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扶餘

東扶餘(公元前86年-22年或410年)是北扶餘的一個延續國,原來是中國東北政權扶餘國的勢力範圍部份,位於扶餘的東部的圖們江流域。據小說《桓檀古記》記載,原北扶餘君主解夫婁與高豆莫(東明帝)為王位發生爭鬥後,遷都到日本海附近的迦葉原,建立東扶餘。後來被高句麗所吞併。

基本介紹

  • 本名:東扶餘
  • 別稱解夫婁
  • 民族族群:扶餘
  • 出生地:中國東北
  • 出生時間:公元前86年
  • 去世時間:22年或410年
簡介,歷任君主,史籍記載,後漢書,三國志,

簡介

解夫婁北扶餘第三任君主高奚斯的兒子。解夫婁的兄弟高於婁在公元前121年成為北扶餘第4任君主。公元前86年高於婁去世後無繼承人,解夫婁接任北扶餘王位。不過很快被高豆莫逐出北扶餘解夫婁帶領其隨從者東遷,86年,在迦葉原建立東扶餘。建國後,解夫婁北扶餘表示了臣服。據《三國史記》記載,年老無繼承人解夫婁在湖邊的一塊大石頭下撿到一個看上去像青蛙的金色小孩。解夫婁給小孩取名金蛙,立為王子。公元前48年,解夫婁讓位給金蛙王。
金蛙王繼位後很快就結束了與北扶餘的潘屬關係,宣稱自己為大王,並追加解夫婁大王稱號。金蛙王后來遇到了柳花,並把她帶到了宮中。柳花受到陽光照射後,生了朱蒙金蛙王的7個兒子都很恨朱蒙。儘管金蛙王盡力保護朱蒙,朱蒙最終還是跑到卒本扶餘,並建立高句麗
金蛙的長子帶素繼承王位後開始攻打高句麗琉璃王。後來,高句麗的第三任國王大武神王發兵攻東扶餘並將帶素處死。東扶餘出現內亂而瓦解,領地被高句麗所吸收;而帶素的三弟曷思帶同殘部退往鴨綠谷,是為曷思王,建國後扶餘。公元285年,依慮王兵敗自殺,他的兒子依羅王再帶領後扶餘往東逃往沃沮地,即今日中國吉林省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後來他們被廣開土王侵略,最後被長壽王征服。494年被高句麗滅亡。

歷任君主

  • 東扶餘
東扶餘君主
姓名
韓文
在位時間
해부루왕
前86年-前48年
금와왕
前48年-前7年
帶素王
대소왕
前7年-22年
갈사왕
22年-?
도두왕
?-68年
註:1.以上世系出自《三國史記
  • 後扶餘
扶餘國君主
尊號
姓名在位時間
夫余王
108年-167年
夫台王
204年-?
?-238年
247年-285年
286年-?
玄王
餘玄
?-346年
蔚王
餘蔚
(其後不詳)

494年滅亡
註:1.以上世系出自《後漢書》、《三國志》、《晉書》、《三國史記

史籍記載

後漢書

東沃沮在高句驪蓋馬大山之東,東濱大海,北與挹婁、夫余,南與濊貊接。其地東西夾,南北長,可折方千里。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穀,善田種,有邑落長帥。人性質直強勇,便持矛步戰。言語、食飲、居處,衣服,有似句驪。其葬,作大木槨,長十餘丈,開一頭為戶,新死者先假埋之,令皮肉盡,乃取骨置槨中。家人皆共一槨,刻木如生,隨死者為數焉。
武帝滅朝鮮,以沃沮地為玄菟郡。後為夷貊所侵,徙郡於高句驪西北,更以沃沮為縣,屬樂浪東部都尉。至光武罷都尉官,後皆以封其渠帥,為沃沮侯。其土迫小,介於大國之間,遂臣屬句驪。句驪復置其中大人為使者,以相監領,責其租稅,貂、布、魚、鹽、海中食物,發美女為婢妾焉。

三國志

沃沮在高句麗蓋馬大山之東,濱大海而居。其地形東北狹,西南長,可千里,北與挹婁、夫餘,南與濊貊接。戶五千,無大君王,世世邑落,各有長帥。其言語與句麗大同,時時小異。漢初,燕亡人衛滿王朝鮮,時沃沮皆屬焉。漢武帝元封二年,伐朝鮮,殺滿孫右渠,分其地為四郡,以沃沮城為玄菟郡。後為夷貊所侵,徙郡句麗西北,今所謂玄菟故府是也。沃沮還屬樂浪。漢以土地廣遠,在單單大領之東,分置東部都尉,治不耐城,別主領東七縣,時沃沮亦皆為縣。漢(光)武六年,省邊郡,都尉由此罷。其後皆以其縣中渠帥為縣侯,不耐、華麗、沃沮諸縣皆為侯國。夷狄更相攻伐,唯不耐濊侯至今猶置功曹、主簿諸曹,皆濊民作之。沃沮諸邑落渠帥,皆自稱三老,則故縣國之制也。國小,迫於大國之間,遂臣屬句麗。句麗復置其中大人為使者,使相主領,又使大加統責其租稅,貊布、魚、鹽、海中食物,千里擔負致之,又送其美女以為婢妾,遇之如奴僕。
其土地肥美,背山向海,宜五穀,善田種。人性質直強勇,少牛馬,便持矛步戰。食飲居處,衣服禮節,有似句麗。魏略曰:其嫁娶之法,女年十歲,已相設許。婿家迎之,長養以為婦。至成人,更還女家。女家責錢,錢畢,乃復還婿。其葬作大木槨,長十餘丈,開一頭作戶。新死者皆假埋之,才使覆形,皮肉盡,乃取骨置槨中。舉家皆共一槨,刻木如生形,隨死者為數。又有瓦釒歷,置米其中,編縣之於槨戶邊。
毌丘儉討句麗,句麗王宮奔沃沮,遂進師擊之。沃沮邑落皆破之,斬獲首虜三千餘級,宮奔北沃沮。北沃沮一名置溝婁,去南沃沮八百餘里,其俗南北皆同,與挹婁接。挹婁喜乘船寇鈔,北沃沮畏之,夏月恆在山岩深穴中為守備,冬月冰凍,船道不通,乃下居村落。王頎別遣追討宮,盡其東界。問其耆老“海東復有人不”?耆老言國人嘗乘船捕魚,遭風見吹數十日,東得一島,上有人,言語不相曉,其俗常以七月取童女沈海。又言有一國亦在海中,純女無男。又說得一布衣,從海中浮出,其身如中(國)人衣,其兩袖長三丈。又得一破船,隨波出在海岸邊,有一人項中復有面,生得之,與語不相通,不食而死。其域皆在沃沮東大海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