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石蘭溝村

東石蘭溝村位於方圓街道辦事處駐地之東北部,地處東經121°13′,北緯36°50′。北與虎山村相連,東與遲家村相鄰,南與北城陽村接壤,西與西石蘭溝村隔河相望。距市政府駐地10公里,距方圓街道辦事處駐地9公里,隸屬方圓街道辦事處。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嵐約200公頃,耕地面積93.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蔬菜、蘋果、板栗等。 2002年,全村250戶,70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石蘭溝村
  • 地理位置:方圓街道辦事處駐地之東北部
  • 面積:3.75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93.3公頃
概況,大事記,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孫、林兩姓先後來此定居。因建村於招虎山前石頭成堆的小河之東,故命村名東石磊溝。另一說為,村處河畔,河水沖石成磊,故名石磊溝。清初,為區別於西石磊溝,冠以“東”字,後“磊”字演變為“蘭”,稱東石蘭溝村。

大事記

1941年2月國民黨頑軍秦毓堂部來村燒毀民房11間。同年10月,來村抓去壯丁2人。 1942年國民黨軍秦毓堂部進村燒毀房屋150餘間,搶走物資折價約4.5萬元。 同年4月本村解放。 1946年本村出支前民工12人,參加人民解放軍4人。 1947年本村參加人民解放軍8人,村組織支前人員117人。 1948年本村參加人民解放軍5人。 同年秋本村第一個合作社(村社)成立。 1954年3月第一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 1955年3月第二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 1956年兩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併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81年村集體投資2.5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 1982年村集體投資1萬元,建代銷店、維修部12間,發展果園8公頃,購進25馬力拖拉機2台,脫粒機5台。 1983年村集體開挖魚塘2個,占地面積1.33公頃。 同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5年村委組織村民修築灌溉乾渠6600米。 1986年村集體投資12萬元,建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的油氈紙廠。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建國前,本村沒有學校,學生只能到鄰村去讀書。建國後,本村建起初級國小,學生70餘人。1969年,村集體籌資建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的新校舍。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35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200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220公斤,全村收入13.8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2500元,有各種運輸車輛115輛、機車92輛、彩電154台、冰櫃55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不到百棟,且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1983年後,村集體統一安排宅基地,規範住宅建設,老住宅重新翻建、整修。2000年,全村有住宅300餘棟,均為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5平方米。 集體福利1980年,投資3萬元成立幼稚園。2001年,投資1萬餘元更換變壓器。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8年,孫玉福、遲福興、遲福善等三人,由中共黨員李奎聚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成立了本村第一個黨小組,組長孫玉福。1939年,又發展黨員5名。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29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45名。1940年3月,楊全綜擔任黨小組長。1941年2月成立黨支部,王法任黨支部書記。之後,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顏明玉、遲德祥、楊德龍。 自1938年起,在上級黨組織及村黨支部的領導下,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有35人參軍,其中黨員18人。在擁軍、支前及社會主義建設中,黨員充分發揮了骨幹作用。1982-2003年,村黨支部曾多次受到鄉鎮、縣(市)黨委表揚,並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顏慶仁、遲德仁、遲德興、遲德恩、顏炳家。1999年2月,遲玉臣代理村委主任。2002年4月起,遲玉臣當選為村委會主任。 1984年起,本村及村委多次被海陽市人民政府與鄉鎮政府評為文明村與模範村民委員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