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建武卅一年陶灶

東漢建武卅一年陶灶

2005年元月湖北省孝昌縣田家崗墓地出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陶灶
  • 所屬年代:東漢建武卅一年
外觀:,歷史:,

外觀:

整體橢圓形略方,無底,由灶身、灶面、灶門、火眼、煙囪等構成;灶身下長34.2,寬29.2,高12.8cm;灶面略下凹,長28.4,寬24cm;灶面中間作大圓形火眼,直徑14cm;靠灶門的一端灶面作小火眼,直徑4.8cm;灶面上靠尾部一端作方形煙囪口,口長2.8,寬2cm;灶門為不規則長方形口,高4.4,寬6.8cm;灶表面彩繪圖案已經脫落。與灶配套出土的器物有銅甑(用於蒸)、銅釜(用於燒、煮)、銅鍋(用於炒、煎)、陶罐(溫水)等炊具。

歷史:

人類在舊石器時代就發現並開始使用火。在長期使用火的過程中,逐漸熟悉了火的習性,開始挖火膛,以提高火的效能。《說文》“灶,炊穴也”,這種地穴式的火膛是灶的最原始形態;以後不斷的改進使用方法,到新石器時代,人們製作出比火膛密閉性能更好、更能提高烹飪效率的灶,它們或半地穴、或地面,或圓形、或方形,這就是現代意義上的灶。考古發掘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個時期的灶。2005年11月,在漢川垌塜曬網台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的長方形土灶是孝感地區最早的實用灶。這裡介紹的這件灶出自東漢初年建武卅一年(公元55年)紀年墓葬,是孝感地區目前所見最早的模型冥器陶灶。這件陶灶配套出土的甑、釜、鍋、罐等炊具,反映了漢代灶具蒸、煮、煎、溫等功能已經十分齊全,灶具已經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模型陶灶在漢代墓中陪葬並不是偶然的。在當時,人們"以為人死輒為鬼神而有知……",人死了等於去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生者要"事死如生"。因此自西漢中期晚期開始,在墓中陪葬陶灶的習俗開始盛行,灶面上一般模印或彩繪庖廚工具與雞、鴨、魚、肉等食物,側面有人物、龍虎怪獸、庖廚等內容;與陶灶相配套的除了炊具外,案、盤、碗、杯、勺之類飲食用具也一應俱全。因此,儘管出土的是模型冥器陶灶,但它實際上是現實生活的模擬和映照,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