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吳昌碩

東方吳昌碩

吳昌碩以書、畫、篆刻聞名於世,其影響既深且遠,但他的一生充滿坎坷、痛苦與矛盾。本書以詳實的史料,追蹤歷史的時空,展現藝術家的人生之路、藝術之路。本書將吳昌碩放在歷史變遷和江南地域文化環境中,展現吳昌碩作為近代重要文化人物而非單純藝術家的 一面,同時又從他的藝術中理解他的文化精神。

基本介紹

  • 書名:東方吳昌碩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5213805
  • 作者:趙遵生
  • 出版社: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 頁數:373頁
  • 開本:18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東方吳昌碩》由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趙遵生,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現系國家一級編劇、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久來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悲歌為黎民”,以民為本,心繫百姓的今古歷史人物情有獨鐘,每每不能自已,寄意筆下,且樂在其中。除了中央台拍攝並播映的電視劇《蘇東坡》、《孤女奇冤》與進京獻演的話劇《生命禁區》、《蘇東坡》,其長篇代表作品有:《橫空出世——毛澤東的青春歲月》、《無悔的狂瀾——張瀾傳》、《西湖太守——蘇東坡》、《天下知音——歐陽修》、《水火吟》(蘇東坡與王安石系列小說)、《中國人在非洲》等。目下正在進行中的《千古情——蘇東坡與王朝雲》,乃是作者心儀已久的中國式經典愛情佳話。

圖書目錄

咬定青山為哪般(代序)梁曉聲
引子
第一篇揮筆從戎——沐浴甲午戰爭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二篇死神——再度擦身而過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三篇梅知己——訣別仕途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四篇梅知己——在梅緣中崛起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五篇帥西泠救國寶——絕藝撼動四海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六篇帥西泠救國寶——不見硝煙的戰爭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七篇戰亂里的天問——何日享太平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後記
附記

後記

自西冷印社朋友提議我寫寫該社首任社長吳昌碩先生,已經有年頭了,一直念念於心。提醒、甚而反對與看好者並重。一則是不太好寫,二則是不討好,寫書畫界——尤其是近、現代的大師、高人,為讀者、觀眾所喜聞樂見的,確不多見。影視圈中人,更是多半反對,認為這種主旋律,除了政府支持,一般公司都不樂意接手;一個可以理解的擔心:賣不出手,虧本。回看文化大家的影視劇,乃至文學作品,亦大略如此。何以‘‘如此”?我琢磨,寫書畫中人,倘若能超越書畫,著眼於人生軌跡的跌宕起伏,生死浮沉;著眼於他的愛與恨、他的悲與歡、他的靈與肉,或許能從書畫中別開出生面?
作為長篇小說,可以試試?
起步,始於去上海拜會吳昌碩後人吳超、吳越、吳有雯、吳有斐等幾位,後來又拜謁了當時已九十高齡的吳昌碩孫子吳長鄴老先生(前面幾位的父親);在安吉採訪時,又約談了吳昌碩的曾孫吳民先。得助於親屬後裔的熱忱勉勵,我得以一心沉入浩繁的各類史料,跋涉、尋覓、求索……
寫故人——一代詩書印畫的文化宗師,除了紀念,乃是為了今天的國家、今天的社會、今天的人們,尤其是年輕的朋友們。
吳昌碩是中國近代書畫第一人,“絕藝飛行全世界”(于右任語),甚而被東南亞,尤其是日本譽為書畫聖人。
若還原吳昌碩的“原生態”,走下神壇,看看這位聖人的人生軌跡,相信今天的青年朋友定會有大的共鳴!大的驚奇!大的啟迪!
他出身於浙江安吉縣鄣吳村,一個閉塞而貧困的山鄉。雖有昔Et家屬為官的榮耀,到父親這一代,家道中落;務農、舉債,吳昌碩只是一個尋常不過的卑賤者,無錢、無財、無勢,一個掙扎在社會最底層的青少年,跟當今的弱勢群體——打工者、求學者、打拚者並無二致。
要命的是他偏偏還性格內向,且懦弱,村里人戲稱他為“鄉阿姐”,實在有點糟糕!受委屈了,遇挫折了,哭鼻子,一個人躲在屋子裡生悶氣,抑或乾脆一個人溜進山塢里發泄、嚎啕一番!
他能成才?能出息?似乎沒有什麼人看好。
然而,誰人不察中,興許是“遺傳因子”的作用,他喜歡一個人悄悄啃讀史書,尤其是在身為秀才父親的點撥之下,他漸漸愛上習書、刻章,而且心中有了唐朝大呼狂走出草書的“張顛”(張旭)、酒後狂草馳名的懷素和尚,及至北宋“石痴”米芾……生性懦弱的“鄉阿姐”,在與心理、性格矛盾的撞擊下,潛移默化中萌發出朦朧的“劍侯”之氣——當然是這位“鄉阿姐”埋藏在心底的、不為人知的,大略只有父親、初戀的聘妻與後來的愛妻知曉一二。
——這是不可小覷的心火,後來的燃燒、進發,就源於此間。 要說吳昌碩人生真正跨出的第一步——他自己也並不知曉這極不尋常的啟程:遊學,而且是新婚燕爾之際!由於走出山鄉,接觸了現實的冷暖世道,他吃了苦、遭了罪,觸碰到種種小人;然而也更讓他結交了他這一生實在不可或缺的好人、友人、貴人。沈石友的詩情與“先知”、任伯年的畫感與靈動、蒲華的生世與畫品、楊峴的功力與傲骨……凡此,無不深深陶冶、影響、塑造了他的性情與人格、書風與畫品。
——那心底的“劍侯”之氣於不覺中,已在未必為人知曉地默默燃燒。
進發,是在五十天命之期——揮筆從軍,投身中國近代史中留下悲壯一幕的甲午戰爭。中國的文人墨客,親自投身如此酷烈的殊死大戰的,能有幾人?狂猛的炮火雖震傷了他的雙耳,而大戰的慘敗,卻震碎了他曾寄予希望的心,也震醒了他久久追逐仕途的大夢:晚清是沒救了!無心的“一月安東令”之後,他從此就訣別仕途,一心探入從不曾離分的詩書印畫;於是,走出了如“張顛”(張旭)、如懷素、如“米痴”(米芾)們一意攀登“絕藝”巔峰的吳昌碩。
這是吳昌碩從一個青年迷茫者的掙扎,到東方吳昌碩崛起的蛻變,從潛移默化的量到質的飛躍;不如此,造就不出近代書畫“第一人”的吳昌碩,“絕藝飛行全世界”的一代宗師。
吳昌碩能從一個尋常不過的卑賤者,崛起為讓東方引為驕傲的藝壇人傑,我們今天求索、打拚中的年輕朋友,又有什麼不能的呢?不甘沉淪,相信自己,就是希望,就能奮起,就會有所作為——既為自己和家庭,也為自己的國家和社會。
吳昌碩生於晚清戰亂,歿於民國戰亂,一生幾乎就在魔咒般的大戰爭、大動盪、大逃亡里浮沉,他掙扎——崛起的一生,有一個與“劍侯”之氣相共存的強烈渴望——
“老眼只盼天下平”!
可以說,這是一個歷史老人深深、深深的渴望。我想,這也是21世紀崛起中國和動盪世界相共的渴望。這也是長篇歷史小說《東方吳昌碩》的題旨所在。

序言

讀罷這部即將付印的書稿,鄭板橋的兩句詩在頭腦中久久揮之不去,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這兩句詩,大約是詠嘆古松生命力之堅韌的。除了松,別的一概植物種子,雖也有能在岩石裂縫間紮下根須,長成株棵的,但居然能長成挺拔虬蒼的大樹,而且數百年不倒的,似乎只有松。松的根須是那么的有力,其頑強生長的前提是必得將岩石撕裂,使土壤和水份飽合於岩石的裂縫之間。
於是眼前就出現黃山的松客鬆了。
吳昌碩如同近代書畫印三界的迎客松,是一道獨特的藝術風景。眾所周知,書畫印三界密不可分,界中人士每精一而通三。但能在三方面都達到極高藝術境地的人士,委實又不是很多。
吳昌碩在書、畫、印三方面都自成一家,風格卓越,對界中後代人們影響深遠,當然備受尊崇。
我覺得他的命運,接近米開朗基羅、貝多芬,都曾生活於亂世,時代之疼都曾危害過他們的人生和藝術道路。然而,他們似乎又都是為藝術而生的人,都具有為藝術的高境界而“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
說到“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我幾乎是情不自禁地要說說本書的作者趙遵生了。
他是我的復旦校友,與我都曾是復旦大學中文系創作專業的畢業生,高我兩屆。
在我記憶中,他那一屆有十二三人。他們畢業後,半數左右的人並沒從事與文學創作相關的職業,另半數人當了出版社的編輯。如今,所有他們那一屆當年的同學,都已先後退休。真正從畢業後一直孜孜不倦從事創作的人,唯遵生而已。
從本書字裡行間所體現的創作激隋可以斷定,他是會繼續孜孜不倦地寫下去的。
於是我忽然對他的名字產生了一種具有宿命意味的領悟~難道他也是一個遵文學創作之命而生的人嗎?
此前我對他的名字並沒有產生過以上領悟。是看了這一部書稿,特別是看了《後記》,油然地便產生了。
他的《後記》令我感動。
在《後記》中,他坦率承認,支持他寫這一部書的人是不太多的,善意地潑冷水的朋友倒是不少。
如果他預先徵求我的意見,我也將是後者們中的一分子。
原因他在《後記》中已寫到,不贅述。
他卻義無反顧地投入了創作。我讀這部付印前的書稿,時時能感受到他澎湃的激情,那激情源於他對吳昌碩的敬仰。進言之,源於他對中國歷史上一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物的敬仰。那激情,不僅促使他完成了此書,還促使他完成過《蘇東坡》、《天下知音——歐陽修》、《水火吟》(蘇東坡與王安石系列小說)、《無悔的狂瀾——張瀾傳》等一系列作品。
趙遵生是有人文情懷的作家,是有文化自覺意識的作家。
而這一部書的創作,與他以上幾部書的創作,風格截然不同。以上幾部書,採取的皆是很傳統的傳記式的創作方法,雖然目的是為了施加影響與現實,但內容並不與現實發生直接的關照。而此書卻採取了一種讓歷史人物的雕像“復活”,是與參觀者——當代青年的直接對話,在對話中進行歷史人物的命運敘述,表明歷史人物的人生觀、藝術觀的方法。而那既是吳昌碩的人生觀、藝術觀,同時也是作者自己的。
為中國當代青年寫吳昌碩,希望吳昌碩成為中國當代青年人生和事業兩方面的良師益友;趙遵生的這一種創作意圖極為明確。而此點足可證明,他對中國當代青年也是多么的關愛!
正如我是我們那一屆復旦大學中文系創作專業唯一創作至今的畢業生,趙遵生是他那一屆創作專業畢業生中的“咬定青山不放鬆”者。他我二人,每每互相劬勵。
現在,他的此部書即將出版了。他在自己的創作道路上,又邁出了無怨無悔的一步,又收穫了一份沉甸甸的成果。我為他感到高興的同時,也心生出一種敬意來。
因為我覺得,他還通過此書證明,他在自己的創作道路上,邁出了極為年輕的一步。
他所採取的創作方法是年輕人喜聞樂見的。
他的文字每每激情四射,沒有年輕的創作心態,斷不會寫出那等年輕的文字。
而他這一部書,也幾乎可以說是為了獻給中國當代青年們而創作的,他希望當代青年喜歡這一部書的創作初衷那么執著,那么顯然。
不再年輕,而又能在自己的創作道路上邁出極為年輕的一步,這是可喜可賀的。我衷心地祝遵生兄心想事成!
2012年12月15日
於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