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位於東南大學丁家橋校區,原中央大學醫學院的故址,毗鄰風光秀麗的玄武湖和南京市中心商業區----湖南路,學院成立於1976年,原為南京鐵道醫學院預防醫學系,1999年更名為公共衛生學院,2000年4月,原南京鐵道醫學院與東南大學合併,公共衛生學院成為東南大學下屬的二級院系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outheast university
  • 校訓:止於至善
  • 類別:主幹院系
  • 現任校長:張廣軍
  • 知名校友:王加生;李嘉強;汪寧等
  • 所屬地區:江蘇南京
  • 現任院長:尹立紅
  • 學院地址:南京鼓樓區丁家橋87號
  • 郵政編碼:210009
  • 微信公眾號:Seu_gwxy
學院介紹,歷史沿革,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實驗室建設,院系建設,科學研究,

學院介紹

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建立於1976年,其前身為鐵道部所屬的原南京鐵道醫學院預防醫學系,1999年更名為南京鐵道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是全國鐵路系統衛生防疫工作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2000年4月,南京鐵道醫學院與教育部直屬的重點大學----東南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成為東南大學下設的二級院系之一。並校以來,學院秉承百年名校—東南大學“止於至善”的辦學理念,發揮東南大學以工為主,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走醫工結合、精而強的特色發展之路。

歷史沿革

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位於東南大學丁家橋校區----原中央大學醫學院的故址。學院的前身為鐵道部屬高校----原南京鐵道醫學院衛生系。1960年11月,經鐵道部批准,原南京鐵道醫學院成立科學研究所,內設隧道衛生、放射衛生、近現代衛生分析化學等研究室。1976年,為適應鐵路醫療衛生工作的需要,在鐵道部的重視和支持下,醫學院正式成立了衛生系,設立預防醫學本科專業。主要承擔為全國鐵路系統培養衛生防疫工作專門人才和重點圍繞鐵路運輸開展衛生工作科學研究的的任務。衛生系建立以來,培養的畢業生大部分分配在全國鐵路各級醫療衛生單位,成為鐵路衛生工作的管理和業務骨幹。1995年,在鐵道部的支持下,經原國家教委批准,衛生系在預防醫學專業基礎上,增設了了醫療保險專業。隨著專業的發展和學科建設的需要,衛生系更名為公共衛生學院。
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位置
公共衛生學院實驗樓公共衛生學院實驗樓
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正門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正門
2000年4月,原南京鐵道醫學院與教育部直屬的重點大學-----東南大學合併,南京鐵道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更名為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成為東南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之一。依託東南大學文理管工醫多學科交融的豐厚資源,公共衛生學院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人才培養

學院擁有一支數量結構較為合理的師資隊伍。教師中,現有教授13人(博士生導師12人),副教授、研究生導師26人,其中擔任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委員2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江蘇省333工程領軍人才2人,全國高校優秀骨幹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6人,不少教師在省市各級學術團體擔任重要職務。教師中近80%具有博士學歷,50%以上具有海外留學或研修的經歷。此外,學院還在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中聘請了一批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在省市疾病控制中心聘請了十餘位研究生基地導師。
教授教授
學院實施精英化教育,近幾年來,學院適當控制本科生招生規模,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不斷提高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現每年招收本科生100人,研究生50人(含博士)。學生在基礎課階段,提供以國家精品課程和省部級精品課程為主的優質教學資源,構建學生的通識教育基礎平台。進入專業課以後,實行課堂理論教學與科研能力訓練(SRTP)以及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此外還與國內外重點高校開展交換生,聯合培養等,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實現研究型開放式國際化的辦學目標

學科建設

學院現設有預防醫學專業(五年制)和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醫療保險專業方向,四年制)。預防醫學專業是公共衛生學院的主幹專業,設有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衛生毒理,放射衛生,營養與食品衛生,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兒少婦幼衛生,衛生分析化學,社會醫學與衛生管理等教研室,現為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一級學科碩士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也是教育部首批批准開展公共衛生碩士(MPH)培養試點單位之一。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醫療保險專業方向),建立於1995年,是國內最早開設醫療保險專業方向的專業。設有社會保障學碩士點。是江蘇省重點建設的品牌特色專業。
學院設有4個學科系,即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及醫療保險學系。一個教學實驗中心。有預防醫學、鐵路站車衛生、傷害流行病學、醫療保險、社務衛生服務及醫學套用技術等6個研究所。

實驗室建設

學院建有“環境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生物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
“環境與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環境與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環境與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鐵道部愛滋病檢測中心、衛生部保健功能食品檢測中心。此外,與江蘇省CDC共建了1個省“135”工程重點試驗室。實驗室面積6000餘平方米,各類儀器設備總值近3000萬元。江蘇省環境誘變劑學會理事長單位掛靠學院。

院系建設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學系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包含環境衛生學,勞動衛生學,衛生毒理學和放射衛生學等學科,建設有985工程“環境與健康”科技創新平台。該學繫於1995年獲得環境衛生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獲得衛生毒理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環境衛生學獲江蘇省二類優秀課程,2000年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科獲江蘇省高校優秀學科梯隊和鐵道部醫學重點學科,2003年獲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衛生毒理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科獲江蘇省重點學科。該系也是“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博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共建單位;是“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江蘇省醫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生物材料重點實驗室、“環境衛生學”江蘇省醫學重點建設學科的共建單位。是江蘇省環境誘變劑學會理事長掛靠單位。學系建設有一支年富力強、高學歷層次,學術水平較高的教師隊伍,其中80%具有博士學位,有多位教師在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名校研修深造;教授占43%;副教授占29%。學系教師先後獲得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高校優秀骨幹教師、江蘇省“333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青藍工程骨幹教師、江蘇省創業優秀團隊獎等榮譽稱號。分別擔任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中國毒理學會理事;江蘇省環境誘變劑學會理事長、江蘇省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與理事;江蘇省環境科學學會和江蘇省毒理學會常務理事與理事、江蘇省預防醫學會環境衛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省環境科學會環境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環境與職業醫學雜誌副主編等學術兼職。 “十一五”期間,在985工程的資助下,學系充分利用東南大學綜合學科優勢和,通過與環境工程、材料科學以及生物醫學工程等學科的醫工學科交叉結合,以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與研究生培養為中心,承擔了一批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重點在太湖水污染治理、高發腫瘤病因學、納米醫學材料等領域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進而在環境與健康,腫瘤環境基因組學、環境污染物的分子與遺傳毒理學、醫學生物新材料與安全性評價、水質淨化技術的基礎研究、室內空氣污染與健康等方面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五年來學科承擔高水平科研項目與培養高層次學生的能力明顯提高,先後承擔了12項國家863、973、十五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創業基金項目和1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獲得科研經費1200餘萬元。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市級一、二等獎各1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8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50餘篇。出版教材與專著4部。學科與相關工程學科合作,共申請專利29項,獲得專利9項。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近百名。
學院在江蘇省馬壩中學建立青春健康基地學院在江蘇省馬壩中學建立青春健康基地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是公共衛生的主幹學科。早在1976年創建南京鐵道醫學院預防醫學系時,即成立了流行病學教研室和衛生統計學教研室,主要完成兩門主幹課程的教學並開展相關的科研,一批在全路頗具影響力的教授先後在此任教,包括肖青彥、王福澎、金寶相、趙季文、陳啟光、汪寧和沈其君教授等。1984年原流行病學教研室開始招收首屆碩士研究生,1986年被國務院學位評定委員會批准為“碩士授予點”,是公共衛生學院第一個具有碩士授予資格的學科,1993年原衛生統計學教研室也被批准為“碩士授予點”。1997年按教育部新的學科目錄規定,以上兩個學科正式合併為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學科。本學科於1994年和1996年先後被評為“江蘇省高校優秀重點課程”和“鐵道部重點學科”。2001年作為共建單位與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建省“135工程”重點實驗室,2002年成為東南大學“985工程”一期建設學科。所開設的《流行病學》、《臨床流行病學》和《醫學統計學》等課程分別被評為東南大學本科及碩士生的優秀課程。本學科在所屬的學術領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科研實力較強,先後承擔了一大批省部級、國家級和國際合作課題,多次獲得省級以上成果獎;主編和參編出版十餘部學術專著及教材,包括人衛版統編教材和教育部國家級規劃教材;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各級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與境外的一些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著長期學術交往,為及時掌握相關學科的研究進展和先進技術以及人才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流統系簡介流統系簡介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包含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分析化學、兒童青少年衛生學三個學科,均為預防醫學專業的主幹課程,早在1976年創建南京鐵道醫學院預防醫學系時,就成立了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衛生分析化學教研室、兒童少年衛生學教研室,承擔本科生的教學工作,並承擔了大量科研、科技服務等工作。1979年即掛靠招收衛生分析化學研究生、1986年掛靠招收兒童少年衛生學研究生,1997年將以上三個學科正式合併為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後來新開設的健康教育學也納入該系。2000年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開始招收首屆碩士研究生,2001年被國務院學位評定委員會批准為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碩士授予點,2003年分析化學碩士授予點也被批准。2002年成為東南大學“985工程”一期建設學科,所開設的《衛生分析化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被評為東南大學本科優秀課程和精品課程,2004年學科系獲東南大學優秀課程群本學科在所屬的學術領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科研實力較強,先後承擔了一大批省部級、國家級和國際合作課題,多次獲得省級以上成果獎;參編出版多部學術專著及教材,包括人衛版統編教材和教育部國家級規劃教材;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各級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近年來發表SCI論文近10篇;與境外的一些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著長期學術交往,為及時掌握相關學科的研究進展和先進技術以及人才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勞動與社會保障學系
醫療保險學系成立於1995年,是在公共衛生學院衛生事業管理、社會醫學、衛生統計、衛生經濟等教研室的基礎上,依託醫學院臨床、人文社科等教學資源組建而成的學科系,同年9月招收第一批醫療保險專業本科學生。1999年6月經江蘇省教委考核評估,獲經濟學學士學位授予權,同年12月經上級批准,建立醫療保險學系。根據教育部調整的專業目錄,醫療保險歸屬於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成為全國首批招收“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的八所院校之一,為在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目錄下以醫療保險為專業方向培養本科生的唯一院校。目前該專業授予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醫療保險方向)學士學位。2003年自批為國內第一個勞動與社會保障(醫療保險方向)碩士點,2003年招收國內第一批醫療保險方向碩士生。2005年,被江蘇省教育廳批准為江蘇省重點建設的特色專業。目前該專業已有專任教師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講師4人。教師中博士4人,碩士5人,本科1人。此外,還在校內外聘請基地導師和兼職教授10 人,其中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醫療保險前司長烏日圖、現司長姚紅,以及江蘇省勞動與社會保障、衛生部門等一批具有理論和實際經驗的領導和管理專家、學者擔任了該專業的兼職教授。另外,本專業學科與台灣大學、台灣亞州健康大學、復旦大學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係。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本科專業的建立是為了適應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要求,著眼於培養既具備醫學常規知識、又掌握健康保險學知識技能的複合型人才,是集醫學、經濟、金融、管理等多學科的交叉性複合型專業。專業人才培養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套用型、複合型健康保險高層次專門人才,學生不僅要具備經濟學、醫學、保險、管理、法律等綜合知識,而且還需要具備健康保險相關實務和技能。經過十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目前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和穩定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急需的醫療保險專門人才。

科學研究

學院注重圍繞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公共衛生重大問題,積極開展科學研究,重點在環境與健康、納米毒理、太湖水環境治理、健康膳食干預、重大傳染病防治以及衛生政策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目前承擔有國家973、863計畫、國家自然基金,衛生部重大專項、科技部支撐計畫以及省自然基金和國際合作課題等近100項。近五年來,獲得縱向科研經費5000餘萬元,發表SCI、EI等高水平學術論文200餘篇,發明專利已實現成果轉化的10餘項。
學院擁有教學科研用房6000餘平方米,建有教學實驗中心、計算機中心和分析檢測中心以及SPF動物實驗室,並建有“環境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生物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鐵道部愛滋病檢測中心、衛生部保健功能食品檢測中心。此外,與江蘇省CDC共建了江蘇省“135”工程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現各類儀器設備總值近3000萬元。江蘇省環境誘變劑學會理事長單位掛靠學院。
學院積極開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先後邀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以及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高校的著名專家學者來院訪問交流,並積極選派青年教師前往國外著名高校訪問研修,與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建立了院際交流合作關係,與澳大利亞蒙納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聯合培養方面開展了密切合作。
2009年,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高校與科研院所一級學科評估排名中,學院“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位列第9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