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浮山

東浮山,太行山中段,海拔1200米的山脈。相傳,這座山就是當年女媧鍊石補天處。東浮山之所以得名,是這裡的岩石與別處迥然不同,呈一種多孔的海綿狀,很輕,赤褐色,優質者入水不沉,當地人叫它“浮石”。根據地質考證,東浮山其實是一個古火山噴發後遺留下來的火山堆。火山頸面各14.4萬平方米。一千多萬年前,此地受第三紀喜馬拉雅山構造運動的影響,岩石受到擠壓擴張而產生裂隙和斷裂,岩漿便沿著這些脆弱地帶噴出,形成了火山噴發,所謂的“浮石”,是由於地下水含量高,所以在噴發過程中發生水花爆炸,形成了這種多孔的結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浮山
  • 地理位置:山西平定縣城東南25公里處
  • 海拔:1200米
  • 形狀:圓形
地理環境,歷史傳說,

地理環境

東浮山位於山西平定縣城東南25公里處,是一座海拔1200米的圓形山峰,山勢平緩、山體厚實。相傳為女媧鍊石補天之地。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今天人們看到的“削平”了的山頂,正是傳說中女媧燒煤鍊石的遺灶所在。?一座壯觀得超出人們想像的爐灶!?“灶”的周圍遍地是紫色蜂窩狀的鬆軟山石。石頭布滿氣孔,輕得能夠浮在水面上。當地老百姓把它們看成是女媧補天所剩石液的凝固體。東浮山雖不產煤,但它周圍地區的露頭煤卻歷史久遠,迄今仍然隨處可見。 女媧鍊石開中華民族開採煤炭之先河,她最早使用了煤。女媧燒煤的遺灶至今仍留存在山西平定縣城北25公里的東浮山上。東浮山成了中國煤炭開採的聖地。?

歷史傳說

關於女媧補天遺灶,明嘉靖癸丑科進士,後官至御史和太僕寺少卿的平定人甄敬在他的《重修人祖廟碑記》中留下了文字記載:老百姓說,太古時候的洪荒之地,兩位神仙各占據一座山頭,並且相約:兩人的圓石磨如果吻合,就結為夫婦。這樣就衍生了人類,後人稱他們為人祖,他們卻不知道自己是哪路神仙。平定的這兩座山,山上長著一種青莖紅葉的臍帶草,自山頂直至山腳,長著草的小路雖然只有一尺多寬,可散亂下垂的草葉卻有八寸。人們說是因為磨盤伏壓所造成的。這種說法固然是荒誕淺俗不足信的,可是我親自到現場,一路上的草果然都是壓得平平的。難道這個地方的自然風物偶有不同嗎?不管怎樣,人們還是願意相信傳說。平定的史書說,這就是女媧鍊石補天的地方,有她遺留下來的爐灶為證。?
東浮山
不管怎么說,綺麗的遠古神話畢竟為後世提供了一個彌足珍貴的證據:在山西大地上,人類使用煤炭的歷史幾乎和女媧伏羲衍生人類的時間一樣久遠。從這個意義上說,東浮山的女媧遺灶無疑是山西煤文化乃至中國煤文化的發祥地。?
明代嘉靖年間,翰林院學士、山西提學副使陸深不恥下問,就女媧鍊石補天遺灶的傳說遍詢當地土人、耆宿和學士大夫,同時又考察了平定一帶民間燒旺火“補天”的壯觀場面,在他寫的《河汾燕閒錄》中得出了權威性的結論:石炭就是煤。東北人稱為渣,南方人稱為煤,山西人稱為石炭。平定生產的煤尤其好,堅硬而又烏黑髮亮,火力極旺,史書上說女媧氏煉五彩石用來補天,現在她遺留下來的爐灶就在平定的東浮山。我說這就是歷史上燒煤的開始。這一結論也為提倡“經世致用,親躬踐行”的明末學者顧炎武所贊同,他立即否定了自己原先認為燒煤之始在漢朝的觀點,而採用了陸深的觀點,並將上述發現全文收進他的《天下郡國利病書》。?
陸深不為神話的原有模式所囿,他還對女媧補天的傳說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即“開物而成務”,“補天之所不及爾”。他認為:遠古時期,林木稀少,能當柴薪用的更少,而可供
使用的燃料又深藏著。女媧為黎民考察尋找燃料,以便驅走黑暗,燒烤食物。惟有開發煤炭才能達到這個目的。?陸深的務實精神給後世煤礦的發展以很大的影響。它改變了以山多為慮的世俗觀念——“斯山也,雖未嘗產金而煤窯十數座,亦不啻興寶藏焉”。它刺激了煤炭開採業的發展——“朝而往暮而來,奔走於窯冶者則十有八九焉”。
?
上述兩段十分寶貴的記載見諸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平定縣蒙村清泉亭廟內所立的石碑。碑文的作者是一位開館授業的教書先生。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受陸深的影響尤重煤炭:“吾村之所賴以生者,煤窯屬多,所急當培者士商最切。”他還提出:“士風可以丕振,商賈可以日興,欲勤稼穡而兼事窯冶者亦可以永享其樂”的觀點,這是相當有見地的。女媧的子孫們是不願數典忘祖的,他們以各種方式紀念著這位曾給天地萬物帶來勃勃生機的不朽女神。他們在女媧鍊石補天的遺址上蓋了媧皇廟,名為東浮山壽聖寺。?壽聖寺踞山而建,勢磅礴。這種力圖將建築群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設計構思,喻意深刻地表現了女媧頂天立地的英雄本色。?
廟裡曾經塑有5尺高的女媧坐像,塑像別出心裁地採用全裸體。這在我國古代廟宇塑像中堪稱絕無僅有,不過倒也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女媧創世說的傳奇色彩。她神態安詳、嫣然含笑,盤起的髮髻襯托出形體的修長。那柔美的曲線和豐盈的乳房,激發出生命的原始顫動和具有無限活力的創造潛能,一個迷人的東方藝術繆斯!?不無遺憾的是這樣一座不可多得的女神塑像如今已蕩然無存。好在女媧的形象已經鑲嵌在三晉大地人民最美好的記憶里,女媧的英魂將與山河湖泊、煤海礦脈同在。鳥瞰三晉大地,圓潤挺立、柔姿萬千的東浮山和百里之外的壽陽西浮山,宛如女媧那對哺育了億萬人類的碩大無朋的乳峰。而女媧俯仰天地、經緯萬方的巨大身軀又恰好橫亘在太行、太岳綿延不絕的群山之間。?誠如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所說,這些“歷史上的人類童年時代,在它發展得最完美的地方”,將“作為永不復返的階段而顯示出永久的魅力”。
圖片展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