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嶺村(廣東省雷州市白沙鎮東嶺村)

東嶺村(廣東省雷州市白沙鎮東嶺村)

東嶺村距雷州古城約6公里,人傑地靈,村前面向南渡河畔,村後背靠“雷州志記載”的飛鵝山。東嶺村所轄三個自然村有上村、中村、下村,全村姓莫,總人口3869人,國家工作人員200多人,耕地面積2100畝,坡地1000多畝,村內有古民居20多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嶺村
  • 外文名稱:Dong Ling Cun
  • 別名:東嶺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雷州市白沙鎮
  • 下轄地區:上村、中村、下村
  • 電話區號:0759(+86)
  • 郵政區碼:524200
  • 地理位置:雷州市白沙鎮
  • 面積:1300平方米
  • 人口:4000多
  • 方言:雷州話
  • 著名景點:飛鵝山、九曲港、莫氏宗祠、金鼎山佛提庵
地理位置,發展歷史,保護單位,歷史文物,

地理位置

東嶺村距雷州古城約6公里,人傑地靈,村前面向南渡河畔,村後背靠“雷州志記載”的飛鵝山。東嶺村所轄三個自然村有上村、中村、下村,全村姓莫,總人口3869人,國家工作人員200多人,耕地面積2100畝,坡地1000多畝,村內有古民居20多座,莫氏宗祠是清代著名建築,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四進四合院,1994年9月被海康縣評為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9月被湛江市評為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5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評為文明單位, 2006年2月被湛江市評為特色文化村,2008年9月被廣東省評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1月12日被評為第三批廣東省古村落,越南著名華僑領袖莫玖故鄉。

發展歷史


雷州市白沙鎮東嶺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英豪輩出,富有傳奇色彩。據歷史記載,東嶺村始建於元朝英宗(1320年),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東嶺村的來歷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元朝時期,東嶺村始祖“莫與”從北京中直都御史職位被貶到雷州府任“雷州府衛經歷”並在雷州市三元塔東邊嶺定居,他常年煮飯施捨給周圍的貧窮民眾,做了許多善事。有一天夜裡,“莫與”夢見一隻飛鵝帶著他向西飛行,當飛到該村現址的一塊石榴園中,飛鵝就不見了。他落在地上看到此處風景秀麗十分迷人,也不再回去了,就在石榴園中居住下來,並命名為東嶺村。

保護單位

“莫氏宗祠”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日,記者協理一行來到東嶺村,走進建於明弘治七年(1494年)的“莫氏宗祠”。宗祠占地面積1300多平方米寬、20多米、縱深60多米,座北向南,祠貌莊嚴肅穆;分四進四合院式布局,總共14間房,原大門前建石碑坊一座,前面有“源遠流芳”後面有“奕世衣冠”。
恰巧,省文物局有關專家也在雷州市文化部門人員的陪同下,來到該宗祠進行調研。一名省文物專家告訴我們,宗祠部分石樁、石板在文革時曾遭破壞,但還有記敘明代莫氏家族的歷史偉人的資料石板12片,以及保存好石碑坊全部文字。很珍貴。宗祠三進中間為“魁星樓”,大廳為抬梁式,梁架結構鐵力木大柱,具有明代建築風格。祠內古蹟保存完好。
村幹部告訴我們,宗祠已有500多年歷史,是明末清初,我國著名華僑領袖、越南河仙鎮的開拓者、創建者、締造者——莫玖的祖祠。據載明朝萬曆年間雷州府曾在“莫氏宗祠”開設鄉試考場,選拔貢生秀才等,對前來應試的各地學子給予免費包住包吃等。
東嶺村於1948年至1970年將“莫氏宗祠”開設了鄉村國小,1983年開辦“東嶺農民文化宮”,祠內設有文化室、圖書室、閱覽室、文娛室以及老人娛樂中心,深受廣大民眾歡迎。宗祠曾為東嶺村委會、東嶺管理區的辦事處,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發揮過很大的作用。“莫氏宗祠”於1999年列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雷州市特色文化村;2008年9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評為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物

積澱豐厚
我們走在東嶺村內、外,發現這裡的歷史文化以及歷史文物積澱豐厚。我們看到,該村現還保存有明清時代的古民居20多座。村幹部介紹說,面積共有6000多平方米。這些古民居都是磚木結構瓦房,雖數百年滄桑風雨侵蝕,但依然保存較好,不失昔日的氣派與富華。特別是牆壁里的青磚稜角分明十分光潔,建築物的灰塑圖形清晰可辨。
東嶺村的古民居建築藝術風格豐富多姿,屋頂角翹灰塑,龍形卷草,如意紋,牆壁彩繪名花異草,屋檐灰塑更是風采多姿。門口上額的庭檐屏風板構思新穎,工藝精緻、巧妙拼湊一格、渾然一體。尤為著稱的是該村還保存有一條500多米長用青石鋪設的古巷。行走在古巷中發出“嗒嗒”的清脆聲音,令人仿佛走入時間隧道,回到那個遠古的時代。
走出村外,便是雷州著名的飛鵝嶺和九曲港。飛鵝嶺向北延伸有一壙坡、二壙坡、三壙坡、四壙坡,南北向全長有四公里。我們沿著飛鵝嶺的山嶺走,嶺中現在還保存完好的該村的光祖莫與、莫卿、莫天賦、莫天然,以及莫玖父親莫仕平等歷史偉人的石墓共13座;還有明代著名學者鄧宗京撰寫“莫亞崖佳城”的石碑一座等。村民告訴我們,以前村中有一條村規,能夠安葬在飛鵝嶺的村民,必須要百歲以上的人死後才可以的。
飛鵝嶺東邊有牛屎水坑,西邊有養牛坡又叫陳處山,東西向共有三公里。東嶺村南邊有著名的九曲港,全長有4公里,是明清時期水上運輸的重要港道,現在也是四個村委會的排水必經之道。
越南河仙鎮創建者
東嶺村最著稱的歷史人物是明末清初的莫玖,他是我國一位德高望重的越南華僑領袖,也是越南河仙鎮的創建者和捍衛者。在東嶺村,村幹部向我們介紹了先祖莫玖在越南締造河仙鎮的故事。
莫玖在世界上特別是東南亞享有盛名。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莫玖因不服大清初政,便離鄉別井飄流海外,先到高棉南榮府(現金邊一帶)過著流浪生活。不久,莫玖叩見高棉國王,請求準以聚眾開懇。徵得高棉國王許可後,莫玖帶領一批僑胞到一塊人煙稀少的荒野地帶開荒種地,隨後建立一個華人村莊,使廣大僑胞安居樂業。高棉國王觀察莫玖年輕有為,勤勞勇敢,富有創業精神,在華僑中又有威信,就任命他為這個地區的渥衙。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前後,莫玖動員廣大僑胞跟他們一起從高棉南榮府遷到高棉最南端、泰國灣的“茫坎”(今河仙)重建家園,並進行開發。這裡跟越南南部領土接壤,當年是一塊幾個國家有爭議的金三角地帶。莫玖任河仙鎮總兵秉承。從此,無論是人口戶籍,城鎮建設,對外貿易等方面河仙鎮比前更大的發展,遂成為一個小都會的“港口國”。
莫玖在河仙鎮,除了重視發展商貿事業外,更重視傳播中華文化。他在河仙鎮提倡漢學,把中國一些傳統民族文化帶到河仙,他在越南辦義學,聘請中國學者當教師講授漢文化;還在河仙鎮建“三寶寺”,使河仙充滿“華風”,風土人情無異於中國。
在東嶺村宗祠,裡面有不少有關莫玖在越南的畫像。東嶺村人為有莫玖這樣的人物而自豪。
村幹部繼續向我們介紹說,1735年莫玖病逝,越南阮主福澍(寧王)為了表彰莫玖開發河仙的功績,贈封莫玖為“開鎮上柱國大將軍武毅公”,並頒發“七葉金牌藩翰”作為莫氏子孫姓氏族譜,賜“天子公候伯子男”七字為子孫輩序,又賜“金水、木、火、土”五字為子孫名字偏旁。莫玖死後越南阮主又命莫玖長子莫天賜襲父之職位任河仙鎮都督。其後莫氏子孫子泩、子添等幾代都相繼被越南阮主任命為河仙鎮候。
莫天賜秉承了父親莫玖的風格,很重視辦教育,傳播中華文化。他在河仙建了“孔子廟”奉祀孔子。還辦“義學”,聘請有文化知識的華僑當教師,讓當地華僑子弟及一些貧苦人家的子女免費入學讀書。他建立“招英閣”購買中國書籍,並不惜重金招聘海內外“文學才藝之士”到河仙講授漢學。在莫天賜的倡導下,中華文化遠播海外。尤其對東南亞各國影響很大。
據東嶺村村幹部介紹,上世紀八十年代,越南官方重修莫玖廟,加以保護。1989年越南文化部將莫公廟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