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寨蘋果

東大寨蘋果

東大寨蘋果,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東大寨村蘋果栽種有上百年歷史,村志記載,東大寨蘋果歷史上為貢品。東大寨蘋果生產地域以丘陵地為主,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壤酸鹼適度。獨特的小氣候和優越的地理條件,使這裡盛產的蘋果品質獨特,以色澤鮮艷、果型端正,果面光潔、發育充分、果肉黃、肉脆汁多、酸甜適度、果香濃郁、耐儲藏而久負盛名。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東大寨蘋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大寨蘋果
  • 產地名稱: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
  • 品質特點:果型端正,果面光潔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925號
  • 批准時間:2013年04月15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東大寨蘋果生產地域以丘陵地為主,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壤酸鹼適度。獨特的小氣候和優越的地理條件,使這裡盛產的蘋果品質獨特,以色澤鮮艷、果型端正,果面光潔、發育充分、果肉黃、肉脆汁多、酸甜適度、果香濃郁、耐儲藏而久負盛名。
東大寨蘋果東大寨蘋果

營養價值

東大寨蘋果要求果實可溶性固形物(%)≥14.0%,酸含量為0.2%-0.4%,果實硬度(N/厘米)≥10.0,維生素C含量(毫克/100克)≥5.0,總糖≥9.50%,糖酸比37.5,符合香氣濃郁紅富士蘋果的獨特理化指標。
東大寨蘋果東大寨蘋果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東大寨蘋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域在大地構造上,位於位於膠萊盆地中心偏北,棲霞復背斜南翼。北部以太古-元古界變質岩類地層為主,中部及西南部以中生界沉積變質岩類地層為主,為-古老基底褶皺地塊。屬濱海低山丘陵區,有大面積以花崗岩和片麻岩為基質發育成的丘陵緩坡地,土壤疏鬆呈弱酸性,適宜蘋果的生長。果園土壤為肥沃沙壤土, 土層厚度多在60厘米以上,pH值6.5左右,有機質含量1.02-1.39%之間,鹼解氮平均94.4 毫克/千克,速效磷平均15.0 毫克/千克,速效鉀平均97 毫克/千克。

水文情況

東大寨蘋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域範圍內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灌溉用水pH值6.3-6.8之間。較大河流有洙河,屬於季節性河流;境內大小水庫星羅密布,具有較充足的灌溉條件,確保了栽培蘋果的水分條件。區域內共建成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10餘座,年可提供水資源量8000萬立方米。

氣候

萊西市屬北溫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2.2℃,極端最高氣溫38.6℃,極端最低氣溫-18.3℃。最熱月七月份平均氣溫25.5℃,最冷月-月份平均氣溫-2.6℃。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時數約為2700小時。無霜期長,全年初霜-般始於10月22日,終霜多在翌年4月7日左右,無霜期年平均202天。年降水量降水量794毫米,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少嚴寒,非常適合蘋果的生長。
東大寨蘋果東大寨蘋果

歷史淵源

東大寨村蘋果栽種有上百年歷史,村志記載,東大寨蘋果歷史上為貢品。
2003年,註冊成立東大寨果業協會。
2005年,東大寨果業協會被評為“全國百個果業示範基地”,註冊了DDZH牌(東大寨牌)紅富士蘋果商標。
2006年5月,東大寨果業協會在社會團體2004-2006年度檢查中,協會被評為“優秀”單位。
2005年,東大寨果業協會被評為“青島市農村誠信民間組織”、“青島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先進單位”。
2007年,萊西市成立青島東大寨果蔬專業合作社。
2017,河頭店鎮在東大寨音樂文化廣場舉行中國東大寨國際蘋果文化節。
東大寨蘋果東大寨蘋果

生產情況

2011年,萊西市東大寨發展新模式果園300畝。
2013年,萊西市蘋果種植面積約5600畝,年產優質蘋果150萬公斤。
東大寨蘋果東大寨蘋果

產品榮譽

2006年5月,東大寨牌紅富士蘋果取得了國家綠色A級食品認證。
2007年,東大寨蘋果被確定為“2008年北京奧運推薦果品”,連續多屆被評為“青島市名特優農產品”。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東大寨蘋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東大寨蘋果東大寨蘋果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東大寨蘋果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萊西市河頭店鎮東大寨村、何家屯村,塔爾寨村、東野村、西野村、楊家屯村、李家泊子村、王家泊子、小溝子村、大溝子村、小里莊村等11個村莊。地理坐標為東經120°27′00″-120°36′00″,北緯36°55′00″-37°03′00″。

質量技術要求

  • 生產技術要求
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準則和生產操作規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生產資料,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在生產優質水果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的生產,優先採取自然措施,儘可能地減少農業化學物質的使用。採取的主要技術措施:
1、園地。選擇平坦或坡度≤150的嶺坡地,要求土壤中性或微酸性,pH值在6.5-7.5,土層深厚,其有機質含量1%以上,全氮高於0.8克/千克,速效磷高於5毫克/千克,速效鉀高於50 毫克/千克。有足夠的供水和排水能力。水源水質要無污染,pH值5.5-8.5。大氣無煙塵、無有害氣體、無污染源,距主要公路幹線150米以上。
2、綠色果品生產綜合保護措施。綠色果品生產從作物-病蟲草等整個生態系統出發,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措施,創造不利於病蟲草害和有利於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保持農業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多樣化,減少各類病蟲草害所造成的損失。
3、改土施肥。幼齡果園通過深翻改土使活土層達到50-60厘米。要求幼園畝施優質基肥3000千克以上,成齡園5000千克以上,以優質土雜肥和圈肥為主,同時使用生物有機肥300-400千克,為防止或減輕苦痘病的發生可每畝混加100千克矽鈣肥。肥料使用按照《NY/T394-2000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和生產操作規程要求選擇。
4、全面實行生草或覆草制,為果樹創造-個適宜的生長發育環境條件。
5、全園套袋。選用優質雙層紙袋實施全園所有果品全部套袋。
6、花果管理。-是嚴格控制負載。紅富士蘋果控制在2500-3000千克以內。為達到這-目標,必須加強花果管理。首先是加強人工授粉和利用蜜蜂、壁蜂傳粉;二是加強疏花疏果工作,為提高果品質量打好基礎。
7、合理整形修剪。蘋果樹形以紡錘形和小冠疏層形為主,嚴格控制樹冠高度和枝量,覆蓋率不超過70%,畝枝量生長季控制在8-10萬個。
8、產品收穫。適期採收,採摘時輕拿輕放,避免碰壓刺傷。
9、果園管理記錄。果園管理所有種植措施必須嚴格遵守綠色果品生產要求。在果園管理簿中,種植者要對果園的各種管理措施進行不間斷記錄,主要包括:果園標識;始花期;開始收穫期;噴藥記錄:日期、名稱、劑量、緣由(如病蟲害、疏果等);施肥施用量;益蟲和害蟲的數量:採取化學防治的依據;所採取的生態措施等。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準則和生產操作規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生產資料,產品質量符合A級綠色食品產品標準。
  • 包裝標示等相關規定
包裝:標誌明顯,標清產品名稱、等級、編號、重量(毛、淨重),並註明檢驗人員姓名或代號。
標示:產品及包裝統-標註“東大寨蘋果”農產品地理標誌及公共標示圖案。
運輸過程中,注意清潔、無污染,防曬、防雨淋和通風換氣;輕裝、輕卸、嚴防機械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