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土堆頭村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羅姓建村於一大土堆東側,故命名東土堆頭村。繼之,有袁姓來此定居。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羅、袁兩姓先後絕戶。後有張姓自蒼山村、于姓自山西省遷入,姜姓自埠後村來此住姥姥家而定居。 東土堆頭村位於小紀鎮西北部,地處東經120°57′,北緯36°53′。東依榆山,西與西土堆頭村公路相隔,為海萊邊界。北與榆山夼村接壤,為發城鎮轄區邊界。南與魯疃村交界。隸屬小紀鎮,距鎮政府駐地19公里,距市政府駐地40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嵐面積約33.3公頃,耕地面積107.3公頃,80%是旱薄地,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大豆、花生、果樹、蔬菜等。 2002年,全村282戶,892人,有張、於、姜、呂、孫、紀等姓,均為漢族,其中於姓人口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土堆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3.75平方公里
  • 耕地:107.3公頃
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至2002年,全村普及了9年義務教育,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60名。 人民生活1957年前後,村民常年人均糧食僅100公斤左右,多數靠吃糠咽菜維持生活。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83年,人均收入200元。1987年,人均收入535元。2002年,人均存款2000元,有機動車128輛,機車51輛,電視機290台,電冰櫃35台,電話160部,洗衣機5台。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6年11月,本村黨支部成立,領導民眾土地改革,鬥地主分田地,時有黨員15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於晉風、張洪書、張智生、於慶溪、張全慶、張智生、姜敬民、於培東。2002年8月起,張培浩任黨支部書記。 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42名。本村黨支部曾多次被評為海陽市先進基層黨支部。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7年,設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委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擔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於讓、張全慶、張洪書、張騰、張智生、於慶光、於芳亭、張培浩、於培東。1999年,於培東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7月,張培浩當選村委會主任。本村多次被評為海陽市文明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