝某年某月,這裡曾發現一隻不知從何處竄出的大白虎,後在晉王府和百姓的合力追捕下,擒拿了這隻老虎。這裡因此更名為緝虎營(另一種說法為七府營,諧音),即捕捉老虎的地方。解放後,緝虎營街因解放路的貫穿而一分為二,即分為東緝虎營和西緝虎營兩條街,這種情況一直延續至今。
東緝虎營東緝虎營
在1996年拓寬改造以前,東緝虎營還只不過是一條寬僅幾米的小巷,它的東端與北肖牆、南肖牆交會處(即今三牆路)是一個丁字路口,小商販們雲集此處,熱鬧非凡,往來車輛也常常擁堵在這裡,喇叭聲、叫賣聲,人聲鼎沸,在那個年代顯得異常有人氣。
東緝虎營街在滿清和民間時期位置就顯得相當重要,辛亥革命以後,這裡是閻錫山軍政機關的中心所在地。解放後,這條街上有省政協和省工會兩處省級機關,往南不過幾十米,就是省政府所在地,可謂是省城歷代風流人物的聚集區。
在東緝虎營的古老而狹窄的街道上,不乏有古槐樹鬱鬱蔥蔥,百年來點綴著小巷的綠影英姿,也見證著小巷的一幕幕滄桑變幻。在這些槐樹身上經常掛著附近居民用來祈福的紅繩,它們像是徐風中的風信子,在以黑、白、灰三色為主色調的那個年代,寄託著老百姓的所思所念,顯得親切而耀眼。
那個時代,這裡還有一所國小校,兩層的木結構樓房在1988年改建為四層鋼筋混凝土建築。她像一位慈母,曾吸收了許多漂泊在附近的外來家庭的天真可愛、懵懂無知的孩子們。這裡成為他們快樂成長的樂園。每逢放學時,槐樹下一群孩子便圍在賣冰棍的老奶奶身旁,頑皮樣、嬉笑聲構成這裡最動人的風景。可惜的是歲月滄桑,這所國小由於東緝虎營的擴建而關閉了,只剩下半座危樓在向過往的行人訴說著她的變遷。
如今,東緝虎營改擴建已經近10年了。它從一條狹窄古老的弄巷一變而成寬敞明亮的大街。街邊酒肆林立,大廈眾多,昔日舊貌不見蹤影。每當騎車路過這裡,我總要望望那立於街中被欄桿圍起的老槐,它們彎曲突兀地站在那裡,像那隻唐突入市的困虎,看著過往的車輛川流而過,看著如今現代化了的我們。它們是不會老的,只有我們會老。

傅公祠

光緒年間,時任山西巡撫的張之洞在太原設立四征君祠,以傅山、吳雯、閻若璩和范鎬鼎四人入祭。到了民國六年,地方政府又在東緝虎營新建“傅公祠”,閻錫山題寫了“塵表孤蹤”的牌匾,山西大學學者江叔海撰寫了楹聯:“論三晉人豪,跡異心同,風亮日永;作百年師表,頑廉懦立,霜滿龕紅。”可惜的時,這處太原城內的風景名勝後來卻被占為辦公場所,到了抗日戰爭初期,這裡又被改建成為高級招待所,周恩來赴太原與閻錫山商談抗日事宜時,就曾下榻於此。如今,“傅公祠”被改建成為山西省政協院內的“西園”,已經沒有多少人還記得這裡曾經供奉過百年師表萬世楷模的傅山先生。建國後,山西省陸續成立了傅山著作整理委員會和傅山研究會。太原市地方政府蒐集散失的傅山書法真跡,在汾河邊新建了傅山碑林公園。六十年代初,有關部門將晉祠的同樂亭翻蓋為“山西曆代書畫館”,之後又改建為傅山紀念館,裡面有傅山先生的生平事跡介紹和他的部分書法、繪畫作品。
東緝虎營東緝虎營
現山西省政協機關大院,是1949年太原解放後,在原“傅公祠”的基礎上,經過山西省委黨校、山西省行政幹部學校和山西省政協等單位幾經改造修建而成的。目前,於1917年修建的“傅公祠”大院,僅留傅山祠堂小院(修建政協賓館時被拆掉六分之一)和因臨危經與省文物局商定,於1994年按原設計不變而加高加大重新修建的組碧樓(即現主席辦公樓)兩處遺址。2000年9月21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這裡為太原市近現代代表性文物建築重點保護單位(檔案規定還包括圍廊大廳,當時已被拆毀)。
傅公祠創建之初,曾讓市民遊覽。北伐戰爭後,閻錫山將其劃為禁區,住進了軍隊,把組碧樓(上懸木匾“組碧”二字,為集傅山書法而成)作為綏靖公署的高級指揮所(不掛牌),專供接待軍政要員、社會各流居住。曾有不少名人、要人到此樓來過或住過。據考證,周恩來總理,曾在抗日戰爭初期到過此樓,並住過幾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