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正教教堂

東正教教堂

東正教的教堂有幾種形狀,每種形狀都有一種特殊的神秘的意義,而每間教堂一般都只採用一種形狀。最常用的是橢圓形或矩形,模仿船的形狀。教堂的蔥頭圓頂數量均出自聖經故事,3頭、5頭、13頭,各有其說法和依據。俄羅斯大教堂蔥頭最多的達到33個,象徵耶穌在人間生活的33個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正教教堂
  • 蔥頭數量來歷:聖經故事
  • 形狀:常用的是橢圓形或矩形
  • 建築入口:西端
簡介,建築特色,內部結構,聖堂,聖像,聖像屏風,聖壇,文化影響,歷史沿革,東正教,

簡介

東正教的教堂有幾種形狀,每種形狀都有一種特殊的神秘的意義,而每間教堂一般都只採用一種形狀。最常用的是橢圓形或矩形,模仿船的形狀。在熟練的舵手的引領下,船把人們從風大浪急的海面送到平靜的港灣,那么教堂則在上帝的引領下,帶領人們平安地越過騷亂的罪惡與衝突的海面到達天堂和平的港口。教堂也經常建成十字架的形狀來宣示人們因為信奉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救世主而得到解救,信徒們已經準備好了為救世主承受任何事情。東正教教堂羅馬的與俄羅斯的各有特色。相同的是東正教教堂的蔥頭圓頂。教堂的蔥頭圓頂數量均出自聖經故事,3頭、5頭、13頭,各有其說法和依據。俄羅斯大教堂蔥頭最多的達到33個,象徵耶穌在人間生活的33個月。
東正教堂東正教堂

建築特色

東正教教堂幾乎總是東西向的,建築的主要入口在西端。這象徵著禮拜者從罪惡的黑暗中(西邊)進入到真理的光亮中(東邊)。在東正教教堂的屋頂上通常都能找到一個或更多的炮塔(圓形的或坡度陡峭的高尖屋頂)。在炮塔的頂部有洋蔥形狀的圓屋頂,這是俄國東正教教堂特有的特徵。這個形狀提醒著信徒們蠟燭的火焰,而這火焰會燃燒到天堂。
拜占庭教堂里,內部的陳設和布置,通常有一屏風將至聖所與教堂中殿隔開。祭壇前方有一大門,兩邊各有一小門。門和屏風上繪有精緻的聖經故事、人物、天使長等聖畫像。聖像崇拜雖在聖像破壞運動中受到攻擊,被定為異端,但幾經反覆,787年尼西亞公會議終於宣布廢除聖像崇拜的法令為異端。這一決定被以後的東正教奉為信條。其教義基礎是:由於上帝在耶穌基督身上採取物質形象,也能在畫像中表現出來。像是一種象徵性而非現實性的藝術,是用線條和色彩來表達教會的神學思想和表明上帝啟示的重要形式,同時也展示了基督教奧秘的形象化的歷史。
東正教教堂東正教教堂
東正教傳入俄羅斯後,拜占庭教堂的建築藝術對俄羅斯正教會產生了極大影響,聖索菲亞大堂成了俄羅斯東教教堂建築的楷模。但在教堂內部的陳設方面,俄羅斯正教具有獨特的風格。其典型的布置是:在祭壇處布置有許多聖畫像,上繪東正教崇仰的聖人、聖徒等。在俄羅斯城鄉,東正教的教堂星羅棋布。白金色的十字架和蔥頭式圓頂,在城市的樓群中,在開闊的原野上探出頭來,輝映著陽光。悠遠宏亮的鐘聲,感召著俄羅斯各個角落的東正教信眾。俄羅斯教堂經過了從希臘等外國建築師主持修建,到俄羅斯建築師主持修建的過程。其主要建築風格一般是拜占庭式。造型風格渾厚雄偉、莊重飽滿。室內採光經常要藉助於燭光。拜占庭式的蔥頭圓頂在引進俄羅斯過程中,從一頭轉變為多頭。這也是受古羅斯多神教建築錯落有致、講究空間多角度、多層次分割的影響。
東正教教堂

內部結構

東正教教堂的內部被分成了幾個部分,首先是古代禮拜堂的啟蒙所(啟蒙所,притвор–俄語),在遠古時代是一個和大很寬闊的地方,新信徒在這接受教育和準備浸禮,同時也是被聖禮參驅趕出來了的悔罪者站立的地方。
教堂內部教堂內部

聖堂

聖堂是教堂的主體部分,用一張被稱為聖像屏風(聖像壁)的帶有通道的聖像屏幃與至聖所(聖壇)隔離開來。聖所的圍牆上都裝飾有聖像和壁畫,很多的前面都掛有點著了的燈(燈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傳統的東正教教堂里沒有一張教堂內的靠背長凳。教堂里的教父認為在進行著神聖的儀式時坐著是失禮的(除了在某些特殊的場合如教育和唱聖歌),而且空地更有利於更多信徒們做象徵性的東正教禮拜的鞠躬和叩拜動作。在教堂的最東端是聖壇(或至聖所),分兩個房間-聖器收藏室和小禮拜室在聖壇的兩邊,這兩個房間用聖像屏風與聖壇隔開來。
東正教教堂東正教教堂

聖像

聖像覆蓋著聖像屏風,而其他聖像就放在整座教堂里那些顯著的地方。牆壁和天花板都有聖像的壁畫。東正教信徒在這些聖像面前叩拜、親吻他們和在他們面前點燃蠟燭。聖像有著明顯的重要性,那叩拜的手勢與動作有特殊意思。聖像的重要性是什麼?他們的舊約不是禁止的崇拜物或諸如此類的東西嗎?
基督教最初的那幾個世紀,聖像一直被用於祈禱。例如,傳統告訴人們在救世主有生之年就已存在著他的聖像(聖像不是由人手做的)和在耶穌之後就馬上出現了聖母瑪利亞的聖像。宗教的傳統證明了在開始之初就東正教對聖像的重要性就有了很清楚的認識,並且這種認識從來沒有改變過,因為這種認識是來自於有關於聖子-人們的上帝和救世主耶穌基督-的化身的教義。聖像的使用是基於基督教的本質的,因為基督教是又神人發現的,不僅僅是聖經還有上帝的肖像,正如福音傳道者聖彼德約安告訴人們的:“道成了肉身,存在人們的中間”福音傳道者說“從來都沒有人見過上帝,除了聖子,他就在上帝的懷抱里,聖子讓大家知道了上帝”,也就說是聖子透露了上帝的肖像或聖像。因為是上帝的榮耀之光和上帝肉體的清晰的肖像,聖經以肉體的形式以它自己的神學,上帝的肖像展現給世界。當聖彼德·菲利問耶穌時:耶穌,向人們展示上帝。耶穌回答說:“人與你在一起這么久了,你還不認識人嗎,菲利?”那看到過人的人也就看到過上帝,因此像兒子在上帝的懷抱里,同樣在他的肉體消失後他和上帝是一體的。
上面所揭露的真理,是在基督教里顯露出來的,因而形成了基督教繪畫藝術的基礎。那肖像(或聖像)不僅沒有與基督教的本質相衝突,而是與基督教的本質不斷地相聯繫著,這就是來自於始初用語言與肖像通過教會把福音帶到塵世。
八世紀大馬士革的一位教會神父聖約安在解釋道因為聖經人們不再停留在人的幼年;人們已經長大了;上帝給予了人們辨別的能力,而且人們知道什麼是可以被描畫什麼不能夠被描畫。自從聖子以肉體的形式出現後,人們就能夠描繪和複製他的樣貌讓人們凝視著那紆尊降貴讓人們看的上帝。人們可以很自信地回憶起那無形的上帝,看作是一個無形的存在,而被看作一個為了人們通過承擔著人們的肉與血而讓自己被看見的存在。聖像與禮拜儀式一起發展,像儀式那樣,表達著與聖經一樣的教義。根據第七次大公會議的教義,聖像不被看作是簡單的藝術,而是與聖經完全一致的,“因為聖像由聖經來說明,而聖經通過聖像變得非常清晰。”
根據大師聖彼德·巴茲爾(公元379年)的話:“通過對聖人的描畫,人們不是要讓自己變成盲目的崇拜者那樣,因為人們崇拜的不是物質象徵,而是造物主。他因人們而變成了有形的,通過假裝成人們的肉體來解救人們人類。人們也崇敬具體的物體—受祝福的十字架木材、福音書、聖人的神聖遺物、和最重要最純潔的耶穌的肉體與血液,它們都有給予恩典特性和神聖的力量,通過他們去實現人們的拯救。”因聖經就是塑像,所以塑像也就是聖經。
東正教教徒尊敬一個耶穌的聖像不是因為它木材或油漆的種類,而是為了通過塑像來尊敬上帝的化身耶穌本身,所以人們才尊敬那沒有生命的耶穌的塑像。
人們吻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的聖像,正如吻聖徒的聖像,他們是上帝的朋友,他們與罪惡作鬥爭,為上帝流血和跟隨上帝的腳步來效法他。儘管不如神和幫助者本身那樣受到尊敬,但聖徒們也會如那些受到上帝的讚美、在上帝的幫助下成為讓敵人害怕和對那些信念在不斷進步的人有幫助的人那樣得到尊敬。他們是上帝的僕人,上帝給予了他們勇敢的精神以回報他們對他的愛。人們看著他們功績與受難的畫面通過他們來使自己聖潔化和刺激人們熱心地效法。
阿列克謝耶夫東正教堂阿列克謝耶夫東正教堂
聖人的聖像是塵世間教會裡仍然還活著的成員與天堂上教會裡那些已去世的聖人之間的匯合點。那些聖像所用來描繪的聖人並不遙遠,也不是過去傳說中的人物,而是同時代的私人朋友。作為塵世與天堂的匯合點,耶穌、他的母親、天使和聖人的聖像不斷地提醒著信徒們在天堂上全部人的無形的存在;聖像是在塵世間天堂的可視存在。

聖像屏風

聖像屏風是東正教教堂最顯著的特徵,聖像屏風由一排或多排聖像構成,在中心(神聖的王者通道)被一系列的通道隔斷,兩邊都有一條通道(執事用的通道)。
一個典型的聖像屏風是由一排或多排肖像構成。在第一排或者說最底那一排的中心是王門,上面掛著四個福音傳道者,他們向世界宣告耶穌基督的好訊息-福音。在王門的中部掛著一張天使向聖母(上帝的母親)報喜的聖像,因為這事情是人們救贖的前奏或開始。在王門結束的位置放有一個神秘晚餐(最後的晚餐)的聖像,因為在聖壇另一邊,那對聖餐的玄理讚揚是用來紀念在最後的晚餐里創立了聖禮的救世主
東正教教堂東正教教堂
在王門的兩邊通常都擺放著一個救世主的聖像(在右邊)和聖母聖像(在左邊)。在王門的兩邊,在上帝和他母親的前面各有一通道—條輔祭的通道—在它們的上面描述了神聖的輔祭者或者天使—他們經常管理著聖壇,在禮拜儀式里就好象俗世的輔祭一樣。在人們的教堂里,在左邊的輔祭通道,放者一個好心的強盜的聖像,他是第一個進入天堂的人。其它特別有當地重要意義的聖像也被放在聖像屏風的第一排。因此最低的那一排經常被稱為地方聖像。
地方聖像向上有三排更多的聖像,緊挨著的一排是神秘晚餐的聖像,耶穌穿著高貴的服裝,被他的母親和先驅者約安和一批其他聖徒,包括有天使長米哈伊爾和加百利,使徒彼特和帕弗羅和主教的聖徒和殉道者包圍者。這一排被叫做祈禱,因為這一排的聖像都轉向耶穌祈願。而緊挨這一排的上帝和聖母的主要節日。
最上面一排包括有舊約的先知—在這一排的中間是上帝的送生者和神聖可愛的嬰兒,這些嬰兒來自於永恆,是先知們的希望、安慰和他們預言的主題。在聖像屏風的最上方是聖架,耶穌就是被釘死在上面,因而實現了人們的救贖。

聖壇

在聖像屏風的另一邊是聖壇,聖壇是留給那些進行神聖儀式的人的,而通常那些不神聖地對待禮拜儀式的人是不允許進入的。在聖壇的中間是聖桌,聖桌象徵了上帝的王座,上帝就坐在上面只是人們看不見而已。聖桌也象徵了耶穌的墳墓,因為他的肉體(神聖的禮物)就存放在那。聖桌是正方形的,上面蓋有兩層遮蓋物。首先是裡面層遮蓋物,是一塊白色的麻織物,象徵著用來包裹耶穌屍體的裹屍布。外面一層布是用華麗的材料做成的,象徵了上帝王座的光榮。兩塊布都一直從桌上蓋到地下。

文化影響

東正教在俄羅斯的引入,始終伴隨著轟轟烈烈的教堂建設。東正教教堂如雨後春筍在俄羅斯大地上冒出來,成為凝聚俄羅斯東正教信眾的形式。教堂開工往往和教義中的人物、紀念日有直接的關係。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內的聖母安息大教堂(烏斯賓斯基大教堂)就是在俄歷的聖母安息日動工的。同樣,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內的天使長大教堂(阿爾汗格爾斯基大教堂)、聖母領報大教堂(布拉戈維申斯基大教堂)等,都是在相應的特定紀念日動工的。經過多年不輟的教堂建設,在克里姆林宮形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教堂廣場。
東正教教堂東正教教堂
鐘樓和教堂一同修建起來,成為宗教建築的組成部分。矗立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教堂廣場的伊萬大帝鐘樓為八面體結構,曾是莫斯科最高的建築。1812年拿破崙率領法軍攻進莫斯科時,曾下令炸毀這座鐘樓,但仍有18口鐘保留下來。這口陳列在克里姆林宮的鐘王,高6米,重200噸。雖然當時集中了俄羅斯18世紀的鑄造技術高手,但因在鑄造中發生意外,大鐘裂開。掉下來的這塊也有11噸重。不僅教堂有鐘樓,而且修道院也有鐘樓。鐘聲給宗教慶典儀式增添了濃厚氣氛,激盪著東正教徒的宗教情感,安撫著教徒的心靈。在俄羅斯,套鐘的使用得到創造性的發揮,大小不同的鐘發出富於音律變化的鳴響,節奏種類也很多。不僅俄羅斯內地迴響著悠遠的教堂鐘聲,這種鐘聲在遠東也能夠天天聽到。
東正教給俄羅斯帶來聖像崇拜。聖像和壁畫在俄羅斯所有東正教教堂里是不可或缺的裝飾要素。各式各樣講述聖經故事和俄羅斯本土東正教歷史和人物的壁畫大量出現,由此出現俄羅斯繪畫史最初的一個重要階段,也產生了俄羅斯美術史上第一批畫家。聖像畫後來在技藝上越來越臻於成熟,題材開掘也越來越深廣,成為後來歷代俄羅斯著名畫家都要涉及的經久不衰的重要題材領域。馬賽克鑲嵌和彩色玻璃鑲嵌同時進入了俄羅斯教堂。
伴隨東正教到來的古希臘、古羅馬的石雕藝術給俄羅斯的雕塑藝術以重大推動。石雕裝飾作品在俄羅斯東正教教堂上廣為採用。莫斯科、聖彼得堡乃至俄羅斯各地建築物上和城市園林里都有大量雕塑,其中宗教傳播帶來的西方雕塑影響相當明顯。
和教堂建築一起影響了俄羅斯建築的是鐘樓加城堡的建築形式。俄羅斯城堡建設源自希臘的城堡。堅固城牆連線著城門和尖頂鐘樓,把王宮和教堂圈起來的做法,最初的名稱叫“內城堡”,俄語叫“克里姆林”。不僅莫斯科有克里姆林宮,在16~17世紀,磚石結構的克里姆林在喀山、羅斯托夫、斯摩棱斯克等許多俄羅斯城市出現。克里姆林是城市的核心,帶動了俄羅斯城市建設的發展。

歷史沿革

史達林炸毀教堂改游泳池在沙皇俄國時期,東正教信仰已成為俄羅斯文化的本源,官方東正教會也成為俄國專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十月革命後,東正教站到了蘇維埃政權的對立面,許多教堂關閉。聖彼得堡工業大學教堂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聖彼得堡工業大學教堂堂主亞歷山大·魯米揚采夫說:人在這裡擔任堂主已經13年,做神甫有28年歷史。人們這座教堂附屬於聖彼得堡工業大學。1902年錄取第一批學生的時候,學校管理委員會考慮學生、教授應該有個地方做禮拜以實現自己的宗教需要,決定在第一棟宿舍樓的旁邊建造這座教堂。1912年教堂落成,1918年被關閉。人修復這座教堂是從零開始的。
東正教教堂東正教教堂
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是俄羅斯最大的教堂。1812年俄羅斯戰勝拿破崙統帥的法國軍隊後,亞歷山大一世就下令建造這座教堂,直到1839年才竣工。教堂高103.5米,可容納1萬人。1931年,史達林下令將其炸毀,並計畫在原地建造世界上最高的蘇維埃大廈。但後來僅僅在大廈基坑裡修建了一個游泳池。這件事被看作是當時宗教政策過激的典型例證。蘇聯解體後,為給莫斯科建市850周年獻禮,莫斯科市市長盧日科夫花費5億美元的市政府預算,加上社會捐款,重新修建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短短3年,新的救世主大教堂建成,成為莫斯科政府的政績工程之一,也成為當代俄羅斯政教關係和諧的象徵。
復活節前夜,人們前往聖彼得堡喀山大教堂觀看宗教儀式。教徒們跟隨著神甫冒著溫暖的春雨前行,顫抖的燭光隨著隊伍流動,訓練有素的唱詩班聲若鐘鳴。人們相互親吻,互祝“耶穌復活了!”這一夜,實在讓人分不清復活的是耶穌,還是俄羅斯人的宗教信仰。

東正教

“正教”的希臘語(Orthodxia)意思是正統。如果以“東部正統派”的主要的和狹義的定義來分,“東部”教會裡人數最多的教會是俄羅斯正教會和羅馬正教會。而歐洲正教會(不分東西邊)最古老的則是希臘正教會。若是以英語系國家的西方人慣用的用法來分,“東部正統派”有較廣的定義,也包含了“東方正統教會”(“OrientalOrthodox”中文字面意思和東正教一樣,但兩者是不同的教會)。
東正教教堂東正教教堂
早期的基督宗教在公元1054年發生了基督宗教大分裂,教會從這裡分成東部和西部兩個教會。雙方都認為自己的教會才是由基督/宗徒使徒所開創的最原始的教會,並且都不讓對方擁有這頭銜。東部教會在自己的名稱裡頭加上了“正”所表示的是他們認為東正教會保留了最原始的教導和崇敬的教會傳統。有些人認為羅馬天主教會代表的是“西部傳統”,然而持不同意見的人則認為羅馬教會已經背離傳統。所有的東正教派教會都可以回溯他們的脈系直至五個早期的基督教會中心:羅馬教會、耶路撒冷教會、安提阿教會、亞歷山大教會和君士坦丁堡教會。雖然所有的東正教教會都承認君士坦丁堡牧首為最高領袖(正式頭銜為君士坦丁堡,新羅馬大主教和普世牧首),但是教會之間並不是完全一體,而是在彼此承認的狀態下相互獨立。
因強調自身是《尼西亞信經》中所言“唯一的、從使徒傳下來的”教會,故稱正教;又因由基督教初期流行於東羅馬帝國希臘語地區的教會發展而成,故稱東正教;而由於教會的精神中心在希臘,而且希臘語是儀式中的主要語言(另外的主要語言有俄語、斯拉夫語等),故又稱希臘正教。根據1990年統計,全世界共有信徒1.7億人。
東正教否認天主教“只有‘使徒教區’即由使徒建立的教區有權成為牧首區”的觀點,而認為應根據實際情況,如根據國家或城市在經濟、政治方面的重要性設立牧首區。牧首區(大主教區)下轄數個首府主教區。主教區首腦為主教,主教的人選必須是高級修士(修士大司祭)或領聖職後保證效法修士生活的司祭。司祭可以結婚,但不能作為主教人選。主教以下的位次是:修士大司祭(或司祭)、修士司祭(或司祭)和修士輔祭(或輔祭)。再以下的助祭、誦經士等教職人員無神品。
教堂內部教堂內部
東正教在復活節前的齋期內不允許食用肉蛋類,在齋期之外不允許飲用和食用血和血製品。東正教反對天主教會倡導的“所有神職人員均需獨身”,其神職人員分為出家、在家兩個系統。結婚的在家者可成為誦經士、副輔祭、輔祭、大輔祭、司祭、大司祭,出家修行者,可成為修士、修士輔祭、修士大輔祭、修士司祭、修士大司祭、主教、大主教、督主教(牧首派駐國外教區的代表)、都主教、牧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