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伊蚊

東瀛伊蚊

東瀛伊蚊(Finlaya nipponicus LaCasse et Yamaguti,1948)是蚊科伊蚊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瀛伊蚊
  • 拉丁學名:Finlaya nipponicus LaCasse et Yamaguti,1948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雙翅目
  • 蚊科
  • 亞科:庫蚊亞科
  • :伊蚊屬
  • 亞屬:紛蚊亞屬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與側白伊蚊非常近似,但前胸後背片都有半透明白色寬鱗;雄蚊抱肢基節背基內側有一簇短剛毛,外側有一些長剛毛。幼蟲與側白伊蚊無明顯區別。
形態描述
雌蚊中型蚊蟲。和側白伊蚊非常近似,但觸角梗節內面有一些細毛。觸鬚約為喙的1/6-1/5長。前胸後背片有一些半透明白寬鱗和少數深褐寬鱗。中胸盾片的銀白側斑伸達或伸過翅基,或連成一片而後部有楔形凹陷。前股和中股後面淡色區較大。有的腹節Ⅱ腹板全白,節Ⅲ腹板大部白色。
雄蚊有的頭頂鱗片大部白色。觸鬚和喙約略等長,或略短;節3末端以及節4和5有長剛毛。中胸盾片通常大部覆蓋白鱗,但也有後部具楔形凹陷,和雌蚊的類似;小盾片鱗片白色或暗色。尾器:腹節Ⅸ背板側葉分開,通常各具3(2-6)根粗扁長剛毛;節Ⅸ腹板末緣微凹,具一對長剛毛。抱肢基節狹長,背內側有數列短剛毛,沿內緣的一列較長;背基內側有一簇短剛毛,外側有一些長剛毛;背基有一列6-7根短剛毛,其中末端2根略長。抱肢端節不到基節的1/3長;指爪約為端節的5/8-5/6長。小抱器乾柄長,刀葉中部寬,約為乾柄的2/3或接近等長。肛側片末端尖銳,有的具一齒。陽莖末端具鋸齒,與側白伊蚊的類同。
幼蟲與側白伊蚊無明顯區別。頭:觸角細長,接近或略超過頭的1/2長,全長都有細刺;1-A位近中央,分7-9枝,有細側芒。頭毛1-C細長;4-C分7-11枝;5-C分7-12枝;6-C分6-9枝;7-C分8-12枝,都有細羽狀分枝。腹:胸腹毛髮達程度有個體變異。櫛齒8-14個,各齒基段1/2有繼,端的縫較粗而細刺狀。呼吸管管基突小,游離;指數3.0-3.6,長為基寬的2.7-3.1倍,為尾鞍長的2.5-2.8倍;梳齒16-23個,有側牙;1-S位於中央略後,分3-5枝,有細側枝。尾鞍後緣背內角有少數細刺;腹毛1-X單枝或分2枝,有極細側芒;2-X分2-3枝;3-X單枝;4-X8株,各分2-3枝,有1-2株位於柵區之前。肛鰓為尾鞍的0.5-2.0倍長,背鰓比腹鰓短,末端鈍削。

生活習性

幼蟲孳生在樹洞和竹筒積水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吉林, 遼寧, 河南, 浙江, 福建, 台灣, 江西, 湖北, 廣西, 貴州, 雲南, 北京
國外分布:
朝鮮, 日本, 俄羅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