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原始青瓷陶井

東漢原始青瓷陶井

東漢原始青瓷陶井。高21.4厘米、口徑13厘米、底徑10.6厘米。直口,平折沿,斜直肩,筒腹,平底。圈部有對稱圓孔四個,並堆塑一條扁圓形中心繩紋,另有由上下兩條繩紋交錯呈波浪式的連續紋帶,在兩條繩紋的交接處貼飾乳釘。腹部飾凹弦紋六道。吊水罐為直口,溜肩,鼓腹,平底。肩部有黃釉,多脫落。此器及吊水罐當是一組供殉葬用的明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漢原始青瓷陶井
  • 所屬年代:東漢
文物概況,文物價值,相關特點,

文物概況

東漢青瓷的產地主要在浙江寧紹平原、金華丘陵和永嘉沿海地區。在上虞、寧波、慈谿、永嘉、金華等地均發現有窯址,其中以上虞的窯址最多,說明當時青瓷生產已具一定的規模。浙江鄞縣東吳鄉發現 1件形體較小的青瓷壺,肩部有兩個半耳環,刻劃弦紋、點線紋,底部刻隸書“王尊”2字,可能是制瓷工匠之名或定製者的名字。東漢浙江青瓷原料主要是一種含石英、高嶺、絹雲母類型的偉晶花崗石經風化後的岩石礦。這種岩石礦風化程度高,含有較多的高嶺石礦物,即南方瓷土,浙江地區蘊藏極富。這種瓷土含鐵量比較高,所以很適合燒青瓷。釉是一種石灰釉,釉料中含氧化鈣達15%以上。用刷釉法上釉。多採用腳踏碓和水碓來加工原料。以輪制、泥條盤築、模製和手捏等方法成型。燒瓷的窯爐是龍窯,窯爐加長加高,結構的許多方面都有改進,並增加了坯件的裝燒量,提高了產量,同時使流動的火焰延長了在窯內停留的時間,有利於窯溫的提高和均勻分布。青瓷的燒成溫度約在1300℃左右,窯體比較薄,能比較快地冷卻,恰好符合燒青瓷的要求。
東漢青瓷和春秋、戰國、秦、西漢原始瓷相比已有很大提高。它的透明性較好, 0.8毫米的薄片已經略微透光,胎體顯孔率為0.62%,吸水率只有0.28%,燒成溫度約為 1260~1310℃,抗彎強度達 710千克/厘米2。通體施玻璃質釉,釉層明顯加厚,有較強的光澤,透明度強,胎釉結合緊密而牢固,胎釉交界處可看到相當多的斜長石晶體自胎向釉生成並形成一個密合層,使釉層不易剝落。但東漢青瓷畢竟還比較粗糙,泥料的選擇、坯泥的捏練也都欠精,在顯微鏡下能看到層狀長方形小孔,氣泡明顯,還能看到少量的雲母殘骸和雜質。
青瓷魂瓶
常州市博物館收藏了一件東漢時的青瓷魂瓶,造型奇特,製作精美,為我國東漢陶瓷器中罕見的藝術珍品。
這件魂瓶是常州市博物館在文物調查中徵集到的,1970年出土於常州市新閘鄉王家塘的東漢墓中,是由當地農民在取土中掘出的。魂瓶通高50.5厘米、口徑6.5厘米、底徑16厘米。全器三腹呈雙腰的葫蘆形,實際是兩層五聯罐的套接。上層為一件完整的罐形器,方唇、豎頸、斜肩、扁圓腹,肩部飾上、下各三道弦紋,中間隔一道寬水波紋。中層等距離圍塑口徑3.8厘米的小罐四個,另有四組堆貼分設其間:一組為兩隻站立姿態稍異的小鴨子,鴨子下面貼塑甲魚、魚各一;二組為三隻小雞和一隻鴨子,分布錯落有致;三組為一隻頭低垂的山羊和覓食的小老鼠;四組為四隻棲息的鴿子。下層也等距離圍塑口徑4.5厘米的小罐四個,四罐間隔之間亦設有四組堆塑:一組為一羊一豬均附食槽;二組為大犬身邊附一幼犬;三組為一大一小呈直立狀的熊,大熊用右爪撫嘴,小熊用右爪撫頸,形象生動有趣。中、下兩層罐腹各有一周凹槽,槽內對稱分布直徑1.5厘米的鏤空洞兩個,下層腹下近底部亦對稱分布直徑1.6厘米的鏤空洞兩個。中、下兩層八個小罐腹下圓柱外側均刻印有怪異的人形紋飾,中層人形面中呈三角形,雙眼及嘴巴均呈“±”形,身體由六條平行的蠶紋組成。下層人形與中層基本相同,但未刻嘴巴,身體由五道蠶紋組成。中層罐腹凹槽上還分布有一周模印“±”紋。
魂瓶為冥器(明器),又稱"穀倉罐"、"堆塑罐",也稱魂魄瓶,源於西漢,興於三國,盛於宋代,衰於民國,是一種流行於中國南方地區的隨葬器物。它作為富者的陪葬明器,象徵著財富和權勢。罐身上堆塑的飛鳥、雞、鴨、豬、羊、犬、熊、甲魚等物,是當時人們祈求田園富庶、六畜興旺的反映。當時流行的喪禮和葬俗,其中心思想之一,是把死人當作生人看待。他們生前追求生活富足,死後仍想在另一世界繼續過著美好的生活,所以隨葬品應有盡有,凡是活人所用的器具、物品,無不可以納入墓中;凡是生人所祈求的願望都反映裝飾在隨葬品上,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滿足。這件魂瓶就是這種觀念的產物。
魂瓶的器形,初為罐形,後來則多呈瓶狀。東漢流行的魂瓶肩部常附有四個小罐,加上自身,形成五聯罐狀,堆塑造型主要為家禽、飛鳥、爬蟲。到了三國、兩晉時期,五罐增大,附屬四罐縮小,罐肩和上腹部堆塑發展成人物、樓閣、飛鳥、走獸等,演變成為“魂瓶”、“穀倉罐”。這種葬俗至東晉時逐漸消失。本文介紹的這件堆塑罐的形制實為五聯罐的重疊,其風格與浙江黃岩出土東漢晚期青瓷五聯罐相近,故兩器時代應大體相當。
常州市收藏的這件青瓷魂瓶,造型優美,圖案繁縟,層次分明,形象逼真。它的製作工藝極為繁複,整體成型系分段拉坯粘接而成,各種動物造型則採用堆貼、捏塑、模印、結合鏤、雕、刻、劃等手法,顯示出當時制瓷工藝的較高水平。迄今所見六朝時代的“魂瓶”甚多,而象青瓷魂瓶這樣時代較早、器型宏大、製作精美者,實屬罕見的精品。
東漢時,在中國浙江地區已經生產出真正的瓷器了。窯址發掘出的瓷片經化驗證明:透光性較好,吸水率低,表面施釉較厚,釉層透明,有光澤,胎釉結合緊密,是在1260℃-1300℃的高溫下燒成的,已經具備了瓷器的各項基本條件。

文物價值

因此說,中國真正的瓷器應該生產於東漢

相關特點

大小尺寸:高29.9厘米口徑3.5厘米底徑12.8厘米
生產時代:漢代
生產窯口或產地:越窯青瓷
品種:青瓷
陶瓷造型:瓶
說明:小口,細長頸,自上而下逐漸變粗,扁圓腹。矮圈足外撇,上飾有兩道凹弦紋。釉色青黃間雜,質感不純,整造型簡潔流暢,為這一時期少見的佳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