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古德范村

東古德范村隸屬萊城區苗山鎮,位於萊城東北23公里,鎮政府駐地東北6公里處的汶水之源“”萊蕪南谷“(又名古德范山峪)中。整個村被北山、東山環抱。村北和北古德范山場分界;東與北文字村山場接壤;西與北古德范村一河(牟汶河、盤龍河)之隔;南與西古德范村近臨。全村39戶人家,109口人。耕地160畝,山場1000餘畝。村內有趙、王、陳、任、尚五姓居住,趙姓人口居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古德范村
  • 別名:東古德范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山東省萊蕪市苗山鎮
  • 電話區號:0634
  • 地理位置:萊蕪市萊城東北23公里
東古德范村,據《常莊史志資料》記載,抗日戰爭時期隸屬老六區南文字鄉;20世紀50年代初,成立文字高級社,該村仍屬高級社的組成單位;1958年10月人民公社成立,東古德范村隸屬常莊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為辦事處,該村屬常莊辦事處轄區;1985年常莊辦事處劃分為和莊、常莊兩個鄉,該村仍隸屬常莊鄉;2001年合鄉並鎮,該村隸屬苗山鎮。
據趙氏墓碑記載,東古德范村始建於元朝末年,由趙姓從淄博趙家後門遷此建村。至今雖已建村700年,但人口達到115口是高峰。
建村吃水是關鍵,所以村里人打了一口水井,水量大還不深,很理想。大旱之年,張家台等十幾里路外的村都來取水吃,當時把村名定為北井莊。
明朝初,村里人口較少。當時在南文字村西的一個村莊,有一個人無理霸道,經常到周圍的小村里掠奪財產,村裡的人都很怕他。傳說有一年的一天晚上,姓韓的二兄弟為追一隻虎經過此地,天晚了看到有燈影,就入村投宿。次日正好趕上行霸人到村里騷擾。韓姓二兄弟看後十分氣憤,其中一人就隨手拔了一棵小棗樹趕走了行霸人。當時村里人都很害怕,怕事後此人再來變本加厲地作惡。韓老大為解除村民的後顧之憂,就自願留下來給村里當護衛。行霸人再也不敢去騷擾。村裡的老老少少覺著腰桿子硬了,有一長者便將村名改為“不得犯”,意思是不得侵犯。事隔半年,村裡的祖人覺得韓老大為人厚道,也肯下莊稼力,就把本家的女兒許配給韓老大,並在河西南給他們蓋了房子,讓他們開荒種地單獨生活,後發展壯大,就是現在的西古德范。
到了明朝中葉,村里人口逐漸增多,就不斷向周圍開發土地,由河東開發到河西。河西的土地開發多了,有一兄弟就自願到河西建房居住,後發展壯大,就是現在的北古德范村。
萊蕪谷與“古德氾”山峪
古德范山峪,是一個簸箕狀大山峪。其東側是文字嶺,西側是黃石崖嶺,北面是“九十九頂摩雲山”的兩個峰頂,黃鶴頂和羊羔子頂。文字嶺,本稱“汶自嶺”,表明汶水出自此嶺之意。古德范,本稱“古德氾”。按五行說,北水為“德”,“德氾”即“水氾”。“古德氾”,是說,亘古以來這裡就是一個水氾之地的意思。在大雨之季,山峪中聚水量非常之大,瀉入萊蕪谷的洪流,常有斷橋阻路之險發生。有詩云:“九峰南望碧嵯峨,汶水平添一丈波。渡口客來休使過,北溪山雨正滂沱”。此即萊蕪谷入口處,洪水漫路下瀉的景狀。可以推想,洪流入谷後,再匯集百里之遙的夾道連山之來水,到出口之處,其流量之大,之兇猛,真可謂勢不可擋。
前邊說到北井莊改名為“不得犯”。後來村上人厭其不雅,就商議要改村名。因此村自搬到此地,一代代人都忠實厚道,便更名為古德范村,意思是自古到今此村講道德講文明的模範。清朝末年,為區分相鄰四個自然村的村名,就根據地理位置.定本村為東古德范。
東古德范村,雖人口較少,但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抗戰初期,廖容標司令員曾在西古德范設過司令部。當時該村只有80多人,青壯年20多人,就先後有13人到司令部報名參加抗戰。趙文虎兄弟6人,4人抗戰,老二趙文德抗戰復員落戶於東北,老三趙文海抗日戰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老大趙文虎是傷殘軍人,老六趙文久是帶病還鄉。還有革命烈士趙文起,南下幹部趙文舉、趙文亮、尚秀同、陳連升;傷殘軍人陳連會;轉復軍人趙文榮、趙文祥、趙西祥。這些老前輩是該村的驕傲和榮耀。這些革命軍人,13人中現在還在世只有3位,都已80多歲。
東古德范村雖建村較早,但因地處山區,人口發展緩慢,所以村上沒有較大的建設和改觀,只是隨著政策的沿變、形勢的發展而變化。
農業學大寨期間,全村老幼白天大幹,晚上夜戰,整修地堰幾百米,墊地三餘畝。1975年按人口集資安上了電,結束了煤油燈的歷史。1992年集資安上了自來水,全村人不再從井裡打水喝。現在家家戶戶都看上了電視,多數農戶安上了電話,有過半的農戶買上了三輪車、手扶拖拉機等農機具。有一戶用三輪車外出搞買賣,4戶建起了養殖大棚。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多數勞力靠外出打工掙錢。有木工4人,泥瓦工十幾人;但都沒幹出什麼名堂。只有一人自己當老闆,搞石英粉銷售乾出了名堂。
窮則思變。東古德范村正以新的觀念、新的姿態、新的步伐為建設一個文明、富裕、美麗的小山村而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